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我国腹泻患儿中发现G9型轮状病毒感染 被引量:36
1
作者 钱渊 袁丽娟 +4 位作者 熊朝晖 张又 刘军 关德华 王之梁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63-267,共5页
在我国腹泻患儿中发现G9型轮状病毒感染钱渊,袁丽娟,熊朝晖,张又,刘军,关德华,王之梁(首都儿科研究所北京感染与免疫中心实验室,北京100020)关键词轮状病毒,VP7(G)血清型,套式PCRA组轮状病毒是严重婴幼儿... 在我国腹泻患儿中发现G9型轮状病毒感染钱渊,袁丽娟,熊朝晖,张又,刘军,关德华,王之梁(首都儿科研究所北京感染与免疫中心实验室,北京100020)关键词轮状病毒,VP7(G)血清型,套式PCRA组轮状病毒是严重婴幼儿腹泻的最重要的病毒病原[1],在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血清型 婴幼儿腹泻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重组P1蛋白抗体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孙红妹 冯燕玲 +4 位作者 赵汉青 张建芝 寿成超 包怡华 张霆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01-604,共4页
目的研制针对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主要粘附蛋白-P1蛋白的特异性抗体。方法用纯化后重组P1蛋白免疫BALB/c小鼠,获得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PcAb),通过传统的杂交瘤技术制备抗P1重组蛋白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 目的研制针对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主要粘附蛋白-P1蛋白的特异性抗体。方法用纯化后重组P1蛋白免疫BALB/c小鼠,获得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PcAb),通过传统的杂交瘤技术制备抗P1重组蛋白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采用ELISA和IFA法对单抗和多抗进行反应性和特异性检测。结果ELISA法检测P1重组蛋白抗原性显示,P1蛋白与Mp抗血清有较好的反应性,蛋白敏感性大于1ng/ml;在重组P1蛋白免疫小鼠获得的PcAb与Mp的反应中,检测到的抗体滴度可达到1∶1600;获得针对Mp重组P1蛋白的特异性McAbs2株,在ELISA检测中均与P1抗原有较好的反应特异性,抗体滴度可达到1∶800~1600;IFA结果显示,上述PcAb和McAbs均与Mp有较好反应性,与生殖支原体等无交叉反应。结论本研究选取的重组P1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其特异性PcAb和McAbs与Mp有较好的特异性,为临床Mp感染的抗原快速、早期诊断方法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重组P1蛋白 抗体
下载PDF
北京地区G1-G4型人轮状病毒地方株VP7编码基因的序列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李国华 钱渊 +1 位作者 熊朝晖 靖宇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6-132,共7页
本文报告了北京地区流行的4个轮状病毒地方株(G1-G4)VP7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4个地方株的该基因核苷酸全长均为1062bp,读码框架和已往的研究一致。地方株和相同血清型的标准株之间VP7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 本文报告了北京地区流行的4个轮状病毒地方株(G1-G4)VP7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4个地方株的该基因核苷酸全长均为1062bp,读码框架和已往的研究一致。地方株和相同血清型的标准株之间VP7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92%-94%),而不同血清型间则变异较大(69%-80%)。不同血清型间氨基酸序列的变异主要存在于高变区内,高变区以外的区域在不同血清型轮状病毒间保守。这一序列分析结果进一步从分子水平分析了地方流行毒株的血清型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VP7 序列分析
下载PDF
河南省汝阳县婴幼儿流行性喘憋性肺炎暴发流行的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邓洁 钱渊 +5 位作者 刘成贵 王好典 陈慧中 黄荣妍 王之樑 张霆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3-75,共3页
目的 了解 1999年 11月~ 2 0 0 0年 1月我国河南省汝阳县婴幼儿流行性喘憋性肺炎(简称流喘肺炎 )暴发流行的病原。方法 分别采集 12例流喘肺炎患儿的咽拭子和鼻咽分泌物标本进行病毒分离、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抗原以进... 目的 了解 1999年 11月~ 2 0 0 0年 1月我国河南省汝阳县婴幼儿流行性喘憋性肺炎(简称流喘肺炎 )暴发流行的病原。方法 分别采集 12例流喘肺炎患儿的咽拭子和鼻咽分泌物标本进行病毒分离、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抗原以进行快速诊断 ;用RT PCR对分离到的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株进行分型 ;16例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双份血清中RSV抗体滴度 ;用核苷酸序列测定对分离到的病毒株进行基因分析。结果  12例患儿咽拭子标本中 (除 1例污染外 ) 4例分离到RSV ,阳性率为 36 % ,3例为A亚型 ,1例为B亚型 ;12例鼻咽分泌物脱落细胞经免疫荧光法检测 9例为RSV阳性 ,阳性率为 75 % ,未检测到其它呼吸道病毒 ;16例患儿双份血清中 ,有 10例 (6 3 % )恢复期血清RSV特异性IgG抗体比急性期有 4倍以上升高 ,分离株F蛋白基因的部分序列测定显示与RSV的A亚型标准株有较高的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病原学 暴发流行病学 流行性喘憋性肺炎 婴幼儿
原文传递
应用套式PCR早期快速诊断麻疹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邓洁 钱渊 +3 位作者 朱汝南 赵林清 邓莉 贾丽英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25-628,共4页
目的 建立从临床标本中快速检测麻疹病毒(MV)基因片段的方法,以便早期快速地对临床症状不典型的麻疹作出诊断。方法 收集116例疑似麻疹患儿的咽拭子标本,74例尿液标本及110例血清标本,其中73名疑似麻疹患儿同时收集了咽拭子标本与尿液标... 目的 建立从临床标本中快速检测麻疹病毒(MV)基因片段的方法,以便早期快速地对临床症状不典型的麻疹作出诊断。方法 收集116例疑似麻疹患儿的咽拭子标本,74例尿液标本及110例血清标本,其中73名疑似麻疹患儿同时收集了咽拭子标本与尿液标本,104名疑似麻疹患儿同时收集了咽拭子标本与血清标本。采用套式PCR扩增咽拭子和尿液标本中的MV N基因相关片段,用MV标准株进行空斑形成试验测定其敏感性,通过与常见呼吸道病毒PCR交叉扩增试验测定方法的特异性。用ELISA检测患儿血清中的MV特异性IgM抗体。结果 套式PCR可检测到0.53空斑形成单位(pfu)的病毒。所设计的引物与其他病毒株均无交叉反应。临床疑似麻疹患儿咽拭子和尿液标本中MV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0.3%(70/116)和64.9%(48/74);在同时采集到咽拭子和尿液标本的73例患儿中,检测结果一致的有71例(97.3%)。用2种ELISA试剂盒测定麻疹特异性IgM阳性率分别为59.1%(65/110)和55.5%(61/110),检测结果一致的106例(96.4%)。在同时采集到咽拭子和血液标本的104例患儿中麻疹基因检测与抗体检测结果一致的84例(80.8%)。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套式PCR检测MV N基因的方法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血清中MV特异性IgM检测方法相比,基因检测可在临床症状出现后就检测到,并可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式PCR 早期 快速诊断 麻疹 小儿
原文传递
反义寡聚核苷酸对CVB3蛋白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及量效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哲伟 孙红妹 +3 位作者 肖宗慧 邱南 张霆 赵锦铭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 观察病毒基因组 5′端非编码区内与翻译起始有关的位点和结构蛋白编码区的特异性反义核酸对病毒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量效关系。方法 应用病毒致细胞病变作用保护实验、空斑形成实验和空斑形成减少实验、Westernblot实验等方法 ,... 目的 观察病毒基因组 5′端非编码区内与翻译起始有关的位点和结构蛋白编码区的特异性反义核酸对病毒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量效关系。方法 应用病毒致细胞病变作用保护实验、空斑形成实验和空斑形成减少实验、Westernblot实验等方法 ,观察特定的反义核酸抑制病毒感染的效果。结果 针对IRES位点、AUG区域和VP1区的 3条反义核酸Scb5 6 1、Scb733、Scb2 785 ,对病毒感染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病毒的感染量为 0 0 1MOI时 ,3种反义核酸在 5 μmol L时对病毒的抑制率均在90 %以上 ,当病毒增加到 10MOI时 ,抑制率仍在 5 0 %以上。Scb5 6 1和Scb733可明显的抑制病毒基因表达 ,当Scb5 6 1的浓度在 0 6 2 5 μmol L时感染后的细胞内病毒蛋白量明显减少 ,增加到 2 5 μmol L时病毒蛋白表达几乎看不到。另外Scb5 6 1、Scb733剂量与抗病毒效果呈现正相关关系。随着Scb5 6 1和Scb733浓度的增加 ,其抗病毒活性也随之增加直到抑制率达到 90 %以上 ,有效剂量在 0 6~ 5 μmol L之间 ,且对细胞无毒性作用。非特异寡聚核苷酸对照实验显示 ,5 μmol L浓度时对病毒感染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针对核糖体进入位点和翻译起始位点的反义核酸 ,有明显的特异性抑制病毒基因表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义寡聚核苷酸 CVB3蛋白 基因表达 抑制作用 量效关系
原文传递
P2、G4型轮状病毒引起产科新生儿腹泻暴发流行 被引量:34
7
作者 钱渊 张又 +6 位作者 肖玮 李国华 吴婉芳 杨松 孙爱平 万理 赵玉芳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83-286,共4页
目的查明1997年11月在北京医院产科母婴同室病房发生的新生儿腹泻暴发流行的病原。方法对患儿的粪便进行了细菌培养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并进一步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标本中检测到的轮状病毒VP... 目的查明1997年11月在北京医院产科母婴同室病房发生的新生儿腹泻暴发流行的病原。方法对患儿的粪便进行了细菌培养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并进一步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标本中检测到的轮状病毒VP7全基因及VP4基因,再用巢式PCR和核酸杂交分别对扩增得到的VP7及VP4基因进行分型。结果采集到的9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中显示完全一致的A组轮状病毒核酸图型,而4例无腹泻症状的新生儿粪便标本3例为阴性,1例为阳性(经随访,该例患儿出院后发生腹泻),表明这是一次由轮状病毒引起的新生儿腹泻流行。此次新生儿腹泻标本中检测到的轮状病毒均为VP42型(P2)、VP74型(G4)型,不同于从同期门诊收集到的婴幼儿腹泻标本中的轮状病毒。结论通常认为P2型轮状病毒是无毒株或减毒株,仅引起新生儿的无症状感染,而作者的研究证明:(1)此次新生儿腹泻暴发流行的病原为轮状病毒是独立的病原;(2)P2型轮状病毒可以引起较严重的新生儿腹泻的暴发流行。这是国内外首次报告由P2型轮状病毒引起新生儿病房内腹泻的暴发流行,对该病毒株的更深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将进一步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新生儿 轮状病毒感染
原文传递
1998~1999年北京地区流感病毒监测及血凝素基因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刘成贵 朱汝南 +8 位作者 万里涛 王芳 贺雄 刘海林 刘哲伟 钱渊 车莉 王之梁 朱宗涵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85-288,共4页
目的 监测北京地区流感病毒流行 ,探讨其流行规律及血凝素抗原基因变异特征。方法 在 1998年冬北京地区流感病毒暴发流行期间 ,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医院门诊及北京市防疫站采集标本进行病毒分离、鉴定 ,并对其中 3株病毒的血凝素重链... 目的 监测北京地区流感病毒流行 ,探讨其流行规律及血凝素抗原基因变异特征。方法 在 1998年冬北京地区流感病毒暴发流行期间 ,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医院门诊及北京市防疫站采集标本进行病毒分离、鉴定 ,并对其中 3株病毒的血凝素重链区 (HA1)进行了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 共分离到流感病毒 88株 ,经血清学鉴定为甲 3型。与参考株A/Nanchang/ 933/ 95的核苷酸同源性为 (97.0~ 97.7) % ,氨基酸同源性为 (94.2~ 95 .4) % ;与参考株A/Sydney/ 0 5 / 97的核苷酸同源性为 (98.0~ 98.9) % ,氨基酸同源性为 (96 .4~ 97.6 ) %。结论 本次北京地区流行的流感病毒为甲 3型。与近年国内甲 3流行参考株A/Nanchang/ 933/ 95相比 ,其HA1区发生了较大变异 ,而与国际上新出现的A/Sydney/ 0 5 / 97株相近 ,提示本次流行的毒株可能与国外有共同的起源。这是国内首次报道此次流行变异株的核苷酸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血凝素 核苷酸序列 监测
原文传递
我国流行性喘憋性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分离株F蛋白基因特征初探 被引量:3
9
作者 邓洁 王之梁 +4 位作者 钱渊 耿学辉 孙晓鸥 朱汝南 刘成贵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87-290,共4页
目的探讨流行性喘憋性肺炎(简称流喘肺炎)与散发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分离株F蛋白的异同。方法采用PCR片段直接测序及克隆测序,对11株流喘肺炎RSV分离株及5株散发肺炎RSV分离株F蛋白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比较。... 目的探讨流行性喘憋性肺炎(简称流喘肺炎)与散发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分离株F蛋白的异同。方法采用PCR片段直接测序及克隆测序,对11株流喘肺炎RSV分离株及5株散发肺炎RSV分离株F蛋白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被检测流喘肺炎RSV分离株中,36%(4/11)的毒株其F蛋白基因3′非编码区(3′NCR)(第1741位核苷酸)存在6个核苷酸插入,而散发肺炎RSV分离株均无此插入存在。结论RSV流喘肺炎分离株与散发肺炎分离株F蛋白基因的3′NCR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肺炎 呼吸道合胞病毒 F蛋白 儿童
原文传递
肺炎支原体P1重组蛋白多克隆抗体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红妹 冯燕玲 +4 位作者 赵汉青 张建芝 寿成超 包怡华 张霆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9-159,共1页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引起人类原发性非典型肺炎及其他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常见病原微生物,不做病原学检查,很难将Mp与其他病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相区别。本研究利用具有抗原特异性的重组P1抗原,研制特异、敏...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引起人类原发性非典型肺炎及其他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常见病原微生物,不做病原学检查,很难将Mp与其他病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相区别。本研究利用具有抗原特异性的重组P1抗原,研制特异、敏感的抗体,为建立临床标本的怖抗原诊断方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肺炎支原体 重组蛋白 多克隆抗体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抗原特异性 原发性非典型肺炎 制备
原文传递
巨细胞病毒疾病的现行管理
11
作者 张云飞 《国际病毒学杂志》 1994年第2期47-49,共3页
巨细胞病毒(CMV)是胎儿、同种移植病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病人的一个重要病原。本文从这些疾病的临床特点、致病机理与HCMV的关系,以及目前的治疗和预防进行了回顾。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疾病 骨髓移植 器官移植 免疫球蛋白 致病机理 免疫细胞 缺陷综合征 免疫病理 获得性免疫 神经系统损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