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潮侨捐资与“八二”风灾后韩师的重建——潮汕华侨在本土教育捐资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吴榕青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24-34,共11页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潮汕地区海外移民人数和经济实力的增长,侨资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潮汕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对本土公益事业的贡献上,潮侨捐资办学、助学的举措蔚然成风。韩师(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在遭受特大风灾后,很大程度上是...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潮汕地区海外移民人数和经济实力的增长,侨资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潮汕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对本土公益事业的贡献上,潮侨捐资办学、助学的举措蔚然成风。韩师(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在遭受特大风灾后,很大程度上是在华侨的资助下完成其重建计划的。该个案表明,华侨在潮汕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教育的捐资不再局限于原籍所在小范围的乡村,他们已关注到大范围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教育
个案研究
华侨
教育捐资
潮汕地区
韩山师范学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潮汕地区明清书院发展述略
被引量:
7
2
作者
吴榕青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86-93,共8页
书院是中国唐宋以来一种重要的地方教育设施,在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其属性、功能及内外部构成随时代的移易而一直变化着。即使处在同一时期,各类内涵不同的所谓“书院”也有差别,未可一概而论。 作为官学的补充与替代,书院向来都以地方...
书院是中国唐宋以来一种重要的地方教育设施,在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其属性、功能及内外部构成随时代的移易而一直变化着。即使处在同一时期,各类内涵不同的所谓“书院”也有差别,未可一概而论。 作为官学的补充与替代,书院向来都以地方教育机构的面目出现。本文试图以潮汕地区(包括现在的汕头、潮州、揭阳三个地级市)这一相对独立的文化区域为研究范围,主要利用各时期的多种方志、其他文献及一些碑刻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汕地区
书院发展
明朝
清朝
书院等级
教学革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稽愆集》看翁万达的思想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泽煊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78-85,93,共9页
被誉为“岭南第一名臣”的潮州先贤翁万达,是明代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文韬武略,著作甚丰。《稽愆集》是翁万达“自裒所为书札之作”,旨在“溯言观行,曩昔之愆违可知”。后人研究翁万达的论著很多,但单从《稽愆集》一书探讨翁氏思想的论...
被誉为“岭南第一名臣”的潮州先贤翁万达,是明代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文韬武略,著作甚丰。《稽愆集》是翁万达“自裒所为书札之作”,旨在“溯言观行,曩昔之愆违可知”。后人研究翁万达的论著很多,但单从《稽愆集》一书探讨翁氏思想的论著尚未见到。本文作者以为:若能从“书札之作”来探究作者思想,更可窥其心迹,下文试作探讨。 一、《稽愆集》的作者简介及版本 《稽愆集》的作者翁万达,字仁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稽衍集》
翁万达
心学思想
军事思想
民族思想
教育思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林大钦的教育思想
被引量:
1
4
作者
许晓云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73-77,93,共6页
林大钦(1511—1545年),字敬夫,号东莆子,潮州海阳县东莆都(今广东省潮安县金石镇)人。明嘉靖十一年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两年后,以母老病乞归终养。此后一直隐居在东莆山中,筑室讲学,终身不再出仕。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病逝,终年35...
林大钦(1511—1545年),字敬夫,号东莆子,潮州海阳县东莆都(今广东省潮安县金石镇)人。明嘉靖十一年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两年后,以母老病乞归终养。此后一直隐居在东莆山中,筑室讲学,终身不再出仕。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病逝,终年35岁。 林大钦在讲学过程中,针对当时教育存在的各种弊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颇值得今人借鉴。兹将林大钦主要教育思想略析于下: 一、“心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大钦
教育思想
心学思想
教学方法
言传身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现代茶道源于潮州工夫茶
5
作者
陈香白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108-114,99,共8页
一、中国茶道之“七义一心” “中国茶道”涵盖着七种主要义理(即“七义”):(一)茶艺;(二)茶德;(三)茶礼;(四)茶理;(五)茶情;(六)茶学说;(七)茶导引(即茶气功)。“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即“一心”)是“和”。这就是中国茶道的“七义一...
一、中国茶道之“七义一心” “中国茶道”涵盖着七种主要义理(即“七义”):(一)茶艺;(二)茶德;(三)茶礼;(四)茶理;(五)茶情;(六)茶学说;(七)茶导引(即茶气功)。“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即“一心”)是“和”。这就是中国茶道的“七义一心”。 “和”属哲学、美学范畴。“和”是先民们企求与天地融合以实现生存、幸福目标的朴素文化意识。“和”的内涵十分丰富,不但囊括了所谓“敬”、“清”、“寂”、“廉”、“俭”、“美”、“乐”、“静”等意义,而且涉及天时、地利、人和诸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茶道
工夫茶
中国
潮州市
美学思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潮侨捐资与“八二”风灾后韩师的重建——潮汕华侨在本土教育捐资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吴榕青
机构
韩山师范学院潮汕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24-34,共11页
基金
本文为1999年广东省高校第三批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批准号:99SJA880007)。
文摘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潮汕地区海外移民人数和经济实力的增长,侨资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潮汕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对本土公益事业的贡献上,潮侨捐资办学、助学的举措蔚然成风。韩师(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在遭受特大风灾后,很大程度上是在华侨的资助下完成其重建计划的。该个案表明,华侨在潮汕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教育的捐资不再局限于原籍所在小范围的乡村,他们已关注到大范围的区域。
关键词
本土教育
个案研究
华侨
教育捐资
潮汕地区
韩山师范学院
Keywords
overseas Chinese
education
donation
分类号
G659.29 [文化科学—教育学]
G526.7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潮汕地区明清书院发展述略
被引量:
7
2
作者
吴榕青
机构
韩山师范学院潮汕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86-93,共8页
文摘
书院是中国唐宋以来一种重要的地方教育设施,在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其属性、功能及内外部构成随时代的移易而一直变化着。即使处在同一时期,各类内涵不同的所谓“书院”也有差别,未可一概而论。 作为官学的补充与替代,书院向来都以地方教育机构的面目出现。本文试图以潮汕地区(包括现在的汕头、潮州、揭阳三个地级市)这一相对独立的文化区域为研究范围,主要利用各时期的多种方志、其他文献及一些碑刻材料。
关键词
潮汕地区
书院发展
明朝
清朝
书院等级
教学革新
分类号
G529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稽愆集》看翁万达的思想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泽煊
机构
韩山师范学院潮汕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78-85,93,共9页
文摘
被誉为“岭南第一名臣”的潮州先贤翁万达,是明代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文韬武略,著作甚丰。《稽愆集》是翁万达“自裒所为书札之作”,旨在“溯言观行,曩昔之愆违可知”。后人研究翁万达的论著很多,但单从《稽愆集》一书探讨翁氏思想的论著尚未见到。本文作者以为:若能从“书札之作”来探究作者思想,更可窥其心迹,下文试作探讨。 一、《稽愆集》的作者简介及版本 《稽愆集》的作者翁万达,字仁夫。
关键词
《稽衍集》
翁万达
心学思想
军事思想
民族思想
教育思想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林大钦的教育思想
被引量:
1
4
作者
许晓云
机构
韩山师范学院潮汕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73-77,93,共6页
文摘
林大钦(1511—1545年),字敬夫,号东莆子,潮州海阳县东莆都(今广东省潮安县金石镇)人。明嘉靖十一年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两年后,以母老病乞归终养。此后一直隐居在东莆山中,筑室讲学,终身不再出仕。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病逝,终年35岁。 林大钦在讲学过程中,针对当时教育存在的各种弊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颇值得今人借鉴。兹将林大钦主要教育思想略析于下: 一、“心即理”
关键词
林大钦
教育思想
心学思想
教学方法
言传身教
分类号
G40-092.4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代茶道源于潮州工夫茶
5
作者
陈香白
机构
韩山师范学院潮汕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108-114,99,共8页
文摘
一、中国茶道之“七义一心” “中国茶道”涵盖着七种主要义理(即“七义”):(一)茶艺;(二)茶德;(三)茶礼;(四)茶理;(五)茶情;(六)茶学说;(七)茶导引(即茶气功)。“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即“一心”)是“和”。这就是中国茶道的“七义一心”。 “和”属哲学、美学范畴。“和”是先民们企求与天地融合以实现生存、幸福目标的朴素文化意识。“和”的内涵十分丰富,不但囊括了所谓“敬”、“清”、“寂”、“廉”、“俭”、“美”、“乐”、“静”等意义,而且涉及天时、地利、人和诸层面。
关键词
现代
茶道
工夫茶
中国
潮州市
美学思想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潮侨捐资与“八二”风灾后韩师的重建——潮汕华侨在本土教育捐资的个案研究
吴榕青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1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潮汕地区明清书院发展述略
吴榕青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9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从《稽愆集》看翁万达的思想
刘泽煊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试论林大钦的教育思想
许晓云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现代茶道源于潮州工夫茶
陈香白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