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口腔鳞癌细胞中姜黄素靶向蛋白的确立 被引量:3
1
作者 葛化冰 宿颖 +1 位作者 陈新 张辛燕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136-140,共5页
目的确定口腔癌细胞中姜黄素的靶向蛋白。方法利用姜黄素-生物素亲和素pull-down技术和液相色谱和串联质谱分析筛选分离口腔癌细胞中姜黄素靶向蛋白,采用姜黄素-生物素亲和技术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靶向蛋白和姜黄素的结合,生物学功... 目的确定口腔癌细胞中姜黄素的靶向蛋白。方法利用姜黄素-生物素亲和素pull-down技术和液相色谱和串联质谱分析筛选分离口腔癌细胞中姜黄素靶向蛋白,采用姜黄素-生物素亲和技术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靶向蛋白和姜黄素的结合,生物学功能检测姜黄素对其潜在的靶向蛋白在口腔鳞癌细胞中的作用,建立姜黄素与靶向蛋白相互作用的计算机模型,并进一步阐明它与靶向蛋白结合位点。结果根据姜黄素潜在的功能位点和暴露蛋白结合位点设计和合成姜黄素-生物素共轭化合物。采用生物素-亲和素pull-down技术和液相色谱和串联质谱分析(LC-MS/MS)分离和鉴定姜黄素在口腔癌细胞中的结合蛋白,采用MASCOT搜索引擎检索数据库NCBInr,一共筛选到69个姜黄素结合蛋白,其中一些和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利用生物素-亲和素pull-down技术结合Western blotting进一步验证Annexin A2和CDKN2B为姜黄素在口腔鳞癌细胞内的结合蛋白。进一步功能检测证实姜黄素处理口腔鳞癌细胞,导致其潜在的靶向蛋白Annexin A2,CDKN2B表达增高,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计算机模型对接证实和明确了姜黄素和Annexin A2和CDKN2B的结合位点。结论利用生物素亲和素技术和液相色谱和串联质谱分析筛选和验证两个新的姜黄素在口腔鳞癌细胞中的靶向蛋白Annexin A2和CDKN2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靶向蛋白 口腔鳞癌细胞
下载PDF
Dickkopf-1基因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对细胞系表型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黎凯歌 葛化冰 +1 位作者 李博 冯芝恩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235-240,共6页
目的通过数据库分析Dickkopf-1(DKK1)基因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DKK1对头颈部鳞癌细胞表型的影响。方法使用GEPIA分析DKK1在HNSCC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生存率间的关系,并通... 目的通过数据库分析Dickkopf-1(DKK1)基因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DKK1对头颈部鳞癌细胞表型的影响。方法使用GEPIA分析DKK1在HNSCC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生存率间的关系,并通过qRT-PCR对DKK1在HNSCC细胞系中的表达进行验证。使用LinkedOmics数据库分析DKK1表达与HNSCC临床病理特征关系。使用siRNA转染下调HNSCC细胞系CAL-27细胞中DKK1表达并通过流式细胞术、细胞划痕实验和细胞侵袭实验评估DKK1对头颈部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DKK1在HNSCC中显著高表达;qRT-PCR体外验证DKK1在HNSCC细胞系中表达均升高,其中在SCC-4、SCC-9、SCC-25、CAL-27中表达显著升高。DKK1表达水平与HNSCC患者T分期和病理分期呈显著正相关,与HNSCC患者总生存率呈显著负相关。下调DKK1表达后,CAL-27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减弱。结论DKK1与HNSC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可能成为HNSCC新的生物学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DKK1 预后 增殖 迁移和侵袭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联合龈下刮治术治疗慢性牙周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潇潇 葛化冰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6年第4期209-211,共3页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联合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3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人。A组:单纯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治疗;B组: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治疗后即刻行光动力疗法;C组:龈下刮...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联合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3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人。A组:单纯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治疗;B组: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治疗后即刻行光动力疗法;C组: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治疗后1周行光动力疗法。治疗前、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治疗后6周、12周时分别记录牙周袋探诊深度及探诊出血的阳性牙位点,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后6周和12周结果显示,3组牙周袋探诊深度和探诊出血情况较术前均有改善(P<0.05)。B组和C组的牙周袋探诊深度和探诊出血情况改善效果均优于A组(P<0.05);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应用光动力疗法联合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治疗,较单独使用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治疗效果更佳。光动力疗法可作为新的辅助治疗手段用于牙周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慢性牙周炎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
下载PDF
炎症微环境下牙周膜干细胞胞内ROS的表达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文娟 严妍 张凤秋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171-175,共5页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诱导的炎症微环境下,牙周膜干细胞胞内ROS表达水平与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向分化能力的关系。方法分别用DMEM培养基(阴性对照组)、成骨诱导液(阳性对照组)、成骨诱导液+10μg/ml的LPS(实验组)、成骨诱导液+10μg/ml LPS...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诱导的炎症微环境下,牙周膜干细胞胞内ROS表达水平与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向分化能力的关系。方法分别用DMEM培养基(阴性对照组)、成骨诱导液(阳性对照组)、成骨诱导液+10μg/ml的LPS(实验组)、成骨诱导液+10μg/ml LPS+20μmol/l白皮杉醇(实验组)处理牙周膜干细胞0、7、14、21 d后收集细胞,分别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Runx2,ALP以及OCN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胞内ROS水平的变化,收集连续培养21 d的牙周膜干细胞进行茜素红染色,检测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的结果。结果LPS组Runx2,ALP和OCN的表达远低于成骨诱导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白皮杉醇组Runx2,ALP和OCN远高于LPS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成骨诱导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1 d茜素红染色的结果与基因水平结果一致。在同一时间点内,牙周膜干细胞胞内ROS的表达水平在成骨诱导+LPS组水平最高,成骨诱导组最低,成骨诱导+LPS+白皮杉醇胞内ROS水平介于成骨诱导组和成骨诱导液+LPS组之间,但数值更接近于成骨诱导组。结论白皮杉醇通过抑制牙周膜干细胞胞内ROS水平的表达,缓解LPS对成骨相关指标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牙周膜干细胞 成骨向分化 活性氧 白皮杉醇
下载PDF
第二前磨牙牙根纵裂一例
5
作者 王轩 郑颖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50-51,共2页
2008年美国牙髓病学会将根纵裂定义为,发生于牙根部,起源于根尖向冠部延伸的纵向裂纹。有文献报道,根纵裂是根管治疗后牙齿被拔除的主要原因之一[1,2]。Zadik等[3]统计,在所有拔除的根管治疗后牙齿中,根纵裂的发生率约为8.8%。目前,临... 2008年美国牙髓病学会将根纵裂定义为,发生于牙根部,起源于根尖向冠部延伸的纵向裂纹。有文献报道,根纵裂是根管治疗后牙齿被拔除的主要原因之一[1,2]。Zadik等[3]统计,在所有拔除的根管治疗后牙齿中,根纵裂的发生率约为8.8%。目前,临床对牙根纵裂的治疗通常采用拔除的方法[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根纵裂 第二前磨牙 根管治疗 牙髓病 拔除 牙齿
下载PDF
不同正畸方式对龈上菌斑中三种致龋菌的早期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黎凯歌 严冬 +1 位作者 韩文睿 厉松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182-188,共7页
目的观察对比固定矫治和无托槽隐形矫治早期成人患者菌斑指数和龈上菌斑中三种致龋菌的变化,进而探索固定矫治和无托槽隐形矫治对牙体健康潜在的影响。方法选择20名成年女性患者,分别接受固定矫治和无托槽隐形矫治。在矫治前,开始矫治后... 目的观察对比固定矫治和无托槽隐形矫治早期成人患者菌斑指数和龈上菌斑中三种致龋菌的变化,进而探索固定矫治和无托槽隐形矫治对牙体健康潜在的影响。方法选择20名成年女性患者,分别接受固定矫治和无托槽隐形矫治。在矫治前,开始矫治后第1、3个月检查患者菌斑指数并采集上颌6颗前牙唇侧的龈上菌斑,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龈上菌斑样本中三种致龋菌(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嗜酸性乳酸杆菌)的绝对和相对含量,然后进行组间组内不同时间点对比分析。结果在3个月的观察期内,与矫治前相比固定组患者矫治后菌斑指数发生显著增大,而隐形组患者菌斑指数无显著增大,两组患者变形链球菌的数量均发生显著增长,而变形链球菌在总菌中的比例和其余两种致龋菌的数量及在总菌中的比例无显著增大。在不同时间点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两组间各观察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相比无托槽隐形矫治,固定矫治器更不利于口腔卫生的维护。两种正畸方式在早期阶段均可能引起患者龋易感性增大,但二者对患者牙体健康的影响在早期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矫治 无托槽隐形矫治 菌斑 致龋菌
下载PDF
左上第一磨牙器械分离显微根尖外科手术再治疗一例 被引量:3
7
作者 黄晓想 侯本祥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39-641,共3页
器械分离是根管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当分离器械完全超出根尖孔时,分离的器械为异物,其上常伴有细菌和牙本质碎屑,可能会产生炎症反应,从而影响疗效。本文报道的病例为左上第一磨牙在初次根管治疗过程中发生器械分离且分离器械完全超出... 器械分离是根管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当分离器械完全超出根尖孔时,分离的器械为异物,其上常伴有细菌和牙本质碎屑,可能会产生炎症反应,从而影响疗效。本文报道的病例为左上第一磨牙在初次根管治疗过程中发生器械分离且分离器械完全超出根尖孔,随访观察发现根尖周病变持续存在,随后采用显微根尖外科手术取出根尖外分离的器械并清除感染,最终获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械分离 外科手术 第一磨牙 根尖孔 再治疗 根管治疗 根尖周病变 炎症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