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远震接收函数研究黄海周边地区的地壳上地幔结构
1
作者 Chanho YU Kwang-Hee Kim +5 位作者 Mancheol Suh Bongchool Suk Paul Rydelek Suyoung Kang Yongcheol Park 刘劲松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36-1343,共8页
利用宽频带流动台站(YSBSN)记录的远震波形数据和远震接收函数方法,反演了黄海东、西两侧地壳上地幔的S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莫霍面深度在30~38 km之间变化,位于中方一侧的JNN台下方地壳厚度最大,可以归因于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的碰撞;... 利用宽频带流动台站(YSBSN)记录的远震波形数据和远震接收函数方法,反演了黄海东、西两侧地壳上地幔的S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莫霍面深度在30~38 km之间变化,位于中方一侧的JNN台下方地壳厚度最大,可以归因于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的碰撞;韩方一侧的地壳厚度自北向南逐渐变厚,但仍然难以厘定朝鲜半岛南部潜在碰撞带的位置,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更大范围的流动台站观测.由于部分台站位于巨厚的沉积层和多孔的火山岩之上,与浅部构造的相关性使得接收函数表现出较大振幅的混响,从而影响了来自深部结构的转换震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 宽频带流动地震台阵 S波速度结构 远震接收函数
下载PDF
黄海的地壳速度结构与中朝-扬子块体拼合边界 被引量:22
2
作者 胥颐 李志伟 +2 位作者 Kim Kwanghee 郝天珧 刘劲松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46-652,共7页
利用中国、韩国和 ISC 台站的地震走时数据反演了黄海地区的地壳 P 波速度结构,对比重力异常和断裂体系、Pn 波速度及其各向异性,分析了不同地球物理异常的相互关系以及黄海东部和西部的结构差异,为厘定黄海东部断裂暨中朝—扬子块体的... 利用中国、韩国和 ISC 台站的地震走时数据反演了黄海地区的地壳 P 波速度结构,对比重力异常和断裂体系、Pn 波速度及其各向异性,分析了不同地球物理异常的相互关系以及黄海东部和西部的结构差异,为厘定黄海东部断裂暨中朝—扬子块体的拼合边界提供了新的信息.反演结果表明,北黄海和南黄海西部具有沉积盆地的地壳结构特征,P 波速度明显偏低且深度较大,说明盆地内部沉积层较厚、沉降幅度较大.以北黄海、南黄海海州湾和苏北—南黄盆地最为突出.南黄海中部、胶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显示出构造隆起区的地壳速度特征,其中南黄海中部的高速异常具有北东方向的伸展痕迹,与胶东地区的区域构造走向趋于一致,但是与朝鲜半岛的高速异常并不相连,其间存在明显的分界.据此推测南黄海与朝鲜半岛之间可能存在一个近南北方向的深断裂——黄海东部断裂,至于该断裂是否可以作为中朝—扬子块体在海区的拼合边界,尚需获取黄海东部及朝鲜半岛更详细的相关资料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地区 P波速度 地壳结构 黄海东部断裂
下载PDF
西南极利文斯顿岛百耳斯半岛火山岩的同位素年龄 被引量:4
3
作者 郑祥身 桑海清 +3 位作者 裘冀 刘嘉麒 李锺益 黄政 《极地研究》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10,共10页
以K-Ar稀释法和40Ar/39Ar阶段加热法对利文斯顿岛百尔斯半岛的熔岩和次火山岩测定了同位素年龄。新的年龄数据表明,该区火山活动在晚侏罗纪末即已开始,一直持续到晚白垩世,存在着三期火山活动的产物。侏罗纪末~早白垩... 以K-Ar稀释法和40Ar/39Ar阶段加热法对利文斯顿岛百尔斯半岛的熔岩和次火山岩测定了同位素年龄。新的年龄数据表明,该区火山活动在晚侏罗纪末即已开始,一直持续到晚白垩世,存在着三期火山活动的产物。侏罗纪末~早白垩世初的火山活动除有熔岩(146Ma,137Ma)喷出外,还发育有辉长岩侵入体(135Ma)和辉绿岩岩墙(129Ma)等次火山岩。安山岩(114Ma)和石英斑岩(94Ma)则是早白垩世火山活动的结果。半岛东部具沉积夹层的玄武岩(71Ma)是区域上晚白垩世~早第三纪火山活动的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年龄 利文斯顿岛 南极 火山岩 氩40 氩39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