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韩国固有汉字国字之结构与文化特点——兼谈《異体字字典》之《韩国特用汉字》 被引量:3
1
作者 河永三 《中国文字研究》 2005年第1期258-267,共10页
本文"韩国固有汉字"是指为反映韩国固有情绪而创造或变用的汉字,"国字"指不存在于中国与日本等其他国家而惟一存在于韩国的汉字。对调查所得的267例国字,从汉字结构论的角度将它们分为象形结构、会意结构、形声结... 本文"韩国固有汉字"是指为反映韩国固有情绪而创造或变用的汉字,"国字"指不存在于中国与日本等其他国家而惟一存在于韩国的汉字。对调查所得的267例国字,从汉字结构论的角度将它们分为象形结构、会意结构、形声结构、合音结构、变体结构五类。通过具体分析,证明韩国固有汉字中蕴含著相当丰富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固有汉字 国字 文化
下载PDF
韩国汉字教育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河永三 《中国文字研究》 2011年第1期208-212,共5页
伴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韩国对中国的依赖程度日渐增高。这种现象在世界性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显现得更加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汉语学习和汉字教育联袂,韩国教育界掀起了一次自韩国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汉语汉字热。本文通过对韩国汉字教育历... 伴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韩国对中国的依赖程度日渐增高。这种现象在世界性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显现得更加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汉语学习和汉字教育联袂,韩国教育界掀起了一次自韩国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汉语汉字热。本文通过对韩国汉字教育历史的回顾和当前状况的分析,指出了目前韩国汉字教育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 汉字教育 历史回顾 现状分析
下载PDF
汉字与东方主义:古代中国人的视觉思维
3
作者 河永三 《中国文字研究》 2009年第1期13-25,共13页
本文从《说文》"目"、"见"部字的字源分析入手,考察其所反映的古代中国人的视觉思维特征,研究其对理解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的意义。从柏拉图至黑格尔,西方学者一直认为直接表述人类灵魂和精神的"话语"... 本文从《说文》"目"、"见"部字的字源分析入手,考察其所反映的古代中国人的视觉思维特征,研究其对理解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的意义。从柏拉图至黑格尔,西方学者一直认为直接表述人类灵魂和精神的"话语"总是优先于"文字"。20世纪初,索绪尔也继承此种观念而宣称:"文字之唯一存在理由即在于记录话语的功能而无其他理由。"他们认为汉字不能直接表述人类的话语、人类的灵魂,因此汉字被西方人认为是一种比表音文字劣等的文字体系。汉字是一种以视觉、直观为主的文字体系,与之相反,西方的表音文字则是以听觉、逻辑为主的文字体系。但是,笔者认为,西方的表音文字同样也是一种被听觉伪装了的视觉体系。因为西方语言里的"理论"、"思辨"、"启蒙"等有关形而上的观念词,也以"注视"或"光线"作其语源,这都与视觉有联系;并且所谓听觉印象也是一种通过语言(language)而形成的观念(idea),故表音文字和汉字一样也是一种意象。不过,汉字之区别于西方文字的视觉性表现在我者(主体)和他者(客体)的关系上,前者决不排除他者(客体),却尽量努力包容在我者(主体)里;但后者就总是以我者(主体)的立场观察他者(客体),故可以称之为远近法的思维或主体哲学。本文通过对《说文》"目"和"见"部所列的265字以及从见得声的17个字的综合分析,发现有关表示"看(见)"概念的汉字形象大多是看见的对象物(事物)。诸如:睒、■、■、瞟、■、■、■、■、■等字都以光线表示该概念,■、眺、觇、瞋、■等字则以神表示该概念。另外,■、矔、睢、矆(鸟类),■、矕、覬(乐器),觀、晹(动物),瞫、■、■(器皿),眓、瞀、■(甲胄武器),督、■、■、睽、覒、覦(事物)等字就以各种客观事物来表示该概念。尤其瞫字以嗅觉,■字以味觉,■字以触觉来表现视觉的概念。由此可见,从汉字字源上来看,中国古人并不认为人体的视觉是唯一的视觉,把所看到的对象容纳于视觉主体当中才是最完善的,这就是汉字之区别于西方视觉思维的最大特征。这些特征与解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理解同步,故索绪尔文字服从于话语的理论,至少于汉字是行不通的,而认为运用不能直接表达话语的文字体系比西方表音文字体系劣等的看法更是不能成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 注视 思维 视觉 听觉 后现代主义 东方主义 索绪尔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时期陈述语气词小考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禾范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3-157,共5页
先秦两汉时期表陈述语气的语气词有不少,在先秦两汉时期的文献里,常用的陈述语气词有“也”、“矣”、“耳”、“尔”、“而已”、“焉”等,但以“也”、“矣”为主。魏晋南北朝时期陈述语气词,基本上承继先秦两汉,但在运用方面出现了... 先秦两汉时期表陈述语气的语气词有不少,在先秦两汉时期的文献里,常用的陈述语气词有“也”、“矣”、“耳”、“尔”、“而已”、“焉”等,但以“也”、“矣”为主。魏晋南北朝时期陈述语气词,基本上承继先秦两汉,但在运用方面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主要是先秦两汉时期主要表静态的“也”,其功能扩展到表动态的“矣”的功能领域;先秦两汉时期主要表限制作用的“耳”,常常可以替代表判断的语气词“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述语气词 魏晋南北朝时期 四种小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