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 被引量:7
1
作者 张睿 杨泽敏 《慢性病学杂志》 2021年第7期989-992,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北京丰台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535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眼底照相或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测患者是否合并视网膜病变,据此将患者分为视网膜病...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北京丰台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535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眼底照相或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测患者是否合并视网膜病变,据此将患者分为视网膜病变组和非视网膜病变组,统计视网膜病变发生率,采用自制的临床资料收集表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资料,采用单因素χ^(2)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53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视网膜病变144例,占26.92%,未合并视网膜病变391例,占73.08%。视网膜病变组和非视网膜病变组年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糖尿病病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尿微量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2.061,95%CI 1.082~3.392)、SBP(OR=1.943,95%CI 1.003~3.433)、DBP(OR=1.846,95%CI 1.001~3.396)、糖尿病病程(OR=2.050,95%CI 1.042~3.941)、总胆固醇(OR=1.962,95%CI 1.060~3.368)、甘油三酯(OR=1.826,95%CI 1.011~3.218)、低密度脂蛋白(OR=1.887,95%CI 1.010~3.307)、糖化血红蛋白(OR=2.030,95%CI 1.015~3.828)、空腹血糖(OR=2.132,95%CI 1.022~3.177)、尿微量蛋白(OR=1.910,95%CI1.017~3.269)是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的风险较高,其影响因素主要与年龄、血压、糖尿病病程、尿微量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患病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依帕司他片联合前列地尔注射剂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睿 杨泽敏 《慢性病学杂志》 2021年第5期676-678,683,共4页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片联合前列地尔注射剂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丰台教学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片联合前列地尔注射剂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丰台教学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前列地尔注射剂治疗,5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帕司他片治疗,50 mg/次,3次/d,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治疗4周结束时进行视野、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炎症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治疗4周结束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4周结束时视野灰度值、黄斑厚度、出血斑面积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治疗4周结束时视野灰度值、黄斑厚度、出血斑面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和SO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4周结束时TNF-α、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SOD活性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治疗4周结束时TNF-α、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S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结束时,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帕司他片联合前列地尔注射剂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提高患者视力,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依帕司他 前列地尔 视野 炎症因子 氧化应激反应
原文传递
地夸磷索酸钠联合普拉洛芬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疗效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睿 朱婧 《慢性病学杂志》 2020年第4期568-570,共3页
目的探讨地夸磷索酸钠联合普拉洛芬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丰台教学医院收治的150例白内障手术术后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A组、对照B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A组... 目的探讨地夸磷索酸钠联合普拉洛芬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丰台教学医院收治的150例白内障手术术后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A组、对照B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A组采用普拉洛芬治疗,对照B组在对照A组基础上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A组的基础上联合地夸磷索酸钠治疗,三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采用平均标准干眼症状评估(SPEED)评分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程度进行评估,观察并比较三组临床疗效,比较各组治疗前后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FL)等指标差异,记录并比较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且对照B组高于对照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A组和对照B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PEE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BUT、SIt较前延长(P<0.05),FL较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BUT、SIt、FL均明显优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对照A组和对照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地夸磷索酸钠联合普拉洛芬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提高此类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术后并发症 干眼症 地夸磷索酸钠 普拉洛芬 玻璃酸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