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志”视野与“作为方法的东亚”——林春城、刘世钟教授访谈 被引量:1
1
作者 林春城 刘世钟 +1 位作者 高允实 高明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8-42,共5页
高允实、高明(以下简称高):林老师和刘老师都是韩国中国现代文学领域的知名学者,我们的访谈就从这里开始。首先请林老师介绍一下您的学术历程,并谈谈韩国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状况。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民族志 林春 东亚 教授 知名学者 文学领域 学术历程
下载PDF
海洋史与世界史认知体系 被引量:5
2
作者 姜凤龙 《海交史研究》 2010年第2期25-33,共9页
我们对世界史的认知是过于简单化,分段化,以及欧洲中心化的。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在整个世界的相关性中把握并认知世界史,只有这样,"世界体系论"才有可能成立。然而,"世界体系论"仅仅提出了中心变迁的现象,... 我们对世界史的认知是过于简单化,分段化,以及欧洲中心化的。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在整个世界的相关性中把握并认知世界史,只有这样,"世界体系论"才有可能成立。然而,"世界体系论"仅仅提出了中心变迁的现象,却没能进一步推敲其变化的动因。基于这一点,我们有必要关注与之密切相关的另外一种世界史——海洋史。世界上的海洋是连为一体的,但是将世界上的海洋看作是一个整体的认知却没有确立多久。因此,我们对海域的认知不断地扩大,而世界史认知体系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建立的。基于这个观点,我们可以将世界史的建立过程分为以下四个时代:①"地中海"时代;②印度洋时代;③大西洋时代;④太平洋时代。此处的"地中海"不仅仅是指固有名词"地中海(欧洲南部的地中海)",还泛指普通名词的大多数地中海(被陆地包围并分隔的海域)。如此看来,我们对海域的认知,是从以各个被分割的海域("地中海")为单位的认知阶段,扩大到将全世界的海洋视为一个整体的阶段的。而世界史的认知体系正是由于这种认知变化建立而成的。多样的世界史认知体系从某方面来看,是"通过海洋史来提出的体系",期待今后能出现更加具体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史 世界史 世界体系论 海域认知 地中海
下载PDF
移民、他者化与身份认同:电影里再现的上海人 被引量:4
3
作者 林春城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74-177,127,共5页
一种文化传统被另一种文化传统所压迫,虽然表层看来是消灭了,实际上却以隐形结构的形式深藏在民间,在新环境中又可以重新得到恢复乃至复活,这种现象可被命名为"近现代传统的复活"。20世纪20年代—30年代上海的资本主义和城市... 一种文化传统被另一种文化传统所压迫,虽然表层看来是消灭了,实际上却以隐形结构的形式深藏在民间,在新环境中又可以重新得到恢复乃至复活,这种现象可被命名为"近现代传统的复活"。20世纪20年代—30年代上海的资本主义和城市文化,在社会主义时期被压制为隐形结构形式,进入90年代以后才得以复活。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各地掀起了"上海怀旧热",主要是针对社会主义时期以前的上海,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而言的。老上海是与安全享用资产阶级空间的欲望相结合,提供给人们一种所谓"改变时间经验,稀释历史性,记忆类似历史感觉的怀旧现象"的"被想象的怀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民 他者化 身份认同 上海电影 上海人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话语和他者化 被引量:2
4
作者 林春城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3-49,57,共8页
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学的研究历程中,"新文学史"话语排除了"通俗文学","现代文学史"话语压制了和"现代文学"一起组成"新文学"的"右派文学"和"同路人文学"。"... 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学的研究历程中,"新文学史"话语排除了"通俗文学","现代文学史"话语压制了和"现代文学"一起组成"新文学"的"右派文学"和"同路人文学"。"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话语的提出,则解放了被"现代文学"压制的"右派文学"和"同路人文学"。21世纪初,"双翼文学"话语的提出,又复原了被"新文学"抹掉的"旧文学"。如果继"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话语之后,"双翼文学"话语能被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者广泛接受的话,中国近现代文学史将会初步体现霍尔语境中的"认同的政治"和本文脉络中的"他者化的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学 现代文学 当代文学 二十世纪文学 双翼文学 文学史学
下载PDF
论香港新浪潮电影 被引量:2
5
作者 林春城 《华文文学》 2010年第3期84-92,共9页
1970年代末,超过60名新导演初次登场,通过新浪潮电影显示了作家电影的新局面。许鞍华的"越南三部曲"刻画了越南华侨的悲剧生活,1990年代可以被称为新浪潮第二代导演的王家卫热潮延续到《2046》,1990年代末,陈果的作品接续其后... 1970年代末,超过60名新导演初次登场,通过新浪潮电影显示了作家电影的新局面。许鞍华的"越南三部曲"刻画了越南华侨的悲剧生活,1990年代可以被称为新浪潮第二代导演的王家卫热潮延续到《2046》,1990年代末,陈果的作品接续其后,他们从不同的侧面显示了香港新浪潮电影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 新浪潮 电影
下载PDF
商榷“汉语文学”和“华人文学”——对几部近现代文学史著作的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林春城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6-144,共9页
一、中国近现代①文学史话语的全新开展随着"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话语对中国近现代文学史起点的惯例提出了疑问,"双翼文学史"话语主张近现代文学史应包括通俗文学,中国近现代文学史正在重新建构当中。关于"五四"起点论的问题在198... 一、中国近现代①文学史话语的全新开展随着"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话语对中国近现代文学史起点的惯例提出了疑问,"双翼文学史"话语主张近现代文学史应包括通俗文学,中国近现代文学史正在重新建构当中。关于"五四"起点论的问题在1985年"现代文学研究创新座谈会"中提出,在该座谈会上提交的《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关于本论文欲重点究明的范畴与起点提出了两大议题:一是主张将起点提前至1898年,另一项则是呼吁推翻过去的"近代—现代—当代"三分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史 华人文学 汉语文学 中国文学史 著作 二十世纪 中国近现代 通俗文学
原文传递
怀旧、记忆、历史们——以彭小莲的“上海三部曲”为中心 被引量:1
7
作者 林春城 《都市文化研究》 CSSCI 2013年第1期296-308,共13页
后/脱~②社会主义(post-socialism)时期的城市电影与后/脱殖民(postcolonial)话语把殖民地当作前提一样,后/脱社会主义话语也将"现实社会主义"看作前提。柏林墙倒塌以后进人后/脱冷战(post cold-war),这一方面是冷战的结束,... 后/脱~②社会主义(post-socialism)时期的城市电影与后/脱殖民(postcolonial)话语把殖民地当作前提一样,后/脱社会主义话语也将"现实社会主义"看作前提。柏林墙倒塌以后进人后/脱冷战(post cold-war),这一方面是冷战的结束,另一方面是"现实社会主义"的崩溃。但"现实社会主义"社会既不是同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小莲 第六代导演 阿霞 老上海 贾樟柯 陈凯歌 重要文化现象 现世界 国族 日常琐事
原文传递
中韩经济交流11周年的成果与展望
8
作者 朱京哲 金镇圣 《当代韩国》 2004年第1期3-5,共3页
关键词 中韩关系 中国 韩国 经济交流 经贸关系 商品结构 投资合作
原文传递
通过“批判性东亚话语”展望“东亚自我认同”
9
作者 林春城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7-99,共3页
"批判性东亚话语"是指"作为韩国批判性地域主义的东亚论"以及可能与之相沟通的中国和日本的东亚话语。阻碍东亚自我认同的原因主要有,东方主义和自我东方主义化,复杂的地缘政治学现实,各国间的历史认识差异,民族主... "批判性东亚话语"是指"作为韩国批判性地域主义的东亚论"以及可能与之相沟通的中国和日本的东亚话语。阻碍东亚自我认同的原因主要有,东方主义和自我东方主义化,复杂的地缘政治学现实,各国间的历史认识差异,民族主义和"霸道性大国主义"。实现东亚自我认同的出路在于,组建东亚的"我们意识","否定之否定"的文化跨越,把东亚设定为一种替代性的资源或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性东亚话语 东亚认同 孙歌 小森阳一 崔元植 差异之维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