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皮层电刺激定位功能区的有效刺激参数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倪端宇
蔡立新
+3 位作者
张国君
遇涛
乔梁
李勇杰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中央区癫痫时,皮层电刺激功能区定位的有效刺激参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08年3月北京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连续收治的21例中央区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皮层电刺激功能定位时,感觉、运动及后放电阈值之间的...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中央区癫痫时,皮层电刺激功能区定位的有效刺激参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08年3月北京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连续收治的21例中央区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皮层电刺激功能定位时,感觉、运动及后放电阈值之间的差异以及与阈值相关的因素.结果 运动、感觉、后放电的平均阈值分别为:(3.48±0.87)mA、(3.86±1.31)mA和(4.84±1.38)mA.后放电阈值高于运动、感觉阈值(P<0.05),且与病史呈负线性关系.结论 以频率50 Hz、脉宽0.2 ms、刺激强度8 mA以下等刺激参数行皮层电刺激定位功能区是安全可靠的;皮层功能定位应个体化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神经电刺激
癫痫
刺激阈值
功能定位
原文传递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运动障碍病276例病例分析
被引量:
14
2
作者
张宇清
李勇杰
+3 位作者
李建宇
张晓华
马敬红
庄平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04-607,共4页
目的分析276例运动障碍病(MD)的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效果和经验。方法276例MD患者接受421侧DBS植入手术治疗。其中含帕金森病(PD)232例,原发性震颤(ET)7例,肌张力障碍(DT)25例,抽动秽语综合征(TS)5例,Meige综合征等...
目的分析276例运动障碍病(MD)的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效果和经验。方法276例MD患者接受421侧DBS植入手术治疗。其中含帕金森病(PD)232例,原发性震颤(ET)7例,肌张力障碍(DT)25例,抽动秽语综合征(TS)5例,Meige综合征等其他病例7例。结果PD患者UPDRS运动功能评分(关状态)平均改善率45.6%。手术后非运动症状(NMS)出现频数明显下降的是:疼痛、感觉异常、失眠、多梦、不安腿、体质量下降。ET患者双上肢震颤完全停止(单侧DBS手术者除外)。DT患者BFM改善率22.0%~95.8%,个体间差异较大。TS患者YGTSS综合评分改善率43.2%。强迫症状明显减轻。结论DBS是有肯定疗效的MD治疗手段,但许多问题值得探讨。DBS可以使PD患者一部分NMS症状和TS患者强迫症状得到改善,对于情感障碍的治疗有借鉴意义。DBS对于原发性DT有较好的疗效,但对于继发性和不同分布特点的DT,缺乏预实验确定手术适应证,也没有对照研究确定最佳DBS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脑刺激法
运动障碍
帕金森病
肌张力障碍
原文传递
伴顽固性癫痫的脑肿瘤的病理分析
被引量:
9
3
作者
遇涛
张国君
+4 位作者
李勇杰
蔡立新
王玉平
杜薇
朴媛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分析伴顽固性癫痫患者的脑肿瘤病理特点,探讨最适合的手术方式。方法在符合顽固性癫痫并进行手术治疗的病例中,回顾分析45例病理证实存在脑肿瘤的病例资料。结果癫痫灶位于额叶8例,颞叶34例,顶枕叶3例;病理证实神经元和混合性...
目的分析伴顽固性癫痫患者的脑肿瘤病理特点,探讨最适合的手术方式。方法在符合顽固性癫痫并进行手术治疗的病例中,回顾分析45例病理证实存在脑肿瘤的病例资料。结果癫痫灶位于额叶8例,颞叶34例,顶枕叶3例;病理证实神经元和混合性神经元-胶质肿瘤35例(78%)。WHOI级36例,WHOⅠ~Ⅱ4例,WHOⅡ级5例。术后随访1年以上的42例,全部生存。癫痫发作控制结果显示EngeⅡ级32例(76%),Ⅱ级5例,Ⅲ级4例,Ⅳ级1例。结论与顽固性癫痫相关的脑肿瘤是一类特殊的病理组群,手术切除包括肿瘤在内的癫痫灶,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脑肿瘤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脑深部电刺激对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疗效(附102例病例分析)
被引量:
5
4
作者
张宇清
李勇杰
+2 位作者
李建宇
马敬红
庄平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5-247,共3页
目的 探讨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DBS)对帕金森病(PD)非运动症状的治疗作用。方法102例PD病人接受STN-DBS手术,手术前后分别进行非运动症状(NMS)量表评估,随访时间6个月至6年。结果PD患者术前有NMS症状3~18项,平均7.1...
目的 探讨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DBS)对帕金森病(PD)非运动症状的治疗作用。方法102例PD病人接受STN-DBS手术,手术前后分别进行非运动症状(NMS)量表评估,随访时间6个月至6年。结果PD患者术前有NMS症状3~18项,平均7.1项。NMS评分与患者的Hoehn—Yahr分级明显相关(相关系数r=0.49,P〈0.01)。手术后频数明显下降的NMS症状是:疼痛、感觉异常、失眠、多梦、不安腿、体质量下降。结论所有PD患者都具有NMS症状,出现在PD病程的各个时期。随疾病严重程度的进展,PD患者平均NMS评分明显提高。DBS手术不能改善PD患者的所有NMS症状,但可以减少疼痛、感觉异常、失眠、多梦、不安腿、体质量下降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
非运动症状
原文传递
题名
皮层电刺激定位功能区的有效刺激参数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倪端宇
蔡立新
张国君
遇涛
乔梁
李勇杰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
出处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2-55,共4页
文摘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中央区癫痫时,皮层电刺激功能区定位的有效刺激参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08年3月北京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连续收治的21例中央区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皮层电刺激功能定位时,感觉、运动及后放电阈值之间的差异以及与阈值相关的因素.结果 运动、感觉、后放电的平均阈值分别为:(3.48±0.87)mA、(3.86±1.31)mA和(4.84±1.38)mA.后放电阈值高于运动、感觉阈值(P<0.05),且与病史呈负线性关系.结论 以频率50 Hz、脉宽0.2 ms、刺激强度8 mA以下等刺激参数行皮层电刺激定位功能区是安全可靠的;皮层功能定位应个体化实施.
关键词
经皮神经电刺激
癫痫
刺激阈值
功能定位
Keywords
Transcutaneous electric nerve stimulation
Epilepsy
Brain mapping
Threshold
分类号
R651.1 [医药卫生—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运动障碍病276例病例分析
被引量:
14
2
作者
张宇清
李勇杰
李建宇
张晓华
马敬红
庄平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
出处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04-607,共4页
基金
首都医学发展基金(2002-3033)
文摘
目的分析276例运动障碍病(MD)的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效果和经验。方法276例MD患者接受421侧DBS植入手术治疗。其中含帕金森病(PD)232例,原发性震颤(ET)7例,肌张力障碍(DT)25例,抽动秽语综合征(TS)5例,Meige综合征等其他病例7例。结果PD患者UPDRS运动功能评分(关状态)平均改善率45.6%。手术后非运动症状(NMS)出现频数明显下降的是:疼痛、感觉异常、失眠、多梦、不安腿、体质量下降。ET患者双上肢震颤完全停止(单侧DBS手术者除外)。DT患者BFM改善率22.0%~95.8%,个体间差异较大。TS患者YGTSS综合评分改善率43.2%。强迫症状明显减轻。结论DBS是有肯定疗效的MD治疗手段,但许多问题值得探讨。DBS可以使PD患者一部分NMS症状和TS患者强迫症状得到改善,对于情感障碍的治疗有借鉴意义。DBS对于原发性DT有较好的疗效,但对于继发性和不同分布特点的DT,缺乏预实验确定手术适应证,也没有对照研究确定最佳DBS靶点。
关键词
深部脑刺激法
运动障碍
帕金森病
肌张力障碍
Keywords
Deep brains stimulation
Movement disorder
Parkinson disease
Dystonic disorders
分类号
R686 [医药卫生—骨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伴顽固性癫痫的脑肿瘤的病理分析
被引量:
9
3
作者
遇涛
张国君
李勇杰
蔡立新
王玉平
杜薇
朴媛媛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
北京
市癫痫诊疗中心
出处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0-43,共4页
基金
基金项目:北京市科委资助科技攻关项目(Z0005187040191)
文摘
目的分析伴顽固性癫痫患者的脑肿瘤病理特点,探讨最适合的手术方式。方法在符合顽固性癫痫并进行手术治疗的病例中,回顾分析45例病理证实存在脑肿瘤的病例资料。结果癫痫灶位于额叶8例,颞叶34例,顶枕叶3例;病理证实神经元和混合性神经元-胶质肿瘤35例(78%)。WHOI级36例,WHOⅠ~Ⅱ4例,WHOⅡ级5例。术后随访1年以上的42例,全部生存。癫痫发作控制结果显示EngeⅡ级32例(76%),Ⅱ级5例,Ⅲ级4例,Ⅳ级1例。结论与顽固性癫痫相关的脑肿瘤是一类特殊的病理组群,手术切除包括肿瘤在内的癫痫灶,效果满意。
关键词
癫痫
脑肿瘤
外科手术
Keywords
Epilepsy
Brain neoplasms
Surgical procedures, operative
分类号
R739.41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脑深部电刺激对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疗效(附102例病例分析)
被引量:
5
4
作者
张宇清
李勇杰
李建宇
马敬红
庄平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神经
内科
出处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5-247,共3页
基金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770746)
首都医学发展基金(2002-3033)
文摘
目的 探讨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DBS)对帕金森病(PD)非运动症状的治疗作用。方法102例PD病人接受STN-DBS手术,手术前后分别进行非运动症状(NMS)量表评估,随访时间6个月至6年。结果PD患者术前有NMS症状3~18项,平均7.1项。NMS评分与患者的Hoehn—Yahr分级明显相关(相关系数r=0.49,P〈0.01)。手术后频数明显下降的NMS症状是:疼痛、感觉异常、失眠、多梦、不安腿、体质量下降。结论所有PD患者都具有NMS症状,出现在PD病程的各个时期。随疾病严重程度的进展,PD患者平均NMS评分明显提高。DBS手术不能改善PD患者的所有NMS症状,但可以减少疼痛、感觉异常、失眠、多梦、不安腿、体质量下降等症状。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
非运动症状
Keywords
Parkinson disease
Deep brain stimulation
Non-motor symptoms
分类号
R686 [医药卫生—骨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皮层电刺激定位功能区的有效刺激参数研究
倪端宇
蔡立新
张国君
遇涛
乔梁
李勇杰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
2
原文传递
2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运动障碍病276例病例分析
张宇清
李勇杰
李建宇
张晓华
马敬红
庄平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4
原文传递
3
伴顽固性癫痫的脑肿瘤的病理分析
遇涛
张国君
李勇杰
蔡立新
王玉平
杜薇
朴媛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
9
原文传递
4
脑深部电刺激对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疗效(附102例病例分析)
张宇清
李勇杰
李建宇
马敬红
庄平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
5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