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羧基化聚酰胺—胺/无定形磷酸钙改善牙本质粘接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黄婧娴 杨婧 +2 位作者 谢红宇 严凯琦 谢方方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394-399,共6页
目的:探讨粘接剂负载羧基化聚酰胺-胺/无定形磷酸钙(PAMAM—COOH/ACP)纳米复合体对树脂-牙本质粘接性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新鲜拔除的无龋无白斑人前磨牙或第三磨牙80个并制成统一牙本质粘接试样,将80个试样随机分为4组(A组、B组、C组、D... 目的:探讨粘接剂负载羧基化聚酰胺-胺/无定形磷酸钙(PAMAM—COOH/ACP)纳米复合体对树脂-牙本质粘接性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新鲜拔除的无龋无白斑人前磨牙或第三磨牙80个并制成统一牙本质粘接试样,将80个试样随机分为4组(A组、B组、C组、D组)。A组采用自酸蚀粘接剂进行树脂粘接,B组、C组、D组分别采用含0.3wt%ACP、0.3wt%PAMAM—COOH和0.3wt%PAMAM—COOH/ACP的自酸蚀粘接剂进行树脂粘接。对各组粘接试样行剪切强度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各组牙本质粘接界面断端,并在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50倍)下统计断裂类型。结果:A组、B组、C组、D组剪切强度分别为(8.67±4.78)MPa、(10.11±3.53)MPa、(11.94±4.78)MPa、(12.01±2.91)MPa。C组和D组的剪切强度均高于A组(P<0.05),B组、C组、D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EM下观察断端,A组只可见树脂残留,B组可见少量疏松矿化产物生成,C组可见矿化产物深入牙本质内,D组形成致密的矿化产物且牙本质小管管径缩小。各组的断裂模式均以黏附破坏为主,除A组外,其余各组均发生少量内聚破坏或混合破坏。结论:PAMAM—COOH/ACP纳米复合体加入自酸蚀粘接剂中可提高其树脂-牙本质粘接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基化聚酰胺—胺/无定形磷酸钙 仿生矿化 牙本质粘接 粘接强度
下载PDF
上颌第三磨牙阻生深度、磨牙倾斜度与前牙开趋势的关系研究
2
作者 郑茹丹 郑怡 +1 位作者 廖子琦 莫水学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447-452,共6页
目的:探讨上颌第三磨牙阻生深度和上颌第一、第二磨牙倾斜度与前牙开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取了125例成年患者,按照上颌第三磨牙的高、中、低位阻生深度分为高位组(43例)、中位组(37例)、低位组(45例);分析头颅侧位定位片、CBCT并... 目的:探讨上颌第三磨牙阻生深度和上颌第一、第二磨牙倾斜度与前牙开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取了125例成年患者,按照上颌第三磨牙的高、中、低位阻生深度分为高位组(43例)、中位组(37例)、低位组(45例);分析头颅侧位定位片、CBCT并测量前牙开相关指标及上颌第一、第二磨牙倾斜度。结果:与中位组及低位组相比,高位组患者的垂直向异常指数值(ODI)较小,且上中切牙倾斜度(U1-SN)、SNB及下面高(ANS-Me)值较大(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ODI与上颌第三磨牙阻生深度呈负相关关系(P<0.01),SNB、ANS-Me和U1-SN与上颌第三磨牙阻生深度呈正相关关系(P<0.01);与中位组及低位组相比,高位组患者的第一、第二磨牙倾斜度较大,偏近中倾斜(P<0.01);上颌磨牙近中倾斜度与上颌第三磨牙的阻生深度呈正相关关系(P<0.01)。此外,上颌第一磨牙倾斜度(U6)、上颌第二磨牙倾斜度(U7)与ANB、ODI呈负相关关系(P<0.01),与SNB、前后不调指数(APDI)、U1-SN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上颌第三磨牙阻生深度和上颌第一、第二磨牙倾斜度与开之间有密切关系,上颌第三磨牙阻生深度越高位,上颌磨牙近中倾斜度越大,且前牙开趋势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第三磨牙 磨牙倾斜度 阻生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对正畸患者牙周健康影响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被引量:47
3
作者 卢海丽 康娜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25-628,共4页
近年来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相比于传统的固定矫治器,隐形矫治器采用塑胶压膜成形固位并施力于牙齿,患者可自由取戴,具有美观隐蔽、方便舒适、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清洁卫生等优点,但其是否更加有益于正畸患者的牙... 近年来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相比于传统的固定矫治器,隐形矫治器采用塑胶压膜成形固位并施力于牙齿,患者可自由取戴,具有美观隐蔽、方便舒适、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清洁卫生等优点,但其是否更加有益于正畸患者的牙周健康目前尚无定论。本文就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对正畸患者牙周健康影响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矫治器 固定矫治器 正畸 牙周健康
下载PDF
舌癌切除同期行股前外侧皮瓣解剖修复术对患者语音功能恢复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帅 王晓萌 +3 位作者 韦毅 李战 王宗琦 巫家晓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0年第8期782-786,共5页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解剖修复法重建舌癌术后缺损对于患者术后语音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01~2020-01该院收治的舌癌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解剖修复组和非解剖修复组,每组29例。分别采用股前外侧皮瓣解剖修复法与...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解剖修复法重建舌癌术后缺损对于患者术后语音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01~2020-01该院收治的舌癌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解剖修复组和非解剖修复组,每组29例。分别采用股前外侧皮瓣解剖修复法与非解剖修复法对两组舌癌术后缺损进行修复。比较两组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及第6个月舌肌运动评分,以及舌尖音、舌根音和边音的语音清晰度(PI)。结果术后两组舌肌运动评分均呈下降趋势。在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和第6个月,解剖修复组的舌肌运动评分均显著高于非解剖修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点舌尖音、边音及舌根音PI值均呈下降趋势。解剖修复组舌尖音、舌根音PI值在术后各时点均显著高于非解剖修复组(P<0.05);但对于边音,解剖修复组PI值仅在术后第1个月显著高于非解剖修复组(P<0.05)。结论与非解剖修复法比较,应用解剖修复法修复舌癌术后缺损有助于重建舌体外形,恢复舌的运动,改善舌癌患者术后的语音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解剖修复法 舌缺损 语音功能 舌癌
下载PDF
年轻恒牙感染牙髓的两种治疗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高碧云 班桂飞 +2 位作者 廖子琦 郑茹丹 黄华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7期1313-1317,共5页
目的:比较牙髓血运重建术和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年轻恒牙感染牙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8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牙病科64例年轻恒牙感染牙髓的患儿,按患儿就诊门诊号编号,随机分为牙髓血运重建术组(观察组)和根... 目的:比较牙髓血运重建术和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年轻恒牙感染牙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8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牙病科64例年轻恒牙感染牙髓的患儿,按患儿就诊门诊号编号,随机分为牙髓血运重建术组(观察组)和根尖诱导成形术组(对照组),每组32例。比较两组术后治疗效果、牙根发育情况(根管长度和根管壁厚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两组治疗前患牙牙根长度及根管壁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牙根长度及根管壁厚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年轻恒牙的感染牙髓治疗中,牙髓血运重建治疗有更好的疗效,有利于牙根再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轻恒牙 感染 根尖诱导 牙髓血运重建
下载PDF
未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下颌骨生长发育特点的部分纵向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陈群 覃玲 +1 位作者 李云 莫水学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年第4期12-15,共4页
目的观察分析未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生长发育高峰期前后的下颌骨生长发育特点。方法收集12例未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生长发育高峰期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资料,使用Winceph8.0头影测量软件进行定点分析。结果在生长发育高峰... 目的观察分析未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生长发育高峰期前后的下颌骨生长发育特点。方法收集12例未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生长发育高峰期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资料,使用Winceph8.0头影测量软件进行定点分析。结果在生长发育高峰期前后,男性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ANB显著减小,下颌骨体长度(Go-Pg)、下颌升支高度(Go-Co)显著增大和下面高(ANS-Me)增长显著。女性下颌升支高度(Go-Co)显著增高。男女性高峰期前后各项结果对比无明显差异。结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在生长发育高峰期前后,下颌骨生长显著,且呈前上旋转生长趋势,加重Ⅲ类错(牙合)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生长发育 未治疗 骨性Ⅲ类错[牙合] 部分纵向研究
下载PDF
免疫磁珠分选的口腔鳞状细胞癌干细胞诱导分化及成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廖显翔 房芳 +5 位作者 羊良慧 陈国生 王代友 彭剑波 刘诗奇 麦华明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31-137,共7页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干细胞的诱导分化及成瘤活性。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法从6例原代培养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中分选出CD133^+、CD44^+细胞,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纯度及细胞周期,并绘制CD133^+细胞生长曲线。将分选出的细胞经诱导向...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干细胞的诱导分化及成瘤活性。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法从6例原代培养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中分选出CD133^+、CD44^+细胞,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纯度及细胞周期,并绘制CD133^+细胞生长曲线。将分选出的细胞经诱导向成骨肪细胞及成脂肪细胞分化,将原代鳞癌细胞、分选所得的CD44^+细胞及CD133^+细胞进行体内成瘤实验。结果经免疫磁珠分选法成功获得CD44^+细胞、CD133^+细胞,其纯度经检测均在94%以上,且主要处于G0/G1期。CD133+细胞在接种后第2天进入对数期,细胞倍增时间为3.22 d。经诱导后CD44^+、CD133^+细胞成功分化为成骨细胞及成脂肪细胞。皮下注射后第3天可触及新生肿物,在3种细胞成瘤实验中CD133^+细胞组瘤体体积最大,HE染色显示符合低分化口腔鳞状细胞癌病理表现。结论免疫磁珠分选法可高效获得高纯度的口腔鳞状细胞癌干细胞。CD44^+、CD133^+细胞均具有较强的多向分化能力,CD133^+细胞成瘤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磁珠分选 干细胞 CD44 CD133 诱导分化
下载PDF
安氏Ⅱ1类患者双期矫治期间垂直向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徐若君 马琴琴 +1 位作者 樊雪敏 莫水学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7-231,共5页
目的:分析安氏Ⅱ1类患者双期矫治期间垂直向的变化,初步探讨Twin-block(TB)功能矫治垂直向控制的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20例采用TB功能矫治联合固定矫治进行双期治疗的安氏Ⅱ1类患者,测量并分析每阶段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结果:Ⅰ期... 目的:分析安氏Ⅱ1类患者双期矫治期间垂直向的变化,初步探讨Twin-block(TB)功能矫治垂直向控制的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20例采用TB功能矫治联合固定矫治进行双期治疗的安氏Ⅱ1类患者,测量并分析每阶段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结果:Ⅰ期矫治前后SN-OP、SN-FOP、IMPA、UADH、UPDH、LADH、LPDH增大,U1-SN减小(P<0.05);Ⅱ期矫治前后FHI、U6-SN、UPDH增大,SN-MP、SN-FOP减小(P<0.05);双期矫治前后FHI增大(P<0.05),其余垂直向骨性特征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期间垂直向骨性特征的改变与咬合平面及牙槽高度的变化呈现一定相关性。结论:TB功能矫治后未发生垂直向的不利改变;功能矫治期间垂直向控制的关键可能是咬合平面的变化,特别是上前牙高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 TWIN-BLOCK矫治器 垂直向
下载PDF
纳米粘土锂皂石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 被引量:2
9
作者 樊雪敏 方善宝 +1 位作者 陈志兴 莫水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22-1627,共6页
背景:纳米材料的发展是生物医学技术的重要基础,纳米粘土锂皂石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纳米材料,性能优良,被广泛应用于药物输送、组织再生、3D生物打印等领域。目的:对纳米粘土锂皂石最新的应用现状及未来研究前景进行综述。方法:以中文关键... 背景:纳米材料的发展是生物医学技术的重要基础,纳米粘土锂皂石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纳米材料,性能优良,被广泛应用于药物输送、组织再生、3D生物打印等领域。目的:对纳米粘土锂皂石最新的应用现状及未来研究前景进行综述。方法:以中文关键词"纳米粘土、粘土、锂皂石",英文关键词"Nano-clay,clay,Laponite"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及PubMed中进行文献检索,并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归纳与总结。结果与结论:锂皂石具有独特的流变特性、导电特性、抗菌性、成组织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良性能,被广泛研究应用于化工领域、药物递送领域、再生医学领域等,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纳米材料。基于锂皂石的纳米复合材料是目前锂皂石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自组装、多孔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物理性能为锂皂石纳米生物支架提供了良好的保障。需要更多基础研究来深入阐明锂皂石的作用机制,将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结合起来有助于锂皂石材料在临床安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纳米材料 粘土 锂皂石 流变剂 药物递送 组织再生 生物医学 综述
下载PDF
microRNA-21在正畸骨改建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康娜 周华 +1 位作者 农冬梅 覃雅庆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20年第5期22-24,共3页
microRNA-21是一种在转录后水平调控细胞增殖与分化的重要调控分子。其在人体骨骼系统中可以正向或负向的调控多种信号通路,参与成骨-破骨平衡中关键因子及信号分子表达的调控,从而影响骨改建。micro RNA-21在正畸骨改建中同样发挥重要... microRNA-21是一种在转录后水平调控细胞增殖与分化的重要调控分子。其在人体骨骼系统中可以正向或负向的调控多种信号通路,参与成骨-破骨平衡中关键因子及信号分子表达的调控,从而影响骨改建。micro RNA-21在正畸骨改建中同样发挥重要作用,其可通过调控破骨细胞及成骨细胞的分化成熟来影响正畸牙移动速度。本文主要对micro RNA-21在骨改建中的作用及其可能影响牙移动速度的通路机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21 骨改建 正畸牙移动
下载PDF
METTL3在RNA m^6A甲基化修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芳芳 周诺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58-463,共6页
m^6A是RNA分子广泛存在的一种表观遗传修饰,主要影响mRNA剪接、翻译和稳定性以及某些非编码RNA的表观遗传效应等。目前研究表明,m^6A甲基化转移酶METTL3在肿瘤、大脑发育、调控干细胞命运等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近期的研究进展对METTL... m^6A是RNA分子广泛存在的一种表观遗传修饰,主要影响mRNA剪接、翻译和稳定性以及某些非编码RNA的表观遗传效应等。目前研究表明,m^6A甲基化转移酶METTL3在肿瘤、大脑发育、调控干细胞命运等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近期的研究进展对METTL3这一m^6A甲基化转移酶组分进行了综述,旨在为mRNA和非编码RNA上发生m^6A动态修饰代表的新的遗传信息调控方式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TL3 m^6A 甲基化 甲基化转移酶
下载PDF
皮肤瘢痕的光电治疗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怡 农晓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96-700,共5页
瘢痕在伤口愈合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皮肤创伤后修复的一种表现。在伤口愈合期间,胶原蛋白的合成与降解会受到多种因素调控,当二者呈现出不平衡状态时,则会导致病理性瘢痕的形成,多发生于烧伤、外伤、炎症及手术后。瘢痕会对患... 瘢痕在伤口愈合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皮肤创伤后修复的一种表现。在伤口愈合期间,胶原蛋白的合成与降解会受到多种因素调控,当二者呈现出不平衡状态时,则会导致病理性瘢痕的形成,多发生于烧伤、外伤、炎症及手术后。瘢痕会对患者皮肤外观、功能以及患者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瘢痕治疗的方法包括药物、物理治疗、手术以及新兴的光电技术治疗。根据瘢痕的分类不同,其所适用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也不尽相同,应根据临床瘢痕情况进行个性化、综合治疗。该文介绍了目前较为常见的光电治疗技术(包括激光治疗、射频技术以及光动力疗法等),针对不同类型的瘢痕其适用的光电治疗手段以及目前光电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激光 光动力 射频 治疗
下载PDF
微种植体支抗下成人安氏Ⅱ~1类高角患者后平面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韦回 韦佳黛 +3 位作者 邓端耀 朱思婷 陈库 莫水学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62-1065,共4页
目的:探讨微种植体支抗下安氏Ⅱ^1类高角患者拔牙矫治后[牙合]平面的变化。方法:选取44例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和下颌第二前磨牙矫治的安氏Ⅱ^1类高角患者,年龄18~35岁;微种植体组(A组)和单纯拔牙治疗组(B组)各22例,测量并分析治疗前后的... 目的:探讨微种植体支抗下安氏Ⅱ^1类高角患者拔牙矫治后[牙合]平面的变化。方法:选取44例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和下颌第二前磨牙矫治的安氏Ⅱ^1类高角患者,年龄18~35岁;微种植体组(A组)和单纯拔牙治疗组(B组)各22例,测量并分析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结果:A组矫治后OP-diff增大,SNA、ANB、SN-MP、FH-AOP、FH-POP、U1-PP减小(P<0.05)。B组矫治后SN-MP、FH-AOP、FH-POP、OP-diff、U1-PP、U6-PP、L6-MP增大,SNA、SNB、L1-MP减小(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种植体支抗矫治成人安氏Ⅱ^1类高角患者后,后[牙合]平面倾斜度减小,下颌骨逆时针旋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1类 后[牙合]平面 微种植体 高角
下载PDF
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的发展及其在医学研究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朱佩琪 蒋伟东 周诺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6-123,共8页
近年来,CRISPR/Cas9技术凭借着其操作方便、设计简单、效率高、成本低以及可同时进行多位点编辑等优势,已成为当今最热的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独特的在RNA引导下对DNA进行靶向编辑的作用机制,不仅拓展了各相关领域的科研工... 近年来,CRISPR/Cas9技术凭借着其操作方便、设计简单、效率高、成本低以及可同时进行多位点编辑等优势,已成为当今最热的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独特的在RNA引导下对DNA进行靶向编辑的作用机制,不仅拓展了各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们对生物体遗传调控的了解,更显示出优良的便捷性。近十年来,该系统在各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应用极为广泛,发展迅速。在医学领域,更是显示出极大的潜力。本文从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的研究历史、作用机理以及该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等方面综述其最新研究进展,为更好地应用和优化CRISPR/Cas9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基因治疗 精确编辑 脱靶效应 风险
下载PDF
扁桃体鳞状细胞癌中CK7 CK19和p16的表达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颜启璋 陈海波 +3 位作者 路莹 曹勇 温文胜 于大海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1年第4期389-394,共6页
目的分析细胞角蛋白7(CK7)、细胞角蛋白19(CK19)和p16^(INK4a)蛋白(p16)在扁桃体鳞状细胞癌(TSCC)组织及癌周隐窝上皮和表面上皮中的表达关系,探讨其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相关扁桃体癌变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07~2018-01广... 目的分析细胞角蛋白7(CK7)、细胞角蛋白19(CK19)和p16^(INK4a)蛋白(p16)在扁桃体鳞状细胞癌(TSCC)组织及癌周隐窝上皮和表面上皮中的表达关系,探讨其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相关扁桃体癌变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07~2018-0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7例TSCC患者的病历资料及组织样本。对TSCC组织样本进行连续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K7、CK19、p16的表达情况,观察和分析三者的表达强度、定位以及相互关系。结果CK7、CK19、p16阳性染色均定位于胞质。在TSCC组织中,呈斑片或弥漫染色,在TSCC癌周正常上皮中,呈斑片染色。CK7主要表达于上皮表层,CK19主要表达于上皮下层和基底细胞。p16主要表达于上皮的下1/3至全层,与CK19部位基本重叠。对于HPV相关性(p16^(+))TSCC,Kappa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CK7与CK19、CK7与p16以及CK19与p16的检测结果均具有一致性(P<0.05);但对于非HPV相关性TSCC,三个标志物检测结果未显示出显著关联(P>0.05)。对于TSCC癌周隐窝上皮和癌周表面上皮组织,Kappa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CK7与CK19、CK7与p16以及CK19与p16的检测结果均具有一致性(P<0.05)。结论CK7、CK19与p16的表达与HPV相关性(p16^(+))TSCC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存在一种“CK7→CK19→p16轴”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 扁桃体鳞状细胞癌 细胞角蛋白7 细胞角蛋白19 p16^(INK4a)蛋白
下载PDF
第三磨牙来源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黄芳芳 田玲 +1 位作者 韦倩 周诺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234-238,共5页
目的:研究第三磨牙来源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03例第三磨牙来源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描述性统计分析其临床特点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者较女性多,男女比例... 目的:研究第三磨牙来源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03例第三磨牙来源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描述性统计分析其临床特点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者较女性多,男女比例为1.64∶1;青年组患者人数最多,占70.87%;多间隙感染是常见的感染类型;第三磨牙来源的颌面部间隙感染最常见的病因是冠周炎(69.90%);下颌第三磨牙是感染好发牙位(92.23%),且阻生类型以垂直、近中阻生,高位、中位阻生多见;好发季节为夏季;农民是最常见的感染人群;有17例患者(16.50%)出现严重并发症。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第三磨牙倾斜向、埋伏深度相关性分别为P<0.047和P<0.018,倾斜向与埋伏深度相关性为P<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与第三磨牙的倾斜向和埋伏深度是第三磨牙来源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源性 第三磨牙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青蒿琥酯对伴牙周病Ⅰ型糖尿病大鼠主动脉自噬功能调控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怡 农晓琳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98-203,共6页
目的:评估伴牙周病Ⅰ型糖尿病大鼠主动脉组织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自噬信号通路基因表达情况,探究青蒿琥酯(ART)对自噬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单纯Ⅰ型糖尿病... 目的:评估伴牙周病Ⅰ型糖尿病大鼠主动脉组织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自噬信号通路基因表达情况,探究青蒿琥酯(ART)对自噬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单纯Ⅰ型糖尿病组(DM组)、单纯牙周病组(PD组)、伴牙周病Ⅰ型糖尿病组(DM+PD组)和伴牙周病I型糖尿病ART低剂量治疗组(DM+PD ART 10 mg/kg组)、中剂量治疗组(DM+PD ART 30 mg/kg组)、高剂量治疗组(DM+PD ART60 mg/kg组),每组8只。用药干预4周后,检测大鼠空腹血糖值,分离上颌牙槽骨、主动脉组织,Micro-CT检测牙槽骨吸收,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PCR)检测血管mTOR和LC3mRNA表达情况。结果:DM组、DM+PD组大鼠血糖值上升(P<0.01),通过ART治疗明显改善,其中DM+PD ART 60 mg/kg组作用明显。Micro-CT示PD组、DM+PD组牙槽骨出现明显吸收(P<0.01),ART用药组可有效改善,随浓度增加效果明显。qPCR结果显示,mTOR、LC3基因在各模型呈高表达,ART用药后表达明显减低,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ART通过抑制mTOR/LC3基因表达,调控伴牙周病I型糖尿病大鼠主动脉自噬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Ⅰ型糖尿病 牙周病 mTOR/LC3自噬通路 主动脉
下载PDF
显微根尖外科手术中GBR应用的临床探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安琳 谢方方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7-311,共5页
目的:探究显微根尖外科手术中引导骨再生技术(GBR)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于我院行显微根尖外科手术病例32例,所有病例颊侧骨缺损区覆盖可吸收生物膜,未放置植骨材料,定期随访,通过患者主观症状、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等资料,评价显微根尖... 目的:探究显微根尖外科手术中引导骨再生技术(GBR)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于我院行显微根尖外科手术病例32例,所有病例颊侧骨缺损区覆盖可吸收生物膜,未放置植骨材料,定期随访,通过患者主观症状、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等资料,评价显微根尖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结果:32例病例术后1年随访,有效率达90.6%(29例),失败3例,分别因外伤、根纵折及牙周炎导致拔牙。结论:显微根尖外科手术中应用GBR时不放置植骨材料仍可取得良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根尖外科手术 生物膜 引导骨再生技术(GBR)
下载PDF
非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治疗在骨缺损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任超 周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95-1899,共5页
近年来,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利用转基因技术增强骨组织工程的方法,通过局部基因治疗促进新骨形成和修复骨缺损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在基因治疗过程中,选择高效、安全的载体是使外源靶基因顺利进入靶细胞并... 近年来,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利用转基因技术增强骨组织工程的方法,通过局部基因治疗促进新骨形成和修复骨缺损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在基因治疗过程中,选择高效、安全的载体是使外源靶基因顺利进入靶细胞并有效表达的前提。用于基因治疗的载体有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两种类型。病毒载体有腺病毒、逆转录病毒、慢病毒等,具有转染效率高的优点,但由于其较高的免疫原性、DNA携带能力有限与致癌性等缺点,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虽然非病毒载体整体转染效率低,但具有生物安全性高、免疫原性低、价格低廉、制备简单、易于大量生产的优点,使其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非病毒载体投递系统也一直在不断被优化,本文旨在回顾非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治疗在骨缺损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非病毒载体 骨缺损 骨再生
下载PDF
基于p38MAPK/IL-6信号通路研究青蒿琥酯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的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白硕秋 农晓琳 +1 位作者 张思琴 李佳芮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557-563,共7页
目的:基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通路,观察青蒿琥酯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青蒿琥酯调控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的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组(DM组)、... 目的:基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通路,观察青蒿琥酯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青蒿琥酯调控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的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组(DM组)、青蒿琥酯干预组(ART组)、盐酸二甲双胍干预组(MET组)及青蒿琥酯+盐酸二甲双胍联合用药干预组(ART+MET组),每组12只。药物干预4周后,测定大鼠体重及血糖水平,随后过量麻醉处死大鼠,采用电镜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改变;苏木精—伊红(HE)和Masson染色法分别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和纤维化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检测肝组织p-p38MAPK、IL-6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DM组大鼠体重降低,空腹血糖升高(P<0.05);肝脏细胞胞核变形,细胞器扩张肿胀;出现广泛脂肪变性,中央静脉扩张充血明显,炎性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增多增粗,形成纤维间隔;p-p38MAPK、IL-6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上调(P<0.05)。与DM组相比,ART组、MET组及ART+MET组大鼠体重上升,空腹血糖值降低,肝脏细胞脂肪变性、炎性反应、纤维化及超微结构中各类细胞器受损均有所改善,p-p38MAPK、IL-6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下调(P<0.05),其中以ART+MET组改善最为明显。结论:青蒿琥酯可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值,改善其肝脏脂肪变性、炎性反应及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青蒿琥酯抑制p38MAPK/IL-6信号通路有关,且青蒿琥酯与盐酸二甲双胍联合用药改善肝脏损伤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2型糖尿病 肝脏损伤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