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颈动脉系统TIA患者的脑血管造影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崔永健 魏琰 +2 位作者 朱建国 袁栋才 高峰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4期277-280,共4页
目的:以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为手段,分析颈动脉系统TIA患者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分布、程度以及侧枝循环建立情况。方法:颈动脉系统TIA患者70例均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包括主动脉弓上造影及至少双侧颈总及锁骨下动脉四根血管造影。明确有... 目的:以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为手段,分析颈动脉系统TIA患者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分布、程度以及侧枝循环建立情况。方法:颈动脉系统TIA患者70例均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包括主动脉弓上造影及至少双侧颈总及锁骨下动脉四根血管造影。明确有无脑供血动脉的狭窄、狭窄的位置、程度及侧枝循环情况。结果:62例患者存在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共检出病变132处,轻度狭窄40处(30.3%),中度狭窄34处(25.8%),重度39处(29.5%),闭塞19处(14.4%)。可判断责任血管者58例(85.0%):单纯前循环45例,前后循环联合病变有13例。以颈内动脉狭窄80处为对象,研究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侧枝循环情况。汇总邻近可能引起同一侧枝循环通路的病变,共分析病变58处,发现合并侧枝的病变有23处,有侧支数量36处。各种侧支循环中,Willis环出现频度最高,包括前交通代偿13处和后交通代偿5处。其次为软膜血管代偿13处。结论:颈动脉系统TIA患者,颅外血管病变多于颅内血管病变。责任血管不单纯是在前循环,还可以是前后循环联合病变。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最常见的侧枝循环是Wlliis环和软脑膜血管,严重的脑供血动脉狭窄更易引发侧枝循环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血管造影狭窄 闭塞 侧枝循环
下载PDF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脑血管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高峰 姜卫剑 +3 位作者 杜彬 徐晓彤 金旻 董可辉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08年第6期388-392,共5页
目的:观察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围手术期脑血管并发症,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9例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81处病变,狭窄率≥50%)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情况。结果:20例(11.8%)... 目的:观察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围手术期脑血管并发症,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9例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81处病变,狭窄率≥50%)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情况。结果:20例(11.8%)出现脑血管并发症:脑卒中10例(5.9%),其中症状性脑出血4例,死亡2例;缺血性卒中6例;靶病变部位急性血栓形成6例,经动脉内溶栓后即刻再通,均无后遗症;无症状性脑出血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无症状性动脉夹层1例。围手术期未规范抗血小板治疗与靶病变部位急性血栓形成显著相关(P=0.027);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同一个部位双支架串联植入与并发颅内出血显著相关(P=0.005)。结论: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脑血管并发症表现形式多样,同一个部位双支架串联植入是并发脑出血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围手术期未规范抗血小板治疗易导致靶病变部位急性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颅内动脉狭窄 并发症
下载PDF
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电视透视检查(附47例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徐晓彤 杨惠珍 姜卫剑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10期843-846,共4页
目的:应用电视透视检查评价脑梗死患者的吞咽功能,显示功能障碍的器官、发现误吸及安静误吸。方法:47例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及5例健康志愿者分别由临床及影像医师采用洼田饮水试验、电视透视检查评定吞咽功能。使用SPSS8.0统计软件对... 目的:应用电视透视检查评价脑梗死患者的吞咽功能,显示功能障碍的器官、发现误吸及安静误吸。方法:47例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及5例健康志愿者分别由临床及影像医师采用洼田饮水试验、电视透视检查评定吞咽功能。使用SPSS8.0统计软件对各项观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统计学方法包括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47例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中咽反射异常18例;经洼田饮水试验发现吞咽功能差、有呛咳者21例;电视透视检查4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吞咽功能异常,误吸及声门上穿透32例、安静误吸11例。经配对计数资料χ2检验,电视透视检查对吞咽困难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洼田饮水试验和咽反射(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应用电视透视检查吞咽功能能够可靠发现吞咽困难,直接确定误吸、安静误吸的发生及发生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吞咽困难 X线检查
下载PDF
非风湿性房颤和风湿性房颤所致心源性脑卒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董可辉 王拥军 +5 位作者 姜卫剑 曲辉 王清河 陈启东 杨学军 马宁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08年第6期381-382,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非风湿性房颤和风湿性房颤所致心源性脑卒中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经临床证实非风湿性房颤(A组)和风湿性房颤(B组)所致的176例心源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男性、高龄... 目的:对比分析非风湿性房颤和风湿性房颤所致心源性脑卒中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经临床证实非风湿性房颤(A组)和风湿性房颤(B组)所致的176例心源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男性、高龄、患高血压病和冠心病者明显多于B组(P<0.05);A组60.3%和B组65.0%患者存在多发梗死灶,梗死灶主要分布于颈内动脉系统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和内分水岭区。结论:非风湿性房颤和风湿性房颤所致心源性脑卒中患者在性别、年龄和高血压或冠心病的患病率上存在差异,而在颅内梗死灶分布规律上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心源性脑卒中 对比研究
下载PDF
国产颅内血管内支架组织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伟 姜卫剑 +2 位作者 王拥军 杜彬 孙异临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2期109-113,共5页
目的探讨国产血管内支架对血管壁的影响。方法在7只体重为28~37 kg的杂交香猪的上颌动脉或舌动脉内放置国产Q/TETA15-2002不锈钢颅内血管内支架,于放置后的第1、3、5、7个月取材,采用光镜及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支架表面被覆的新生内膜... 目的探讨国产血管内支架对血管壁的影响。方法在7只体重为28~37 kg的杂交香猪的上颌动脉或舌动脉内放置国产Q/TETA15-2002不锈钢颅内血管内支架,于放置后的第1、3、5、7个月取材,采用光镜及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支架表面被覆的新生内膜及血管壁组织相容性。结果支架放置后第1、3、5、7个月未观察结果: (1)大体所见支架置入后被完全包裹,内膜层增厚,由新生内皮及胶原纤维覆盖;(2)光镜下见支架金属丝侧平滑肌细胞增生明显,未见以单核巨噬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组织变性、坏死、变态反应性炎症现象;(3)电镜下可见新生内皮及胶原纤维覆盖支架;(4)血管内支架置入后血管损伤修复造成血管内径损失百分比有降低趋势。结论国产Q/TE- TA15-2002不锈钢颅内血管内支架组织相容性好,血管内壁表面光滑,未见血栓形成,血管内径损失程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管内支架 颅内动脉 组织相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