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口腔癌术后插胃管成功率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淑兰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206-206,共1页
目的提高口腔癌根治术后患者插胃管1次成功率,减轻插管所致恶心、呕吐、伤口痛等不适.方法将口腔癌根治术后须留置胃管的60例随机分两组.实验组:30例,采用1%呋麻液滴双鼻孔3~4滴,收缩鼻腔粘膜、鼻腔通道扩大,再用1%丁卡因喷于双鼻腔及... 目的提高口腔癌根治术后患者插胃管1次成功率,减轻插管所致恶心、呕吐、伤口痛等不适.方法将口腔癌根治术后须留置胃管的60例随机分两组.实验组:30例,采用1%呋麻液滴双鼻孔3~4滴,收缩鼻腔粘膜、鼻腔通道扩大,再用1%丁卡因喷于双鼻腔及口咽部,表麻3 min,插入润滑的硅胶胃管;对照组:30例,润滑硅胶胃管直接从鼻腔插入胃内.结果实验组:22例胃管1次成功.对照组:25例不能一次性插入胃管,P值<0.05.结论运用1%呋麻液和1%丁卡因分别收缩和表麻鼻咽及口咽部后,就能提高口腔癌根治术后插胃管的1次成功率,患者恶心、呕吐、伤口痛减轻,且能很好配合护士操作,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插胃管 功率 根治术后 硅胶胃管 1%丁卡因 术后患者 留置胃管 鼻腔粘膜 插入胃管 护士操作 应用价值 实验组 口咽部 对照组 一次性 呋麻液 恶心 呕吐 伤口 收缩 表麻 润滑
下载PDF
不同种植体对糖尿病患者种植体周围炎及牙槽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肖斌 李燕茹 +3 位作者 钟纯兰 范海珍 董刚 李爱平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10期157-160,168,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种植体对糖尿病患者种植体周围炎及压槽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粤北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110例行口腔种植体修复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选择粤北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110例行口腔种植体修复的非糖尿... 目的探讨不同种植体对糖尿病患者种植体周围炎及压槽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粤北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110例行口腔种植体修复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选择粤北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110例行口腔种植体修复的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修复后均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的种植体周围炎发病情况以及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LI),牙槽骨丧失(BL)百分比;同时按照是否发生种植体周围炎将病例组患者分为周围炎组和非周围炎组,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引发糖尿病患者种植体周围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修复后种植体周围炎发病率为20.91%,高于对照组的8.18%(P<0.05)。病例组修复后的SBI、PD、PLI、BL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周围炎组和非周围炎组在血糖控制情况、种植体材料、种植体涂层材料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糖控制情况、牙周炎史、定期清洁牙齿、种植体材料及种植体涂层材料是影响糖尿病患者种植体周围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行口腔种植体修复后SBI、PD、PLI等远高于非糖尿病行口腔种植体修复患者,且更易发生种植体周围炎。血糖控制情况,种植体材料及种植体涂层材料等是影响糖尿病患者种植体周围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糖尿病 种植体周围炎 牙槽骨
下载PDF
上颌尖牙S形根管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文 肖斌 孙钡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3-135,共3页
上颌尖牙出现S形根管的概率低。使用普通根管锉预备S形根管时易出现器械折断和根管偏移的情况。新近出现的TF锉使用镍钛材料扭转成型技术优化了镍钛颗粒结构并减少了微裂缝。相对于常规的磨削成型锉,TF锉不易出现根管偏移。本文报道一... 上颌尖牙出现S形根管的概率低。使用普通根管锉预备S形根管时易出现器械折断和根管偏移的情况。新近出现的TF锉使用镍钛材料扭转成型技术优化了镍钛颗粒结构并减少了微裂缝。相对于常规的磨削成型锉,TF锉不易出现根管偏移。本文报道一例上颌尖牙因牙髓炎接受根管治疗,使用加长TF锉预备27 mm长的S形根管后用热垂直加压充填技术完成根管充填。X线片显示根管充填完善、没有明显的根管偏移,提示使用TF锉预备S形根管配合热垂直加压充填技术可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尖牙 弯曲根管 根管治疗
下载PDF
颌面部骨折应用坚强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肖斌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24期89-90,共2页
目的探究分析颌面部骨折应用坚强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63例颌面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研究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钢丝骨间结扎固定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坚强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并... 目的探究分析颌面部骨折应用坚强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63例颌面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研究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钢丝骨间结扎固定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坚强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优良率为93.75%(30/32),高于对照组的74.19%(23/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25%(2/32),低于对照组的25.81%(8/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7.00±10.25)、(5.16±3.04)d,均短于对照组的(46.00±11.24)、(7.01±3.1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颌面部骨折患者实施坚强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恢复,临床上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骨折 坚强内固定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黏结银汞桩核修复磨牙残冠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爱平 杨丁元 +1 位作者 蒋段林 邓芳成 《广东牙病防治》 2006年第2期140-141,共2页
目的评价黏结银汞桩核修复磨牙残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6颗磨牙残冠和43颗磨牙残冠分别采用黏结银汞桩核和成品桩-树脂核修复牙体缺损,全冠修复,并进行1~2年的随防,根据主诉及临床检查观察其疗效。结果56颗黏结银汞桩核修复体,3颗失败... 目的评价黏结银汞桩核修复磨牙残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6颗磨牙残冠和43颗磨牙残冠分别采用黏结银汞桩核和成品桩-树脂核修复牙体缺损,全冠修复,并进行1~2年的随防,根据主诉及临床检查观察其疗效。结果56颗黏结银汞桩核修复体,3颗失败,成功率为96.4%。43颗采用成品桩-树脂核修复体,12颗失败,成功率为72.1%。两组之间成功率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磨牙残冠采用黏结银汞桩核修复效果良好且优于成品桩-树脂核修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汞合金 桩核 残冠 树脂 磨牙
下载PDF
可吸收骨板在颌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6
作者 肖斌 蒋段林 胡承华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6年第7期1069-1070,共2页
目的:探讨可吸收骨板在颌骨骨折中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医院2014年10月~2015年8月期间诊治的颌骨骨折患者中抽取79例作研究对象并采取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观察组(n=40)应用可吸收骨板治疗,对照组(n=39)应用金属钛板治疗,对... 目的:探讨可吸收骨板在颌骨骨折中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医院2014年10月~2015年8月期间诊治的颌骨骨折患者中抽取79例作研究对象并采取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观察组(n=40)应用可吸收骨板治疗,对照组(n=39)应用金属钛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颌骨骨折愈合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7.5%,并发症发生率为2.5%;对照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76.9%,并发症发生率为10.3%;两组骨折愈合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骨板在颌骨骨折中的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其骨折愈合优良率较高,且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骨板 颌骨骨折 骨折愈合优良率 并发症
下载PDF
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在腭裂术后复裂穿孔修复术中的应用
7
作者 胡承华 蒋段林 肖斌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0年第5期544-545,共2页
目的探讨腭裂术后复裂穿孔应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口腔粘膜补片修复口腔粘膜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修复24例浅表的口腔粘膜缺损,缺损部位为硬腭部、软腭区及悬雍垂部,缺损面积2.00—16.00cm^2,将脱细胞真皮基质... 目的探讨腭裂术后复裂穿孔应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口腔粘膜补片修复口腔粘膜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修复24例浅表的口腔粘膜缺损,缺损部位为硬腭部、软腭区及悬雍垂部,缺损面积2.00—16.00cm^2,将脱细胞真皮基质基底膜面向外,用缝线固定、碘纱反包扎,覆盖于粘膜缺损区。术后随访3~6个月。结果完全成活23例,大部成活1例,无失败病例。术后2周观察补片均无排斥反应,基底面点状红润区,3个月后基本稳定,无瘢痕挛缩,均无溃烂发生。结论脱细胞异体真皮可以作为腭裂术后复裂穿孔修复术的腭部粘膜替代,且可取得满意的腭部粘膜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术后复裂穿孔修复术 移植 脱细胞真皮基质 口腔粘膜补片
下载PDF
兔颈动脉损伤后再狭窄与p53蛋白关系的研究
8
作者 蒋伟 王书梅 +1 位作者 顾新元 唐良秋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300-301,327,共3页
目的 探讨p53蛋白在血管损伤后再狭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兔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30只家兔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n=6)、血管损伤后1、7、14及28 d组(n=24).采用HE染色方法 观察血管内膜增生情况,免疫组化检测血管壁p53蛋白... 目的 探讨p53蛋白在血管损伤后再狭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兔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30只家兔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n=6)、血管损伤后1、7、14及28 d组(n=24).采用HE染色方法 观察血管内膜增生情况,免疫组化检测血管壁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假手术组p53的DD值为(20.02±4.86)×10-3,手术组中7、14、28 d的内膜及中膜的p53的DD值分别为(10.84±12、8.12±1.26、7.08±0.28)×10-3与(1.67±0.57、1.09±0.84、1.05±0.64)×10-3.与假手术组相比,球囊损伤后颈动脉内膜面积逐渐增加,血管壁p53表达减少(P<0.01),但在新生内膜层的p53表达水平高于中膜层(P<0.01).结论 p53参与了血管损伤后的修复过程,可能与PTCA术后血管再狭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抑制蛋白质p53/代谢 颈动脉损伤/并发症/代谢 缩窄 病理性/并发症/代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膨副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