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创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灵锋 《吉林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2228-2229,共2页
目的:分析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在ICU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ICU接受救治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实施常规ICU救治,观察组2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 目的:分析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在ICU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ICU接受救治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实施常规ICU救治,观察组2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心功能改善情况,同时对比两组ICU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8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气分析、心功能相关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对比,两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CU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后,其治疗效果比常规治疗更为良好,不仅能减少住院时间,还可以促进其心功能得到很好的改善,临床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创机械通气 重症心力衰竭 ICU 血气分析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在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兆芸 《黑龙江医药》 CAS 2019年第3期639-640,共2页
目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应用中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78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常规治疗)、研究39例(常规治疗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目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应用中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78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常规治疗)、研究39例(常规治疗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为71.19%,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肺功能指标跟对照组在相比,较后者更高(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降钙素原(PC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缓解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部感染 纤维支气管镜 吸痰 肺功能
下载PDF
CRRT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3
作者 王灵锋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6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15例。参照组采用常规中西药治疗方案,研究组采用连续性肾脏代替疗法。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15例。参照组采用常规中西药治疗方案,研究组采用连续性肾脏代替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72 h实验室指标(血钠、血钙、血钾、血尿素氮、血肌酐、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以及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尿量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钠(145.48±4.38)mmol/L、血钙(2.06±0.44)mmol/L、血钾(4.39±0.50)mmol/L、血尿素氮(8.31±3.96)mmol/L、血肌酐(103.63±29.86)mmol/L、白细胞计数(13.12±4.57)×109/L、血小板计数(216.98±72.74)×109/L、谷丙转氨酶(30.16±16.32)U/L、总胆红素(20.16±6.89)μmol/L明显优于参照组的(138.35±6.66)mmol/L、(1.70±0.21)mmol/L、(3.76±0.72)mmol/L、(14.13±8.99)mmol/L、(185.68±72.34)mmol/L、(16.98±4.68)×109/L、(155.71±80.64)×109/L、(53.66±21.69)U/L、(43.86±18.75)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 h后,研究组患者呼吸频率和心率、尿量分别为(19.9±3.9)min/次、(102.9±10.9)min/次、(2600.1±650.1)ml,均优于参照组的(23.1±4.1)min/次、(116.1±21.2)min/次、(1500.1±549.9)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CRRT治疗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以及生理生化指标获得明显的改善,对于患者预后效果的提高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重症急性胰腺炎 治疗效果 临床观察
下载PDF
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对碳青霉烯类药物在ICU中应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盘健 《北方药学》 2024年第1期64-66,76,共4页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MS)对碳青霉烯类药物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应用的影响.方法:以ICU患者为观察对象,共计1642例,入选患者(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687例,入院时间2019年5月1日—2021年4月31日,将其分为2019年5月1日—2020年4...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MS)对碳青霉烯类药物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应用的影响.方法:以ICU患者为观察对象,共计1642例,入选患者(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687例,入院时间2019年5月1日—2021年4月31日,将其分为2019年5月1日—2020年4月31日AMS实施前组(277例)和2020年5月1日—2021年4月31日AMS实施后组(410例).比较两组患者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频度(DDDs)及强度(AUD)、合理使用率、配伍合理率、药敏送检率以及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AMS实施后组的DDDs和AUD较实施前组降低(P<0.05);AMS实施后组的配伍合理率、药敏送检率较AMS实施前组均增高(P<0.05);AMS实施后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分别从51.67%、9.52%下降到了42.37%、2.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的耐药率较AMS实施前下降(P<0.05);开展碳青霉烯类药物AMS后,患者的用药合理率94.15%(386/410)与干预前90.25%(250/277)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实施AMS,可促使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频度及强度下降,还可增强药物配伍及使用合理性,提升药敏送检率,减少耐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 碳青霉烯类药物 ICU 使用频度 使用强度
下载PDF
早期机械通气配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2
5
作者 马君武 俞欣 黄永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4730-4731,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机械通气配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8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并早期机械通气;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应用半导体降温毯... 目的探讨早期机械通气配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8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并早期机械通气;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应用半导体降温毯及肌松冬眠合剂进行降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全部患者均于伤后6 h内及伤后第2~6天每天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3 ml,检测血清CRP的含量,应用速率放射比浊法进行测定。治疗14 d后,全部患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治疗1个月后,全部患者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观察组入院2~6 d血清CRP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GCS和GO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械通气配合亚低温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疗效佳,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清CRP水平,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机械通气 半导体降温毯 重度颅脑损伤 亚低温 血清C反应蛋白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吸痰术对ICU患者肺部感染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盘健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7年第3期556-558,共3页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0月我院ICU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吸痰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0月我院ICU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吸痰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肺部啰音、发热、咳嗽的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机械通气及ICU住院的时间均明显长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显著(P<0.05)。给予ICU肺部感染患者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吸痰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较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康复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且临床操作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肺部感染 纤维支气管镜 肺泡灌洗 吸痰
下载PDF
预见性压疮预防护理在降低ICU患者压疮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中的作用 被引量:9
7
作者 李丹 黄晓明 +1 位作者 叶桂芳 钟燕芳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5期836-838,共3页
目的研究预见性压疮预防护理在降低ICU患者压疮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的作用,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8月入住我院ICU病房的130例危重症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采用预见性压疮预防护理措施... 目的研究预见性压疮预防护理在降低ICU患者压疮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的作用,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8月入住我院ICU病房的130例危重症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采用预见性压疮预防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严重程度和Norton量表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为18.4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77%(P<0.05);观察组患者压疮严重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干预前Norton量表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Norton量表评分均有所提升,且观察组患者Norton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预见性压疮预防护理能有效降低ICU患者压疮发生率以及压疮的严重程度,降低ICU患者压疮发生风险,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ICU 压疮
下载PDF
压力释放通气模式与肺保护性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盘健 马君武 +1 位作者 邓秀凡 黄晓明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9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压力释放通气模式(APRV)与肺保护性通气(SIMV)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94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7例。SIMV组实施SIMV,APRV组... 目的探讨压力释放通气模式(APRV)与肺保护性通气(SIMV)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94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7例。SIMV组实施SIMV,APRV组采取APRV。比较两组通气前及通气2 d后动脉血气指标、气道力学、血流动力学及肺损伤程度。结果通气前两组患者氧合指数(PaO_2/FiO_2)、外肺水指数(ELWI)、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均压(Pmea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后SIMV组PaO_2/FiO_2比APRV组低,ELWI、Ppeak、Pmean比APRV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前两组患者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及使用肺损伤评分(Murray)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2 d后SIMV组HR、CVP、Murray评分比APRV组高,MAP比APRV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SIMV比较,APRV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通气治疗中效果更加显著,利于患者的呼吸功能及肺复张,且能够促进机体血流动力学的改善,更加利于患者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压力释放通气模式 肺保护性通气 肺损伤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振动排痰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邓秀凡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15期99-101,共3页
目的分析振动排痰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叩背排痰法,观察组采用振动排痰法,分析比较... 目的分析振动排痰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叩背排痰法,观察组采用振动排痰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情况、吸痰后血气指标变化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吸痰后,观察组血气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8.5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振动排痰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肺部感染,缩短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同时也有利于患者预后的恢复,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排痰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疗效 感染
下载PDF
脉冲式高容量血液滤过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邓秀凡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9期9-11,共3页
目的观察脉冲式高容量血液滤过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25例符合血液滤过治疗指征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25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研究组在机械通气治疗基础上采用... 目的观察脉冲式高容量血液滤过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25例符合血液滤过治疗指征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25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研究组在机械通气治疗基础上采用脉冲式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变化、血气动态变化、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心率(HR)、呼吸频率(RR)及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VAP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8.0%(2/25)、4.0%(1/25),对照组分别为32.0%(8/25)、24.0%(6/25),研究组VAP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ICU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给予脉冲式高血容量血液滤过,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命体征和血气动态变化,有助于缩短住ICU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及死亡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式 高容量血液滤过 急性 呼吸窘迫综合征 疗效
下载PDF
脉冲式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1
作者 邓秀凡 邱翰忠 +5 位作者 盘健 陈兆芸 马君武 欧相林 谢章科 朱赞东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4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脉冲式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3月我院ICU收治的5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方法+常规剂量血液滤过治... 目的探讨脉冲式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3月我院ICU收治的5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方法+常规剂量血液滤过治疗,实验组行常规治疗方法+脉冲式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以及血气指标动态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8、24 h的动脉压高于治疗前,且两组治疗后8、24 h的体温、呼吸次数、脉搏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8、24 h的动脉压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治疗后8、24 h的体温、呼吸次数、脉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8、24 h的pH值、氧气指数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8 h的氧气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冲式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命指征、调节血气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脉冲式高容量血液滤过 生命指征 血气指标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在肺性脑病并躁动患者无创通气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灵锋 邱卫东 +4 位作者 马君武 盘健 邓秀凡 陈兆芸 谢章科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1期90-93,126,共5页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在肺性脑病并躁动患者无创通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纳入40例研究对象,全部为2020年1—12月来我院开展无创通气治疗的肺性脑病并发躁动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无镇静药物组(常规支持治疗,n=20)与右...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在肺性脑病并躁动患者无创通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纳入40例研究对象,全部为2020年1—12月来我院开展无创通气治疗的肺性脑病并发躁动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无镇静药物组(常规支持治疗,n=20)与右美托咪定组(右美托咪定配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n=20)。经治疗24 h后,比较两组的血气指标与生命体征,统计通气功能与焦虑情绪,观察治疗情况与谵妄发生率。结果在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pH值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上,右美托咪定组优于无镇静药物组(P<0.05)。在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肺活率(FEV1/FVC)与HAMA评分方面,右美托咪定组好于无镇静药物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的无创通气有效率高于无镇静药物组,24 h无创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以及舒适度评分低于无镇静药物组,气管插管率与谵妄发生率低于无镇静药物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肺性脑病并发躁动的治疗效果理想,对于血气指标与生命体征的改善具有促进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与焦虑情绪,提升治疗效果,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性脑病并躁动 右美托咪定 无创通气 血气指标
下载PDF
气道压力释放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盘健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3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气道压力释放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7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气道压力释放通气治疗。比... 目的探讨气道压力释放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7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气道压力释放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SpO_2)、氧分压(P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呼吸指数(RI)、氧合指数(OI)变化及肺部X线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SpO_2、PO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CO_2、RI、OI水平分别为(4.05±0.6)mm Hg(1mm Hg=0.133 k Pa)、(1.68±0.41)、(38.42±4.37),优于对照组的(5.03±0.75)mm Hg、(1.98±0.49)、(32.91±4.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病情恶化率为18.42%,低于对照组的39.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实施气道压力释放通气联合常规治疗,可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心肺功能,抑制病情发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压力释放通气 常规方法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死亡率 抗炎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结合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盘健 邱翰忠 马君武 《中外医疗》 2021年第36期104-107,共4页
目的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结合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该院在2021年1—10月期间接诊的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为30例。对照组给予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观察组采用糖皮质激... 目的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结合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该院在2021年1—10月期间接诊的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为30例。对照组给予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观察组采用糖皮质激素结合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将两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展开比较。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pH值、MAP、BUN、Scr、PVPI、ITBVI、CI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结合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可以增进疗效,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糖皮质激素 持续血液净化 并发症
下载PDF
胸腺法新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5
作者 陈兆芸 彭文宏 马君武 《医药前沿》 2022年第26期41-43,共3页
目的:分析胸腺法新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80例,... 目的:分析胸腺法新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80例,根据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治疗组予胸腺法新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T淋巴细胞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CD8^(+)均下降,CD3^(+)、CD4^(+)和CD4^(+)/CD8^(+)水平均上升,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法新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可有效改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减少炎症反应,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法新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T淋巴细胞 炎症因子
下载PDF
ICU患者运用分级翻身法预防压疮的研究
16
作者 李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5期21-23,共3页
探讨医院ICU患者运用分级翻身法预防压疮的效果。方法:用随机法分组处理此次研究的200例ICU患者(其就诊时间均为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分组后区分护理方式,即常规护理(100例)、分级翻身法护理(100例),分别为对照组、观察组,把2组患者... 探讨医院ICU患者运用分级翻身法预防压疮的效果。方法:用随机法分组处理此次研究的200例ICU患者(其就诊时间均为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分组后区分护理方式,即常规护理(100例)、分级翻身法护理(100例),分别为对照组、观察组,把2组患者压疮发生状况、营养指标、护理质量等进行比较。结果:比较压疮发生状况,观察组I期2%(x2=4.7138)、2期2%(x2=5.6738)、3期1%(x2=6.7368)、4期1%(x2=6.7368)、不可分期1%(x2=5.7010)、深部组织缺损发生率1%(x2=5.7010)低于对照组9%、10%、9%、9%、8%、8%(P<0.05);干预前营养指标(t血红蛋白=0.2151、t胆固醇=0.0695、t血清前蛋白=0.1613)比较(P>0.05),干预后,观察组营养指标(t血红蛋白=49.5975、t胆固醇=5.7378、t血清前蛋白=102.7460)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第1d时的护理质量评分(t=1.3272,P>0.05),出院时,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t=50.7167,P<0.05)。结论:把分级翻身法干预运用到ICU患者中,不仅能对压疮发生达到预防作用,且对其机体营养指标、护理质量等方面均有很好改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分级翻身法 压疮 预防 护理
下载PDF
针灸联合早期胃肠康复治疗机械通气的脓毒症伴急性胃肠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17
作者 邓秀凡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109-112,共4页
考察针灸和早期胃肠康复在处理机械通气脓毒症并发急性胃肠损伤(AGI)病例中的实际效能。方法 选取136位脓毒症并发AGI患者(136位脓毒症并发AGI患者入院),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标准疗法)和实验组(针灸和早期胃肠康复治疗),每组各有68位... 考察针灸和早期胃肠康复在处理机械通气脓毒症并发急性胃肠损伤(AGI)病例中的实际效能。方法 选取136位脓毒症并发AGI患者(136位脓毒症并发AGI患者入院),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标准疗法)和实验组(针灸和早期胃肠康复治疗),每组各有68位患者。观察比较两组的相关治疗指标、临床评分的变动、胃肠功能的情况。结果 当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肠鸣音评分明显较低,且机械通气所需时间和ICU停留时间显著减少(P<0.05);同样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在治疗后的AGI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系统(SOFA)、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更为降低(P<0.05);腹内压(IAP)、(IFABP)、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水平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机械通气期间通过针灸与早期胃肠康复疗法联合治疗脓毒症伴AGI,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的胃肠情况,还能促使患者尽早恢复,从而缩短其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胃肠损伤 针灸 早期胃肠康复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核查单联合SBAR沟通模式在ICU护士正确执行CRRT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18
作者 王志岚 李丹 +1 位作者 凌丽 黄晓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61-64,共4页
探讨CRRT治疗核查单联合SBAR沟通模式在重症监护室(ICU)护士正确执行CRRT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行CRRT治疗的200例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便利抽样法分为对照组(2022年1月~2022年6月,100例次)和实验组... 探讨CRRT治疗核查单联合SBAR沟通模式在重症监护室(ICU)护士正确执行CRRT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行CRRT治疗的200例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便利抽样法分为对照组(2022年1月~2022年6月,100例次)和实验组(2022年7月~2022年12月,100例次)。对照组应用常规管理模式,实验组应用CRRT治疗核查单联合SBAR沟通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交班效果、护理质量及医护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交接效果中交班效率、医护有效沟通、预防安全隐患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质量、医护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RRT治疗核查单联合SBAR沟通模式应用在重症监护室(ICU)护士正确执行CRRT治疗中效果确切,有助于提升交接效果和护理质量,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医护患关系和谐,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核查单 SBAR沟通模式 CRRT治疗 交班效果 护理质量
下载PDF
美罗培南持续泵入对重症监护病房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19
作者 盘健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第12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泵入美罗培南治疗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发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滴... 目的探讨持续泵入美罗培南治疗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发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滴注美罗培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量注射泵行持续泵入美罗培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体温、白细胞计数均得到改善,对照组患者体温、白细胞计数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耐药菌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细菌总清除率分别为64.8%、68.5%,低于观察组的87.0%和8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持续泵入美罗培南治疗ICU脓毒血症患者效果显著,可降低耐药菌的发生率,增强细菌清除效果,促进患者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血症 美罗培南 持续泵入 重症监护病房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