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合并先天性角化不良1例
1
作者 方艳红 岳燕 师晓东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3-44,51,共3页
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儿童期发生的一种获得性、免疫性、以无明确诱因单纯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点的出血性疾病[1],年发病率(1.6~5.3)/10万[2]。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严重者可出现内脏出... 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儿童期发生的一种获得性、免疫性、以无明确诱因单纯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点的出血性疾病[1],年发病率(1.6~5.3)/10万[2]。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严重者可出现内脏出血甚至颅内出血,但少见,发生率<1%。部分患儿仅血小板减少而无任何临床症状,临床异质性较大,多应用排除性诊断。先天性角化不良(dyskeratosis congenita,DC)是一种由端粒和/或端粒酶相关基因突变所致的短端粒综合征,为罕见先天性遗传病,发病率约为1/100万。临床特征为骨髓衰竭、癌症易感性和躯体(非血液学)异常,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起病隐匿,易误诊漏诊。现报告儿童ITP合并先天性角化不良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先天性角化不良 骨髓造血衰竭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巨核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胡涛 师晓东 +4 位作者 冯燕玲 刘嵘 李君惠 王天有 陈静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80-483,共4页
本研究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 (ITP)患儿骨髓巨核细胞形态与造血功能的改变 ,初步分析其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机制。采用巨核细胞CD4 1α单克隆抗体免疫酶标染色观察骨髓涂片中小巨核细胞的计数与分类 ,采用血浆凝块法体外培养骨髓单... 本研究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 (ITP)患儿骨髓巨核细胞形态与造血功能的改变 ,初步分析其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机制。采用巨核细胞CD4 1α单克隆抗体免疫酶标染色观察骨髓涂片中小巨核细胞的计数与分类 ,采用血浆凝块法体外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 ,用免疫酶标法进行巨核细胞集落检测 ,计数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 MK)和爆式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BFU MK)。结果表明 :ITP患儿骨髓小巨核细胞检出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而I型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很少见 ;小巨核细胞总数及CFU MK和BFU MK集落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在培养体系中可以观察到正在释放血小板的成熟的巨核细胞。发现 1例慢性ITP患儿骨髓巨核细胞集落形成率降低。结论 :Ⅱ、Ⅲ、Ⅳ型小巨核细胞增多是ITP的病理特征 ,这些小巨核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发育成熟为正常的巨核细胞 ,并释放血小板 ;免疫损伤导致血小板减少及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可能并不是ITP发病的唯一机制 ,部分病例尤其是慢性ITP ,其发病可能与患者巨核细胞本身质的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巨核细胞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减少症
下载PDF
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巨核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师晓东 胡涛 +4 位作者 冯燕玲 刘嵘 李君慧 王天有 陈静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4-78,共5页
为观察 1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患儿骨髓巨核细胞形态与造血功能的改变 ,并分析其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机制 ,采用巨核细胞CD4 1α单克隆抗体免疫酶标染色观察骨髓涂片中小巨核细胞的计数与分类 ,采用血浆凝块法体外培养骨髓单个核细... 为观察 1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患儿骨髓巨核细胞形态与造血功能的改变 ,并分析其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机制 ,采用巨核细胞CD4 1α单克隆抗体免疫酶标染色观察骨髓涂片中小巨核细胞的计数与分类 ,采用血浆凝块法体外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及用免疫酶标法进行巨核细胞集落检测 ,计数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 MK)和爆式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BFU MK)。结果表明 :16例MDS患儿骨髓CFU MK集落形成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与对照组 90 %可信区间比较有 6 2 .5 %的患儿CFU MK降低 ,2 5 %增高 ,12 .5 %正常 ;BFU MK形成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16例中 15例患儿骨髓涂片CD4 1α阳性小巨核细胞总检出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但小巨核细胞总数及I型淋巴样小巨核细胞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MDS骨髓中可能存在两种克隆的巨核细胞 ,一类为病态的、可能具有潜在恶性的幼稚小巨核细胞 ,一类是具有正常造血功能的巨核细胞 ;MDS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病态巨核细胞的增多导致正常巨核细胞生长发育成熟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核细胞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血小板减少症
下载PDF
儿童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君惠 刘嵘 +1 位作者 胡涛 师晓东 《中国医刊》 CAS 2014年第7期30-34,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血小板增多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进一步了解巨核系的造血调控,并探讨其临床干预指征及方案。方法对171例继发性血小板增多(RT)患儿进行临床观察,观察其临床表现、病因分类、并发症及转归,对持续增高>3个月行相关... 目的探讨儿童血小板增多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进一步了解巨核系的造血调控,并探讨其临床干预指征及方案。方法对171例继发性血小板增多(RT)患儿进行临床观察,观察其临床表现、病因分类、并发症及转归,对持续增高>3个月行相关基因检测排除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结果本病以3岁以内婴幼儿多见,占64.4%(110/171)。主要病因包括:急慢性感染、风湿性疾病、急性出血、缺铁性贫血、恶性肿瘤、反跳性血小板增多等。急性感染在婴幼儿中占82.7%,3岁以上患儿以自身免疫病、反跳性血小板增多多见。除原发病临床表现外,无出血或血栓症状。随病因解除血小板多在7天至3个月内恢复正常。骨髓巨核细胞增生正常或活跃,6例(3.5%)巨核细胞>500/片。CD41α单抗免疫酶标染色可见小巨核细胞增多,淋巴样小巨核细胞检出率增多(34.4%)。结论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发病率及病因呈明显年龄分布特点,患儿存在骨髓巨核系增生活跃,呈良性经过,未见血栓或出血并发症。应结合年龄积极寻找病因,治疗以去除原发病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增多症 反应性 血小板 小巨核细胞 病因 小儿
下载PDF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与食物不耐受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范玮 王淑梅 +1 位作者 罗丹青 师晓东 《中国医刊》 CAS 2017年第11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食物不耐受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113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进行血清食物特异性抗体IgG检测。首先根据食物特异... 目的探讨食物不耐受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113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进行血清食物特异性抗体IgG检测。首先根据食物特异性抗体IgG水平将患儿分为两组,并进一步将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患儿为Ig G抗体阴性,采用药物治疗方案;第2组患儿为IgG抗体阳性,采用药物治疗方案;第3组患儿为Ig G抗体阳性,采用药物治疗联合检测阳性食物回避治疗方案。治疗2个月后对3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研究中有81例(72%)患儿为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阳性,32例(28%)为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阴性;食物特异性抗体IgG升高以鸡蛋最多见,其次是牛奶。治疗2个月后,第1组患儿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59.4%,第2组患儿为12.2%,第3组患儿为62.5%,第3组明显高于第2组(P<0.05)。结论食物不耐受可能是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致病因素之一。饮食调整对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具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特异性抗体 食物不耐受 儿童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下载PDF
儿童血友病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策略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云林 龚铭鲲 +7 位作者 马康平 易林华 秦广彪 谭泊静 陈倩 姬辛娜 毛莹莹 刘嵘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6期675-678,682,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血友病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方法与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血友病神经外科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儿中,血友病A、血友病B、血管性血友病各1例。其中,血友病A和B患儿均在术前已确诊,均因脑出血后致药物难治性癫痫,经... 目的探讨儿童血友病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方法与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血友病神经外科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儿中,血友病A、血友病B、血管性血友病各1例。其中,血友病A和B患儿均在术前已确诊,均因脑出血后致药物难治性癫痫,经多学科评估后适合外科手术治疗;在围手术期补充相应凝血因子后,手术顺利,术后未出现再出血;术后随访24~30个月,均无癫痫发作。另一例患儿因外伤后颈髓硬脊膜下出血致四肢瘫痪而急诊手术,术中出现凝血障碍,术后因肺出血影响呼吸功能给予呼吸机辅助治疗;血液检查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抗原(2.6)、v WF活性(<3)显著降低,确诊为血管性血友病,给予相应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儿童血友病神经外科疾病患者给予合理补充凝血因子后,可安全实施相应的外科手术治疗,并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 血管性血友病 脑出血 癫痫 脊髓硬脊膜下出血 神经外科手术
下载PDF
儿童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罗丹青 师晓东 《中国医刊》 CAS 2016年第10期21-24,共4页
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种临床表现多样、累及多个系统、发病机制复杂的罕见疾病,好发于儿童患者。本文从其免疫学、基因分子生物学、病毒学等机制阐述其最新研究进展以及与机制相关的治疗方案,以期为儿童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提... 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种临床表现多样、累及多个系统、发病机制复杂的罕见疾病,好发于儿童患者。本文从其免疫学、基因分子生物学、病毒学等机制阐述其最新研究进展以及与机制相关的治疗方案,以期为儿童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提供靶向治疗和免疫学治疗的新思路,提高儿童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 儿童 发病机制 治疗方案
下载PDF
建立小巨核细胞免疫酶标法在儿童血液病中的应用
8
作者 冯燕玲 胡涛 +1 位作者 王芳 师晓东 《中国医刊》 CAS 2008年第6期29-31,共3页
目的建立常规的小巨核细胞免疫酶标染色方法,并讨论该方法对儿童血液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采用CD41单抗免疫酶标法检测儿童血液病患者骨髓涂片小巨核细胞。结果对照组小巨核细胞阳性率为25%,未见淋巴样小巨核细胞。不同... 目的建立常规的小巨核细胞免疫酶标染色方法,并讨论该方法对儿童血液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采用CD41单抗免疫酶标法检测儿童血液病患者骨髓涂片小巨核细胞。结果对照组小巨核细胞阳性率为25%,未见淋巴样小巨核细胞。不同疾病组比较,小巨核细胞和淋巴样小巨核细胞阳性率MDS组最高,AA组阳性率最低。结论与常规骨髓瑞特染色比较小巨核细胞免疫酶标染色可准确识别淋巴样小巨核细胞,有助于某些儿童血液病的鉴别和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巨核细胞 免疫酶标染色 儿童血液病
下载PDF
基因技术在儿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9
作者 师晓东 李娟娟 《中国医刊》 CAS 2015年第10期20-22,共3页
从事儿科专业的医生都熟知,儿科疾病的特点是先天性疾病、遗传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较成年人多,但不论哪类疾病都与基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先天性疾病与遗传性疾病自不必提,就感染性疾病而言,同样的病原感染,有的患儿表现轻微,有的患儿... 从事儿科专业的医生都熟知,儿科疾病的特点是先天性疾病、遗传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较成年人多,但不论哪类疾病都与基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先天性疾病与遗传性疾病自不必提,就感染性疾病而言,同样的病原感染,有的患儿表现轻微,有的患儿十分严重,以致危及生命;同样的疾病,不同个体对同样的治疗方案反应不同,这些都可能是个体基因差异造成的。疾病的发生是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在因素就是遗传因素,外在因素包括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疾病 儿科专业 遗传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 先天性疾病 病原感染 基因技术 基因差异 基因突变 外在因素
下载PDF
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10
作者 张蕾 岳梅 +5 位作者 玄立田 钟笛箫 李娟娟 宋泽亮 黄贵民 刘嵘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4-8,20,共6页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临床特征、预后因素及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20年8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血液内科确诊的84例T-ALL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并将非早前T淋巴细胞(non-ETP)-ALL组与早前T淋...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临床特征、预后因素及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20年8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血液内科确诊的84例T-ALL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并将非早前T淋巴细胞(non-ETP)-ALL组与早前T淋巴细胞(ETP)-ALL组进行比较。结果non-ETP组共70例(83.3%),ETP组共14例(16.7%)。与non-ETP组相比,ETP组女性比例高、LDH明显增高者比例低、高危者比例高、诱导失败者比例高(P<0.05)。non-ETP组完全缓解(CR)率为87.1%,ETP-ALL组CR率为57.1%。non-ETP组复发19例,死亡15例;ETP组复发3例,死亡3例。non-ETP-ALL及ETP-ALL组的5年的总生存率(OS)分别为:(77.1±5.3)%vs.(74.5±13.1)%(P=0.979)。两组患儿5年的无事件生存率(EFS)分别为:(64.2±6.0)%vs.(50±13.4)%(P=0.098)。通过Kaplan-Meier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诱导失败及复发为影响OS的因素(P<0.05)。采用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复发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01)。纳入所有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危险度将直接增加复发风险,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儿童T-ALL诱导失败及复发为预后影响因素,复发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non-ETP-ALL组与ETP-ALL组的5年OS及EFS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T细胞 早前T淋巴细胞 儿童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输血支持在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胡涛 李君惠 +9 位作者 刘嵘 师晓东 曹静 张蕾 李娟娟 钟笛箫 范玮 冯顺乔 岳梅 胡梦泽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85-988,共4页
目的 评价分析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儿移植期间输血的需求量以及血型转换的规律。方法 收集本院血液科2007年5月~2014年2月28名allo-HSCT患儿的资料,包括原发病、移植类型、红细胞和血小板输注量、脱离输血时间、... 目的 评价分析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儿移植期间输血的需求量以及血型转换的规律。方法 收集本院血液科2007年5月~2014年2月28名allo-HSCT患儿的资料,包括原发病、移植类型、红细胞和血小板输注量、脱离输血时间、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活时间;研究分析儿童allo-HSCT过程中成分输血与供受者血型配对的关系。将所有接受移植患儿,根据供受者血型分为血型相合组、主侧不合组及次侧不合组。结果 28名allo-HSCT患儿中,26例植入成功,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为(13.12±1.57)d,血小板植入时间为(12.58±2.48)d,2名移植失败者为白血病未缓解移植患儿。26名allo-HSCT成功患儿中ABO血型相合13例、主侧不合10例、次侧不合2例,Rh血型不合1例。成功移植的13名血型相合患儿,平均在+(21.231±9.610)d脱离输注红细胞,10名ABO血型主侧不合患儿,平均在+(27.100±7.172)d脱离输注红细胞(P〈0.05)。血型主侧不合组红细胞输注量多于血型相合组,但数据离散度大(P〉0.05),2组比较血小板输注量及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植入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儿童allo-HSCT中,供受者血型配合情况影响输血量及脱离红细胞输注时间;ABO血型主侧不合的alloHSCT脱离红细胞输注时间明显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血液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 输血 血型相合 血型转换
下载PDF
阿糖胞苷联合VDLD方案诱导治疗儿童难治/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宇阳 赵京 +3 位作者 师晓东 李君惠 张朝霞 张淑一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5期71-74,共4页
目的观察阿糖胞苷联合VDLD(长春地辛、地塞米松、培门冬酶、去甲氧柔红霉素)诱导治疗儿童难治/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5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诊治的6例难治/复发急性淋巴细胞... 目的观察阿糖胞苷联合VDLD(长春地辛、地塞米松、培门冬酶、去甲氧柔红霉素)诱导治疗儿童难治/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5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诊治的6例难治/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多药联合诱导治疗,其中,阿糖胞苷(Ara-C)75 mg/(m^2·d),静脉滴注,第8~14天;去甲氧柔红霉素5~6 mg/(m^2·d),静脉滴注,第8、9天;长春地辛、地塞米松、培门冬酶剂量参考CCLG-2008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缓解治疗方案,诱导治疗第33天通过复查骨髓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残留病变(MRD)评估疗效。结果 6例患儿全部获得完全缓解,1例最终因颅内真菌感染死亡。所有患儿均出现Ⅳ度造血功能受抑,6例患儿均未出现严重的脏器功能受损。结论阿糖胞苷联合VDLD案对儿童难治/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治疗效果好,但感染风险较高,在有效的抗感染护理及治疗下,可以作为部分儿童难治/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治疗的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难治 复发 儿童
下载PDF
加强对小儿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认识 被引量:4
13
作者 师晓东 李娟娟 +1 位作者 刘嵘 李君惠 《中国医刊》 CAS 2014年第1期15-18,共4页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小儿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白血病等恶性肿瘤患儿可获得长期生存.但仍有部分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死于各种并发症,其中血栓栓塞性疾病(TE)以前未得到相应的关注,笔者在美国...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小儿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白血病等恶性肿瘤患儿可获得长期生存.但仍有部分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死于各种并发症,其中血栓栓塞性疾病(TE)以前未得到相应的关注,笔者在美国访问期间看到较多此类疾病因得到早期诊断、治疗,患儿的生命得以挽救,故感到有必要加强我国对小儿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合并TE的认识,特撰写此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血栓栓塞性疾病 小儿 肿瘤患儿 早期诊断 肿瘤性疾病 医疗技术 长期生存
下载PDF
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联合环孢素A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10例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子勤 师晓东 +3 位作者 刘嵘 李君惠 胡涛 王天有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12-14,19,共4页
目的观察10例应用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r-ATG)联合环孢素A(CsA)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液科应用r-ATG联合CsA治疗1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儿的中位年龄为7岁,男女比例为2∶3。6例患儿3个... 目的观察10例应用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r-ATG)联合环孢素A(CsA)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液科应用r-ATG联合CsA治疗1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儿的中位年龄为7岁,男女比例为2∶3。6例患儿3个月内获得治疗反应,总反应率80%;目前总有效率为70%。不良反应可耐受。结论 r-ATG联合CsA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可耐受且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 环孢素A 贫血 再生障碍性 儿童
下载PDF
有机酸尿症的血液系统损害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彭晓音 刘嵘 +5 位作者 王立文 李尔珍 师晓东 朱彦丽 陈倩 王昕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21-424,共4页
目的探讨有机酸尿症中血液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有机酸尿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血液系统异常情况。结果 36例患儿中出现血液系统异常19例(52.8%),其中贫血(Hb<100 g/L)8例(22.2%),血常规提示两系(贫... 目的探讨有机酸尿症中血液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有机酸尿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血液系统异常情况。结果 36例患儿中出现血液系统异常19例(52.8%),其中贫血(Hb<100 g/L)8例(22.2%),血常规提示两系(贫血、中性粒细胞缺乏)减少8例(22.2%),三系减少2例(5.6%),单纯血小板减少1例(2.8%)。血液系统损害可先于、同时或晚于神经系统受累。36例患儿中甲基丙二酸尿症31例,其中19例为维生素B12有效型,11例(61.1%)有血液系统异常;而12例维生素B12无效型中仅1例(7.7%)有血液系统异常,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对于不明原因或治疗效果不好的血液系统疾病患儿要注意神经系统体征检查,及时完善尿有机酸分析,避免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酸尿症 血液系统损害 贫血
下载PDF
ATG联合PTCy的Haplo-HSCT方案治疗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泽亮 刘嵘 +6 位作者 胡涛 李君惠 张朝霞 张蕾 钟笛箫 岳梅 师晓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16-521,共6页
目的:探讨ATG联合后置环磷酰胺(PTCy)诱导免疫耐受的单倍体型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方案治疗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并分析2016年7月至2020年11月在本中心接受ATG联合PTCy诱导免疫耐受的Haplo-HSCT... 目的:探讨ATG联合后置环磷酰胺(PTCy)诱导免疫耐受的单倍体型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方案治疗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并分析2016年7月至2020年11月在本中心接受ATG联合PTCy诱导免疫耐受的Haplo-HSCT方案治疗的8例儿童M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儿童MDS患者中,男1例,女7例,中位年龄6.4岁(10个月-15岁),病史中位数2.7年(3个月-8年),7例诊断为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症,1例诊断为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供者为患者父亲、母亲或哥哥,HLA配型(6-9)/12位点相合,供者经筛查均为健康供者,未携带受者致病基因,中位年龄36.4(25-49)岁,回输单个核细胞中位数19.8(13.2-47.3)×10^(8)/kg, CD34^(+)细胞中位数11.8(5.0-18.3)×10^(6)/kg。移植后3至4 d予环磷酰胺(Cy/CTX)50 mg/(kg·d)静脉滴注,移植后5 d起予小剂量他克莫司(FK506)静脉滴注、吗替麦考酚酯(MMF)口服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时间分别为12.6(11-15)和13.3(11-18)d,所有患者在植入时均获得完全的供体细胞嵌合。中位随访时间为1032(747-1536)d,总体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均为100%。结论:ATG联合PTCy诱导免疫耐受的Haplo-HSCT方案是治疗儿童MDS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单倍体型造血干细胞移植 ATG联合后置环磷酰胺 免疫耐受
下载PDF
CD19 CAR T细胞治疗儿童复发B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宇阳 师晓东 +4 位作者 李君惠 张朝霞 李娟娟 冯顺乔 张淑一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112-116,共5页
目的:通过对6例复发的B淋巴细胞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人的治疗,观察CD19 CAR T细胞治疗对B淋巴细胞来源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监测病人体温、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及细胞因子水平对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进行诊断及治疗,... 目的:通过对6例复发的B淋巴细胞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人的治疗,观察CD19 CAR T细胞治疗对B淋巴细胞来源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监测病人体温、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及细胞因子水平对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进行诊断及治疗,通过骨髓形态、流式细胞术、增强核磁或PET-CT对白血病及淋巴瘤疗效进行评估。结果:3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在治疗后28d均获得完全缓解,但2例在2~6mo后复发,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人均未获得部分或完全缓解。结论:CD19 CAR T细胞可以短期内有效缓解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但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人疗效不确定,该细胞技术需进一步改进,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淋巴瘤 CAR T细胞 儿童
下载PDF
异基因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后置环磷酰胺治疗5例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岳燕 刘嵘 +4 位作者 李君惠 胡涛 胡梦泽 邵端芳 师晓东 《中国医刊》 CAS 2019年第5期540-543,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后置环磷酰胺体系下,异基因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10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5例诊断为SAA患儿的临床... 目的探讨改良后置环磷酰胺体系下,异基因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10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5例诊断为SAA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SAA患儿均为男性,所有患儿在移植前均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且无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供者均为患儿亲属,HLA配型6~8/12位点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物来源为骨髓+外周血干细胞。所有患儿均接受氟达拉滨+白舒非+环磷酰胺+兔抗人胸腺免疫球蛋白预处理。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 HD)方案:移植后3~4d予50mg/kg环磷酰胺静脉滴注,移植后5d起予小剂量他克莫司静脉滴注、吗替麦考酚酯口服,如无Gv HD,则他克莫司在移植后3个月内完全撤退,吗替麦考酚酯在移植后28d停止使用。全部5例患儿均移植成功,获得造血重建及免疫重建。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植入时间分别为13(11~16)d、26(15~42)d。仅1例患儿出现Ⅰ度急性GvHD,无Ⅲ~Ⅳ度急性GvHD及慢性GvHD。5例患儿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2(0.5~3.0)年,均无病生存且获得免疫重建。结论异基因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后置环磷酰胺是治疗SAA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 后置环磷酰胺
下载PDF
儿童遗传性骨髓衰竭综合征诊断方法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嵘 师晓东 +8 位作者 王天有 刘子勤 李君惠 胡涛 张蕾 曹静 范玮 梁超 黄士昂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66-70,85,共6页
目的探讨遗传性骨髓衰竭综合征(IBMFS)的诊断方法。方法对6例IBMFS患儿的临床表现、体征、血常规、骨髓形态学、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断裂、骨髓造血干细胞培养、胰腺外分泌功能、内分泌激素检测、尿筛查、叶酸、维生素B12定量、血红... 目的探讨遗传性骨髓衰竭综合征(IBMFS)的诊断方法。方法对6例IBMFS患儿的临床表现、体征、血常规、骨髓形态学、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断裂、骨髓造血干细胞培养、胰腺外分泌功能、内分泌激素检测、尿筛查、叶酸、维生素B12定量、血红蛋白F、细胞免疫/体液免疫、骨骼X线检查,以及其中4例行特定基因扩增及测序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儿均以一系或二系病态造血为突出特点,伴持续高胎儿血红蛋白血症起病,均表现生长迟滞、矮小,骨骼异常、皮肤、黏膜改变亦较为突出,部分病例合并内分泌疾病、神经系统异常。4例克隆出IBMFS的关键致病基因。结论完整的病史、详尽的体格检查可以为IBMFS的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线索。特定的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骨髓衰竭综合征 临床特征 基因分析
下载PDF
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子勤 师晓东 +1 位作者 刘嵘 曹静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76-78,共3页
关键词 噬血细胞综合征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临床分析 纤维蛋白原血症 儿童 全血细胞减少 高甘油三酯 肝脾肿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