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儿童青少年女性青春期性征发育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侯冬青 李辉 +3 位作者 孙淑英 夏秀兰 陈芳芳 米杰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264-268,共5页
目的 了解北京市6~18岁学龄女性青春期第二性征发育现状,以及人群性早熟发生率。方法 利用2004年北京市儿童代谢综合征调查总样本中9778名6~18岁中、小学女性儿童青少年的青春期第二性征发育数据,用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月经初潮、乳... 目的 了解北京市6~18岁学龄女性青春期第二性征发育现状,以及人群性早熟发生率。方法 利用2004年北京市儿童代谢综合征调查总样本中9778名6~18岁中、小学女性儿童青少年的青春期第二性征发育数据,用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月经初潮、乳房和阴毛不同发育时期的中位年龄。8岁前乳房或阴毛发育达Tanner Ⅱ期(B2,P2),或10岁前月经初潮者被定义为性早熟。结果 9778名女性儿童青少年中城区5040人,占总样本51.5%,郊区(县)4738人,占总样本的48.5%。北京市学龄女性月经初潮平均年龄为(12.1±1.1)岁,城区女性(11.9±1.1)岁,郊区(县)女性(12.5±1.1)岁;女性第二性征开始发育年龄总体、城区和郊区(县)分别为:乳房:(9.5±1.2)岁、(9.4±1.1)岁和(9.6±1.2)岁;阴毛:(11.1±1.1)岁、(10.8±1.1)岁和(11.4±1.1)岁。城区女性月经初潮、乳房和阴毛发育均显著早于郊区(县)女性。月经初潮早发生率为0.79%,城区高于郊区(县)(1.03%vs0.55%;x^2=6.93,P〈0.01);乳房、阴毛早发育率分别为2.91%和0.22%。1962~1982年北京女性月经初潮年龄平均每10年提前0.7岁(8.4个月);近10年平均提前0.43岁(5.2个月)。结论北京市城区女性青春期第二性征发育明显早于郊区(县)女性。月经初潮年龄提前的长期变化趋势依然存在,但近10年这一趋势趋于减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儿童青少年 女性 第二性征 性早熟
下载PDF
北京市儿童青少年男性青春期性征发育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金山 侯冬青 +4 位作者 李辉 王亚军 米杰 陈芳芳 王天有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269-272,共4页
目的 了解北京市6~18岁学龄男性青春期第二性征发育现状,以及人群性早熟发生率。方法 利用2004年北京市儿童代谢综合征调查总样本中9815名6~18岁中、小学儿童青少年男性的青春期第二性征发育数据,用单位概率回归法计算首次遗精年龄... 目的 了解北京市6~18岁学龄男性青春期第二性征发育现状,以及人群性早熟发生率。方法 利用2004年北京市儿童代谢综合征调查总样本中9815名6~18岁中、小学儿童青少年男性的青春期第二性征发育数据,用单位概率回归法计算首次遗精年龄、外生殖器、阴毛、睾丸开始发育年龄。9岁前阴毛达TannerⅡ期(P2),或睾丸体积〉4mL者被定义为性早熟。结果 9815名6~18岁男性儿童青少年中城区4958人,占总样本50.5%,郊区(县)4857人,占总样本量的49.5%:北京市学龄男性首次遗精年龄为(14.4±1.2)岁,其中城区男性(14.1±1.1)岁,郊区(县)男性(14.8±1.2)岁;睾丸体积达4mL时的中位年龄总体、城区和郊区(县)分别为:(10.7±1.2)岁、(10.8±1.2)岁和(10.7±1.2)岁;阴毛开始发育(P2)中位年龄总体、城区和郊区(县)分别为:(12.2±1.1)岁、(12.0±1.1)岁和(12.4±1.1)岁。城区男性首次遗精年龄、睾丸及阴毛开始发育的年龄均早于郊区(县)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依据阴毛和睾丸体积来诊断的性早熟率分别为1.92%和0.17%。结论 北京学龄男性首次遗精、睾丸及阴毛开始发育的年龄存在城区和郊区(县)差别。需要广泛开展男性青春期发育规律的研究,尽早建立适合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儿童青少年 男孩 第二性征 性早熟
下载PDF
北京市离退休和家务待业者SARS流行病学分析
3
作者 米杰 刘泽军 +4 位作者 贺雄 潘越 刘民 谢学勤 梁万年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9-140,共2页
关键词 北京 SARS 流行病学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冠状病毒 呼吸道传染病
下载PDF
学龄儿童肥胖相关性脂肪肝及脂代谢紊乱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罗纳 孟玲慧 +2 位作者 米杰 李静 赵小元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103-109,共7页
目的研究学龄儿童肥胖与非乙醇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及脂肪代谢紊乱等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典型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海淀区中等水平的4所小学和4所中学,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从中抽取659名7-18... 目的研究学龄儿童肥胖与非乙醇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及脂肪代谢紊乱等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典型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海淀区中等水平的4所小学和4所中学,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从中抽取659名7-18岁肥胖儿童作为肥胖组,603名正常体重儿童作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身体测量、腹部B超脂肪肝检查及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生化指标检测。超重、肥胖采用中国学龄儿童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进行评价;血脂异常的判定标准:静脉血清TC≥5.20mmol·L^-1,TG≥1.70mmol·L^-1,HDL-C≤1.03mmol·L^-1,LDL-C≥3.12mmol·L^-1;肝功能异常:静脉血清ALT≥40.0U·L^-1和(或)AST≥45.0U·L^-1;NAFLD诊断依据2003年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公布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标准进行。统计方法包括计量资料的描述统计、协方差分析、卡方检验、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趋势卡方检验等。结果肥胖组有3例未行脂肪肝B超检测,肥胖组B超脂肪肝和NAFLD的检出率分别为28.0%(184/656)和10.2%(67/656),对照组脂肪肝和NAFLD的检出率分别为0.3%(2/603)和0.2%(1/6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组TG、TC、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肥胖同时罹患NAFLD时,血脂异常进一步加重,ALT及AST异常也更明显,以ALT升高为著;随着肥胖的加重,脂肪代谢紊乱及肝功能损害程度逐渐上升。结论肥胖儿童伴发NAFLD较为普遍,单纯性肥胖对儿童的肝功能和脂肪代谢等均造成危害,并随肥胖程度逐渐加重,对中度以上肥胖儿童建议常规进行腹部B超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非乙醇性脂肪肝 血脂紊乱 学龄儿童
下载PDF
北京市3~18岁人群腰围和腰围身高比分布特征及其适宜界值的研究 被引量:100
5
作者 孟玲慧 米杰 +3 位作者 程红 侯冬青 赵小元 丁秀原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245-252,共8页
目的 研究北京市3~18岁人群腰围(WC)、腰围身高比(WHtR)的分布特征;在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评估的基础上提出6—18岁人群WC和WHtR的适宜界值。方法 对2004年北京市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研究项目总人群中3—18岁人群的WC、WHt... 目的 研究北京市3~18岁人群腰围(WC)、腰围身高比(WHtR)的分布特征;在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评估的基础上提出6—18岁人群WC和WHtR的适宜界值。方法 对2004年北京市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研究项目总人群中3—18岁人群的WC、WHtR进行描述性分析;基于CVD危险因素评估,采用工作者特征曲线分析方法,研究6—18岁人群WC和WHtR的适宜界值;并利用《北京市学校卫生防病工作规划》(2006)血脂健康调查中6—17岁人群生理、生化检测数据,对上述界值进行交叉验证。结果 基于CVD危险因素评估基础上的WC适宜界值为性别年龄组的第80百分位值,WHtR的适宜界值为0.46。交叉验证显示:按WC和WHtR适宜界值划分的肥胖组血压、血脂等CVD危险因素无论均值还是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结论 上述WC、WHtR适宜界值可敏感地区分高血压、高三酰甘油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CVD危险因素,WC作为相对简单的测量方法应列入学生体检的常规测量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 腰围 腰围身高比 适宜界值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北京市儿童青少年青春期发育与肥胖相关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2
6
作者 陈芳芳 米杰 +4 位作者 王天有 李辉 侯冬青 程红 张美仙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1期14-20,共7页
目的分析北京市6~18岁儿童青少年青春期发育与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利用2004年北京市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调查总样本中19085名6~18岁儿童青少年的青春期发育、体重指数(BMI)和体脂含量百分比(FMP)等数据。采用女性乳房和男性睾... 目的分析北京市6~18岁儿童青少年青春期发育与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利用2004年北京市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调查总样本中19085名6~18岁儿童青少年的青春期发育、体重指数(BMI)和体脂含量百分比(FMP)等数据。采用女性乳房和男性睾丸容积Tanner分期指标衡量青春期发育,结合个体年龄将群体分为早、晚发育组;以BMI和生物电阻抗法所测FMP作为反映体脂含量的指标;7~18岁人群超重和肥胖的诊断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推荐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值分类标准进行,6岁组采用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2000年发布的儿童超重和肥胖BMI标准第P。和第氏分位值进行诊断;采用多元线形回归、Logistic回归分析早发育与体脂含量和超重、肥胖的相关联系。结果早发育组的超重(合并肥胖)率和肥胖率均高于晚发育组,女性两组间差异大于男性;控制可能的混杂因素后,女性BMI和FMP与早发育呈正相关(BMI:13=2.25,P〈0.001;FMP:13=4.55,P〈0.001);而男性BMI和FMP与早发育的联系相反,早发育组的BMI高于晚发育组,而FMP却低于晚发育组;以晚发育为参照组,控制年龄、城郊居住地等因素的影响后。早发育预测超重、肥胖的OR值(95%CI):女性为3.39(2.94~3.92)和3.12(2.53~3.85),男性为1.12(0.96~1.31)和1.31(1.06~1.62)。结论北京市儿童青少年青春期发育与肥胖密切相关,在评价超重、肥胖率及进行不同地区间肥胖流行状况的比较时,要注意青春期发育的效应修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青少年 青春期发育 体脂百分比 肥胖
下载PDF
出生体重对儿童期和成年期高血压影响的队列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晓铭 张美仙 +3 位作者 侯冬青 刘军廷 梁亚军 米杰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3期199-204,共6页
目的研究出生体重对儿童期和成年期高血压的影响。方法基于北京地区儿童血压研究队列资源,1987年基线调查时采用听诊法测量儿童期血压水平,记录Korotkoff第Ⅰ音为收缩压(SBP)、第Ⅳ音为舒张压(DBP-K4)、第Ⅴ音(消音)为舒张压(DBP... 目的研究出生体重对儿童期和成年期高血压的影响。方法基于北京地区儿童血压研究队列资源,1987年基线调查时采用听诊法测量儿童期血压水平,记录Korotkoff第Ⅰ音为收缩压(SBP)、第Ⅳ音为舒张压(DBP-K4)、第Ⅴ音(消音)为舒张压(DBP-K5),并根据2010年中国儿童血压参照标准P95诊断儿童高血压;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随访时采用相同方法测量成年期血压,以SBP≥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DBP≥90 mm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诊断为高血压。出生体重、是否早产及母乳喂养情况通过随访对象母亲的回忆进行问卷填写。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出生体重与血压水平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出生体重与儿童期及成年期罹患高血压风险的关联。结果出生体重有效数据936名(男492名,女444名)进入分析,其中低出生体重儿30名(3.2%),巨大儿78名(8.3%)。出生体重与儿童期及成年期女性SBP呈负相关(P〉0.05)。按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及出生体重正常进行分层分析,出生体重与儿童期血压水平的关联在不同出生体重间的规律不同,低出生体重组男性DBP-K5与出生体重呈正相关(b=32.32,P=0.030),出生体重正常组女性SBP与出生体重呈负相关(b=-2.50,P=0.047),巨大儿组控制性别后儿童期SBP与出生体重呈正相关(b=6.32,P=0.03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出生体重预测女性儿童期高血压(SBP与DBP-K4联合诊断)和成年期高血压的RR(95%C I)分别为5.00(1.32~18.88)和5.84(1.05~32.65);未见巨大儿对儿童期及成年期高血压的影响。结论不同出生体重与男女儿童血压水平的相关性不一致,低出生体重可增加儿童期及成年期女性罹患高血压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体重 高血压 儿童期 成年期 队列研究
下载PDF
肺功能检测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幼年型皮肌炎所致肺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亚军 赖建铭 +2 位作者 侯冬青 李硕 宋欣 《中国医药》 2019年第7期995-998,共4页
目的探讨肺功能特别是一口气呼吸法肺一氧化碳弥散功能(DLCO-SB)检测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幼年型皮肌炎所致肺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完全随机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住院的6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其中儿童系统性红... 目的探讨肺功能特别是一口气呼吸法肺一氧化碳弥散功能(DLCO-SB)检测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幼年型皮肌炎所致肺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完全随机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住院的6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其中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40例、幼年型皮肌炎20例。使用随机抽样方法,在同期入院符合肺炎诊断的患儿中,按照与观察组同年龄匹配原则随机抽取63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儿进行肺通气功能、气道阻力、DLCO-SB、肺部高分辨率CT(HRCT)等检查。对肺功能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HRCT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观察组60例患儿中,DLCO-SB异常率高于呼吸系统症状体征出现率[53. 3%(32/60)比16. 7%(1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 729,P <0. 001)。观察组HRCT结果异常的有22例(36. 7%),其中肺磨玻璃影9例、小片影8例、胸膜腔积液7例;观察组DLCO-SB异常率高于HRCT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 045,P <0. 001)。观察组DLCO-SB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11. 1%(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 301,P <0. 001)。在观察组38例HRCT未见异常的患儿中发现了15例患儿DLCO-SB <预计值的80%,为(136±29)%,异常率为39. 5%。结论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幼年型皮肌炎的间质性肺病肺功能表现为弥散功能降低及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对于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幼年型皮肌炎所致的间质性肺病,DLCO-SB比HRCT更敏感。肺功能检测对间质性肺病和肺部感染有一定鉴别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损伤 系统性红斑狼疮 皮肌炎 儿童
下载PDF
急性心肌缺血跨壁复极离散度和室性期前收缩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若琦 张赢予 +4 位作者 梁亚军 蓝景生 陆克兴 黄照河 潘兴寿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66-1069,共4页
目的研究运动平板试验(TET)诱导的心肌急性缺血前后跨壁复极离散度(TDR)改变和室性期前收缩(VP)发生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按照病史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测结果将受检者分为缺血组和非缺血组,观察心肌缺血和非缺血、出现和没... 目的研究运动平板试验(TET)诱导的心肌急性缺血前后跨壁复极离散度(TDR)改变和室性期前收缩(VP)发生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按照病史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测结果将受检者分为缺血组和非缺血组,观察心肌缺血和非缺血、出现和没有出现室性期前收缩受检者TET前后T波峰末间期(Tp—Te)和QT间期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各指标间相互关系并且探讨可能的临床意义。结果运动前QT间期在缺血组和非缺血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组运动后Tp—Te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T间期的增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组中有VP的运动后Tp—Te改变较其他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心肌TDR增大,当合并VP时,TDR增大更加明显,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也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壁复极离散度(TDR) 运动平板试验(TET) 心肌缺血 室性期前收缩(VP) T波峰末间期(Tp—Te)
下载PDF
QT间期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10
作者 丁秀原 米杰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5年第6期405-408,共4页
关键词 基因研究进展 相关 校正QT间期 心电图波形 QTC间期 心脏除极 临床工作 心脏疾病 心室除极 收缩时间 QRS波 正常值 复极 心率
下载PDF
1985至2013年北京市学龄儿童健康水平变化趋势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军廷 侯冬青 +1 位作者 闫银坤 米杰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5期345-351,共7页
目的描述性分析1985至2013年北京市7~18岁学龄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健康状况和肥胖患病率的变化趋势,并分析肥胖相关慢性病的罹患现状。方法利用1985、1991、1995、2000、2005和2010年6次全国学生体质调研资料中北京数据,以及首都儿科... 目的描述性分析1985至2013年北京市7~18岁学龄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健康状况和肥胖患病率的变化趋势,并分析肥胖相关慢性病的罹患现状。方法利用1985、1991、1995、2000、2005和2010年6次全国学生体质调研资料中北京数据,以及首都儿科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2004、2007、2010、2013年完成的北京小、中学生4次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北京市学龄儿童生长发育水平的变化趋势;并以同期北京市GDP数据,分析社会经济水平变化与学龄儿童体格发育及健康状况的关联性。结果 1985至2010年,北京市人均GDP持续增长,学龄儿童的身高、胸围呈持续稳定增长趋势;以12岁男生增长速度最快,城市和农村身高(cm)分别由150.2、144.7增长至159.6、156.1,年平均增速分别为0.24%和0.30%;胸围(cm)分别由69.6、69.0增长至81.1、78.1,年平均增速分别为0.62%和0.49%。而1985至2005年城市学龄儿童一直处于上升趋势的体重和BMI水平在2005至2010年部分年龄组出现下降拐点,但此期间农村学龄儿童的体重和BMI依然呈上升趋势;以12岁男生为例,城市和农村BMI(kg·m-2)分别由19.6、18.1增长至21.6、20.6,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62%和2.23%。相比2005年前,50 m跑用时有所缩短;城市男女生肺活量增加,肺活量指数上升;农村男女生肺活量及肺活量指数依然呈下降趋势。结论北京市城市学龄儿童的体质状况开始有所改善,农村学龄儿童的体质状况依然呈下降趋势。肥胖及相关慢性病患病率持续增高,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儿童 生长发育 体质状况 肥胖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下载PDF
胎儿生长发育与成年期冠心病生物学危险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6
12
作者 米杰 张孔来 +4 位作者 刘善英 徐红健 柳军 沈宜 徐永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66-471,共6页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中冠心病生物学危险因素的水平与低出生测量指标间的关系。方法 对628名1948~1954年在北京协和医院出生的活产单生子进行追访调查。结果 成年期发生冠心病(CHD)心肌缺血症状的风险概率随出生体重的降低而增加(β=-...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中冠心病生物学危险因素的水平与低出生测量指标间的关系。方法 对628名1948~1954年在北京协和医院出生的活产单生子进行追访调查。结果 成年期发生冠心病(CHD)心肌缺血症状的风险概率随出生体重的降低而增加(β=-0.0018,P<0.01);随着出生体重和出生体重指数(PI)降低,患高血压风险加大,出生消瘦组(PI≤24kg/m3)的OR(oddsratio)值是PI>28kg/m3组的5.9倍;成年期发生糖耐量低减(IGT)的风险随出生体重和PI降低而逐渐增大。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反映胰岛素抵抗)随出生体重和头围的降低而显著升高(趋势检验,P<0.01)。血清甘油三脂(TG)水平随出生体重、PI和头围升高而下降(趋势检验P<0.01,P<0.01,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随出生体重和头围升高而上升(趋势检验P<0.05,P<0.01)。上述出生指标与CHD生物学危险因素间的关系与胎龄和成年期生活方式无关。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出生指标无关。结论 我国人群中,以低出生测量指标反映的宫内发育迟缓可能使成人期发生高血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高血清TG和低HDL-C等冠心病生物学危险因素的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发育 出生指标 冠心病 危险因素 生物学
下载PDF
北京市学龄儿童腰围、腰围身高比分类标准对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的筛查效度 被引量:28
13
作者 孟玲慧 米杰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324-332,共9页
目的在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单一患病率和聚集水平评估的基础上,验证和提出适合北京市学龄儿童人群腹型肥胖筛查的腰围和腰围身高比分类标准。方法依据北京市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研究的现况调查结果,笔者前期研究提出腰围的性别年龄别P8... 目的在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单一患病率和聚集水平评估的基础上,验证和提出适合北京市学龄儿童人群腹型肥胖筛查的腰围和腰围身高比分类标准。方法依据北京市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研究的现况调查结果,笔者前期研究提出腰围的性别年龄别P80及腰围身高比0.46可作为初步筛查腹型肥胖的界值,但提出上述标准时,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指标中血脂、血糖水平是基于指末梢血的检测结果,因此有待于依据准确性更高的静脉血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验证。本研究从该项目调查人群中非随机选择3525名6~18岁学龄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血压测量和静脉血生化指标检测,对儿童肥胖与脂肪肝研究中1454名7~18岁学龄儿童,除上述检测项目外,行B超检查脂肪肝及肝功能生化检测,筛出非乙醇性脂肪肝儿童,在前期儿童腹型肥胖初筛界值的基础上,提出腰围和腰围身高比的备选分类标准,通过比较各备选标准检出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其聚集的效率,对腰围、腰围身高比判定学龄儿童腹型肥胖的适宜界值做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及其聚集的检出率均随腰围及腰围身高比的升高逐渐增加。通过比较不同腰围和腰围身高比备选界值检出上述危险因素及其聚集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围 腰围身高比 学龄儿童 心血管危险因素 非乙醇性脂肪肝
下载PDF
学龄儿童动脉顺应性的年龄性别分布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力 米杰 +3 位作者 程红 赵小元 候冬青 单晓益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自然人群动脉顺应性(AC)的基本特点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北京一所全日制学校每年级随机抽取一个班,通过问卷排除患心血管疾病个体后, 对其余学生进行体量、血压、青春发育情况检测。采用Pulse...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自然人群动脉顺应性(AC)的基本特点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北京一所全日制学校每年级随机抽取一个班,通过问卷排除患心血管疾病个体后, 对其余学生进行体量、血压、青春发育情况检测。采用Pulsetrace指端脉搏波测量仪测定动脉硬化指数(SI),并以此判断被测者AC的情况(AC与SI呈反比),每人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进行分析。共检测6-17岁儿童288名(男161名, 女127名,平均年龄11.16±2.92岁)。结果:男女生的SI没有差异。SI呈现出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即AC随年龄增加而升高)。10岁之前AC的上升速度显著高于10岁之后;而青春期发育启动前AC的上升速度也明显高于青春期发育成熟后。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年龄、收缩压和体重指数与SI的偏回归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龄儿童的AC逐渐上升。建议结合年龄和青春发育水平来建立儿童期AC的参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青少年 动脉顺应性
下载PDF
中国儿童青少年代谢性心血管危险因素流行现状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美仙 米杰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3期228-236,共9页
关键词 中国儿童 心血管危险因素 代谢性 流行现状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糖尿病患病率 青少年 非传染性慢性病
下载PDF
学龄儿童体成分与骨密度的关联性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军廷 侯冬青 +5 位作者 王莲革 高爱钰 郁兆仓 林宁翔 黄贵民 米杰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49-556,共8页
目的分析学龄儿童青少年体成分与骨密度的关联性。方法基于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School-based Cardiovascular and Bone Health promotion program,SCVBH),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东城区、房山区、密云区和通州区... 目的分析学龄儿童青少年体成分与骨密度的关联性。方法基于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School-based Cardiovascular and Bone Health promotion program,SCVBH),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东城区、房山区、密云区和通州区抽取15 108名6~16岁学龄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生活方式、膳食、运动),生物电阻抗体成分检测和足跟超声骨密度检测。按照体重状态分层分析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脂肪质量指数(fat mass index,FMI)、瘦体重质量指数(fat free mass index,FFMI)、体脂百分比(fat mass percentage,FMP)和瘦体重与脂肪质量比值(muscle to fat ratio,MFR)与骨密度的关联。结果骨密度随年龄的增长,不断增加(P<0.001);随体重状态由非超重、超重到肥胖的变化,不断下降(P<0.001);男生BMI与骨密度存在负相关(B=-0.087,P<0.001),女生BMI与骨密度无相关关系(B=-0.001,P=0.924)。进一步将BMI分解为FMI和FFMI引入回归模型发现,FMI与骨密度呈负相关(男:B=-0.258,P<0.001;女:B=-0.153,P<0.001);FMP与骨密度呈负相关(男:B=-0.419,P<0.001;女:B=-0.229,P<0.001);FFMI与骨密度呈正相关(男:B=0.313,P<0.001;女:B=0.192,P<0.001);MFR与骨密度呈正相关(男:B=0.198,P<0.001;女:B=0.091,P<0.001)。按照体重状态进行分层,不论在非超重、超重或是肥胖组,均呈现一致的关联关系。结论瘦体重增加有利于骨密度的积累,促进学龄儿童青少年骨健康的关键在于降低脂肪量,提升瘦体重,保持合适的体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 骨密度 体成分 定量超声
下载PDF
2017年北京市6~16岁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11
17
作者 程红 肖培 +8 位作者 侯冬青 高爱钰 王莲革 郁兆仓 王宏健 赵小元 李海波 黄贵民 米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66-572,共7页
目的:了解2017年北京市6~16岁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选择2017年北京市6~16岁儿童青少年进行调查。分组描述各项血脂异常的检出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模... 目的:了解2017年北京市6~16岁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选择2017年北京市6~16岁儿童青少年进行调查。分组描述各项血脂异常的检出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血脂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调查14395名儿童青少年,其中男性7194名(50%),研究人群的血脂异常检出率为20.3%。高总胆固醇(TC)、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甘油三酯(TG)、高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的检出率分别为5.0%、3.7%、13.3%、3.5%和4.2%。男性的血脂异常检出率高于女性(22.2%vs.18.4%,P<0.001)。在男性中,与未吸烟者比,吸烟者低HDL-C检出可能性较高(OR=1.56,95%CI:1.05~2.31,P<0.05)。在女性中,与达到理想锻炼者比,锻炼不足者高TC(OR=2.89,95%CI:1.09~7.66,P<0.05)和高non-HDL-C(OR=3.52,95%CI:1.12~11.14,P<0.05)的检出可能性较高。肥胖主要与低HDL-C(男:OR=3.85,95%CI:3.26~4.55;女:OR=3.78,95%CI:3.25~4.41,P trend均<0.05)、高TG(男:OR=10.01,95%CI:6.89-14.55;女:OR=6.85,95%CI:4.97~9.44,P trend均<0.05)和高non-HDL-C(男:OR=2.58,95%CI:1.93~3.45;女:OR=2.18,95%CI:1.65~2.87,P trend均<0.05)的检出可能性增高相关,且血脂异常的OR值与体重指数呈近似J型曲线关系。结论:2017年北京市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率为20.3%,以低HDL-C和高TC血症为主。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的血脂异常风险显著增高,应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早期预防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血脂异常 流行病学特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生物电阻抗法测量18~42岁成人四肢骨骼肌质量的准确性评价
18
作者 郑伊迎 程红 +5 位作者 邝玉娴 马振新 陈伟业 卢可缘 米杰 刘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9-553,共5页
目的评价生物电阻抗法(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BIA)测量成人四肢骨骼肌质量(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ASM)的准确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1年4月至2022年9月在广州全市招募836名18~42岁成人,采用BIA与双能X... 目的评价生物电阻抗法(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BIA)测量成人四肢骨骼肌质量(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ASM)的准确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1年4月至2022年9月在广州全市招募836名18~42岁成人,采用BIA与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同步检测ASM。以DXA为标准方法,通过组内相关系数以及在对数变换数据中进行Bland-Altman分析判断BIA与DXA所测值的一致性,以此评价BIA测量ASM的准确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BIA识别低肌肉质量的诊断价值。结果最终纳入774名研究对象。男、女性中两法所测ASM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774和0.667。男、女性中BIA与DXA所测ASM比值均值(一致性限)分别为0.94(0.80~1.10)和0.91(0.78~1.05)。BIA识别男、女性低肌肉质量的曲线下面积分别0.91和0.94。BIA判断男、女性低肌肉质量的Z值最佳界值分别为-0.57和-0.66,男性中BIA识别低肌肉质量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2.5%、86.0%,女性中分别为86.8%、93.8%。结论BIA与DXA所测成人四肢骨骼肌质量的一致性尚可,且BIA识别18~42岁成人低肌肉质量的诊断价值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电阻抗法 双能X线吸收法 四肢骨骼肌质量 低肌肉质量
下载PDF
统计学方法的合理选择和常见误区 被引量:2
19
作者 史芸萍 刘军廷 +3 位作者 么鸿雁 于石成 王琦琦 胡跃华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346-348,共3页
统计学是帮助人们透过“偶然性”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的重要工具,但现状却是很多学者不重视统计学甚至不具备基本的统计技能。本文以“统计资料类型”为着手点,对统计学方法的选择进行了系统介绍,并汇总了文献中常见的统计方法误区,期... 统计学是帮助人们透过“偶然性”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的重要工具,但现状却是很多学者不重视统计学甚至不具备基本的统计技能。本文以“统计资料类型”为着手点,对统计学方法的选择进行了系统介绍,并汇总了文献中常见的统计方法误区,期望引起广大学者对统计学方法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学 人口统计学 生物统计学
下载PDF
北京市学龄儿童肥胖类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26
20
作者 刘军廷 赵小元 +2 位作者 程红 侯冬青 米杰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8,共6页
目的分析学龄儿童肥胖类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间的关联。方法选择“北京市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研究(BCAMS)”中3508名(2054名非肥胖、1454名肥胖)6~18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资料,并测量身高、体重、腰... 目的分析学龄儿童肥胖类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间的关联。方法选择“北京市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研究(BCAMS)”中3508名(2054名非肥胖、1454名肥胖)6~18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资料,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检测空腹血糖和血脂。研究对象划分为非肥胖、一般性肥胖、中心性肥胖和复合型肥胖4种类型,并根据血脂异常、空腹血糖受损(IFG)和高血压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肥胖类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联。结果血压、血糖和血脂(TC除外)水平及血脂异常与高血压患病率均随非肥胖、一般性肥胖、中心性肥胖至复合型肥胖逐渐升高(P〈0.001);各不同类型肥胖组间IFG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控制年龄、性别、青春发育期后,中心性肥胖和复合型肥胖组发生一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风险分别为非肥胖组的1.54倍和2.51倍;而一般性肥胖组与非肥胖组相比,发生一种心血管危险因素风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般性肥胖、中心性肥胖和复合型肥胖组发生两种及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风险分别是非肥胖组的3.32、2.21和7.42倍,发生3种及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风险分别是非肥胖组的3.10、3.67和10.75倍。随着肥胖类型的变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性有逐渐升高趋势(P〈0.001)。结论北京市儿童青少年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及聚集风险随肥胖类型的变化而升高,其中复合型肥胖最高,其他依次为中心性肥胖和一般性肥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中心性肥胖 心血管危险因素 学龄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