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伴骨关节炎的探讨 被引量:9
1
作者 袁艾东 李文锐 +1 位作者 李文虎 姚楚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4期2232-2234,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伴骨关节炎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对30例32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伴严重骨关节炎的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非骨水泥型25髋,骨水泥型7髋。术中利用股骨...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伴骨关节炎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对30例32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伴严重骨关节炎的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非骨水泥型25髋,骨水泥型7髋。术中利用股骨头股骨距致密骨块,以反转方式植骨修补外上方承重区骨缺损12髋。结果:随访1~7年,平均50个月。术后X线照片显示植骨块完全愈合,髋臼假体与周围骨质匹配良好,无植入骨块吸收和假体臼松动病例。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平均87分(优20髋、良9髋、可3髋),近期优良率达到91%。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伴严重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股骨距骨块反转植骨具有修补骨缺损和骨支撑作用,是重建髋臼和稳定髋臼假体的好办法。选择合适的假体和正确的安放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骨移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臼发育不良
下载PDF
eNOS启动子区T-786C和第7外显子894G→T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姚楚亮 李文锐 +3 位作者 刘仁德 陈少文 杨炎鑫 黄坤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3336-3338,共3页
目的:探索中国广东地区汉族中老年人群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启动子区T-786C和第7外显子894G→T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在骨质疏松症发病中的相互作用。方法:各选择150例健康体检者和骨质疏松症患者为对象,用分子生物学技... 目的:探索中国广东地区汉族中老年人群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启动子区T-786C和第7外显子894G→T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在骨质疏松症发病中的相互作用。方法:各选择150例健康体检者和骨质疏松症患者为对象,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eNOS启动子区T-786C和第7外显子894G→T基因多态性,分析两组基因在正常人群及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频率分布特点,探讨两组基因多态位点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结果:骨质疏松症组eNOS基因启动子区第786位C等位基因频率为8.7%,对照组为4.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等位基因纯合子携带者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是TC或者TT纯合子携带者的2.190倍。第7外显子894位T等位基因骨质疏松症组为10.3%,对照组为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T等位基因纯合子携带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风险是GT或者GG纯合子携带者的2.23倍。提示启动子区T-786C和第7外显子894G→T可能单独作用或和其他位点协同作用对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产生影响,是骨质疏松症遗传危险因素。结论:eNOS上游启动子区域T-786C和第7外显子894G→T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关节镜下复位及尼龙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 被引量:2
3
作者 袁艾东 李文虎 +1 位作者 李文锐 姚楚亮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317-1319,共3页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复位及尼龙编织缝线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的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 采用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21例,其中Ⅱ型7例,Ⅲ型10例,Ⅳ型4例.在关节镜监视下行骨折复位、利用前交叉韧带胫骨导向器准确确定...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复位及尼龙编织缝线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的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 采用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21例,其中Ⅱ型7例,Ⅲ型10例,Ⅳ型4例.在关节镜监视下行骨折复位、利用前交叉韧带胫骨导向器准确确定骨床或骨块上的钻孔位置;于胫骨结节内下部经皮向关节腔钻入两个骨隧道;采用双股5号尼龙编织缝线横穿前交叉韧带基底并经骨床或骨块上的钻孔及骨隧道引出关节外打结固定子胫骨结节内前方的骨桥上.结果 术后21例均获得随访6~30 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Lachman和抽屉试验均为阴性.X线片显示除2例骨块前缘有2 mm上撬外均为解剖复位,骨折全部愈合.膝关节活动正常者18例,屈膝活动受限者3例,但均超过90°,其中1例因术后3个月膝关节伸屈范围仅0°,-20°,-45°,在关节镜下行膝关节二次松解术,膝关节伸屈范围达0°,-10°,-110°.术后末次随访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92.8±2.5)分(86~100 分).结论 关节镜下复位及双股尼龙编织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复位满意、固定可靠;该手术方法简便易行,创伤小,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髁间棘 撕脱骨折 关节镜检查 内固定术
下载PDF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应力和微动 被引量:20
4
作者 张恒 李文锐 《海南医学》 CAS 2010年第1期112-116,共5页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有很多,应力和微动是常见的原因,其对骨折愈合的作用众说不一。本文就应力的作用机制、作用时机、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及微动的方式、频率和幅度等及二者之间的联系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关键词 骨折愈合 成骨细胞 应力 微动
下载PDF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5
作者 韩峰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5期128-130,共3页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其发病机制未明。近年临床上关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相关报道颇多,本文从流行病学特征、致病因素、治疗方面做系统阐述。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流行病学 致病因素 治疗
下载PDF
PFNA与DHS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14
6
作者 袁艾东 李文锐 李文虎 《实用骨科杂志》 2013年第6期541-543,共3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screw,DHS)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ITF)的疗效,以探讨合理的手术方法。方法 43例老年不稳定股骨...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screw,DHS)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ITF)的疗效,以探讨合理的手术方法。方法 43例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18例,女25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70.5岁。分别采用PFNA治疗21例和DHS治疗22例,并进行疗效观察。记录每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开始负重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相关数据。结果术后随访12~22个月,平均13个月。PFNA组和DHS组间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开始负重行走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无显著差异。PFN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DHS组低。术后Harris评分优良率PFNA组高于DHS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组比DHS内固定组平均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负重行走时间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而疗效优良率高。PFNA对骨折端的血供影响和骨质破坏较小,固定更为牢靠,是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更为合理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不稳定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下载PDF
Hippo-YAP信号通路在人膝骨性关节炎中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何正言 梅浩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5期24-25,共2页
目的探讨Hippo-YAP信号通路在膝骨关节炎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研究对象包括膝骨关节炎患者71例,正常人28例,应用ELISA测定YAP和BLC-2在关节滑液中的表达程度。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滑液中YAP与BCL-2的表达水平作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 目的探讨Hippo-YAP信号通路在膝骨关节炎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研究对象包括膝骨关节炎患者71例,正常人28例,应用ELISA测定YAP和BLC-2在关节滑液中的表达程度。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滑液中YAP与BCL-2的表达水平作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YAP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OA患者的滑液中YAP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BCL-2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OA患者的滑液中BCL-2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中YAP与BCL-2水平作Spearman相关分析,相关系数为r=0.921(P<0.01),两者呈正相关。结论 Hippo-YAP信号通路可能是软骨细胞的抗凋亡过程,深入探讨Hippo-YAP信号通路在骨关节炎中的各种促进机制将有可能建立骨关节炎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关节滑液 Hippo-YAP信号通路 凋亡
下载PDF
改良粗隆下截骨结合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髋内翻与短缩畸形 被引量:4
8
作者 袁艾东 李文锐 李文虎 《临床外科杂志》 2013年第7期536-538,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粗隆下截骨结合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股骨粗隆问骨折术后髋内翻与短缩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15例粗隆间骨折术后发生髋内翻与短缩畸形患者,采用改良粗隆下截骨结合DHS内固定矫治,术后均早期功能锻炼... 目的探讨改良粗隆下截骨结合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股骨粗隆问骨折术后髋内翻与短缩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15例粗隆间骨折术后发生髋内翻与短缩畸形患者,采用改良粗隆下截骨结合DHS内固定矫治,术后均早期功能锻炼。观察股骨颈干角及患肢缩短的纠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髋部Harris评分改善情况与改善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个月~3.2年,平均2.5年。术后所有患者股骨颈干角均恢复正常,患肢缩短〈1cm,术后Harris评分较术前大为提高,患者术后平均改善率达93%,无一例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粗隆下截骨结合DHS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问骨折术后髋内翻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粗隆下截骨 动力髋螺钉 粗隆间骨折 髋内翻
下载PDF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疗效观察
9
作者 袁艾东 李文锐 李文虎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4期630-632,636,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7月肱骨近端复杂骨折老年患者25例,依据Neer分型22例为四部分骨折,3例为三部分骨折。由同一组医师完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且均采用...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7月肱骨近端复杂骨折老年患者25例,依据Neer分型22例为四部分骨折,3例为三部分骨折。由同一组医师完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且均采用北京春立公司侧翼型人工肱骨头假体。术后2个月复查x线片,记录最后一次随访Neer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5例均完成随访,随访时间为12~30(21.2±6.7)个月;人工关节功能的Neer评分为(84.8±2.4);25例患者中优良7例,满意14例,不满意4例,总满意率为84.00%(21/25);25例患者疼痛程度评分为(31.8±2.3),功能评分为(24.1±1.9),运动评分为(17.4±1.6),解剖重建评分(8.7±0.9);术后仅1例出现伤口浅表感染,经抗感染及局部换药后愈合,无假体松动、下沉及脱位。【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患者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近期满意,中远期效果仍需进一步随访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假体和植入物 肱骨骨折/外科学 老年人
下载PDF
四肢主要动脉损伤的急诊显微外科修复56例
10
作者 刘强 李文锐 陈锐雄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7年第2期140-141,共2页
目的探讨四肢主要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急诊显微外科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在1995年2月至2006年4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四肢主要动脉损伤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51例,截肢3例,主要原因是肢体的严重创伤或严重感... 目的探讨四肢主要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急诊显微外科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在1995年2月至2006年4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四肢主要动脉损伤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51例,截肢3例,主要原因是肢体的严重创伤或严重感染。死亡2例,主要原因均为严重颅脑外伤。本组51例均获随访,随访6个月~2年,患肢血运及功能良好,超声多普勒检查未见异常。结论对周围主要血管损伤的应尽早诊断,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急诊手术,尽快控制出血和恢复肢体血运,有助于提高治愈率和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 主要动脉 损伤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运动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机制与治疗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龙燕舞 李文锐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15期204-207,共4页
ACL损伤作为多发且严重的运动损伤,受到运动医学界与骨科界的高度关注。本文就运动性ACL损伤的流行病学情况,损伤机制与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关键词 运动性 前交叉韧带损伤
下载PDF
影响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袁艾东 蔡道章 +1 位作者 王昆 戎利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5-239,共5页
目的分析后稳定型全膝人工关节置换(total knee replacement,TKR)术后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影响TKR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1998年1月~2004年8月,应用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对60例(74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行TKR手术。以术后膝关... 目的分析后稳定型全膝人工关节置换(total knee replacement,TKR)术后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影响TKR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1998年1月~2004年8月,应用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对60例(74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行TKR手术。以术后膝关节HSS(hospitl for special surgery)评分和各单项评分的改善率评定TKR术后疗效;比较有并发症和无并发症患者之间疗效优良率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TKR术后HSS评分与术前患者自身的有关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获随访24~94个月,平均42.5个月。术后膝关节HSS评分、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及稳定性评分分别为84.2±14.2、25.7±6.9、17.9±4.3、13.1±2.0、9.2±0.8、8.1±0.4和9.3±0.1,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尤以疼痛缓解最为明显,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评定优良率为90.5%。10膝发生局部并发症,其中腓总神经损伤1膝,伤口愈合不良2膝,伤口感染、关节内感染及关节僵硬各1膝,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膝,髌-股关节并发症2膝。有并发症患者膝关节优良率(60.0%)明显低于无并发症患者(95.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TKR术后HSS评分与膝关节术前HSS评分、疼痛和功能评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23、0.431和0.418(P〈0.01);而与患者术前关节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稳定性、年龄、体重和体重指数等无相关(P〉0.05)。结论采用后稳定型TKR是治疗重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术后疗效与术前膝关节HSS评分、疼痛和功能评分呈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术后疗效有明显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人工关节置换 后稳定型假体 重症骨性关节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椎弓根钉结合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仁德 李文锐 +1 位作者 李文虎 袁艾东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7期115-116,共2页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对3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通过随访进行疗效评定。结果38例随访1~3年,参照(JOA)评分系统,术前术后有显著性差异。所有患...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对3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通过随访进行疗效评定。结果38例随访1~3年,参照(JOA)评分系统,术前术后有显著性差异。所有患者椎体间植骨均融合良好,复位无丢失,内固定未见松动、断裂。结论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效果满意,植骨融合率高,是一种治疗腰椎滑脱症较为理想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椎管减压 椎间融合器 椎弓根螺钉系统
下载PDF
青少年截瘫患者父母心理状况的调查及干预
14
作者 李宇芳 邹剑莹 刘美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16期33-34,共2页
目的了解青少年截瘫患者父母亲的心理状况和需求,探索促进其身心健康的相关因素及干预方法。方法对42例青少年截瘫患者父母亲选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及分析,并与全国常模比较,并根据调查存在的心理问题... 目的了解青少年截瘫患者父母亲的心理状况和需求,探索促进其身心健康的相关因素及干预方法。方法对42例青少年截瘫患者父母亲选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及分析,并与全国常模比较,并根据调查存在的心理问题与实施3个月的心理干预,并比较干预前后的差异。结果截瘫患者父母(SCL-90)中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恐怖显著高于我国常模值(P<0.05);经3个月的心理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其(SCL-90)的得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护理和关注青少年截瘫的同时,医护人员应深入了解其父母的心理状况,并给予相应的心理指导,更好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瘫 父母 心理状况 干预
下载PDF
显微椎间盘镜下精确减压法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疗效观察
15
作者 何正言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3期68-69,共2页
目的观察显微椎间盘镜下精确减压法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疗效。方法 72例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椎板开窗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显微椎间盘镜下精确减压法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 目的观察显微椎间盘镜下精确减压法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疗效。方法 72例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椎板开窗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显微椎间盘镜下精确减压法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观察围手术期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显微椎间盘镜下精确减压法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疗效确切,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促进患者腰椎功能的恢复,同时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 显微椎间盘镜下精确减压法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4
16
作者 梅浩 袁艾东 李文锐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19-421,共3页
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fracture,ITF)是指发生于股骨颈基底部以远至小转子下方5cm水平区域内的骨折,是中老年人群髋部骨折的常见类型,患者平均年龄约为70岁左右。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治疗 股骨颈基底部 中老年人群 常见类型 髋部骨折 平均年龄 区域内
原文传递
内侧解剖钢板结合外侧重建钢板在肱骨下段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钟志年 袁艾东 +1 位作者 何正言 梅浩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4期356-357,共2页
目的探讨内侧解剖钢板结合外侧重建钢板治疗肱骨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11年6月,采用内侧解剖钢板结合外侧重建钢板治疗35例肱骨下段骨折患者,并使用Cassebaum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其疗效。结果 35例患者均获12~20... 目的探讨内侧解剖钢板结合外侧重建钢板治疗肱骨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11年6月,采用内侧解剖钢板结合外侧重建钢板治疗35例肱骨下段骨折患者,并使用Cassebaum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其疗效。结果 35例患者均获12~20个月随访,所有病例均获骨性愈合,疗效优24例,良7例,可4例,优良率88.6%。结论内侧解剖钢板结合外侧重建钢板治疗肱骨下段骨折疗效肯定,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能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下段骨折 解剖钢板 重建钢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