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档案室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对方法
1
作者 李雪芬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医院 档案室 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事件 档案员职责 文件收集
下载PDF
胆囊结石的发病规律和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顾利国 郑亚民 +7 位作者 许臣 高翔 周震 黄跃 褚熙 赵静 苏京 宋文娜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89-394,共6页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形成的发病规律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体检中心体检者的肝胆超声检查结果及相关资料。共98344名体检者纳入研究,男性48241名,女性50103名,男女比例为1∶1.03,年龄(42.0&...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形成的发病规律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体检中心体检者的肝胆超声检查结果及相关资料。共98344名体检者纳入研究,男性48241名,女性50103名,男女比例为1∶1.03,年龄(42.0±15.6)岁(范围:14~97岁)。收集体检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腰围、收缩压、舒张压、ALT、AST、总胆红素、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受试者静坐10 min后血压、禁食8~12 h后晨起空腹静脉血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超声检查结果是否存在胆囊结石,将体检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秩和检验、χ^(2)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胆囊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中体检者胆囊结石的发生率为5.42%(5333/98344)。其中60岁及以上人群胆囊结石的发生率较60岁以下人群明显增高[15.31%(2348/15334)比3.60%(2985/83010),χ^(2)=3473.46,P<0.05]。按照年龄段进行分组,每10岁为一组,结果显示,胆囊结石发生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女性胆囊结石发生率为5.68%(2844/50103),高于男性的5.16%(2489/48241)(χ^(2)=11.81,P<0.05)。其中1478例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手术率为27.71%,60~<70岁手术率达到高峰,70岁以后手术率下降。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38,P<0.01)、年龄大(OR=1.58,P<0.01)、体重指数≥24 kg/m2(OR=1.31,P<0.01)、腰围≥85 cm(OR=1.24,P<0.01)、空腹血糖>6.1 mmol/L(OR=1.18,P<0.01)、总胆固醇≥5.18 mmol/L(OR=0.87,P=0.019)、低密度脂蛋白≥3.37 mmol/L(OR=1.15,P=0.001)是胆囊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1.55 mmol/L(OR=0.87,P<0.01)是胆囊结石形成的保护因素。结论男性和女性人群胆囊结石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腰围、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与胆囊结石的形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病 年龄因素 发病规律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胆囊结石形成风险因素研究进展和成石期预防策略 被引量:3
3
作者 顾利国 郑亚民 +2 位作者 许臣 苏京 宋文娜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8期557-561,共5页
胆囊结石是常见病、多发病,继发感染和癌变会严重影响患者健康。不同地区的学术组织发布了多个指南和共识,推动了胆囊结石的规范性诊治。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多是症状性胆囊结石被治疗,而忽视了胆囊结石的形成和预防过程,使得"治未病... 胆囊结石是常见病、多发病,继发感染和癌变会严重影响患者健康。不同地区的学术组织发布了多个指南和共识,推动了胆囊结石的规范性诊治。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多是症状性胆囊结石被治疗,而忽视了胆囊结石的形成和预防过程,使得"治未病"的概念没有得到加强。本文综述了胆囊结石形成的风险因素和形成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指出了在结石形成期间有效预防的重要性。在胆囊结石成石期,通过损伤因素和保护因素两个方面着手分析结石形成的高风险因素,可以筛选出结石形成的高危风险人群。依据胆囊结石的病理生理进展状况,可以针对胆囊结石成石期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和随诊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风险因素 形成机制 预防
原文传递
胆囊息肉的超声观察随访及其危险因素 被引量:16
4
作者 姚贵宾 刘力玮 +3 位作者 白雪松 周震 黄跃 郑亚民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06-610,共5页
目的观察患者胆囊息肉的动态变化并分析胆囊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宣武医院健康筛查中心接受腹部超声体检者的相关资料,动态观察胆囊息肉变化情况,对其中多次体检均有胆囊息肉(息肉组,n=1149)人群... 目的观察患者胆囊息肉的动态变化并分析胆囊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宣武医院健康筛查中心接受腹部超声体检者的相关资料,动态观察胆囊息肉变化情况,对其中多次体检均有胆囊息肉(息肉组,n=1149)人群与多次体检均未发现胆囊息肉的(对照组,n=18243)人群,及息肉发生及与消失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息肉组占比(n=1149,52.1%)>新发组(n=797,36.2%)>消失组(n=258,11.7%)。胆囊息肉在中年人群中占比最大;息肉新发人群集中在30.0~59.0岁,而胆囊息肉消失的顶峰在60岁以后。息肉组与对照组在年龄、男性、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舒张压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1.152)、男性(OR=1.407)及低密度脂蛋白(OR=1.656)是胆囊息肉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胆囊息肉的年发病率为9.7‰,多见于中年,且发病率在升高;胆囊息肉可自行消失,但随着胆囊息肉初始直径的增大,消失概率减小。年龄、男性、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为胆囊息肉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疾病 胆囊息肉 危险因素 超声 随访观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