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卒中患者并发高渗血症的干预与预后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朱海英 宿英英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219-222,共4页
目的探讨干预重症卒中并发高渗血症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并发高渗血症的重症卒中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2分]34例,通过控制补液量、利尿药和血糖,动态观察干预前后血浆渗透压及其相关因素的变化,评价干预治疗对预后的... 目的探讨干预重症卒中并发高渗血症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并发高渗血症的重症卒中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2分]34例,通过控制补液量、利尿药和血糖,动态观察干预前后血浆渗透压及其相关因素的变化,评价干预治疗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控制补液量是高渗血症最常用(85.3%)的干预措施,其次为控制渗透性利尿药用量(41.2%)和控制血糖(41.2%)。干预前血浆渗透压(321±10)mmol/L,血钠(146±5)mmol/L,血糖(9.5±2.8)mmol/L;干预后分别为(308±18)、(142±7)和(7.5±3.1)mmol/L。血浆渗透压降至正常者住院期病死率为15.8%,明显低于血浆渗透压未降至正常者的病死率(100%),差异有显著性(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住院患者病死率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血浆渗透压增高和APACHE(acutephysiologyandchronichealthevaluation)Ⅱ评分增高。结论降低血浆渗透压可改善重症卒中并发高渗血症患者的预后,降低住院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干预性研究 高渗血症
下载PDF
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监护室脑室颅内压监测规范化的现状调查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军 鲍月红 +3 位作者 马春梅 杨莘 刘芳 李冬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年第2期206-209,共4页
目的 调查分析护士脑室颅内压监测操作的规范率及常见错误类型.方法 采用科室制定的考核标准以方便抽样法对45名护士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75.6%的护士符合操作规范要求.24.4%护士操作不规范,其常见类型为测压前未关闭脑室引流(37.5%)、... 目的 调查分析护士脑室颅内压监测操作的规范率及常见错误类型.方法 采用科室制定的考核标准以方便抽样法对45名护士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75.6%的护士符合操作规范要求.24.4%护士操作不规范,其常见类型为测压前未关闭脑室引流(37.5%)、未校零(25.0%)、零点位置不正确(16.7%)、护理操作后立即测压(8.3%)、患者头部未在正中位(8.3%)、管路不通畅(4.2%)等.年龄、职称、ICU工龄是护士颅内压监测操作不规范的影响因素.结论 护士在脑室颅内压监测操作中不规范涉及操作的多个环节.ICU工作时间短、技术职称低、年轻的护士容易出现操作不规范,应加强对他们的培训与考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监测 规范化 调查
原文传递
急性重症脑功能损伤并发低白蛋白血症30例分析
3
作者 宿英英 高淑凤 +1 位作者 车林海 魏岗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0年第6期401-403,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脑功能损伤发生低白蛋白血症的特点 ,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 分析 1998年 12月至1999年 11月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 (NICU) 30例脑部疾病并发低白蛋白血症患者的血清蛋白、血脂、红细胞和血色素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脑功能损伤发生低白蛋白血症的特点 ,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 分析 1998年 12月至1999年 11月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 (NICU) 30例脑部疾病并发低白蛋白血症患者的血清蛋白、血脂、红细胞和血色素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1)入院后第 1、2周并发低白蛋白血症 2 9例 ,白蛋白最低值为 2 3g/L ;(2 )血清总蛋白受到影响 ,16例发生低总蛋白血症 ;(3)血清脂蛋白 (HDL、LDL、apoAl)、血清总胆固醇、血红细胞和血色素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4 )部分患者入院当天某些指标已经低于正常界值。结论 低白蛋白血症集中发生在急性重症脑功能损伤后第 1、2周 ,其他与蛋白代谢相关的指标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疾病 低白蛋白血症 监护
下载PDF
急性重症脑血管疾病并发SIRS的早期干预研究
4
作者 直玉秋 宿英英 曹桂华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5年第6期417-419,共3页
目的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疾病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进行中药(清热止咳冲剂)干预,观察用药前后血清TNF-α、IL-6和IL-10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对20例急性重症脑血管疾病并发SIRS患者用药前、后(第5、14... 目的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疾病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进行中药(清热止咳冲剂)干预,观察用药前后血清TNF-α、IL-6和IL-10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对20例急性重症脑血管疾病并发SIRS患者用药前、后(第5、14天)血液中TNF-α、IL-6、IL-10进行检测。结果血清TNF-α含量在用药前(发病48 h内)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用药前与用药后第5天、14天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IL-6含量在用药前(发病48 h内)、用药后5天、14天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IL-10含量在用药前(发病48 h内)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用药后5天、14天与用药前比较显著增高(P<0.05)。结论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发病48 h内血清TNF-α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用药干预前、后无显著性差异。IL-6含量在发病48 h内与正常对照组及用药前、后均无显著差异。IL-10含量在发病48 h内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用药后5天、14天比用药前显著增高。TNF-α、IL-6、IL-10水平的变化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疾病并发SIRS早期预测和干预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多脏器功能紊乱综合征 细胞因子 清热止咳合剂
下载PDF
急性脑损伤并发低白蛋白血症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4
5
作者 宿英英 高淑凤 +1 位作者 车林海 魏岗之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08-309,共2页
关键词 急性脑损伤 并发症 危险因素 低白蛋白血症
下载PDF
脑卒中与急性肺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宿英英 车林海 +1 位作者 王海燕 毛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180-182,共3页
目的 了解脑卒中并发急性肺损伤 (ALI)的发生、发展过程 ,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1999年 2~ 9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 6 4例 ,随机分为脑卒中并发ALI组 31例 ,男 2 3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6 7± 8)岁 ;脑卒中未并发ALI... 目的 了解脑卒中并发急性肺损伤 (ALI)的发生、发展过程 ,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1999年 2~ 9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 6 4例 ,随机分为脑卒中并发ALI组 31例 ,男 2 3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6 7± 8)岁 ;脑卒中未并发ALI组 33例 ,男 2 1例 ,女 12例 ,平均年龄 (6 2± 10 )岁。对两组的年龄、性别、脑卒中类型以及急性期脑功能指标和肺功能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高龄、意识障碍、哥拉斯格 匹斯堡昏迷评分 (GCS P)降低、咳嗽反射减弱、吞咽困难、鼻胃管饲、下呼吸道感染和发热等是ALI的重要危险因素 ;性别、脑卒中类型、病前呼吸道疾病史和有无呕吐无统计学意义。ALI组入院第 1天 (脑卒中发病第 1~ 3天 ) ,ALI的发生率为 19% ,入院第 3天增至 81% ,第 5天高达95 %。给氧治疗前 ,动脉血氧分压是判断ALI的重要指标 ;给氧治疗后 ,用氧合指数 (PaO2 /FiO2 )反映ALI状况更为准确合理。结论 脑卒中急性期脑功能损伤严重或并发下呼吸道感染者 ,ALI发生率明显增高 ,尤其是老年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呼吸功能试验 监护
下载PDF
急性脑出血患者甘露醇输注前后脑血流的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叶红 宿英英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499-503,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甘露醇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急性脑出血患者30例,首次静脉输注20%甘露醇125ml,15min输注完毕;间隔4~6h静脉再次输注20%甘露醇250ml,30min输注完毕,于输注前及输注后30、60、90、120、180、240min...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甘露醇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急性脑出血患者30例,首次静脉输注20%甘露醇125ml,15min输注完毕;间隔4~6h静脉再次输注20%甘露醇250ml,30min输注完毕,于输注前及输注后30、60、90、120、180、240min行TCD监测。监测指标包括双侧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末流速、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血流速度变化百分率和搏动指数变化百分率。结果①125、250ml甘露醇输注后脑血流速度均升高,30min达到流速的最高峰,随后呈下降趋势;②125ml甘露醇输注后TCD搏动指数在病变侧与输注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病变侧30~120min下降,与输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250ml甘露醇输注后搏动指数在病变侧30~120min下降,非病变侧60~120min下降,与输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输注甘露醇可改善脑血流速度,降低病变侧(输注250ml甘露醇)和非病变侧(输注125和250ml甘露醇)的搏动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甘露醇 脑血流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下载PDF
我国脑死亡判定标准的可行性研究及建议 被引量:3
8
作者 宿英英 叶红 +9 位作者 王琳 张艳 王小梅 赵红 吕向平 杨庆林 庞英 王全录 李红亮 肖淑英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531-535,共5页
目的对脑死亡判定标准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与意见。方法采用"脑死亡判定标准(成人)征求意见稿"对46例深昏迷、脑干反射消失及自主呼吸停止的重症原发性脑损伤或继发性脑损伤患者进行脑死亡的判定。判定内容... 目的对脑死亡判定标准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与意见。方法采用"脑死亡判定标准(成人)征求意见稿"对46例深昏迷、脑干反射消失及自主呼吸停止的重症原发性脑损伤或继发性脑损伤患者进行脑死亡的判定。判定内容包括先决条件、临床判定和确认试验3个部分。结果①46例患者昏迷原因均明确,并符合脑死亡的临床判定标准,即深昏迷、脑干反射消失和自主呼吸停止,其中仅有13例(28%)患者完成自主呼吸激发试验。②对46例患者均进行了脑电图(EEG)的检测,其中40例(87%)的EEG呈电静息;对29例(63%)患者进行了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LSEP)的检测,全部患者P14波及其以上波形消失;对28例(61%)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进行了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其中23例(82%)无脑血流灌注现象。46例患者3项确认试验(EEG、SLSEP和TCD)中,至少1项符合脑死亡判定标准。③11例(24%)患者于第1次脑死亡判定后12h重复判定,结果与第1次判定结果一致。结论我国脑死亡的临床判定基本安全可行,但部分患者不能完成自主呼吸激发试验;脑死亡确认试验基本安全可行,但任何一项确认试验,均有无法实施或其结果有不可靠的可能性,仅靠一项确认试验判定脑死亡欠缺严谨;部分患者脑死亡的重复判定存在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死亡 评价研究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氧代谢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郑峥 宿英英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0期445-44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脑氧代谢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成重症组(GCS≤8分)15例和非重症组(GCS>8分)9例。通过颈内静脉置管采血测定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同时测量脉搏血氧饱和度(...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脑氧代谢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成重症组(GCS≤8分)15例和非重症组(GCS>8分)9例。通过颈内静脉置管采血测定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同时测量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计算动脉颈静脉氧含量差(AVDO2)和脑氧摄取率,比较两组患者的SjvO2、AVDO2和脑氧摄取率,分析三者与GCS和格拉斯哥匹斯堡昏迷评分(GCSP)的相关性。结果重症组SjvO2为(76±6)%,非重症组为(69±4)%,脑氧摄取率重症组低于非重症组(P<0.05)。重症组多数患者为持续性SjvO2≥70%,而非重症组多为短暂性SjvO2≥70%。脑氧摄取率与GCS、GCSP呈显著正相关(P<0.05)。SjvO2≥70%患者的预后不良发生率显著高于SjvO2<70%的患者(P<0.05)。结论SjvO2能够客观反映急性脑梗死后脑氧代谢和脑血流状况,可作为评估预后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 脑梗塞 血氧测定法
下载PDF
双侧小脑下后动脉闭塞致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琳 宿英英 缪中荣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2期564-565,共2页
关键词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动脉闭塞 呼吸机辅助呼吸 小脑 双侧 呼吸异常 男子
下载PDF
脑脓肿破入脑室一例报告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峥 宿英英 于爱红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84-184,共1页
关键词 脑脓肿 脑室
下载PDF
1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并发肺不张患者的胸肺部护理 被引量:4
12
作者 郭米嘉 魏娜 《现代护理》 2005年第22期1955-1957,共3页
报告了1例青年男性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并发反复肺不张患者的胸肺部护理。主要包括加强心理支持,使患者配合各项操作;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明确诊断了肺不张出现的病因并立即改善了症状;利用系统的胸肺部物理治疗方法控制了肺不张的反复... 报告了1例青年男性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并发反复肺不张患者的胸肺部护理。主要包括加强心理支持,使患者配合各项操作;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明确诊断了肺不张出现的病因并立即改善了症状;利用系统的胸肺部物理治疗方法控制了肺不张的反复发作;预防感染;加强气道湿化。使患者已出现的肺不张痊愈,并控制了新的肺不张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肺不张 胸肺部 物理治疗
下载PDF
介绍一种预防压疮水囊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米嘉 《现代护理》 2006年第9期855-855,共1页
关键词 压疮 水囊 预防 临床护理工作 长期卧床患者 瘫痪患者 临床应用 气垫床 足跟部 出现
下载PDF
急性卒中患者并发心脏异常的监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穆静 宿英英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481-48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卒中患者并发心脏的异常改变。方法发病≤7d的卒中患者127例,分为重症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2分,77例;非重症组:GCS>12分,50例。连续对患者行心电实时监测及连续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心率变异性(HRV)、急性心... 目的探讨急性卒中患者并发心脏的异常改变。方法发病≤7d的卒中患者127例,分为重症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2分,77例;非重症组:GCS>12分,50例。连续对患者行心电实时监测及连续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心率变异性(HRV)、急性心脏不良事件监测,共14d。结果127例患者中,125例(98.4%)监测结果异常。①心电实时监测:心律失常发生率为72.4%(92/127)。其中重症组为85.7%(66/77),非重症组为52.0%(26/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连续心电图:心电图异常的占54.3%(69/127)。其中重症组类心肌梗死样ST-T改变和QT间期延长为23.4%(18/77),明显多于非重症组的2%(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同工酶(CK-MB)和全血心肌钙蛋白I异常者29例,其中重症组28例(36.4%,28/77),非重症组1例(2%,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314,P<0.01)。④HRV:重症组31例患者行HRV分析。时域指标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100ms者24例(77.4%),频域指标总功率(TP)≤1500ms2/Hz者22例(71%),这些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为83.3%(20/24)。⑤5例患者发生急性心脏不良事件(5/127,3.9%),均为重症组患者。结论急性卒中患者心脏异常发生率高,且病情重者高于病情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心脏病 监测
下载PDF
振动排痰机不同频率对重症脑功能损伤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刘芳 赵梦 +1 位作者 历静 张鑫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年第2期8-10,共3页
重症脑功能损伤患者因长期卧床,咳嗽与吞咽反射消失,呼吸肌运动能力衰退,易使气道分泌物不易排出,继发肺部感染。有学者提出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肺启动机制,将肺部感染的控制提到了重要位置。针对重症脑功能损伤患者控制肺部感染时,... 重症脑功能损伤患者因长期卧床,咳嗽与吞咽反射消失,呼吸肌运动能力衰退,易使气道分泌物不易排出,继发肺部感染。有学者提出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肺启动机制,将肺部感染的控制提到了重要位置。针对重症脑功能损伤患者控制肺部感染时,除合理应用抗生素外,有效的振动排痰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多数研究仅在振动排痰机对肺部感染的控制方面,以及应用频率与治疗效果的关系上进行了探讨。但是,只重点观察治疗作用而忽略了对患者的负面影响。据国外报道,一系列的肺部物理治疗对于患者基础代谢率、血压甚至颅内压都会有一定的影响,这些改变对于脑功能损伤患者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针对振动排痰机以不同频率操作时,在有效性和负面影响2方面进行观察与分析,为临床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频率以及监测指标提供依据,促进振动排痰机更为有效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功能损伤 振动排痰机 治疗频率 伤患者 生命体征 多器官功能衰竭 肺部感染 吞咽反射消失
原文传递
专科ICU进修护士的临床带教管理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凤春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年第12期1447-1449,共3页
为探讨如何进行专科ICU进修护士的临床带教,笔者通过对几年来的进修护士进行个体差异不同认真分析和严格的管理,提出带教的重点在于相互沟通交流,定出带教目标,重视带教老师的选择,制定带教计划,加强反馈与检查,是取得良好带教... 为探讨如何进行专科ICU进修护士的临床带教,笔者通过对几年来的进修护士进行个体差异不同认真分析和严格的管理,提出带教的重点在于相互沟通交流,定出带教目标,重视带教老师的选择,制定带教计划,加强反馈与检查,是取得良好带教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科ICU带教 进修护士 管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