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MRI影像组学模型预测子宫内膜癌风险分层 被引量:2
1
作者 孔伟 余裕珍 +3 位作者 王康 陈龙 胡运祥 陈卫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57-1861,共5页
目的观察术前MRI影像组学模型预测子宫内膜癌(EC)风险分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9例术前接受盆腔MR检查的EC患者,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其分为高风险组(n=104)及低风险组(n=115);按照不同检查时间将患者分别归入训练集(n=153)或测试集(n... 目的观察术前MRI影像组学模型预测子宫内膜癌(EC)风险分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9例术前接受盆腔MR检查的EC患者,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其分为高风险组(n=104)及低风险组(n=115);按照不同检查时间将患者分别归入训练集(n=153)或测试集(n=66),并于集内划分亚组。以3D Slicer软件于MRI中手动勾画ROI,分别基于轴位、矢状位脂肪抑制(FS)T2WI及轴位、矢状位增强FS-T1WI中提取1130个特征,之后以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算法分别选出12、14、16及12个(共54个)影像组学特征(联合MRI特征);再以LASSO降维并筛选出25个特征(联合LASSO特征)。以极度随机树算法分别基于各序列特征、联合MRI特征及联合LASSO特征构建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准确度及F1评分评估各模型预测效能;以各模型在测试集中的AUC及主观阅片的AUC评估其预测效能。结果训练集中,联合MRI模型与联合LASSO模型的准确率(0.784、0.777)、F1评分(0.730、0.731)及AUC(0.835、0.855)均高于各单一序列模型;其在测试集的敏感度(0.794、0.882)、特异度(0.909、0.969)及AUC(0.904、0.934)均高于主观阅片及各单一序列模型;联合LASSO模型预测效能优于联合MRI模型。结论术前MRI影像组学可有效预测EC风险分层,尤以联合LASSO模型预测效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下载PDF
宫颈癌的超声及MRI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20
2
作者 严德星 熊伟坚 +1 位作者 汤庆锋 陈晓营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探析宫颈癌的超声及MRI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所收治57例宫颈癌患者展开研究,所有患者均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及MRI检查,比较两组诊断准确率。结果超声、MRI及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8.9%、86... 目的探析宫颈癌的超声及MRI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所收治57例宫颈癌患者展开研究,所有患者均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及MRI检查,比较两组诊断准确率。结果超声、MRI及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8.9%、86.0%、93.0%,联合检查最高,准确率与MRI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明显高于超生检查,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与MRI在宫颈癌临床诊断中具有较大价值,MRI准确性更高,可有效判定临床分期而确定治疗方案,对于高度怀疑病例,则可通过联合检查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超声 影像学表现 诊断 准确率
下载PDF
含脂性肝细胞肝癌的影像学特征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孔伟 陈文坚 林文聪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5期126-131,共6页
目的探讨含脂性肝细胞肝癌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含脂性肝细胞肝癌的影像学及临床病理资料。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6例同时行MRI检查,5例体积较大者行术前DSA造影及介入栓塞,术后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13例肝... 目的探讨含脂性肝细胞肝癌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含脂性肝细胞肝癌的影像学及临床病理资料。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6例同时行MRI检查,5例体积较大者行术前DSA造影及介入栓塞,术后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13例肝内病灶含脂肪区域呈局限性或弥漫性分布,CT值约-26~7HU,T1WI上呈高信号,T2压脂序列上呈低信号,T1WI梯度回波正相位图像呈高信号,反相位图像信号减低。CT动态增强扫描7例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6例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减退,1例门静脉期实质部分呈等及稍高密度强化,延迟扫描可见线样及网格状持续强化区;4例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均呈不均匀低密度改变;1例动脉期未见强化,静脉期呈结节状明显强化,延迟扫描强化减退。13例病灶延迟扫描均出现边缘完整或不完整的包膜/假包膜样强化。MRI动态增强表现与CT相似。DSA显示肝内病灶为肝动脉分支供血,呈现富血供肿瘤染色。大体标本上肿瘤可见纤维包膜,切面呈灰白或灰黄色,部分呈胶冻状。HE染色镜下见肝癌细胞浸润,部分肿瘤细胞脂肪变性、坏死,呈弥漫或区域状分布;瘤周有纤维包膜围绕,伴不同程度淋巴细胞浸润。结论含脂性HCC内的脂肪分布多样,易与其他肝内含脂性病变相混淆。CT及MRI动态增强扫描肿瘤的实性成分有典型HCC表现时容易作出正确诊断;随着病灶内脂肪含量及坏死组织的增多,容易呈现不典型的强化表现,假包膜延迟强化的特征可作为提示诊断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脂肪 肝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双下肢站立位DR全长摄影在骨科矫形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4
作者 孔伟 黄庆红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3期137-141,共5页
目的探讨双下肢站立位DR全长摄影图像在骨科下肢矫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间在我院行双下肢站立位DR全长摄影45例患者(共90个膝关节)的术前、术后影像资料,评价图像质量并测量冠状位下肢力线及机械轴偏... 目的探讨双下肢站立位DR全长摄影图像在骨科下肢矫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间在我院行双下肢站立位DR全长摄影45例患者(共90个膝关节)的术前、术后影像资料,评价图像质量并测量冠状位下肢力线及机械轴偏距(MAD)、股胫外翻角、股骨远端外翻角、FT角、股四头肌角(Q角)等,对患者术前畸形进行诊断及术后假体放置状态进行评价。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患膝术前及术后的各关节角度,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病例图像,除术后Q角因假体遮挡难以完成测量外,其余指标均完好达到诊断要求。以机械轴偏距MAD偏膝关节中心内侧>15mm为膝内翻畸形、位于外侧为膝外翻畸形进行判定:术前诊断内翻畸形48膝,外翻畸形15膝,无畸形27膝。病变膝关节术后的人工关节均很好地纠正了冠状位下肢力线,各关节角度亦能达到正常要求。术前各病变膝股胫外翻角、股骨远端外翻角、FT角、股四头肌角(Q角)分别为:(-2.44±10.75)°(1.65±7.61)°、(-3.6±10.35)°、(-2.08±13.32)°;术后各膝股胫外翻角、股骨远端外翻角、FT角分别为:(2.93±0.58)°、(9.05±0.61)°、(4.92±0.28)°。术前及术后组股胫外翻角、股骨远端外翻角、FT角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下肢站立位DR全长摄影对骨科下肢矫形手术,尤其是膝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术前诊断及术后评价有重要价值,应该成为临床术前、术后的常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X线摄影 双下肢全长影像 站立位 膝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广东省非选择性人群左髂总静脉受压的影像流行病学调查
5
作者 朱桥华 朱辉严 +4 位作者 陈敏明 孔伟 冯瑞枝 罗钧 陈德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4-109,共6页
目的 调查广东省非选择性人群左髂总静脉(left common iliac vein,LCIV)受压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采用非概率抽样方法进行多中心抽样。测量样本的CT参数,如LCIV最小短径(DLCIV-min)、右髂总静脉最小短径(DRCIV-min)、下腔静脉分叉角度(... 目的 调查广东省非选择性人群左髂总静脉(left common iliac vein,LCIV)受压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采用非概率抽样方法进行多中心抽样。测量样本的CT参数,如LCIV最小短径(DLCIV-min)、右髂总静脉最小短径(DRCIV-min)、下腔静脉分叉角度(IVC-BA)、腹主动脉分叉角度(AA-BA)、下腰椎前曲角(LLLA)、压迫点附近腰椎骨质增生(LVH)及髂动脉钙化(IAC)发生率等。计算LCIV受压比例(LCIV-CP),根据LCIV-CP将受压程度(CS)分为轻度(CP≤50%)、中度(50%70%)。结果 本研究样本数为1078,其中男584,女494,年龄中位数为56.00岁。LCIV-CP中位数为44.21%,范围0~89.86%。轻度、中度及重度受压的人群比例分别为61.41%、29.31%和9.28%。男性和女性CP的中位数分别为42.12%和46.61%,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青年、中年及老年人群的中位CP分别为52.00%、45.24%和38.13%,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中重度受压人群中,中年女性占比最高。影响LCIV-CP和CS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性别和年龄。结论 LCIV受压是普遍存在的,性别和年龄影响LCIV-CP和CS的分布。中年女性是LCIV受到中重度压迫的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静脉受压 受压比例 发生率 受压程度 高危人群 中年女性
下载PDF
研究超声、CT诊断甲状腺癌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莫文开 汤庆锋 严德星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年第6期1299-1301,共3页
目的:探索超声、CT诊断甲状腺癌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在2012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选取130例疑似甲状腺癌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均进行超声、CT诊断。结果:超声联合CT诊断对髓样癌患者诊断正确率(100.00%)、对未分化癌患者诊断正... 目的:探索超声、CT诊断甲状腺癌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在2012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选取130例疑似甲状腺癌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均进行超声、CT诊断。结果:超声联合CT诊断对髓样癌患者诊断正确率(100.00%)、对未分化癌患者诊断正确率(92.31%)、对乳头状癌患者诊断正确率(98.25%)、对滤泡状癌患者诊断正确率(96.00%)均高于单方面诊断结果。超声诊断特异性为62.50%、敏感性为64.15%、误诊率为37.50%、漏诊率为35.85%;CT诊断特异性为70.83%、敏感性为75.47%、误诊率为29.17%、漏诊率为24.53%;超声联合CT诊断特异性为95.83%、敏感性为97.17%、误诊率为4.17%、漏诊率为2.83%。甲状腺癌在CT诊断中影像表现:与正常组织的边界大多模糊不清,内壁不光滑,向四周浸润生长病灶呈现为不均匀轻度强化或低密度改变;甲状腺癌在超声诊断中影像表现:形态多不规则,边界不清,低回声或不均质回声,部分病灶内见钙化,血流彩色多普勒显示癌肿内血流供应丰富,明显多于周边,且癌肿越大内部血流越丰富,血流分布杂乱。结论:在诊断甲状腺癌时,运用超声联合CT诊断,可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CT 诊断 甲状腺癌 影像学特征
下载PDF
晚期胃癌HER2表达与MSCT多参数影像表现相关性分析
7
作者 陈龙 叶薇 +1 位作者 王康 陈文坚 《影像技术》 CAS 2023年第6期27-33,共7页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晚期胃癌患者中的表达与MSCT多参数影像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12月期间62例晚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及MSCT扫描资料,根据HER2表达情况的免疫组化结果,晚期胃癌患者分为HER...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晚期胃癌患者中的表达与MSCT多参数影像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12月期间62例晚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及MSCT扫描资料,根据HER2表达情况的免疫组化结果,晚期胃癌患者分为HER2阴性组47例(75.8%)和HER2阳性组15例(24.2%)。先采用卡方检验对临床病历资料(年龄、性别、分化程度、Lauren分型)及CT多参数影像表现数据(肿瘤部位、厚度、大小、强化方式、强化程度、是否淋巴结转移、是否肝转移及是否腹膜转移)进行分析,再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用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计算优势比(dominance ratio,OR)。结果:明显强化、是否肝转移、是否腹膜转移,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分化程度、Lauren分型、肿瘤部位、厚度、大小、强化方式、是否淋巴结转移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明显强化(OR=8.214)、肝脏转移(OR=6.244)与HER2阳性有关(P<0.05)。结论:与HER2阴性胃癌相比,HER2阳性胃癌表现强化程度(明显强化)、肝脏转移,具有一定潜在的临床应用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胃癌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基于P3T心脏模块化注射技术结合SAFIRE技术的CCTA成像研究
8
作者 郭强 严德星 +3 位作者 余裕珍 陈龙 王康 熊伟坚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18-122,共5页
目的研究P3T心脏模块化注射技术结合迭代重建算法(SAFIRE)技术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9月至2023年3月在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进行CCTA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 目的研究P3T心脏模块化注射技术结合迭代重建算法(SAFIRE)技术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9月至2023年3月在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进行CCTA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20例。A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固定碘负荷和注射流率的对比剂注射方案及滤波反投影重建(FBP),B组患者采用P3T心脏模块化输入相关参数后计算得出的给药方案,同时使用SAFIRE强度3重建。比较两组患者的右冠状动脉、前降支、回旋支的CT值(近端、中段、远端)、信噪比(SNR)与对比噪声比(CNR)、冠脉成像质量评分、对比剂流速、注射量、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两组患者的右冠状动脉、前降支、回旋支近端、中段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患者右冠状动脉、前降支、回旋支远端CT值分别为(367.36±50.41)Hu、(321.68±41.58)Hu、(315.37±54.13)Hu,明显高于A组的(323.56±54.25)Hu、(274.53±65.26)Hu、(273.11±48.56)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右冠状动脉、前降支、回旋支的SNR、CNR比较,以及冠脉成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对比剂流速、注射量分别为(4.37±0.39)mL/s、(52.43±6.11)mL,明显低(少)于A组的(5.24±0.46)m L/s、(65.26±8.49)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ED水平分别为(12.88±1.55)m Gy、(84.37±4.40)m Gy·cm、(2.19±0.10)mSv,明显低于A组的(20.46±1.69)m Gy、(146.83±8.27)mGy·cm、(3.81±0.32)m S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3T技术联合SAFIRE技术应用于CCTA中,能有效降低对比剂流速、注射量,同时辐射剂量明显减少,图像质量不受影响,实现注射方案的个体化、标准化及检查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成像 P3T技术 迭代技术 冠脉成像质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的MRI影像组学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
9
作者 胡运祥 朱艳敏 +1 位作者 谢小清 熊伟坚 《影像技术》 2025年第1期8-13,23,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的MRI影像组学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方法:收集2023年1月-2024年1月于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中老年男性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同期行腰椎MRI及双能X射线骨密度测量,将骨量正常组为对照,...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的MRI影像组学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方法:收集2023年1月-2024年1月于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中老年男性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同期行腰椎MRI及双能X射线骨密度测量,将骨量正常组为对照,以双能X射线骨密度检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进行分析,选择独立的MRI序列与T1WI+T2WI联合序列,通过美国AK软件中的Pyradiomics模块提取影像组学特征,Spearman分析特征集合,假如结果中依旧存在着冗余表现,再次使用梯度提升决定树(GBDT)算法进行降维。分析单独序列影像组学模型ROC曲线参数与联合影像组学和影像组学模型诊断性能参数。结果:通过T1WI和T2WI序列的腰椎MRI平扫图像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并建立逻辑回归模型(包括T1WI模型、T2WI模型和T1WI+T2WI联合模型)。128例患者中包含55例骨质正常或减低者,73例骨质疏松症者。T1WI序列AUC为0.801,95%置信区间为0.700~0.910、敏感性为0.845、准确性为0.719、特异性为0.6245;而T2WI AUC为0.818,95%置信区间为0.712~0.917,敏感性为0.769、准确性为0.738、特异性为0.836;T1WI+T2WI的敏感性为77.15,特异性为100.00,准确性为84.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84.78;影像组学模型敏感性为90.88,特异性为96.31,准确性为92.0,阳性预测值为95.18,阴性预测值为93.08,且按照Radscore的截断值可以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与单独序列模型相较来说,联合模型的敏感性、特异性等均比较高;影像组学模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高于双能X射线骨密度测量(P<0.05)。结论:在中老年男性腰椎骨质疏松的预测中,基于MRI平扫的影像组学模型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是较为有效的辅助工具,可以为临床决策以及患者预后的改善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模型 骨质疏松 腰椎MRI平扫 中老年男性
下载PDF
MRI在评估肝癌介入治疗肝储备功能及预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6
10
作者 严德星 文正青 +1 位作者 刘洪波 陈智翔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4期65-67,83,共4页
目的探讨MRI评估肝癌介入治疗肝储备功能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9例,患者术前均行MRI常规+增强序列扫描,并统计患者灶周ADC值等。统计介入治疗前后患者ICGR15、Child-Pugh评分情况。结果病灶位于肝左叶22... 目的探讨MRI评估肝癌介入治疗肝储备功能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9例,患者术前均行MRI常规+增强序列扫描,并统计患者灶周ADC值等。统计介入治疗前后患者ICGR15、Child-Pugh评分情况。结果病灶位于肝左叶22例,肝右叶27例。介入治疗后3d、5d、7d和14d患者ICGR15和Child-Pugh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复发率、转移率分别为44.90%和48.98%且发生复发和转移患者的ADC值均低于无复发和转移患者,ICGR15则高于无复发和转移患者(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肝癌介入治疗MRI检测所得灶周ADC值与其ICGR15、Child-Pugh评分、复发率和转移率呈负相关(r=-0.763,-0.743,-0.685,-0.783,P<0.05)。结论我们发现原发性肝癌灶周MRI-ADC值越低,患者灶周肝实质肝硬化/肝纤维化越重,肝癌复发、转移率就越高,预后就越差。因此,MRI-ADC值检测结果对肝癌介入治疗肝储备和预后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肝癌 介入治疗 肝储备功能 预后
下载PDF
动态增强MRI联合DWI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4
11
作者 林文聪 熊伟坚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9期1294-1297,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前列腺癌(PC)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在广东省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疑似PC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分析DCE-MRI联合DWI诊断PC的临床价值。结果:46例...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前列腺癌(PC)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在广东省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疑似PC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分析DCE-MRI联合DWI诊断PC的临床价值。结果:46例患者中经病理确诊为PC有24例(52.17%),良性下前列腺增生(BPH)有22例(47.83%);MRI平扫PC为T2WI上局灶性低信号,T1WI略低信号,髂骨及盆腔淋巴结转移T1WI信号高低不均,PC癌灶、髂骨及盆腔淋巴结转移DWI呈较高信号,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呈较明显低信号;PC组患者病灶ADC值低于BPH组,EADC值高于PC组(P<0.05);PC组中TIC曲线Ⅲ型占62.50%,明显高于BPH组的13.64%(P<0.05),BPH组中TIC曲线Ⅱ型占63.64%,高于PC组的25.00%(P<0.05);PC组患者峰值时间(Tmax)低于BPH组,最大增强斜率(MSI)、信号强化率(SER)高于B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峰值强度(SI peak)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平扫诊断准确率(73.07%)低于MRI平扫+DCE-MRI+DWI(9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E-MRI联合DWI可有效鉴别与诊断前列腺疾病,对PC有较高的临床诊断率,同时获得较全面的参数信息,灵敏度与特异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动态增强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常规MRI表现及表观弥散系数直方图分析鉴别Ⅰ型与Ⅱ型上皮性卵巢癌 被引量:5
12
作者 孔伟 郭强 +1 位作者 林文聪 陈文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14-918,共5页
目的观察常规MRI表现及表观弥散系数(ADC)直方图分析鉴别Ⅰ、Ⅱ上皮性卵巢癌(EO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经病理证实EOC患者,比较Ⅰ、Ⅱ型EOC常规MRI定性指标及ADC直方图定量指标的差异;绘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指标的鉴别Ⅰ、Ⅱ型EOC... 目的观察常规MRI表现及表观弥散系数(ADC)直方图分析鉴别Ⅰ、Ⅱ上皮性卵巢癌(EO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经病理证实EOC患者,比较Ⅰ、Ⅱ型EOC常规MRI定性指标及ADC直方图定量指标的差异;绘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指标的鉴别Ⅰ、Ⅱ型EO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结果44例EOC中,20例Ⅰ型及24例Ⅱ型,其形态及内部成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Ⅰ型EOC的ADC直方图定量值均高于Ⅱ型(P均<0.01)。常规MRI指标及ADC直方图指标鉴别Ⅰ、Ⅱ型EOC的AUC为0.65~0.97,其中第50百分位数(ADC_(50th))及第90百分位数(ADC_(90th))的AUC最高,均为0.97;病灶形态与成分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4,P>0.05);病灶形态与ADC最大值(ADC_(max))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9,P>0.05),肿瘤成分AUC与ADC_(max)、ADC_(99t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89、1.60,P均>0.05),二者AUC均小于其余ADC直方图定量参数(P均<0.05);定性指标的联合AUC小于平均ADC值(ADC_(mean))及第10百分位数(ADC_(10th))、ADC_(50th)及ADC_(90th)(Z=2.71、2.37、2.74、2.87,P均<0.05)。结论ADC直方图分析有助于直观显示EOC内部特性,其定量参数鉴别诊断I、Ⅱ型EOC的效能优于常规M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弥散磁共振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直方图分析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13
作者 熊伟坚 严德星 +1 位作者 林文聪 叶薇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8期1125-1128,共4页
目的对比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相关责任病灶在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中的检出率,探讨DWI阳性表现与临床症状因素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TIA患者常规MR和DWI的检查资料,记录各序... 目的对比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相关责任病灶在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中的检出率,探讨DWI阳性表现与临床症状因素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TIA患者常规MR和DWI的检查资料,记录各序列的检出率,并就TIA临床特点与DWI阳性的关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DWI对TIA的病灶检出率为40.0%,明显高于FLAIR的17.5%和T2WI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缺血发作持续时间超过1 h患者15例,占41.7%(15/36),发作时间不足1 h 1例,占25.0%,且发作时间越长,经DWI检测阳性率越高;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超过65岁、持续发作时间超过1 h、失语和运动障碍是DWI检出阳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DWI对TIA检出率较高,并且检出率随TIA发作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年龄超过65岁、持续发作时间超过1 h、失语和运动障碍与DWI检出阳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脑卒中
下载PDF
个体化双流注射法在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郭强 文正青 +4 位作者 孔伟 陈文坚 叶薇 宋惠茜 熊伟坚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15期1994-1997,共4页
目的探究个体化双流注射法在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CTP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在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行CTPA检查的44例疑似肺动脉栓塞(PE)患者纳入研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连续入组,其中A组22例采用基于... 目的探究个体化双流注射法在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CTP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在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行CTPA检查的44例疑似肺动脉栓塞(PE)患者纳入研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连续入组,其中A组22例采用基于体质量的个体化双时相注射法,B组22例采用基于体质量的个体化双流注射法。计算两组患者肺动脉各段的CT值,比较两组患者图像的噪声标准差图像噪声(SD)、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对比剂用量。结果两组患者的肺动脉主干、双侧肺动脉、双侧上叶肺动脉、双侧下叶肺动脉、双侧下叶后基底段肺动脉和双侧下叶后基底段亚段肺动脉的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图像的主观评分、SD、SNR、CN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CTDIvol、DLP、ED及对比剂用量分别为(4.74±0.31)mGy、(63.3±10.10)mGy·cm、(0.88±0.23)mSv/(mGy·cm)、(18.27±2.25)mL,明显低于A组的(7.74±0.91)mGy、(155.9±23.10)mGy·cm、(2.18±0.59)mSv/(mGy·cm)、(30.45±3.7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患者体质量的个体化双流注射法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能显著降低肺动脉CTPA检查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个体化双流注射法 螺旋CT 肺动脉血管成像 剂量 碘对比剂 辐射
下载PDF
64排多层螺旋CT血管内成像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严德星 熊伟坚 +2 位作者 白奕斌 叶峰 陈龙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17期2234-2237,共4页
目的研究64排多层螺旋CT血管内成像(CTA)在颈动脉狭窄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疑似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以DSA检查为颈动脉狭窄诊... 目的研究64排多层螺旋CT血管内成像(CTA)在颈动脉狭窄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疑似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以DSA检查为颈动脉狭窄诊断的金标准,对比64排螺旋CTA与DSA对颈动脉狭窄诊断结果,并观察64排螺旋CTA对颈动脉斑块形态的检查情况。结果64排螺旋CTA对颈动脉狭窄程度诊断的总准确率为95.40%,其中对颈动脉无狭窄、轻度狭窄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6.39%、86.21%,与DSA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4排螺旋CTA对颈动脉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及闭塞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5.00%、100.00%、100.00%,与DS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4排螺旋CT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率为95.59%(65/68),灵敏度为96.49%(55/57),特异度为90.91%(10/11);64排螺旋CTA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共89个,其中溃疡斑块9个,占10.11%,不规则斑块22个,占24.72%,光滑斑块58个,占65.17%。结论64排螺旋CTA检查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有较高的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性,与DSA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高,为无创、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多层螺旋CT CT血管内成像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斑块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钡餐造影与螺旋CT扫描在食管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欧田昆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2年第7期1286-1288,共3页
目的:探究钡餐造影与螺旋CT扫描在食管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5月在医院接受检查的食管癌患者60例,将患者划分为螺旋CT扫描、钡餐造影、两者联合扫描3组,每组2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比较单独诊... 目的:探究钡餐造影与螺旋CT扫描在食管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5月在医院接受检查的食管癌患者60例,将患者划分为螺旋CT扫描、钡餐造影、两者联合扫描3组,每组2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比较单独诊断、联合诊断在食管癌患者分期诊断过程中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与病理检查相比,钡餐造影诊断结果的一致性60.0%(10+2=12,12/20),约登指数为0.443,Kappa为0.401,病理诊断、钡餐造影两者的诊断结果呈现出中等的一致性程度。与病理检查相比,螺旋CT扫描诊断结果的一致性50.0%(9+1=10,10/20),约登指数为0.461,Kappa为0.413,病理诊断、螺旋CT扫描两者的诊断结果呈现出中等的一致性程度。与病理检查相比,联合诊断的诊断结果的一致性85.0%(13+4=17,17/20),约登指数为0.801,Kappa为0.736,病理诊断、联合诊断的诊断结果之间呈现出极好的一致性。钡餐造影、螺旋CT扫描以及联合诊断在Ⅰ~Ⅱ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3.33%、81.82%、86.66%,无明显差异(χ~2=0.12,P>0.05);在Ⅰ~Ⅱ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是25.00%、11.11%、80.00%,存在显著性差异(χ~2=7.30,P<0.05)。结论:在对食管癌患者进行分期诊断时,可以联合应用螺旋CT扫描、钡餐造影,在简便操作、无创的前提下,显著提高Ⅲ~Ⅳ期诊断的准确率,临床应用价值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分期诊断 螺旋CT扫描 钡餐造影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与急性胆红素脑病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林文聪 文正青 熊伟坚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22期2674-2675,共2页
目的探究磁共振(MRI)扩散加权成像技术(DWI)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与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ABE)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HIE患儿36例(HIE组)与ABE患儿30例(ABE组),均为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诊,两组患儿均接受常... 目的探究磁共振(MRI)扩散加权成像技术(DWI)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与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ABE)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HIE患儿36例(HIE组)与ABE患儿30例(ABE组),均为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诊,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MRI及DWI检查,观察并对比两组的影像学特点差异。结果 HIE组患儿的苍白球、底丘脑高信号检出率显著低于ABE组患儿,壳核高信号、其他部位异常信号检出率显著高于ABE组患儿(P<0.05),但两组的背侧丘脑高信号检出率对比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BE组患儿在基底节区MRI DWI诊断无异常信号;HIE组患儿中有30例在基底节区MRI DWI诊断出现高信号,病灶多位于大脑皮层及皮层下,影像学表现为多片状、斑点状高信号,两组患儿在基底节区的DWI高信号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E与ABE具有特征性MRI DWI征象,采用MRI DWI检查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HIE与ABE,故提倡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 HIE ABE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在CT增强扫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荣萍 罗方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11期168-170,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管理在CT增强扫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未实施CQI管理的86例CT增强扫描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实施CQI管理的86例CT增强扫描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管理在CT增强扫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未实施CQI管理的86例CT增强扫描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实施CQI管理的86例CT增强扫描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外渗发生率及护士护理技能提升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外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的护理知识掌握率、穿刺成功率、增强扫描注意事项知晓率、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可有效预防CT增强外渗,提升护理技能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和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增强外渗 持续质量改进 预防作用
下载PDF
综合护理在婴幼儿磁共振检查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荣萍 罗方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22期2822-2824,共3页
磁共振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无创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但在检查时,受检者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其图像质量欠佳,尤其是易哭闹的婴幼儿,因此,实施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婴幼儿磁共振检查时的临床护... 磁共振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无创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但在检查时,受检者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其图像质量欠佳,尤其是易哭闹的婴幼儿,因此,实施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婴幼儿磁共振检查时的临床护理配合措施及效果,为此,针对800例磁共振检查的婴幼儿开展研究。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检查 综合护理 软组织分辨率 应用效果研究 护理干预 临床护理配合 图像质量 婴幼儿
下载PDF
多参数MRI应用PI-RADS V2.1与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病理分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严德星 熊伟坚 郭强 《影像技术》 CAS 2022年第4期20-24,共5页
目的:探究多参数MRI(multi-parametric MRI,mp-MRI)应用PI-RADS V2.1与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病理分级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6区12针系统穿刺活检并有完整病理结果的90例前列腺病变患者,其中前列腺癌6... 目的:探究多参数MRI(multi-parametric MRI,mp-MRI)应用PI-RADS V2.1与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病理分级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6区12针系统穿刺活检并有完整病理结果的90例前列腺病变患者,其中前列腺癌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25例,前列腺炎5例。采用PI-RADS V2.1评分对患者T2WI、DWI和DCE图像进行T2WI、T2WI+DWI、T2WI+DCE、T2WI+DWI+DCE4种检测,并进行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mpMRI应用PI-RADS V2.1评分与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病理分级的相关系数,对前列腺癌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阳/阴性预测值进行ROC曲线分析,并评估其相关性。结果:60例前列腺癌患者经检测共含有125个癌区和130个非癌区。早期前列腺癌区、T2WI、T2WI+DWI、T2WI+DCE、T2WI+DWI+DCE非癌区4种检查方案的PIRADS V2.1评分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病理与PI-RADS V2.1评分呈现正相关,r=0.883。PI-RADS V2.1评分诊断前列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5,且其敏感性为94.44%(85/90),特异性为93.33%(28/30),准确性为95.56%(86/90),阳性预测值为97.70%(85/87),阴性预测值为93.94%(31/33)。Gleason评分≥7分的前列腺癌的PI-RADS V2.1评分为4分。结论:mpMRI应用PI-RADS V2.1效果良好,可改善临床前列腺的检查诊断,同时mpMRI应用PI-RADS V2.1评分与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病理分级的相关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参数MRI PI-RADS V2.1 前列腺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