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探索人肠道菌群与增生性瘢痕之间的因果关系
1
作者
陈文涛
王小祥
+5 位作者
郑文炼
张伟强
毛璐佳
卓佳楠
周思彤
杨荣华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3-341,共9页
目的探究人肠道菌群与增生性瘢痕(HS)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该研究为基于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TSMR)分析的研究。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数据库获得人肠道菌群(18473个样本)和HS(208248个样本)的数据。提取已知肠道菌群门、纲、目、科和属5个...
目的探究人肠道菌群与增生性瘢痕(HS)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该研究为基于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TSMR)分析的研究。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数据库获得人肠道菌群(18473个样本)和HS(208248个样本)的数据。提取已知肠道菌群门、纲、目、科和属5个水平的遗传变异基因,即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作为工具变量,并进行连锁不平衡(LD)分析。使用PhenoScanner V2数据库进行人类基因型-表型关联分析,排除与HS不相关的肠道菌群SNP并分析获得的SNP是否为弱工具变量。采用TSMR分析的4种方法,即逆方差加权(IVW)、MR-Egger回归、加权中位数和加权模式,对肠道菌群SNP与HS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绘制前述4种分析方法得出重要结果的散布图,分析肠道菌群SNP与HS的相关性。采用IVW检验和MR-Egger回归检验评估肠道菌群SNP的异质性,采用MR-Egger回归检验和MR-PRESSO离群值检验评估肠道菌群SNP的水平多效性,采用留一敏感性分析确定HS是否由肠道菌群中的单个SNP引起。对HS SNP与肠杆菌属或HS SNP与瘤胃球菌2属分别进行逆向TSMR分析,检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反向因果关系。结果共获得196个已知肠道菌群,属于9门、16纲、20目、32科、119属,从每个菌群中均获得多个SNP作为工具变量。LD分析显示,除rs1000888、rs12566247、rs994794外,其余肠道菌群SNP均符合遗传变异与暴露因素密切相关的假设。人类基因型-表型关联分析显示,经LD分析后获得的SNP均未被排除且均不是弱工具变量。IVW、MR-Egger回归、加权中位数和加权模式的TSMR分析显示,肠杆菌属及瘤胃球菌2属均与HS存在因果关系。其中,IVW和MR-Egger回归的森林图分析还显示,肠杆菌属的16个SNP(该菌属SNP个数下同)和瘤胃球菌2属的15个SNP(该菌属SNP个数下同)均为HS的保护因素。进一步地,IVW分析显示肠杆菌属SNP(比值比为0.62,95%置信区间为0.41~0.93,P<0.05)和瘤胃球菌2属SNP(比值比为0.62,95%置信区间为0.40~0.97,P<0.05)均与HS发生风险呈负相关。散布图显示,肠杆菌属和瘤胃球菌2属的SNP均是HS的保护因素。IVW检验和MR-Egger回归检验均显示,肠杆菌属SNP(Q值分别为5.73、5.76,P>0.05)和瘤胃球菌2属SNP(Q值分别为13.67、15.61,P>0.05)均无异质性。MR-Egger回归检验显示,肠杆菌属和瘤胃球菌2属的SNP均无水平多效性(截距分别为0.01、0.06,P>0.05);MR-PRESSO离群值检验显示,肠杆菌属和瘤胃球菌2属的SNP均无水平多效性(P>0.05)。留一敏感性分析显示,无单个肠道菌群SNP驱动HS的发生。逆向TSMR分析显示,HS SNP与肠杆菌属之间、HS SNP与瘤胃球菌2属之间均不存在任何反向因果关系(比值比分别为1.01、0.99,95%置信区间分别为0.97~1.06、0.96~1.04,P>0.05)。结论人肠道菌群与HS之间存在一定因果关系,肠杆菌属及瘤胃球菌2属对抑制HS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数据库
遗传学
因果律
胃肠道微生物组
增生性瘢痕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探索人肠道菌群与增生性瘢痕之间的因果关系
1
作者
陈文涛
王小祥
郑文炼
张伟强
毛璐佳
卓佳楠
周思彤
杨荣华
机构
广东医科大学
第一
临床医学院
中山大学附属
第一
医院
烧伤
外科
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外科
广州市
第一
人民医院
烧伤
整形
美容与创面修复科
佛山市
第一
人民医院
皮肤科
出处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3-341,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2272276)
重庆市中医药创新团队项目(2023090006KJZX2022WJW008)。
文摘
目的探究人肠道菌群与增生性瘢痕(HS)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该研究为基于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TSMR)分析的研究。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数据库获得人肠道菌群(18473个样本)和HS(208248个样本)的数据。提取已知肠道菌群门、纲、目、科和属5个水平的遗传变异基因,即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作为工具变量,并进行连锁不平衡(LD)分析。使用PhenoScanner V2数据库进行人类基因型-表型关联分析,排除与HS不相关的肠道菌群SNP并分析获得的SNP是否为弱工具变量。采用TSMR分析的4种方法,即逆方差加权(IVW)、MR-Egger回归、加权中位数和加权模式,对肠道菌群SNP与HS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绘制前述4种分析方法得出重要结果的散布图,分析肠道菌群SNP与HS的相关性。采用IVW检验和MR-Egger回归检验评估肠道菌群SNP的异质性,采用MR-Egger回归检验和MR-PRESSO离群值检验评估肠道菌群SNP的水平多效性,采用留一敏感性分析确定HS是否由肠道菌群中的单个SNP引起。对HS SNP与肠杆菌属或HS SNP与瘤胃球菌2属分别进行逆向TSMR分析,检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反向因果关系。结果共获得196个已知肠道菌群,属于9门、16纲、20目、32科、119属,从每个菌群中均获得多个SNP作为工具变量。LD分析显示,除rs1000888、rs12566247、rs994794外,其余肠道菌群SNP均符合遗传变异与暴露因素密切相关的假设。人类基因型-表型关联分析显示,经LD分析后获得的SNP均未被排除且均不是弱工具变量。IVW、MR-Egger回归、加权中位数和加权模式的TSMR分析显示,肠杆菌属及瘤胃球菌2属均与HS存在因果关系。其中,IVW和MR-Egger回归的森林图分析还显示,肠杆菌属的16个SNP(该菌属SNP个数下同)和瘤胃球菌2属的15个SNP(该菌属SNP个数下同)均为HS的保护因素。进一步地,IVW分析显示肠杆菌属SNP(比值比为0.62,95%置信区间为0.41~0.93,P<0.05)和瘤胃球菌2属SNP(比值比为0.62,95%置信区间为0.40~0.97,P<0.05)均与HS发生风险呈负相关。散布图显示,肠杆菌属和瘤胃球菌2属的SNP均是HS的保护因素。IVW检验和MR-Egger回归检验均显示,肠杆菌属SNP(Q值分别为5.73、5.76,P>0.05)和瘤胃球菌2属SNP(Q值分别为13.67、15.61,P>0.05)均无异质性。MR-Egger回归检验显示,肠杆菌属和瘤胃球菌2属的SNP均无水平多效性(截距分别为0.01、0.06,P>0.05);MR-PRESSO离群值检验显示,肠杆菌属和瘤胃球菌2属的SNP均无水平多效性(P>0.05)。留一敏感性分析显示,无单个肠道菌群SNP驱动HS的发生。逆向TSMR分析显示,HS SNP与肠杆菌属之间、HS SNP与瘤胃球菌2属之间均不存在任何反向因果关系(比值比分别为1.01、0.99,95%置信区间分别为0.97~1.06、0.96~1.04,P>0.05)。结论人肠道菌群与HS之间存在一定因果关系,肠杆菌属及瘤胃球菌2属对抑制HS有一定作用。
关键词
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数据库
遗传学
因果律
胃肠道微生物组
增生性瘢痕
Keywords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analysis
Databases,genetic
Causality
Gastrointestinal microbiome
Hyperplastic scar
分类号
R622 [医药卫生—整形外科]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探索人肠道菌群与增生性瘢痕之间的因果关系
陈文涛
王小祥
郑文炼
张伟强
毛璐佳
卓佳楠
周思彤
杨荣华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