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型肉毒毒素膀胱逼尿肌注射术治疗难治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13年回顾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高轶 廖利民 赵玲娜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20-823,共4页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膀胱逼尿肌注射术治疗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53例女性IC/BPS患者的病例资料。77例行A型肉毒毒素膀胱逼尿肌注射术(A组),年龄(56.0...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膀胱逼尿肌注射术治疗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53例女性IC/BPS患者的病例资料。77例行A型肉毒毒素膀胱逼尿肌注射术(A组),年龄(56.0±4.1)岁,治疗前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为(9.4±0.9)分,排尿次数为(47.9±11.2)次,0Leary—Saint症状评分(OSS)为(34.3±1.7)分,生活质量评分(QOL)为(5.3±0.6)分;76例行膀胱水扩张及透明质酸钠膀胱腔内灌注治疗(B组),年龄(58.0±3.3)岁,治疗前VAS为(9.2±0.8),排尿次数为(45.8±11.2)次,OSS为(34.7±1.5)分,QOL为(5.4±0.6)分。分别记录两组治疗后1周以及1、3、6、12个月的VAS、排尿日记、OSS、QOL。结果A组治疗后1周VAS为(2.2±1.9)分、排尿次数为(31.3±8.6)次、OSS为(19.2±6.3)分、QOL为(3.2±0.6)分;治疗后1个月VAS为(4.1±1.8)分、排尿次数为(34.8±9.3)次、OSS为(25.1±4.4)分、QOL为(3.5±0.8)分;治疗后3个月VAS为(8.1±1.2)分、排尿次数为(40.5±10.8)次、OSS为(31.3±2.5)分、QOL为(4.9±0.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6个月的VAS[(8.8±1.1)分]、排尿次数[(45.5±10.7)次]、OSS[(33.3±1.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OL[(5.2±0.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VAS[(9.2±0.8)分]、排尿次数[(47.8±11.8)次]、OSS[(34.5±1.4)分]、QOL[(5.4±0.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2例出现急性尿潴留,27例接受重复注射,28例失访。A组重复注射患者治疗后6个月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2个月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治疗后1周VAS为(3.9±1.7)分、排尿次数为(34.3±9.6)次、OSS为(19.4±6.2)分、QOL为(3.6±0.8)分;治疗后1个月VAS为(7.9±1.3)分、排尿次数为(40.5±10.5)次、OSS为(31.4±2.6)分、QOL为(4.7±0.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个月VAS[(9.3±0.9)分]、OSS[(35.1±1.1)分]、QOL[(5.5±0.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排尿次数[(46.2±12.3)次]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的的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3例出现尿道感染,15例治疗后6个月因疗效不佳改行A型肉毒毒素膀胱逼尿肌注射(退出观察组),31例失访。结论A型肉毒毒素膀胱逼尿肌注射术是治疗IC/BPS的有效方法,单次剂量的平均作用时间是6个月,重复注射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 A型肉毒毒素 膀胱灌注 水扩张 透明质 酸钠
原文传递
大脑控制膀胱储尿功能的静息态功能核磁成像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高轶 赵玲娜 廖利民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24-828,共5页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核磁(rs—fMRI)技术观察健康成人膀胱储尿期的大脑功能控制区域。方法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选取健康受试者,分别在膀胱空虚状态(膀胱容量〈10m1)和膀胱充盈状态(强烈的排尿感,膀胱容量在200—400m1)进行rs...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核磁(rs—fMRI)技术观察健康成人膀胱储尿期的大脑功能控制区域。方法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选取健康受试者,分别在膀胱空虚状态(膀胱容量〈10m1)和膀胱充盈状态(强烈的排尿感,膀胱容量在200—400m1)进行rs—fMRI扫描。扫描后通过rs—fMRl分析软件SPM8、DPABI、REST等,处理分析两种状态下大脑血液灌注的差异,对健康受试者的脑激活区域进行比较。运用局部一致性(ReHo)方法分析FS—fMRI扫描的大脑功能核磁数据:①大脑的主要观察区域,包括兴奋区域和抑制区域;@peek点坐标X、Y、Z值;③激活体积(体束);④大脑激活区域兴奋、抑制程度(T值)。结果共纳入健康受试者44名。男19名,女25名。年龄22—50岁[(32.3±2.2)岁]。44名均为右利手。其中9名受试者由于行rs-fMRI扫描时头部活动超过1.5mm或1.5。被剔除,共35名受试者纳入数据分析。rs—fMRI检查结果显示膀胱充盈状态下,大脑激活区域包括前额叶、前扣带回、下丘脑、颞叶和左侧尾状核,这些区域与膀胱充盈后的感知及控制相关。结论通过ReHo分析,发现健康受试者膀胱充盈时,前额叶、前扣带回、下丘脑、颞叶和左侧尾状核区域在控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大脑控制 排尿感 储尿功能 静息态功能核磁
原文传递
积极融入并引领亚太地区尿控事业发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廖利民 王建业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81-883,共3页
第11届泛太平洋尿控协会年会于2016年10月9日在北京成功召开.会议对当今全球尿控领域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以及亚太地区尿控研究的现状和特色进行了充分研讨,对我国尿控事业发展将产生引领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 亚太地区 尿控 事业 太平洋
原文传递
神经调控技术在下尿路功能障碍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王祎明 陈国庆 +1 位作者 英小倩 廖利民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1-218,共8页
对于那些传统治疗如行为疗法、药物治疗等效果不佳的顽固性下尿路功能障碍患者,神经调控术逐渐成为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目前,各类神经调控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应用于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中,并且研究者们在继续寻找更有效的治疗下... 对于那些传统治疗如行为疗法、药物治疗等效果不佳的顽固性下尿路功能障碍患者,神经调控术逐渐成为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目前,各类神经调控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应用于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中,并且研究者们在继续寻找更有效的治疗下尿路功能障碍的神经调控方法以及对神经调控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索。本文综述了目前常用的神经调控技术的作用原理及优势,并对近年来一些新的神经调控技术在排尿功能障碍治疗领域的应用进行分析,展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调控 骶神经调控 下尿路症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