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大学生创造力对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施永川 黄莹 王佳桐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1-98,共8页
以温州4所本科高校的605名在校生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大学生创造力、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态度、感知控制以及主观规范对其创业意愿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数据,应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探索性分析,应用Amos22.0对... 以温州4所本科高校的605名在校生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大学生创造力、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态度、感知控制以及主观规范对其创业意愿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数据,应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探索性分析,应用Amos22.0对数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最终得出创造力对创业意愿有显著性影响,创业自我效能感对感知行为控制有显著性影响,感知行为控制、主观规范及创业态度对创业意愿有显著影响,因此创业教育应该关注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并增强其自身创业效能感,在提高其创业意愿的同时,也提升创业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创造力 创业意愿 TPB模型
下载PDF
韩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动因、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9
2
作者 施永川 王佳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6-54,166,共10页
韩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广高校创业教育,在政府主导、产学合作和高校自我变革的推动下逐步走向了高质量的发展阶段。经过了近40年的深耕培育,形成以创业支援中心为平台的社会实践教育、以创业学科建设为主导的专业化教育和以依托产学... 韩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广高校创业教育,在政府主导、产学合作和高校自我变革的推动下逐步走向了高质量的发展阶段。经过了近40年的深耕培育,形成以创业支援中心为平台的社会实践教育、以创业学科建设为主导的专业化教育和以依托产学合作的生态化创业教育为主的高校创业教育三大模式,并且在教学、资源开发及成果转化上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我国高校应该借鉴韩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经验,重视发挥产教融合在创业教育上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创业教育资源开发系统,同时构建具有包容性的创业教育成果评估与转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 创业教育 产学合作 LINC LINC+
下载PDF
大学教师学术创业校本政策的顶层设计与落地策略 被引量:6
3
作者 付八军 王佳桐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8-76,共9页
作为高等教育领域中的新动向,学术创业应该纳入高校的整体规划,以“学术创业”之名统合诸如企业创办、技术转让、商业咨询、校外培训等多样化的学术创业活动,使得学术创业校本政策兼具稳定性、发展性与统合性。大学教师学术创业的校本... 作为高等教育领域中的新动向,学术创业应该纳入高校的整体规划,以“学术创业”之名统合诸如企业创办、技术转让、商业咨询、校外培训等多样化的学术创业活动,使得学术创业校本政策兼具稳定性、发展性与统合性。大学教师学术创业的校本政策在顶层设计上,需要坚持鼓励与规范并重并行的基本立场、人才培养与成果转化的双元目标、基于“发明人主义”的利益驱动的价值向度,三个方面相互支撑,合而为一,奠定学术创业校本政策的基本架构。推进大学教师学术创业政策的校本实践,我国要从分类管理、搭建平台、破除“五唯”三大策略出发,落实政策设计中的三大价值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师 学术创业 校本政策 校本实践 分类管理
下载PDF
大学教师学术创业的内涵诠释
4
作者 付八军 王佳桐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0年第12期9-15,共7页
广义上的学术创业包括学术岗位内创业,从政策设计而言,大学教师学术创业通常针对外向型学术创业。大学教师的外向型学术创业,被视为基于校本传统职责外的知识转移转化、基于学科专业优势开展知识转移转化、基于不同价值追求催生知识转... 广义上的学术创业包括学术岗位内创业,从政策设计而言,大学教师学术创业通常针对外向型学术创业。大学教师的外向型学术创业,被视为基于校本传统职责外的知识转移转化、基于学科专业优势开展知识转移转化、基于不同价值追求催生知识转移转化。市场导向是学术资本主义的核心理念,学术创业是学术资本主义的现实反应。高等教育必须充分利用学术资本主义的合理因素,在“鼓励+规范”的立场上推进大学教师学术创业,助推大学核心使命与新增使命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师 学术创业 知识转移转化 学术资本主义 创业型大学
下载PDF
创业型大学中国实践:影响因素与消退路线 被引量:1
5
作者 付八军 王佳桐 《教育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8,共6页
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国家法律政策的宽松以及国际教育变革的趋势,都是推动创业型大学中国实践的积极因素。与此同时,高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空间有限、传统的教师考评机制尚未改变以及由此进一步强化的保守观念,则是阻碍创业型大... 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国家法律政策的宽松以及国际教育变革的趋势,都是推动创业型大学中国实践的积极因素。与此同时,高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空间有限、传统的教师考评机制尚未改变以及由此进一步强化的保守观念,则是阻碍创业型大学中国实践的消极因素。正反两种力量的较量与组合,演绎出创业型大学概念的不同消退路线。一条类似于师范教育概念在美国的消退一样,完成既定的历史使命而自然地退出历史舞台;另一条则类似于西方道尔顿制在中国的实验一样,终因水土不服且缺乏本土化改造而只能昙花一现归于失败。作为一个概念的创业型大学“寿终正寝”而非“中途夭折”,意味着创业型大学办学理念已经成为一种教育常识,无需以此概念来推动传统院校的改革与转型,这正是社会进步与大学成熟的积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型大学 办学自主权 学术创业 教师评价 自力更生 概念消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