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础医学课程试卷考核质量评价指标和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岩梅 李淑元 +2 位作者 吴玉清 王俊亚 刘春华 《卫生职业教育》 2009年第2期39-40,共2页
学校的考试制度对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导向作用。考试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和组成部分,是督导学校教育工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学校检测和评价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借助考核制... 学校的考试制度对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导向作用。考试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和组成部分,是督导学校教育工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学校检测和评价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借助考核制度改革这一杠杆作用,将学生从一个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主动的探索者,对新形势下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具有深远意义。试卷考核质量评价是医学教育研究者多年探讨的问题,目前的研究对课程试卷考核质量的综合评价尚无一致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试评价指标 素质教育 教学质量
下载PDF
高职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的规范化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立新 杨黎明 +1 位作者 张丹丹 孟桂霞 《现代医药卫生》 2014年第3期458-460,共3页
高职病理学实验是病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应用型"实用人才的重要途径,教学过程规范化是保证其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在首都医科大学第四轮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进行了高职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的规范化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 病理学 实验室 教学 学生 教育 医学
下载PDF
实验性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早期肺损伤的超微病理学研究
3
作者 张丹丹 李海燕 +2 位作者 王民 陈瑞芬 刘立新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实验性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早期肺组织的超微病理变化,探讨AHNP肺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雄性大鼠,胰胆管内逆行注射5.0%Na-Tc溶液,建立AHNP模型,随机分为3组(给药后30 min、3h、6 h),光镜和电镜下观察AHNP早期肺组... 目的:通过观察实验性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早期肺组织的超微病理变化,探讨AHNP肺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雄性大鼠,胰胆管内逆行注射5.0%Na-Tc溶液,建立AHNP模型,随机分为3组(给药后30 min、3h、6 h),光镜和电镜下观察AHNP早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光镜下,实验大鼠胰胆管内注射Na-Tc后30 min出现肺水肿、炎细胞浸润及局灶性肺不张;给药后3 h肺小血管管腔内有血栓形成;给药后6 h可见大片肺不张及炎细胞浸润增多。电镜下,给药后30 min可见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肿胀,管腔内红细胞瘀滞,以及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板层小体排空和肺泡腔显著狭窄;给药后3 h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严重肿胀,管腔内可见微血栓形成;给药后6 h肺泡腔内可见红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板层小体排空明显增多。结论:AHNP实验大鼠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广泛受损并诱发血管内微血栓形成是导致肺微循环障碍、引起早期肺损伤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 肺损伤 超微病理 血管内血栓形成 微循环障碍
下载PDF
高职高专病理学网络课程设计与研发
4
作者 刘立新 张丹丹 +2 位作者 杨黎明 任丽丽 孟桂霞 《现代医药卫生》 2012年第6期938-939,共2页
病理学多媒体网络课程主要用于辅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也可用于课堂的辅助教学和远程教学。课件具有丰富的多媒体素材,教学结构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同时利用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实现课程的网状构架。
关键词 病理学 网络课程 网络课件 高职高专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与肿瘤治疗 被引量:4
5
作者 屈英娇 苏然 +1 位作者 席如月 王岩梅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4期367-368,F0003,共3页
热休克蛋白(HSP)又称应激蛋白(stress proteins,SP),是机体细胞在一些应激原如环境高温、缺氧、氧化应激、代谢毒物等条件诱导下,激活HSP基因,高效表达的一组蛋白质。HSP在体内可与多种蛋白质形成复合体,
关键词 肿瘤 热休克蛋白质类 治疗
下载PDF
乳腺癌中ErbB原癌基因家族的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刘莉萍 潘慧 +3 位作者 魏亚 刘立新 戚晓东 周惠颖 《中华全科医学》 2014年第4期589-590,644,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erbB-1、erbB-2、erbB-3、erbB-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对81例乳腺癌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其erbB-1、erbB-2、erbB-3、erbB-4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81例乳腺癌分别以组织学类型...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erbB-1、erbB-2、erbB-3、erbB-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对81例乳腺癌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其erbB-1、erbB-2、erbB-3、erbB-4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81例乳腺癌分别以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术后生存期为分组标准进行结果分析。erbB-2、3阳性表达在组织学分级、术后生存期和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组织学分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bB-1、4表达在上述4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rbB-1、3、4与erbB-2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erbB-2、3与乳腺癌生长、增殖和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独立性的预后指标;erbB-1、4在乳腺癌发生中具有协同作用,同时检测erbB-1和erbB-4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原癌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