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34例 被引量:5
1
作者 魏爱宣 王雪梅 +1 位作者 杨晶 李慎茂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79-680,共2页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梗死的重要原因,应用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对于严重狭窄(70%-99%)者,2年内同侧脑梗死累计发生率仍高达25%,且长期应用此类治疗易致出血。颅外.颅内搭桥术也被一项大规模国际性多...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梗死的重要原因,应用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对于严重狭窄(70%-99%)者,2年内同侧脑梗死累计发生率仍高达25%,且长期应用此类治疗易致出血。颅外.颅内搭桥术也被一项大规模国际性多中心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否定,特别是对于颈内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狭窄 支架 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药物涂层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被引量:3
2
作者 宋立刚 刘会玲 +1 位作者 高燕军 缪中荣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0-141,共2页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致残率、致死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早期引入的经皮穿刺血管腔内球囊成形术(PTA)因扩张后的立即回缩,以及之后的再狭窄率较高而使其不能被广泛应用。其后人们借鉴冠状动脉狭窄治疗的经验,将血...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致残率、致死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早期引入的经皮穿刺血管腔内球囊成形术(PTA)因扩张后的立即回缩,以及之后的再狭窄率较高而使其不能被广泛应用。其后人们借鉴冠状动脉狭窄治疗的经验,将血管腔内支架置入术引入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治疗。但金属裸露冠脉支架置入血管腔后,即使经严格正规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再狭窄的比例仍达20%~30%。为有效防治再狭窄,笔者于近期将药物涂层支架引入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治疗,短期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动脉狭窄 血管成形术 治疗
下载PDF
急性脑动脉闭塞的血管造影分级及溶栓治疗疗效评估系统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克 吉训明 +1 位作者 凌锋 张云亭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12期573-576,共4页
关键词 静脉内溶栓治疗 急性缺血性卒中 全脑血管造影 治疗疗效 脑动脉闭塞 评估系统 现代医学影像技术 血管再通率
下载PDF
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狭窄17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刘立新 朱凤水 +3 位作者 李慎茂 缪中荣 焦力群 凌锋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评估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TAS)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7例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程度在50%以上且规范的内科药物治疗无效,给予PTAS治疗,术后常规给予抗凝、抗血小... 目的评估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TAS)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7例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程度在50%以上且规范的内科药物治疗无效,给予PTAS治疗,术后常规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降脂药物。结果17例患者20处狭窄行PTAS,所有的病例手术均取得成功,没有严重并发症,术后即刻造影残存狭窄平均在10%以下,病人平均随访6.8个月(3~10个月),有1例患者出现再狭窄(狭窄程度>50%),所有患者均无缺血症状发作。结论PTAS治疗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狭窄是安全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椎动脉颅内段 基底动脉 狭窄
下载PDF
育龄期女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分析及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光 吉训明 凌锋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6年第11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育龄期女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易患因素、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确诊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并进行多种途径联合的血管内治疗并协同长期抗凝治疗的育龄期女性患者(18~45岁)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病人... 目的探讨育龄期女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易患因素、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确诊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并进行多种途径联合的血管内治疗并协同长期抗凝治疗的育龄期女性患者(18~45岁)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病人中妊娠期及产后8例,口服避孕药史者5例,服用减肥药史者1例,血小板增多症2例,以头部胀痛、视力下降、出血性脑梗塞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头颅MRI及MRV和脑血管造影检查为该病确诊依据;经治疗后24例病人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达92.3%(24/26),死亡率3.8%(1/26),并发症发生率3.8%(1/26);本组中15例接受门诊和电话随访2个月至3年,疗效稳定,目前无一例复发。结论育龄期女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与妊娠、分娩、口服避孕药等所致血液高凝状态有关,育龄期女性不明原因颅高压应尽早行头颅MRI及MRV和脑血管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血管内治疗协同长期抗凝治疗有较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龄期女性 颅内静脉窦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