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菌根食用菌室内培养营养与环境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7
1
作者 冀瑞卿 马世玉 +1 位作者 王月杰 李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9-101,共3页
利用正交试验与单因子试验,分别对影响红汁乳菇等菌丝生长量的葡萄糖、(NH4)2HPO4、VB1、温度和pH值等主要营养条件和培养环境进行了优化,为获得更多更健壮的菌丝及菌根合成研究奠定物质基础。试验结果显示,在MMNA培养基中,其他营养... 利用正交试验与单因子试验,分别对影响红汁乳菇等菌丝生长量的葡萄糖、(NH4)2HPO4、VB1、温度和pH值等主要营养条件和培养环境进行了优化,为获得更多更健壮的菌丝及菌根合成研究奠定物质基础。试验结果显示,在MMNA培养基中,其他营养成分不变的前提下,红汁乳菇的最佳培养条件为1 L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15 g、(NH4)2HPO4250 mg、VB11μg,最适温度为28℃;极差分析显示温度是最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碳源、氮源、VB1;pH值的单因素试验表明,pH=5~6是菌丝生长的最优范围。点柄乳牛肝菌和美味牛肝菌的最佳培养条件均为1 L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5 g、(NH4)2HPO4250 mg、VB11μg,最适温度25℃。点柄乳牛肝菌极差分析显示温度是最主要影响因素;pH值的单因素试验表明,pH=5~6是菌丝生长的最优范围。美味牛肝菌的极差分析显示温度是最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碳源、氮源、VB1;pH的单因素试验表明,pH=5~6是菌丝生长的最优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汁乳菇 点柄乳牛肝菌 美味牛肝菌 MMNA培养基
下载PDF
蓝灰团网菌ITS rDNA的PCR扩增及序列测定 被引量:2
2
作者 潘景芝 张旭 +2 位作者 刘福杰 王琦 李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3-105,共3页
为了探讨蓝灰团网菌(Arcyria nigellaEmoto)的分子系统学的关系,对基物湿室培养获得的标本进行了rDNA的提取及ITS序列的扩增。首次通过玻璃棒研磨的方法对蓝灰团网菌DNA进行了提取,并得到了高质量的DNA。采用ITS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了... 为了探讨蓝灰团网菌(Arcyria nigellaEmoto)的分子系统学的关系,对基物湿室培养获得的标本进行了rDNA的提取及ITS序列的扩增。首次通过玻璃棒研磨的方法对蓝灰团网菌DNA进行了提取,并得到了高质量的DNA。采用ITS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了序列长度为587bp的rDNA片段,并在Genbank上进行了注册,登陆号为HM101140。同时,将该序列与大粉瘤菌(Lycogala flavofuscum)的相应序列(Genbank登陆号为AY743240)进行了比对,其序列同源性为7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灰团网菌 DNA提取 ITS PCR 测序
下载PDF
丰林自然保护区野生大型真菌资源调查 被引量:8
3
作者 郭子厚 李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0-133,共4页
为了合理地开发与利用野生大型真菌资源,使整个生态环境朝着一个有利的、可持续的平衡方向发展,以期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于2009—2010年对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野生大型真菌资源调查,在后山、4... 为了合理地开发与利用野生大型真菌资源,使整个生态环境朝着一个有利的、可持续的平衡方向发展,以期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于2009—2010年对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野生大型真菌资源调查,在后山、40、47、68干线及周边地区设置标准样地,共采集报道保护区内野生大型真菌38科108种。其中,大锁银耳(Tremella fibulifera Moeller.)、光亮红菇(Russula nitida(Pers.:Fr.)Fr.)为东北新纪录种,弯柄小菇(Mycena arcangeliana Bres.ap.Barsali.)、耳匙菌(Auriscalpium vulgare S.F.Gray.)、杯瑚菌(Clavicorona pyxidata(Pers.:Fr.)Doty.)、正红菇(Russula vinosa Lindbl.)为黑龙江省新纪录种。标本存放在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真菌 资源调查 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6种黏菌原生质团化学元素的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宋晓霞 王琦 李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2-115,121,共5页
在对黏菌绒泡菌目淡黄绒泡菌、煤绒菌、针箍菌、大孢钙皮菌、鳞钙皮菌和暗孢钙皮菌6种原生质团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EDX)技术对其冻干粉末进行化学元素组成及质量分数分析。结果表明:6种黏菌原生质团的化学... 在对黏菌绒泡菌目淡黄绒泡菌、煤绒菌、针箍菌、大孢钙皮菌、鳞钙皮菌和暗孢钙皮菌6种原生质团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EDX)技术对其冻干粉末进行化学元素组成及质量分数分析。结果表明:6种黏菌原生质团的化学元素组成及质量分数与其形态特征有密切的联系。它们共同含有C、O、Na、Mg、P、S、K、Ca 8种元素,部分含有Al、Si和Cl元素;不同物种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同,C、Na、P和Ca元素质量分数的变化规律与6种黏菌隶属的科分类阶元有关,O、S、K、Mg质量分数与6种原生质团在统一培养条件下爬行时偏好的形态特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菌 显型原生质团 形态特征 化学元素 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 ENERGY disper-sive X-RAY ANALYSIS ( EDX)
下载PDF
抑制物对草菇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侯立娟 李玉 +3 位作者 孟丽 陈明杰 John Buswell 宋金俤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4-38,90,共6页
为了解决草菇低产问题,参考同是草腐菌的双孢蘑菇文献,对造成草菇低产因素之一的抑制物采用液体培养,并逐步排除。有目的地将培养料分为A、B、C 3组,经过一个栽培周期后,将3组培养料制备成提取液,并将提取液分为T1、T2、T3、T4处理,分... 为了解决草菇低产问题,参考同是草腐菌的双孢蘑菇文献,对造成草菇低产因素之一的抑制物采用液体培养,并逐步排除。有目的地将培养料分为A、B、C 3组,经过一个栽培周期后,将3组培养料制备成提取液,并将提取液分为T1、T2、T3、T4处理,分别接草菇菌种,观察生长情况和记录生物质量。结果显示:各组以20 g/L的T1、T2、T3处理均不抑制草菇的生长,各组不处理的提取液(T4)均抑制草菇生长,其中BT4和CT4有未知物生长,各组的生物量均以T3处理的最高;将不同质量浓度梯度的(100、250、500 g/L)CT1处理提取液加到液体培养基中,均不抑制草菇的生长,生物量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将1 000 g/L CT1和CT2处理加到液体培养基中,均不抑制草菇的生长,生物量以CT1处理的最高;进一步对BT4和CT4的未知物进行分子检测,得到肉座菌属和烟曲霉。说明界定在本栽培环境中影响草菇生长或产量的抑制物为肉座菌属和烟曲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菇 生长 抑制物
下载PDF
内蒙古樟子松林黏菌资源报道 被引量:8
6
作者 朱鹤 李姝 +3 位作者 宋晓霞 赵雨霁 王琦 李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4-128,共5页
对采自内蒙古樟子松林的286份黏菌标本和从湿室培养获得的15份黏菌标本进行了分类鉴定,报道了内蒙古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Litv.)林的黏菌45种,分别隶属于5目7科18属,其中19种为内蒙古新记录种。白面钙丝菌(Badhamia p... 对采自内蒙古樟子松林的286份黏菌标本和从湿室培养获得的15份黏菌标本进行了分类鉴定,报道了内蒙古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Litv.)林的黏菌45种,分别隶属于5目7科18属,其中19种为内蒙古新记录种。白面钙丝菌(Badhamia panicea)和木生发网菌(Stemonitis lignicola)为大陆首次报道,并对二者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菌 樟子松林 内蒙古新纪录种 白面钙丝菌 木生发网菌
下载PDF
香蒲拟发网菌12SrDNA的PCR扩增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旭 潘景芝 +2 位作者 刘福杰 王琦 李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6-98,共3页
采用CTAB法对基物培养获得的香蒲拟发网菌(Stemonitopsis typhina(Wiggers))进行总DNA提取,并用引物对其12S rDNA片段进行扩增,扩增产物序列长度为376 bp,探讨了香蒲拟发网菌的分子系统学关系。
关键词 香蒲拟发网菌 12S RDNA PCR 分子系统学
下载PDF
3种林型内大型真菌群落多样性取样强度 被引量:2
8
作者 饶俊 李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0-82,127,共4页
以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阔叶林3种林型为代表,在吉林省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研究了大型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取样强度。巢式样方种—面积曲线结果表明:3种林型的最小取样面积均为8 m×8 m至16 m×16 m。Pielou积累样方多样性指数—... 以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阔叶林3种林型为代表,在吉林省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研究了大型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取样强度。巢式样方种—面积曲线结果表明:3种林型的最小取样面积均为8 m×8 m至16 m×16 m。Pielou积累样方多样性指数—样方数目曲线结果表明:针阔混交林的10 m×10 m、15 m×15 m、20 m×20 m样方最小取样数分别是6、3、2个;针叶林和阔叶林的10 m×10 m、15 m×15 m、20 m×20 m样方最小取样数均是5、3、2个。群落水平结构的复杂性导致取样数目的增加。当积累样方数超过最小取样数后,多样性指数—样方数目曲线进入平衡状态,上述3种取样面积的结果趋于一致,并在概率95%水平差异不显著。较大数目的小面积样方的取样策略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阔混交林 针叶林 阔叶林 大型真菌 群落多样性 取样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