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自旋晶格弛豫磁共振成像诊断肝纤维化分期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李若坤 强呼明 +3 位作者 严福华 任新平 王韬 陈伟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69-1475,共7页
目的·探讨三维自旋晶格弛豫(T1ρ)磁共振成像诊断肝纤维化分期的价值,并与超声弹性成像进行比较。方法·采用CCl4腹腔注射法诱导建立兔肝纤维化模型,分为实验组(n=29)和正常对照组(n=6)。在造模后第2、4、6、8、10、12周进行T... 目的·探讨三维自旋晶格弛豫(T1ρ)磁共振成像诊断肝纤维化分期的价值,并与超声弹性成像进行比较。方法·采用CCl4腹腔注射法诱导建立兔肝纤维化模型,分为实验组(n=29)和正常对照组(n=6)。在造模后第2、4、6、8、10、12周进行T1ρ成像和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测量肝脏T1ρ值和肝硬度(LS)值。根据METAVIR系统进行肝纤维化分期。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明确肝纤维化分期与T1ρ值和LS值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明确T1ρ与SWE对各期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结果·T1ρ值与纤维化分期呈中等程度正相关(r=0.566,P=0.000),LS值与纤维化分期呈显著正相关(r=0.726,P=0.003)。T1ρ成像和SWE诊断≥F1、≥F2、≥F3、F4期肝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F1,0.856 vs 0.861,P=0.940;≥F2,0.849 vs 0.906,P=0.414;≥F3,0.799 vs 0.870,P=0.422;F4,0.692 vs 0.846,P=0.137)。结论·T1ρ成像可以准确诊断各期肝纤维化,其诊断效能与二维SWE相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自旋晶格弛豫 弹性成像 超声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基于VBM-DARTEL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大脑灰质萎缩的5年纵向特征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赵静 卓芝政 李海云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6年第2期117-123,共7页
目的研究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相比于正常人(normal control,NC)大脑灰质萎缩特征随时间变化的纵向特征,探索正常人、稳定型MCI(stable MCI,SMCI)和进展型MCI(progressive MCI,PMCI)患者的大脑灰质萎缩的规... 目的研究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相比于正常人(normal control,NC)大脑灰质萎缩特征随时间变化的纵向特征,探索正常人、稳定型MCI(stable MCI,SMCI)和进展型MCI(progressive MCI,PMCI)患者的大脑灰质萎缩的规律及组间差异,从而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评估提供相关的影像学参数依据。方法首先,采用VBMDARTEL方法对从ADNI(Alzheimer disease neuroimaging initiative)数据库中获取的NC、SMCI和PMCI 5年跟踪磁共振T1加权影像数据进行纵向分析处理。然后,对处理后的NC、SMCI和PMCI三组纵向跟踪数据,分别采用组内方差分析和相对首次扫描(baseline,BL)时间点数据的配对t检验,探索每组患者不同纵向跟踪时间点的大脑结构变化特征。结果得到NC、SMCI和PMCI组内大脑灰质萎缩随时间变化的结果,结果显示3组数据均出现大脑灰质的萎缩,并且萎缩区域逐步扩大,其中PMCI患者的灰质萎缩速度最快,SMCI患者次之。萎缩区域主要出现在颞叶、海马、枕叶、扣带回等。结论 MCI患者大脑灰质萎缩随时间变化特征较为明显。相对于较低转化率的SMCI,具有较高概率转化为AD患者的PMCI患者在大脑灰质的特定区域存在较明显的萎缩,从而可依据这些区域的萎缩情况进行PMCI的判别,有助于早期AD的临床诊断、干预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轻度认知障碍 VBM-DARTEL 灰质萎缩
下载PDF
迭代重组IMR技术和iDose4技术在腹部低剂量CT扫描乏血供肝转移瘤中的图像质量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平 高玉颖 +3 位作者 卢再鸣 陆晓梅 费诚 张朝亚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83-287,共5页
目的探讨迭代重组IMR技术和iDose。技术在腹部低剂量CT扫描中评价乏血供肝转移瘤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原发恶性肿瘤手术病史和病理结果,且经≥3个月增强CT或增强MRI随访(每个月复查1次)证实的33例乏血供肝转移瘤患者。... 目的探讨迭代重组IMR技术和iDose。技术在腹部低剂量CT扫描中评价乏血供肝转移瘤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原发恶性肿瘤手术病史和病理结果,且经≥3个月增强CT或增强MRI随访(每个月复查1次)证实的33例乏血供肝转移瘤患者。患者均行腹部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将门静脉期低剂量扫描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电流和重组算法不同将图像分为4组。A组:管电流175mAs,迭代重组IMR技术组(17例);B组:管电流175mAs,迭代重组iDose。技术组(17例);C组:管电流125mAs,迭代重组IMR技术组(16例);D组:管电流125mAs,迭代重组iDose。技术组(16例)。多发病灶患者评价最大径最大的病灶。对各组图像进行客观评价咆括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主观评价(包括病灶边缘锐利度评分、病灶内部坏死与实性部分界面评分和诊断信心评分)。记录各种方案扫描的CT剂量指数。对A组和B组、C组和D组图像间客观指标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上述各组主观评价指标的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A组图像噪声、CNR和SNR分别为(7.7±1.8)HU、10.3±2.6、13.2±3.2,B组图像分别为(12.8±3.7)HU、5.6±1.4、8.1±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966、12.670、9.203,P均〈0.01)。C组图像噪声、CNR和SNR分别为(7.2±1.3)HU、7.4±2.0、13.9±2.9,D组图像分别为(9.9±1.8)HU、3.7±0.9、9.8±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209、12.320、9.628,P均〈0.01)。A组图像的病灶边缘锐利度评分、病灶内部坏死与实性部分界面评分和诊断信心评分分别为(4.95±0.24)、(4.76±0.36)、(4.94±0.24)分,B组图像上述评分分别为(4.29±0.59)、(3.68±0.30)、(4.44±0.56)分,C组分别为(3.94±0.68)、(3.91±0.64)、(4.19±0.40)分,D组分别为(3.56±0.63)、(3.03±0.50)、(3.94±0.44)分,A组和B组、C组和D组图像间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和B组CT剂量指数为(11.83±0.28)InGy,C组和D组CT剂量指数为(8.44±0.24)mGy。结论在显示乏血供肝转移瘤病灶方面,迭代重组IMR技术较iDose4技术的图像噪声低、图像质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