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BV/PPC反应共混物的热性能与动态力学性能及形态结构 被引量:4
1
作者 李静 孙春荣 张学全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46,共4页
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的聚(β-羟基丁酸酯-co-β-羟基戊酸酯)(PHBV-GMA)与马来酸酐封端的聚碳酸亚丙酯(MA-PPC)反应性共混。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动态力学分析仪和偏光显微镜分别研究了共混物的热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 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的聚(β-羟基丁酸酯-co-β-羟基戊酸酯)(PHBV-GMA)与马来酸酐封端的聚碳酸亚丙酯(MA-PPC)反应性共混。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动态力学分析仪和偏光显微镜分别研究了共混物的热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结果发现,通过反应接枝,MA-PPC降低了PHBV的结晶度,阻碍了PHBV的结晶,PHBV部分扩散进入MA-PPC相区。PHBV球晶尺寸降低,PHBV和MA-PPC共混组分的相容性得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β-羟基丁酸酯-co-β-羟基戊酸酯) 聚碳酸亚丙酯 反应性共混 热性能 动态力学性能 形态结构
下载PDF
聚(3-羟基丁酸酯-3-羟基戊酸酯)/聚碳酸亚丙酯复合支架的构建与表征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静 闫伟 +4 位作者 高越 靳泽星 薛岳 郭源 周中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1-106,共6页
分别采用反应性和非反应性熔融共混方法结合粒子沥滤技术以及碱处理技术构建不同质量比的聚(3-羟基丁酸酯-3-羟基戊酸酯)(PHBV)/聚碳酸亚丙酯(PPC)复合支架,通过表征支架的表面形态、孔隙率大小和体外降解性能,发现反应性共混法可显著... 分别采用反应性和非反应性熔融共混方法结合粒子沥滤技术以及碱处理技术构建不同质量比的聚(3-羟基丁酸酯-3-羟基戊酸酯)(PHBV)/聚碳酸亚丙酯(PPC)复合支架,通过表征支架的表面形态、孔隙率大小和体外降解性能,发现反应性共混法可显著改善支架的相容性和界面粘接。非反应性熔融共混法构建的支架孔隙率高于反应性共混法构建的复合支架。随着PPC含量的升高,复合支架的孔隙率升高。当PHBV/PPC质量比达50/50时,支架在PBS缓冲液中降解最快,反应性共混法构建的支架亲水性高于非反应性共混法,碱处理技术可显著改善复合支架的亲水性。这对功能重建的体内研究和临床实践具有潜在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3-羟基丁酸酯-3-羟基戊酸酯) 聚碳酸亚丙酯 复合支架 构建 表征
下载PDF
我国豆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活性的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李风娟 盖克欣 +3 位作者 王乾 王志芳 陈新新 李里特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10,共4页
文章对我国三种市售豆酱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活性及其主要化学组成进行比较分析,所试样品的IC50值分别为1.373、0.876和1.691 mg/mL,活性最高样品中的多肽含量为24.09g/100g dry matter,不同样品间多肽分布无明显差异。样品的AC... 文章对我国三种市售豆酱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活性及其主要化学组成进行比较分析,所试样品的IC50值分别为1.373、0.876和1.691 mg/mL,活性最高样品中的多肽含量为24.09g/100g dry matter,不同样品间多肽分布无明显差异。样品的ACE抑制活性应为多种活性物质综合作用的结果,对其中ACE抑制剂构效关系的研究可为我国豆酱功能性的研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活性 豆酱 多肽
下载PDF
香烟过滤嘴富集GC-MS检测食用油中邻苯二甲酸酯 被引量:2
4
作者 徐慧静 谭亚军 +2 位作者 闫茗 陈双 方国臻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4-77,共4页
本实验以香烟过滤嘴作为主要填料,采用固相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仪分析食用油中17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该方法的检出限为9.2μg/L^21.2μg/L,平均回收率为79.11%~105.03%,相对标准偏差为3.9%~12.23%,与传统前处理方法凝... 本实验以香烟过滤嘴作为主要填料,采用固相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仪分析食用油中17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该方法的检出限为9.2μg/L^21.2μg/L,平均回收率为79.11%~105.03%,相对标准偏差为3.9%~12.23%,与传统前处理方法凝胶渗透色谱(GPC)相比,此方法操作简便,检测成本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香烟过滤嘴 气相色谱-质谱 凝胶渗透色谱
下载PDF
工艺条件对小麦玉米混粉面团和馒头品质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文钊 史宗义 +3 位作者 高瑞飞 杜依登 时瀛洲 阮美娟 《食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8-82,共5页
以玉米粉、小麦粉为材料,研究不同工艺条件(搅拌时间、发酵时间和醒发时间)下小麦玉米混合粉面团拉伸特性和小麦玉米混合粉馒头的品质变,分析面团拉伸特性与馒头品质的关系。探讨质构仪在小麦玉米混合粉馒头加工过程中品质控制、工艺优... 以玉米粉、小麦粉为材料,研究不同工艺条件(搅拌时间、发酵时间和醒发时间)下小麦玉米混合粉面团拉伸特性和小麦玉米混合粉馒头的品质变,分析面团拉伸特性与馒头品质的关系。探讨质构仪在小麦玉米混合粉馒头加工过程中品质控制、工艺优化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质构仪测得面团的拉伸特性指标(拉断力和拉断距离)可应用于馒头加工的过程质量控制。最佳工艺条件为:搅拌时间10 min,发酵时间80 min,醒发时间2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混合粉馒头 拉断力 拉断距离 过程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