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山丁若镛实学与朱熹性理思想比较研究——以《中庸》为蓝本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悦 《韩国研究论丛》 CSSCI 2016年第1期151-167,共17页
伴随朝鲜时期三大论争的激烈展开,韩国对中国朱子学的继承与发展达到了空前的新高度。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朱子学的弊端日渐显现,注重经世治人的实学思想开始萌动,出现了实学思想的集大成者——茶山丁若镛(1762~1836年)。丁若镛强调"... 伴随朝鲜时期三大论争的激烈展开,韩国对中国朱子学的继承与发展达到了空前的新高度。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朱子学的弊端日渐显现,注重经世治人的实学思想开始萌动,出现了实学思想的集大成者——茶山丁若镛(1762~1836年)。丁若镛强调"实用、实证",对建立在理气论基础上的朱子学进行了猛烈的批判,提出了独特的天道观、修养工夫论及中和论,构建起了自身的实学学术体系。比较丁若镛和朱熹关于以上三个方面的论述,忆古思今,对在追求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探索儒学思想的当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山实学 朱子学 天道观 慎独 中和论
下载PDF
王夫之春秋学的实证解经方法——以《春秋稗疏》的“春王正月”解释为中心 被引量:1
2
作者 金东敏 《船山学刊》 2020年第1期30-39,共10页
在春秋学领域,胡安国提出"以夏时冠周月"的理论之后,"春王正月"不仅成为了春秋学的核心争论焦点,而且成为了一个无休止的争论对象。王夫之对胡安国理论提出合理批判的同时,试图以逻辑性根据为基础进行独立的解释。... 在春秋学领域,胡安国提出"以夏时冠周月"的理论之后,"春王正月"不仅成为了春秋学的核心争论焦点,而且成为了一个无休止的争论对象。王夫之对胡安国理论提出合理批判的同时,试图以逻辑性根据为基础进行独立的解释。他的解释由三个阶段的系统化过程所构成,提出了能够为原有的"春王正月"争论画上句号的具有客观性和合理性的解释。第一,对胡安国"以夏时冠周月"理论的逻辑性批判与辩论;第二,为确保自己主张的根据,综合考察有关"春王正月"的原有理论,探索这个概念所蕴涵的哲学含意;第三,以"春王正月"解释的两个争论焦点为中心,提出个人的独立见解,通过各种论据资料论证主张的妥当性。王夫之的这种实证的解释方法论不仅展现了《春秋》解释的一个典型,而且还展示了春秋学解经的一个新的方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胡安国 《春秋稗疏》 《春秋》 春秋学 春王正月
下载PDF
中国易学史上爻变说的变迁与丁若镛的爻变说
3
作者 黄昞起 张悦 《周易研究》 CSSCI 2017年第5期27-36,共10页
在丁若镛的易学理论中,爻变说是《周易》解释的最基本方法。丁若镛认为,自文王作《易》始便以爻变为前提,这在古代经传的诸多观点中皆可得到印证。汉代是象数易学的天下,其代表人物虞翻虽未特别提出关于爻变的理论,但却对爻变进行了灵... 在丁若镛的易学理论中,爻变说是《周易》解释的最基本方法。丁若镛认为,自文王作《易》始便以爻变为前提,这在古代经传的诸多观点中皆可得到印证。汉代是象数易学的天下,其代表人物虞翻虽未特别提出关于爻变的理论,但却对爻变进行了灵活的运用;魏晋时期,玄学义理易最重要人物王弼虽不重视爻变说,但后来爻变说却并未从易学史上消失,反而被继承了下来。进入宋代,爻变说得以理论化。宋代以后,其理论渐渐严密起来。到元明清时代,爻变说仍被看作是《周易》解释的基础。在中国易学史上,爻变说虽源远流长、绵绵不断,但却未曾出现像丁若镛一样彻底将爻变和推移结合起来解释的事例。此即茶山易学在东亚易学史上的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山丁若镛 易理四法 爻变说 推移 物象
原文传递
栗谷对人心道心分判的阐释特征研究
4
作者 赵甜甜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6-154,160,共10页
栗谷对人心道心的阐释与朱子有本质的不同,认为人心道心二心的根源都是理,是“一源论”;朱子的“或生或原说”是阐释学层面的主观表述,而非存在论层面的事实论述,因此不是“推本之论”。栗谷根据所由来者是“性命在心”还是“血气成形”... 栗谷对人心道心的阐释与朱子有本质的不同,认为人心道心二心的根源都是理,是“一源论”;朱子的“或生或原说”是阐释学层面的主观表述,而非存在论层面的事实论述,因此不是“推本之论”。栗谷根据所由来者是“性命在心”还是“血气成形”,所指向的对象是道义还是口体,所乘之气是本然之气还是所变之气,判断源于理的心是流向人心还是道心。栗谷这种创造性的阐释方法,加速了儒学在韩国的本土化,对朝鲜朝中后期的儒学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心 道心 栗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