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研究生神经病理性疼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张颜波 赵同 +3 位作者 张敬军 王海涛 李思颉 牛敬忠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6期427-429,433,共4页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研究生神经病理性疼痛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效果分析。方法:选取神经内科实习的研究生4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名)。分别采取传统医学教学模式和循证医学教学模式。通过调查问卷和临床技能考核方...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研究生神经病理性疼痛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效果分析。方法:选取神经内科实习的研究生4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名)。分别采取传统医学教学模式和循证医学教学模式。通过调查问卷和临床技能考核方法探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教学效果。结果:(1)对照组和实验组入科时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感兴趣百分比分别为35%和40%;出科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兴趣增加(P<0.05);实验组出科时比入科时兴趣也明显提高(P<0.05)。(2)对照组入科时认为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有利于临床实践和就业的占30%,实验组占35%;出科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重要性认识上提高(P<0.05);实验组出科时比入科时相比重要性认识上同样提高(P<0.05)。(3)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基本操作和病例分析方面均有提高(P<0.05),尤其在病历书写和病例分析方面明显提高(P<0.01)。结论:开展研究生神经病理性疼痛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神经病理性疼痛 研究生 教学模式 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
下载PDF
急性重复低氧对小鼠脑组织血氧饱和度、线粒体功能以及AT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谢胜男 李昕 +2 位作者 李尧华 刘耀波 于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55-75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重复低氧对脑组织血氧饱和度与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置于低氧密闭罐中,通过小鼠呼吸消耗罐内氧造成罐内低氧,以小鼠出现喘呼吸为低氧耐受极限,然后将小鼠转到另一低氧密闭罐中,依此类推,连续进行5次低氧。... 目的:探讨急性重复低氧对脑组织血氧饱和度与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置于低氧密闭罐中,通过小鼠呼吸消耗罐内氧造成罐内低氧,以小鼠出现喘呼吸为低氧耐受极限,然后将小鼠转到另一低氧密闭罐中,依此类推,连续进行5次低氧。记录小鼠每次的缺氧耐受时间、局部脑组织血氧饱和度,测定每次低氧暴露结束时的脑组织的线粒体复合体I活性和ATP含量。结果:小鼠的缺氧耐受时间随缺氧暴露次数增加而显著延长。脑组织血氧饱和度在第1、2次缺氧暴露时急剧下降,但在第3、4、5低氧暴露时先小幅度下降再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然后再缓慢降低。脑组织线粒体复合体I的活性随着缺氧次数的增加逐渐被抑制,ATP含量在第1次低氧暴露结束时低于正常水平,在第3、5次低氧暴露结束时高于正常水平。结论:急性重复低氧导致脑组织血氧饱和度降低的速度减慢、线粒体功能抑制以及脑组织ATP水平增高,后者很可能是动物脑组织耐缺氧能力增强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小鼠 线粒体 氧饱和度
下载PDF
慢性脑缺血致脑损伤的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国青 任长虹 +1 位作者 孟然 吉训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4-556,共3页
近年来,对慢性脑缺血的研究不断深入,创建并不断改进了慢性脑缺血的动物模型,在其病理学及行为学改变方面获得了一系列的实验和临床证据,为探究慢性脑缺血致脑损伤的机制及临床治疗措施奠定了基础。我们系统介绍了慢性脑缺血的概念... 近年来,对慢性脑缺血的研究不断深入,创建并不断改进了慢性脑缺血的动物模型,在其病理学及行为学改变方面获得了一系列的实验和临床证据,为探究慢性脑缺血致脑损伤的机制及临床治疗措施奠定了基础。我们系统介绍了慢性脑缺血的概念、动物模型、脑损伤机制及治疗等方面的实验性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脑损伤 细胞凋亡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杨勇 任长虹 吴晓丹 《天津中医药》 CAS 2014年第7期436-439,共4页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Na-K-Cl协同转运蛋白1(NKCC1)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模型组(Ischemia)和缺血后给予参附注射液治疗组(SFI)。利用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3 h及24 h后...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Na-K-Cl协同转运蛋白1(NKCC1)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模型组(Ischemia)和缺血后给予参附注射液治疗组(SFI)。利用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3 h及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再灌注24 h后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蓝(TTC)法比较脑梗死面积,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印迹法检测NKCC1的表达。[结果]参附注射液治疗组的脑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和对照组相比,SFI组的NKCC1表达明显低于Ischemia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NKCC1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缺血性脑卒中 Na-K-Cl协同转运蛋白1
下载PDF
急性重复低氧对小鼠脑组织中糖酵解和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以及能量负荷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昕 谢胜男 +4 位作者 殷娟娟 刘光伟 李尧华 吕国蔚 于顺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54-1257,共4页
目的探讨小鼠在重复急性低氧暴露后脑组织中的糖酵解、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及能量负荷的变化。方法成年BALB/c小鼠重复低氧暴露5次,测定每次低氧暴露时的平均耐受时间、体温及第0、1、3、5次低氧暴露后脑组织中的磷酸果糖激酶(PFK)、丙酮... 目的探讨小鼠在重复急性低氧暴露后脑组织中的糖酵解、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及能量负荷的变化。方法成年BALB/c小鼠重复低氧暴露5次,测定每次低氧暴露时的平均耐受时间、体温及第0、1、3、5次低氧暴露后脑组织中的磷酸果糖激酶(PFK)、丙酮酸激酶(PK)、线粒体复合体Ⅰ活性和磷酸腺苷水平。结果重复低氧暴露使小鼠低氧耐受性增强,体温降低,脑组织中PFK和PK活性先增高后降低,复合体Ⅰ活性持续降低,能量负荷保持稳定。结论重复急性低氧使小鼠脑组织的糖酵解活性出现规律性变化,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受抑制,但能量负荷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磷酸果糖激酶 丙酮酸激酶 线粒体复合体Ⅰ 能量负荷
下载PDF
神经胶质细胞与慢性脑缺血致脑白质损伤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国青 任长虹 +1 位作者 孟然 吉训明 《中国医药》 2013年第1期130-131,共2页
慢性脑缺血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狭窄和(或)低灌注,脑血流量长期、慢性供应不足,导致脑代谢障碍和功能衰退的一个病理过程,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渐进性的学习记忆和空间辨别能力下降,甚至痴呆。脑白质损伤主要为脑白质疏松症,为... 慢性脑缺血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狭窄和(或)低灌注,脑血流量长期、慢性供应不足,导致脑代谢障碍和功能衰退的一个病理过程,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渐进性的学习记忆和空间辨别能力下降,甚至痴呆。脑白质损伤主要为脑白质疏松症,为脑室周围白质和深部白质区域弥散分布的斑点状或斑片状改变,在脑CT上为弥散低密度影,在脑MRIT2加权像上为双侧弥散性的高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脑白质损伤 神经胶质细胞 免疫炎症
下载PDF
脑外伤生物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宁 任长虹 吉训明 《中国医药》 2012年第9期1188-1190,共3页
外伤性脑损伤(TBI)是由于头部受到机械力的冲击使脑部受到损伤,从而导致死亡或神经功能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脑外伤的发病率已超过100/10万人,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和不良预后的特点,脑外伤所致伤害的年龄组多集中在青春期和... 外伤性脑损伤(TBI)是由于头部受到机械力的冲击使脑部受到损伤,从而导致死亡或神经功能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脑外伤的发病率已超过100/10万人,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和不良预后的特点,脑外伤所致伤害的年龄组多集中在青春期和成年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生物学标记
下载PDF
基于当归芍药散的中医复方研究思路探析 被引量:3
8
作者 任长虹 李宁 《中医药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4-5,共2页
当归芍药散主治妇科疾病,但临床扩大治疗范围用于其他各科,中医复方的复杂作用特点要求中医复方的研究必须遵循中医学术整体、思辨、关联的特点,避免单一的以现代医学的指标为评价标准,应当建立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融合中医脏腑功能联... 当归芍药散主治妇科疾病,但临床扩大治疗范围用于其他各科,中医复方的复杂作用特点要求中医复方的研究必须遵循中医学术整体、思辨、关联的特点,避免单一的以现代医学的指标为评价标准,应当建立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融合中医脏腑功能联系、整体辩证论治、现代医学实验数据,及多学科研究成果为一炉的新型的医学系统,其核心是以中医脏腑功能系统观及理法方药系统为主线,以现代医学解剖系统为补充,以临床数据、动物实验数据和多学科研究数据为支撑的人体生理、病理、药理的复合研究平台,在此平台上,通过各方面数据的不断积累,发现当归芍药散疏肝健脾,活血利水在不同疾病的共性机制,为设计和开发新型的多种疾病的共性治疗药物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芍药散 研究思路 共性机制
下载PDF
低氧预适应对急性脑梗死小鼠血清TNF-α、IL-1β和IL-6炎性反应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2
9
作者 张巧云 李思颉 +3 位作者 牛敬忠 邵国 吉训明 张颜波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低氧预适应对急性脑梗死小鼠保护作用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炎性反应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 目的探讨低氧预适应对急性脑梗死小鼠保护作用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炎性反应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N)、假手术组(control,C)、急性脑梗死组(cerebral infarction,CI)和低氧预适应(hypoxic preconditioning,HP)+急性脑梗死组(HP+CI)4组,每组小鼠6只,共24只。复制低氧预适应和光化学急性脑梗死模型,行为学方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TNF-α、IL-1β和IL-6浓度。结果 N、C组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CI、HP+CI组均出现明显神经功能缺损症状,CI、HP+CI组与N、C组相比,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CI组与CI组相比,神经功能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HP+CI组小鼠血清TNF-α、IL-1β和IL-6明显升高,与N、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CI组与CI组相比,TNF-α、IL-1β和IL-6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氧预适应对急性脑梗死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减少TNF-α、IL-1β和IL-6炎性反应因子释放,抑制急性脑梗死后炎性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预适应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评分 炎性反应因子
下载PDF
缺血适应对视网膜缺血性疾病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渊(综述) 任长虹 张旭乡(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68-471,共4页
视网膜缺血性疾病,如视网膜血管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等是导致成人视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缺血适应是一种内源性保护措施,其保护作用已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的研究中得到证实。缺血适... 视网膜缺血性疾病,如视网膜血管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等是导致成人视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缺血适应是一种内源性保护措施,其保护作用已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的研究中得到证实。缺血适应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启动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来减轻视网膜的缺血一再灌注损伤,提高视网膜对缺血的耐受性,保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视盘结构和功能免受青光眼的损害,阻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本文从缺血适应的概念、对视网膜的保护作用以及相关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展开综述,为未来缺血适应在视网膜缺血性疾病方面的基础研究向临床转化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适应 视网膜 保护作用
下载PDF
两种远隔缺血期适应的脑保护作用对比研究
11
作者 马林林 任长虹 +2 位作者 李宁 吉训明 曾现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313-317,共5页
研究背景肢体远隔缺血期适应已成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一项治疗策略,然而目前应用的缺血期适应方法为有创性操作技术,限制了其长期应用的可能性,更难实现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的转化。鉴于此,若能使无创性肢体远隔缺血期适应与有创性肢... 研究背景肢体远隔缺血期适应已成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一项治疗策略,然而目前应用的缺血期适应方法为有创性操作技术,限制了其长期应用的可能性,更难实现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的转化。鉴于此,若能使无创性肢体远隔缺血期适应与有创性肢体远隔缺血期适应具有同样的脑保护效果,则更有利于临床推广。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于缺血开始通过肢体远端气囊加压法或远隔肢体动脉夹闭(缺血)10 min 再灌注10 min(共3 个循环)方法,制备无创和有创缺血期适应动物模型。根据12分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和脑水肿程度。结果与单纯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相比,无创和有创缺血期适应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改善(P=0.041,0.035)、脑水肿体积(P=0.040,0.028)和梗死灶体积缩小(P=0.001,0.019),但两缺血期适应组之间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评分、脑水肿程度和梗死灶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4,0.946,0.667)。结论无论是有创或无创肢体远隔缺血期适应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均具有保护作用,而两种缺血期适应方法的脑保护作用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四肢 远隔缺血期适应(非MeSH词)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可变剪接对缺血性脑损伤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海燕 任长虹 《中国医药》 2020年第10期1646-1648,共3页
缺血性脑损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脑血管疾病,发病年龄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其中以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机体在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时,mRNA发生可变剪接,使一些蛋白的表达增加,在病理变化及病情转归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可变剪接对低... 缺血性脑损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脑血管疾病,发病年龄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其中以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机体在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时,mRNA发生可变剪接,使一些蛋白的表达增加,在病理变化及病情转归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可变剪接对低氧的应答机制、缺血性脑损伤的调控作用以及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综述,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可变剪接 低氧
下载PDF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及抗凝血酶Ⅲ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24
13
作者 李娜 任长虹 +2 位作者 孙菲 李宁 吉训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268-272,共5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发病时间<24h的脑梗死患者95例作为脑梗死组。另选择同期体检者61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发色底物法、免疫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发病时间<24h的脑梗死患者95例作为脑梗死组。另选择同期体检者61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发色底物法、免疫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对象的血浆ATⅢ、FIB、DD的水平。将脑梗死组患者分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5分组和5~19分组,分析ATⅢ、FIB、DD水平对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影响。结果①脑梗死组FIB的水平为(3.1±0.9)g/L,DD为0.15(中位数)mg/L,高于对照组的(2.6±0.6)g/L和0.07mg/L;ATⅢ的水平为(101±11)%,低于对照组的(109±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脑梗死<12h组与脑梗死≥12h比较,FIB、DD、ATⅢ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在脑梗死组中,NIHSS<5分者的FIB、DD水平低于NIHSS5~19分者的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TⅢ水平高于NIHSS5~19分者的水平[(105±11)%比(98±10)%],P<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D(OR=8.489×103,95%CI:91.587~78.67×104)、FIB(OR=2.736,95%CI:1.446~5.176)水平升高、ATⅢ(OR=0.929,95%CI:0.877~0.984)水平降低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或P<0.05。结论 FIB、DD、ATⅢ在脑梗死急性期有明显变化。3者均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ATⅢ可能是影响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纤维蛋白原 抗凝血酶Ⅲ D-二聚体 急性期
下载PDF
脑缺血患者血清中腺苷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8
14
作者 吴浩 甘解华 +2 位作者 郭秒 吉训明 吕国蔚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184-185,共2页
关键词 腺苷水平 小鼠血清 脑缺血 脑保护作用 神经调节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 能量代谢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偏头痛模型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及蛋白激酶Cε膜转位增加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思颉 谢娜 +5 位作者 邵国 张伟 胡冬梅 杨明峰 袁慧 张颜波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04-608,共5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ε(protein kinase Cε,PKCε)对偏头痛中枢敏感化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实验选取200~250 g雄性SD大鼠共60只;随机均分为正常组(N组)、假手术组(C组)、偏头痛模型组(M组)、氯仿组(L组)和PKC...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ε(protein kinase Cε,PKCε)对偏头痛中枢敏感化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实验选取200~250 g雄性SD大鼠共60只;随机均分为正常组(N组)、假手术组(C组)、偏头痛模型组(M组)、氯仿组(L组)和PKCε抑制剂H-7组(H-7组),每组大鼠12只。进行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放电记录和PKCε膜转位水平检测。结果:(1)放电频率变化百分比:造模后,三叉神经脊束核细胞外放电频率增加,造模后2 h为造模前的(325.88±47.32)%;M放电频率变化百分比高于N组和C组。L组放电频率变化百分比与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7组放电频率变化百分比低于M和L组。(2)膜转位水平:M组、L组PKCε膜转位水平高于N组和C组;L组与M组相比,PKCε膜转位水平无明显变化;H-7组膜转位水平低于其余四组。结论:偏头痛中枢敏感化过程中,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兴奋性和PKCε膜转位增加,PKCε抑制剂H-7能减少神经元兴奋性和PKCε膜转位,说明PKCε可能参与大鼠偏头痛中枢敏感化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Ε 偏头痛 中枢敏感化 神经元兴奋性 膜转位
下载PDF
人重复肢体缺血对血压、心率及组织氧饱和度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党莎 罗玉敏 +4 位作者 吉训明 吕国蔚 刘佑琴 钮伟真 丁海曙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03-1204,共2页
关键词 组织氧饱和度 肢体缺血 血压 心率 ISCHEMIA 缺血/再灌注 临床应用前景 缺血预适应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及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李娜 任长虹 吉训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37-342,共6页
目的探讨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脑梗死急性期水平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纳入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急诊和卒中筛查工程基地及北京市仁和医院神经内科病房... 目的探讨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脑梗死急性期水平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纳入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急诊和卒中筛查工程基地及北京市仁和医院神经内科病房就诊的早期脑梗死患者95例作为脑梗死组,并选择同期在体检中心接受体检的61名非卒中对象作为对照组。测定脑梗死组及脑梗死发病不同时间组(发病〈12 h组和发病12-24 h组)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不同评分组(NIHSS 0-4分组和NIHSS 5-19分组)和对照组人群的血清UCH-L1、GFAP水平并进行各组间比较。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取相关参数在脑梗死诊断中的阳性与阴性的临界值及诊断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脑梗死组血清UCH-L1、GFAP均高于对照组[0.13(0.09,0.21)μg/L比0.05(0.02,0.13)μg/L,0.030(0.008,0.130)μg/L比0.004(0.004,0.020)μg/L;Z值分别为3.62、4.95,均P〈0.01];NIHSS评分5-19分组血清UCH-L1、GFAP水平高于NIHSS评分0-4分组[0.12(0.08,0.21)比0.09(0.08,0.18),0.07(0.01,0.11)比0.04(0.01,0.10);均P〈0.05]。发病12-24 h组血清UCH-L1、GFAP水平与发病〈12 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2(0.08,0.21)μg/L比0.09(0.08,0.18)μg/L,0.030(0.010,0.110)μg/L比0.040(0.008,0.100)μg/L;均P〉0.05]。UCH-L1、GFAP诊断急性脑梗死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血清UCH-L1≥0.18μg/L时,UCH-L1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8%、74%;当血清GFAP≥0.11μg/L时,GFAP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86%;UCH-L1、GFAP诊断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及0.71。结论血清UCH-L1、GFAP水平在脑梗死急性期时有明显变化。血清UCH-L1、GFAP水平与卒中的严重程度可能具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 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血脑屏障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任长虹 杨勇 +2 位作者 吴晓丹 吉训明 孙丽英 《中医药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利用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24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应用伊文思蓝法(Evans Blue,EB)观察对照组与参附注射液治疗组(SFI)BBB...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利用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24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应用伊文思蓝法(Evans Blue,EB)观察对照组与参附注射液治疗组(SFI)BBB通透性,采用干湿重法比较脑含水量、TTC法比较脑梗死面积。蛋白印迹法检测金属硫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的表达。结果:参附注射液治疗组的血脑屏障通透性、脑含水量、脑梗塞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和对照组相比,SFI组的MMP-9及磷酸化ERK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结论:参附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模型的血脑屏障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MMP-9及ERK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缺血性脑卒中 血脑屏障 金属硫蛋白酶9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下载PDF
加巴喷丁对大鼠偏头痛中枢敏感化及脑脊液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思颉 谢娜 +5 位作者 邵国 张伟 胡冬梅 杨明峰 袁慧 张颜波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65-269,共5页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对大鼠偏头痛中枢敏感化及脑脊液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250 g雄性SD大鼠共60只;随机均分为正常组(N组)、假手术组(C组)、偏头痛模型组(M组)、生理盐水组(NS组)和加巴喷丁组(G组);每组12只。进行三叉神经脊...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对大鼠偏头痛中枢敏感化及脑脊液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250 g雄性SD大鼠共60只;随机均分为正常组(N组)、假手术组(C组)、偏头痛模型组(M组)、生理盐水组(NS组)和加巴喷丁组(G组);每组12只。进行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放电记录和脑脊液氨基酸含量检测。结果:造模后,三叉神经脊束核细胞外放电频率增加,造模后2 h为造模前的321.81±47.43%;C组和N组放电频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M组与NS组放电频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G组与M组相比,放电频率显著性下降(P<0.01)。与N组相比,M、G组兴奋性氨基酸显著性增加(P<0.01);G组与M组相比,兴奋性氨基酸显著性减少(P<0.01);M组、G组与N组相比,抑制性氨基酸显著性减少(P<0.01);G组和M组相比,氨基酸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巴喷丁可能通过兴奋性氨基酸信号通路抑制偏头痛中枢敏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巴喷丁 偏头痛 痛觉敏感化 兴奋性氨基酸
下载PDF
远隔肢体缺血适应对人体中心动脉压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曹金强 任长虹 +1 位作者 吉训明 周冀英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4611-4613,共3页
目的探讨通过重复肢体缺血再灌注进行远隔缺血适应对中心动脉压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健康自愿者,给予单侧肢体5次缺血/再灌注进行缺血适应,选取实验前、每次肢体缺血中、再灌中及操作结束后30 min共12个时间点测量中心动脉舒张压、收缩... 目的探讨通过重复肢体缺血再灌注进行远隔缺血适应对中心动脉压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健康自愿者,给予单侧肢体5次缺血/再灌注进行缺血适应,选取实验前、每次肢体缺血中、再灌中及操作结束后30 min共12个时间点测量中心动脉舒张压、收缩压、增强压及增压指数。结果每个时间点上,重复肢体缺血再灌注对中心动脉舒张压、收缩压有降低的趋势,对增强压及增压指数无明显影响。结论通过重复肢体缺血再灌注进行远隔肢体缺血适应对中心动脉压无不利影响,是一种安全易行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肢体缺血再灌注 中心动脉压 增强压 增压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