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无菌小猪模型研究轮状病毒腹泻 被引量:5
1
作者 霍云雯 钱渊 《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 2000年第3期70-73,共4页
实验无菌小猪作为轮状病毒 ( RV)腹泻研究模型 ,具有很多优点。建立起该腹泻模型 ,可以研究人轮状病毒的体内感染、RV致病机理、毒力和宿主限制性相关基因 ,评价不同种类疫苗的保护作用以及确定保护作用相关因素等 ,对 RV腹泻的防治有... 实验无菌小猪作为轮状病毒 ( RV)腹泻研究模型 ,具有很多优点。建立起该腹泻模型 ,可以研究人轮状病毒的体内感染、RV致病机理、毒力和宿主限制性相关基因 ,评价不同种类疫苗的保护作用以及确定保护作用相关因素等 ,对 RV腹泻的防治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菌小猪模型 轮状病毒 腹泻 病理 疫苗
下载PDF
Coxsackie B组病毒研究
2
作者 赵锦铭 丁韻珍 +1 位作者 郑莎 邓洁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87年第5期321-,共1页
Coxsackie B 病毒有6个血清型,可引起人的一系列严重疾病。为推动对该组病毒的研究,我们采用原代猴肾(MK)、人胚肾(HK)细胞,以及传代细胞 LLc-Mk2、Veto、MA104.BSC-1.Hela.F1.R66、pK15等十种细胞,比较对该组病毒的敏感性,以 CPE ... Coxsackie B 病毒有6个血清型,可引起人的一系列严重疾病。为推动对该组病毒的研究,我们采用原代猴肾(MK)、人胚肾(HK)细胞,以及传代细胞 LLc-Mk2、Veto、MA104.BSC-1.Hela.F1.R66、pK15等十种细胞,比较对该组病毒的敏感性,以 CPE 及感染滴度为指标,结果以 HK 最敏感,F1不敏感,Hela 也较敏感。可用 Hela 繁殖病毒、测血清抗体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研究 COXSACKIE B 传代细胞 血清抗体 感染滴度 血清型 人胚肾 抗体测定 心肌炎患者 双份血清
下载PDF
儿童急性病毒性腹泻病原流行趋势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邓莉 黄辉 +5 位作者 金凤华 郑崇光 董慧瑾 贾立平 刘立颖 钱渊 《北京医学》 CAS 2015年第6期521-523,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病毒性腹泻的病原流行趋势。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科门诊就诊的急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学检测(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肠腺病毒),新鲜粪便标本冷藏保存,使用Trizol和...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病毒性腹泻的病原流行趋势。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科门诊就诊的急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学检测(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肠腺病毒),新鲜粪便标本冷藏保存,使用Trizol和DNAzol试剂提取粪便标本核酸(RNA和DNA),分别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测粪便标本中的轮状病毒,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PCR方法检测肠腺病毒DNA。结果留取粪便标本共1 295份,病原学阳性411份(阳性率31.7%)。其中轮状病毒单一阳性282份,占阳性标本的68.6%;诺如病毒单一阳性78份,占阳性标本的19.0%;肠腺病毒单一阳性25份,占阳性标本的6.1%;2种病毒混合感染26例,占阳性标本的6.3%。不同病毒检出率呈明显季节变化,轮状病毒检出率高峰在11月份,诺如病毒检出率高峰在10月份,肠腺病毒检出率高峰在6月份,检出率分别为67.9%、18.7%、5.4%。混合感染以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感染为主。结论轮状病毒是儿童急性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诺如病毒成为儿童急性病毒性腹泻的第2大病原。秋冬季节为轮状病毒腹泻的高发期,诺如病毒流行季节较轮状病毒略早,肠腺病毒流行主要发生在夏季。混合感染以轮状病毒合并诺如病毒感染多见,且好发于轮状病毒流行季节。3种病毒引起的腹泻在非流行季节均有散发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腹泻 轮状病毒 诺如病毒 肠腺病毒
下载PDF
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赵锦铭 邓洁 +4 位作者 郑莎 丁(咅页)珍 田秀慧 陈敏 关德华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1期44-46,共3页
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但仍有相当部分病例得不到细菌学证实。早已知小儿夏季感染性腹泻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为探索夏季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有无病毒参与,我们于1984年6~9月间共收集124例临床诊断为细... 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但仍有相当部分病例得不到细菌学证实。早已知小儿夏季感染性腹泻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为探索夏季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有无病毒参与,我们于1984年6~9月间共收集124例临床诊断为细菌性痢疾的患儿粪便进行了病毒学和细菌学检查以了解菌痢时的病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细菌性痢疾 病原学 儿童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医院内诺如病毒性急性胃肠炎暴发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徐潜 郎琳娜 +4 位作者 张景 钱渊 贾立平 张政 王勤环 《传染病信息》 2007年第4期226-229,共4页
目的通过对我院急性胃肠炎聚集病例的调查,了解诺如病毒性急性胃肠炎流行及临床特点。方法调查与分析我院2006年冬季(2006年11月28日-2006年12月24日)聚集发生的急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特点,采用PCR法检测患者便标本诺如病毒核... 目的通过对我院急性胃肠炎聚集病例的调查,了解诺如病毒性急性胃肠炎流行及临床特点。方法调查与分析我院2006年冬季(2006年11月28日-2006年12月24日)聚集发生的急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特点,采用PCR法检测患者便标本诺如病毒核酸和免疫印迹法查血清抗体。结果本次流行的急性胃肠炎患者共87例,中老年人发病占大多数,主要临床特点为腹泻、呕吐、腹痛等,大便细菌培养阴性。用PCR法检测20例患者大便标本,其中12例诺如病毒呈阳性。检测24例患者血标本,19例诺如病毒抗体阳性。结论 证实2006年我院发生的急性胃肠炎是诺如病毒性急性胃肠炎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潜伏期24—48h,多表现为腹泻、呕吐等非细菌性胃肠炎.在医院中该病传染性极强,冬季好发,中老年人易感,饮食、接触污染物表面及人与人密切接触等是主要的传播方式。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时识别对治疗与控制具有萤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性胃肠炎 医院感染 临床特征
下载PDF
一起医院内群体性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的调查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潜 郎琳娜 +4 位作者 张璟 钱渊 贾立平 张政 王勤环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35-539,共5页
目的对一起发生在北京市某医院的群体性诺如病毒急性肠胃炎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进行调查,PCR检测患者粪便标本,Western blot检测患者血清抗体。结果本次疫情流行26d,共发病87例,其中住院患者65例,医护人员15例,陪... 目的对一起发生在北京市某医院的群体性诺如病毒急性肠胃炎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进行调查,PCR检测患者粪便标本,Western blot检测患者血清抗体。结果本次疫情流行26d,共发病87例,其中住院患者65例,医护人员15例,陪护人员6例,配餐员1例。PCR检查示20例患者粪便标本中,12例诺如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Westernblot检测示24例患者血标本中,19例诺如病毒抗体为强阳性。通过隔离治疗患者、加强消毒和卫生宣教等综合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本次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由诺如病毒引起,感染来源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急性胃肠炎 医院感染
下载PDF
轮状病毒的动物感染模型 被引量:3
7
作者 霍云雯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2000年第6期7-9,37,共4页
本文综述了以小鼠和兔为主的动物感染模型对轮状病毒(RV)感染与免疫的研究。根据感染动物排出病毒、血清学免疫反应等指标,可以间接评价RV口服疫苗、亚单位疫苗肠道外免疫、粘膜-肠道外联合免疫等对肠道的保护作用,以及确定保护作用的... 本文综述了以小鼠和兔为主的动物感染模型对轮状病毒(RV)感染与免疫的研究。根据感染动物排出病毒、血清学免疫反应等指标,可以间接评价RV口服疫苗、亚单位疫苗肠道外免疫、粘膜-肠道外联合免疫等对肠道的保护作用,以及确定保护作用的相关因素和添加佐剂等新方法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感染 动物模型 免疫
下载PDF
肠道腺病毒检测技术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树强 《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 1997年第2期50-52,共3页
肠道腺病毒(EAds)是仅次于轮状病毒引起儿童腹泻的病毒。由于其不能在通常培养腺病毒的细胞系中繁殖,简便快速地检测其存在,一直是人们研究的课题。本文总结了几种常用的检测技术,以利于不同实验室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
关键词 肠道腺病毒 微生物检验
下载PDF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
9
作者 钱金强 王文梁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09-112,共4页
近几年来,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实验诊断方面发展较快。本文介绍了病毒分离,快速检测病毒抗原和特异性抗体测定等方面的进展,重点介绍了免疫荧光技术和免疫酶技术在诊断中的作用。
关键词 合胞病毒 呼吸道 实验诊断 RSV
下载PDF
A组轮状病毒多个结构蛋白抗原表位的串联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的检测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艳梅 李霞 +5 位作者 杨慧 钱渊 张又 霍岩 方荣祥 陈晓英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0-66,共7页
从北京腹泻婴儿粪便提取的轮状病毒(rotavirus,RV)(T114株)的RNA中,克隆到轮状病毒结构蛋白基因vp4,vp6和vp7的全长cDNA,对它们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和可能的抗原表位肽进行了预测,选择了RV主要抗原蛋白VP7、VP6和VP4的4个抗原表位肽,通过... 从北京腹泻婴儿粪便提取的轮状病毒(rotavirus,RV)(T114株)的RNA中,克隆到轮状病毒结构蛋白基因vp4,vp6和vp7的全长cDNA,对它们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和可能的抗原表位肽进行了预测,选择了RV主要抗原蛋白VP7、VP6和VP4的4个抗原表位肽,通过人工合成DNA的方式将这些抗原表位肽基因串联融合成一个阅读框RME(rotavirus multipleepitopes,RME)并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大肠杆菌表达的RME在ELISA反应中可被RV多克隆抗体识别,纯化的RME蛋白注射免疫小鼠可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生高滴度的同源氨基酸序列特异抗体和人RV抗体,其中针对RME的IgG抗体滴度达到l∶40 000,针对单个抗原表位EV7、EV6和EV4的IgG抗体滴度达l∶10 000~l∶20 000,针对RV Wa株的IgG抗体滴度较低为l∶2 500,但能特异地中和该病毒对MAC145细胞的侵染.上述结果为新型RV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发提供了论据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基因工程疫苗 多价抗原表位
下载PDF
急性咽结膜炎暴发流行的病毒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何雅青 赵锦铭 +3 位作者 杨洪 严岚 刘树强 程红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 探讨 1997年夏深圳地区暴发流行的急性咽结膜炎的病毒病原学。方法 采用急性咽结膜炎患儿急性期眼、咽拭子进行病毒分离 ,并同时用PCR法检查标本中病毒及分离病毒鉴定 ,对分离出部分毒株采用多个内切酶进行内切酶分析。此外 ,还... 目的 探讨 1997年夏深圳地区暴发流行的急性咽结膜炎的病毒病原学。方法 采用急性咽结膜炎患儿急性期眼、咽拭子进行病毒分离 ,并同时用PCR法检查标本中病毒及分离病毒鉴定 ,对分离出部分毒株采用多个内切酶进行内切酶分析。此外 ,还测定患儿双份血中病毒的中和抗体增长。结果  14份患儿咽拭子和 14份眼拭子病毒分离阳性率分别为 71 43%和 6 4 2 9% ;PCR法检测标本中病毒DNA的检出率分别为 78 5 7%和 71 43%。所有分离病毒株均为 3型腺病毒。选择其中 3对 (咽和眼拭子分离的毒株 )病毒株。内切酶分析显示均为Ad3a2基因型。 2 4例患儿双份血清均显示抗体效价≥ 4倍增长。分离株与其自身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的中和试验也显示出恢复期中和抗体均较急性期有≥ 4倍增长。结论 本次急性咽结膜炎暴发流行是由 3型腺病毒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结膜炎 腺病毒 病毒抗体 PCR
原文传递
婴幼儿腹泻相关的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董慧瑾(综述) 钱渊(审校)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09年第2期48-52,共5页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婴幼儿重症腹泻的最重要病原,疫苗是一种可行的预防控制RV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方法。但近年来世界范围内RV主要流行型的变化及其流行的多样性、复杂性对开发RV疫苗型特异性保护及异型保护...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婴幼儿重症腹泻的最重要病原,疫苗是一种可行的预防控制RV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方法。但近年来世界范围内RV主要流行型的变化及其流行的多样性、复杂性对开发RV疫苗型特异性保护及异型保护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全面系统地监测和了解RV的G、P型分布对开发和应用RV疫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RV近年最新分子流行状况及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分子流行病学 婴幼儿腹泻 RV疫苗
原文传递
不同病毒所致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特征及血清和尿液白三烯水平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正莉 朱汝南 +2 位作者 曹玲 吴建新 朱春梅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5期458-462,共5页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人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HRV)、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感染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特征及白三烯(leukotrienes,LTs)水平差异,为LTs受体拮抗剂(leukotrie...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人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HRV)、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感染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特征及白三烯(leukotrienes,LTs)水平差异,为LTs受体拮抗剂(leukotriene receptor antagonist,LTRA)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的9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检测患儿呼吸道标本的病毒核酸,根据结果分成RSV组、HRV组、hMPV组3个实验组,对比临床资料并检测血、尿的LTs水平,以30例健康儿童的LTs水平为对照组。结果3个实验组在年龄、性别、体重、家族过敏史、既往过敏史等一般情况上均无明显差异。实验组的LT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血和尿LTs水平存在正相关(r=0.723,P=0.016)。RSV组LTs水平最高、肺功能最差、临床评分最高,与HRV组、hMP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HRV组与hMPV组间LT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V组与hMPV组发热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大于HRV组(均P<0.01)。3个实验组间咳嗽、喘息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LTs水平最高、肺功能最差、临床评分最高,与HRV组、hMPV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人鼻病毒 人偏肺病毒 毛细支气管炎 白三烯
原文传递
儿童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9
14
作者 卢根 谢正德 +4 位作者 申昆玲 吴润晖 金颖康 杨双 刘春艳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1-126,共6页
目的分析儿奄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EBV—HLH)的临床特征,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3年5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62例EBV—HLH患儿临床特征、血清学、病毒载量、病理改变、基因筛查及... 目的分析儿奄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EBV—HLH)的临床特征,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3年5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62例EBV—HLH患儿临床特征、血清学、病毒载量、病理改变、基因筛查及预后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根据随访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62例患儿中,男36例,女26例,发病年龄2个月~14岁,26例(41.9%)在婴幼儿期发病,38例(61.3%)发病是由于EBV感染再激活所致;(2)所有患儿均有持续或间断发热,至少有外周血两系减低。伴有肝肿大52例,脾肿大45例,淋巴结病43例。58例患儿血清白蛋白降低,52例血清铁蛋白增高,大部分患儿伴有凝血功能异常和脂质代谢紊乱。48例诊断时骨髓中出现吞噬血细胞现象;31例EBV—HLH患儿中14例血清中EBV—DNA检测阳性,病毒载量拷贝数在5.12×10^2~7.69×10^7/ml之间(平均10^3.9/ml);(3)在3例EBV—HLH的PRF1基因外显子编码区发现3个杂合错义突变,这3个突变均导致氨基酸改变(C102F,S108N和T450M),1例患儿为复合杂合错义突变(S108N和T450M),从遗传学上可明确诊断为家族性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亚型2(FHL2);(4)随访57例病例中35例(61.4%)死亡,其中21例经过HLH-94或04治疗方案。15例是在住院后2个月内死亡。死亡病例相比存活病例白蛋白降低和部分凝血激酶时间延长(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大于1个月、未进行免疫化疗、白蛋白≤25g/L和深部出血与EBV—HLH的预后呈显著相关性(P均〈0.05)。结论EBV—HLH患儿病情严重,预后凶险,病死率高;多数病例由于EBV感染再激活所致;早期诊断并尽早开始化疗可以提高患儿的存活率;病程大于1个月、未进行化疗、白蛋白降低和深部出血是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4型 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 嗜血细胞 儿童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北京地区2株人偏肺病毒的P和M蛋白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汝南 钱渊 +2 位作者 赵林清 邓洁 王芳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 进一步了解北京地区人偏肺病毒 (hMPV)编码基因的特征。方法 从分属于hMPV的两个不同基因进化簇 (即基因型 )的 2份临床标本BJ1816和BJ1887中扩增P和M全基因 ,克隆至pBS T载体中并进行测序 ,与GenBank中的hMPV的基因序列进行比... 目的 进一步了解北京地区人偏肺病毒 (hMPV)编码基因的特征。方法 从分属于hMPV的两个不同基因进化簇 (即基因型 )的 2份临床标本BJ1816和BJ1887中扩增P和M全基因 ,克隆至pBS T载体中并进行测序 ,与GenBank中的hMPV的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和种系进化分析。结果 经扩增BJ1816和BJ1887的P基因全长为 885个核苷酸 ,编码 2 94个氨基酸 ;M基因全长 76 5个核苷酸 ,编码 2 5 4个氨基酸。BJ1816和BJ1887的P和M蛋白基因与同一基因簇内的hMPV有相当高的氨基酸同源性 (91.9%~ 10 0 % )。BJ1816和BJ1887间P基因的氨基酸同源性仅为 85 .8% ,而M基因的氨基酸同源性为 96 .9%。结论 BJ1816和BJ1887的P和M蛋白基因特征与其他国外文献中所报道的hMPV相似 ,不同型的hMPV的P基因之间比M基因显示了更强的基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蛋白 人偏肺病毒 P基因 M基因 氨基酸同源性 扩增 基因序列分析 基因进化 T载体 基因簇
原文传递
EB病毒感染及其相关疾病 被引量:42
16
作者 赵林清 钱渊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97-799,共3页
关键词 EB病毒 病毒感染 疱疹病毒科 γ亚科 肿瘤
原文传递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鉴别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感染 被引量:6
17
作者 朱汝南 钱渊 +3 位作者 刘成贵 万里涛 王芳 常汝虚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536-539,共4页
目的 建立快速、特异、有效的鉴别甲、乙型流感病毒的方法。方法 根据编码甲、乙型流感病毒膜蛋白M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两对引物 ,将这两对引物用于同一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 PCR) ,甲、乙型毒株的扩增产物分别为 5 0 6bp和 2 40b... 目的 建立快速、特异、有效的鉴别甲、乙型流感病毒的方法。方法 根据编码甲、乙型流感病毒膜蛋白M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两对引物 ,将这两对引物用于同一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 PCR) ,甲、乙型毒株的扩增产物分别为 5 0 6bp和 2 40bp ,根据这些产物在 1.2 %的琼脂糖凝胶电泳上的大小 ,即可鉴别所测毒株的型别。结果 用这一方法对我国 2 4株甲型和 5株乙型流感病毒分离株进行型别鉴定 ,分型结果与血凝抑制试验和核苷酸测定结果完全相符。结论 用上述根据M基因序列设计的RT PCR方法鉴别甲、乙型流感病毒具有快速、简便、特异等特点 ,适用于流感病毒型别鉴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感染 鉴别诊断 RT-PCR
原文传递
北京新发现的人偏肺病毒N蛋白编码基因的序列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朱汝南 钱渊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 了解新近从北京地区发现的人类偏肺病毒 (humanmetapneumovirus ,HMPV)N蛋白编码基因的特征。方法 从经RT PCR检测HMPV阳性的临床鼻咽洗液标本中进行HMPVN蛋白全基因扩增、克隆至pUCm T载体中并进行测序 ,与GenBank中的多株HMPV... 目的 了解新近从北京地区发现的人类偏肺病毒 (humanmetapneumovirus ,HMPV)N蛋白编码基因的特征。方法 从经RT PCR检测HMPV阳性的临床鼻咽洗液标本中进行HMPVN蛋白全基因扩增、克隆至pUCm T载体中并进行测序 ,与GenBank中的多株HMPVN蛋白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和进化树分析。结果 经扩增并测序 ,标本BJ1816和BJ1887N蛋白基因全长为 1185bp ,编码 394个氨基酸。BJ1816N蛋白基因与国际上第一株HMPV分离株NDL0 0 1和GenBank中其它的多株HMPV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 86 .2 %~ 99.0 %和 96 .2 %~ 99.7%。BJ1887N蛋白基因与以上进行比较的各株HMPV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 86 .6 %~ 97.0 %和 96 .4 %~ 99.5 %。BJ1816和BJ1887之间N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 86 .6 %和 96 .4 %。提示BJ1816和BJ1887分属于HMPV的两个不同的基因进化簇。结论 从基因水平进一步证明新近发现的婴幼儿肺炎的新病原确为HMPV ,提示北京地区婴幼儿中同时存在两个不同进化簇 (即基因型 )的HMPV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偏肺病毒 N蛋白基因 基因序列分析 RT-PCR 鼻咽洗液标本
原文传递
儿童腺病毒肺炎临床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19
作者 梁金鑫 曲东 +7 位作者 任晓旭 郭琳瑛 曹玲 邓洁 钱渊 朱汝南 赵林清 王芳 《中华全科医学》 2012年第8期1169-1171,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腺病毒肺炎患儿临床表现和各项指标,探讨这些因素对该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2011年4月52例确诊为腺病毒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腺病毒肺炎发生呼吸衰竭的可能危险... 目的通过研究腺病毒肺炎患儿临床表现和各项指标,探讨这些因素对该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2011年4月52例确诊为腺病毒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腺病毒肺炎发生呼吸衰竭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 52例患儿男39例,女13例,年龄3岁以下多发。病毒分型主要为3型和7型。24例患儿发生了呼吸衰竭,其中有3例死亡。对15项变量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8项因素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病变累及肺叶>2个、器官功能不全、早期激素治疗是腺病毒肺炎发生呼吸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动态监测、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是腺病毒肺炎减少死亡、改善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肺炎 儿童 LOGISTIC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2004年北京婴幼儿中甲3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特性对其抗原性改变的提示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汝南 徐红 +5 位作者 钱渊 王芳 邓洁 赵林清 廖斌 黄蓉妍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53-656,共4页
目的了解2004年流感流行季节(2004年8月—2005年4月)北京地区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分离到的甲3型流感病毒是否存在抗原性的改变以及其变异程度。方法提取1株于2004年3月和32株于2004年流感流行季节从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 目的了解2004年流感流行季节(2004年8月—2005年4月)北京地区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分离到的甲3型流感病毒是否存在抗原性的改变以及其变异程度。方法提取1株于2004年3月和32株于2004年流感流行季节从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分离到的甲3型流感病毒的病毒RNA,经RT-PCR扩增得到HA1区基因片段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使用生物信息软件分析HA1区基因序列。结果所测定的血凝素HA1区基因均为987bp,编码一个含329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将33株甲3型流感病毒流行株的血凝素(HA1)氨基酸序列与近年WHO推荐的参考疫苗株比较,我们发现一致的多处位点的氨基酸突变,而且突变位点涉及2个抗原决定簇(A、B)和受体结合部位。而2004年3月分离到的毒株在进化分析和氨基酸变异上均不同于2004年流行季节的毒株。结论对血凝素基因HA1区的序列分析结果提示2004—2005年流行季节的甲3型流感病毒较春季的流行株和2004年疫苗株出现了较大的漂移,提示其抗原性可能出现了改变。这种变异对于病毒抗原性的影响以及对于疫苗效果评价的意义值得密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A型 血凝素 病毒性 抗原 病毒 变异(遗传学) 2004年3月 流感病毒血凝素 甲3型流感病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