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韩国《文化财保护法》的架构探讨 被引量:5
1
作者 许庚寅 《文化遗产》 CSSCI 2011年第4期56-59,共4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于2011年2月25日正式颁布,标志着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就。中国不但是人口大国、政治经济强国,在文化遗产方面更是举世瞩目。然而,在保护文化遗产的立法工作上,起步...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于2011年2月25日正式颁布,标志着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就。中国不但是人口大国、政治经济强国,在文化遗产方面更是举世瞩目。然而,在保护文化遗产的立法工作上,起步相对落后于东亚的日本与韩国。弥足珍贵而庞大的文化遗产,若没有适当的法律条文和实际行动来善加保护的话,就如同将传世珍宝置于闹市,任人观赏,一旦发生破损、盗窃等意外,无理、无法、无力可究之事小,无力挽救之事大。灾难性的破损一旦发生,那不但是中国的损失更是全世界的损失。这显然不符合现时期中国的国情与国力。任何国家,只有成为文化大国,才能成为一个实际意义的综合强国。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来看,她已经具有明澈的意识、坚决的意志和充分的能力来履行文化遗产保护的义务。本文侧重于介绍和分析韩国《文化财保护法》的法律架构,旨在为中国提供一种保护文化遗产的立法参考系数,使中国日后一切的保护、保存和维修工作更趋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形文化财 无形文化财 人间文化财 文化财厅 无形文化财传授馆
下载PDF
苏轼“和陶诗”二题 被引量:2
2
作者 安熙珍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33-135,共3页
苏轼“和陶诗”在意象展开的方式上与陶诗有所不同 ,但在精神境界和意境层次上与陶诗是相通的 ;苏轼和陶不是“敛才就陶” ,他所追求的不止是诗歌艺术的完满 ,更重要的是精神境界的完成。
关键词 和陶诗 意象与意境 敛才就陶
下载PDF
余华小说在韩国的传播与接受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乐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22年第3期103-112,共10页
1992年中韩建交之后,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开始大量译介到韩国,在大众读者群中引起很大反响,同时也引起韩国学界的关注。韩国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其中对作家余华及其作品研究数量最多,并且呈现出多样化的研究状态,是至今中... 1992年中韩建交之后,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开始大量译介到韩国,在大众读者群中引起很大反响,同时也引起韩国学界的关注。韩国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其中对作家余华及其作品研究数量最多,并且呈现出多样化的研究状态,是至今中国当代文学在韩国传播最有影响力的译介成果。在韩国学界现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余华作品在韩国的传播情况,分析余华作品在译介到韩国的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挖掘韩国的余华研究相比其他国家相关研究的特色,探究韩国学界和大众是如何透过余华作品看待中国与中国文学,对了解韩国学者的知识谱系以及韩国读者群的思想变化以及未来中韩之间的文学传播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韩国 接受 跨界传播 中韩交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