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场论争的再思考:安置(移置)美国非裔文学理论的基础(英文) 被引量:1
1
作者 尹诚浩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7-119,共13页
"黑人的真实"这一概念一直被用于表达差异性和特质性,本文通过考察这一概念长期以来在美国非裔文学理论与实践中的作用,试图重新审视1987年乔伊斯·安·乔伊斯、小亨利·路易斯·盖茨、小休斯顿·贝克等... "黑人的真实"这一概念一直被用于表达差异性和特质性,本文通过考察这一概念长期以来在美国非裔文学理论与实践中的作用,试图重新审视1987年乔伊斯·安·乔伊斯、小亨利·路易斯·盖茨、小休斯顿·贝克等美国非裔学者在《新文学理论》上进行的论争。重新审视这一论争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对待因由安置(移置)美国非裔文学理论基础这一双重任务而形成的两个阵营内部和双方之间存在的各种相互交织的路线。本文认为:我们应该将各方立场对照起来研读,视之为互为补充,而不应该择其一二孤立对待;这种理论立场的转变使我们能够理解到底什么才足以成为美国非裔文学理论这一问题并非要追求一个定论,更是要人们不断思考:我们为什么总是关注这类理论·对一个需要不断重新协商的领域,这场论争到底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非裔文学理论 黑人性 真实性 基要主义 差异性
原文传递
福克纳小说《八月之光》中乔·克里斯玛的(去)种族化(英文)
2
作者 尹诚浩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3-72,共10页
威廉姆·福克纳1932年的小说《八月之光》中的主人公乔·克里斯玛是非"黑"非"白",还是既"黑"也"白"呢?本文从这个复杂的问题得到启示,探讨乔·克里斯玛在黑人无法消减却又自我意... 威廉姆·福克纳1932年的小说《八月之光》中的主人公乔·克里斯玛是非"黑"非"白",还是既"黑"也"白"呢?本文从这个复杂的问题得到启示,探讨乔·克里斯玛在黑人无法消减却又自我意识到的心理和文化隔离经历与白人获得心理和文化上自治的幻想双双突出的南方是如何变成一个无法判读的种族符号。作为种族通婚的特例,他的存在不仅拒斥将他归为非此即彼的种族分类,而且展示了一些方式,借助于这些方式,黑人性与白人性根据"非我"内容进行自我认同,同时又因其身份建构中依赖于与对抗性他者的关系而受到潜在的自我破坏。从这一角度看,当所有种族焦虑和南方歇斯底里投射于乔·克里斯玛身上时,他被"种族化"。但是,通过变成"虚空"这一将所有对稳定不变的种族身份的言论诉诸质疑的转义时,他又被"去种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克纳 《八月之光》 种族嬗变 种族混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