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的老师——记病理生理教研室主任丁鼎武教授
1
作者 张立克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I0001-I0001,共1页
丁鼎武,首都医科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常务理事。1953年作为7年制的学生毕业于北京医学院。毕业后一直在北京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从事教学工作。
关键词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教研室主任 北京医学院 老师 首都医科大学 常务理事 教学工作 毕业后
下载PDF
病理生理机能实验室的开发与利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朱盈芬 郭连峰 +2 位作者 王雯 芦灵巧 张立克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1年第1期126-128,共3页
要创办一流大学,需要许多重要条件,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资源利用与开发。要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和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离开实验室这个教学、科研基地,将成为一句空话。本文介绍加强病理生理机能实验... 要创办一流大学,需要许多重要条件,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资源利用与开发。要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和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离开实验室这个教学、科研基地,将成为一句空话。本文介绍加强病理生理机能实验室的管理,进行技术性改造的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机能实验室 教学网络 实验教学
下载PDF
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方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王雯 蒋东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263-2263,共1页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教学 病例为引导 教学方法 疾病本质 患病机体 正常人体 医学生
下载PDF
几种中药有效成分对大鼠系膜细胞IL-6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王谦 耿益民 +3 位作者 魏民 黄启福 朱陵群 贾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3-24,共2页
目的与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系膜细胞 ,以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 ,LPS)刺激后 ,分别加入补肾活血泄浊汤有效成分川芎嗪、大黄素、灵芝多糖 ,应用Northern杂交技术 ,观察上述几种中药有效成分对系膜细胞IL - 6基因表达的影响 ,以探讨... 目的与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系膜细胞 ,以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 ,LPS)刺激后 ,分别加入补肾活血泄浊汤有效成分川芎嗪、大黄素、灵芝多糖 ,应用Northern杂交技术 ,观察上述几种中药有效成分对系膜细胞IL - 6基因表达的影响 ,以探讨补肾活血泄浊汤治疗肾小球肾炎的机制。结果 :川芎嗪、大黄素、灵芝多糖均可抑制IL - 6基因的表达 ,以大黄素最为显著。结论 :结果提示补肾活血泄浊汤可能通过抑制IL - 6基因的表达 ,从而减轻系膜细胞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大鼠 杂交 RNA 基因表达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被引量:24
5
作者 甄攀攀 蒋东桥 王雯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55-657,共3页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是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15μmol/L。由于多种因素,如遗传或环境因素导致的胱硫醚缩合酶或^5N,^10N甲烯四氢叶酸还原酶的基因突变引起酶活性下降,饮食中VitB、叶酸缺乏,肝肾功能不全等,均可...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是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15μmol/L。由于多种因素,如遗传或环境因素导致的胱硫醚缩合酶或^5N,^10N甲烯四氢叶酸还原酶的基因突变引起酶活性下降,饮食中VitB、叶酸缺乏,肝肾功能不全等,均可引起血浆Hcy浓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同种半胱氨酸血症 内皮 血管 细胞凋亡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大鼠脑血栓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刘瑜 胡文立 +5 位作者 宋爱利 刘国贞 许兰萍 卢玲巧 杨慧 董小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8期1992-1993,共2页
目的:通过实验建立能快速评价溶栓药疗效并与临床接近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应用导管从大鼠颈外动脉逆行至颈总动脉,注入已形成血栓。于手术后3、6、10、18h观察行为障碍并评分,分别取脑观察梗死灶及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该模型行为障... 目的:通过实验建立能快速评价溶栓药疗效并与临床接近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应用导管从大鼠颈外动脉逆行至颈总动脉,注入已形成血栓。于手术后3、6、10、18h观察行为障碍并评分,分别取脑观察梗死灶及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该模型行为障碍和脑梗死体积较为恒定,光镜下6h脑组织神经细胞开始肿胀,10h、18h病变严重。结论:该模型简便易行,对动物损伤小,重复性较好,可为脑缺血发病机制研究及临床脑血栓的治疗研究提供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脑血栓 动物模型 发病机制 纤维蛋白
下载PDF
非糖尿病患者血清HbA_(1c)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朱馨媛 郭彩霞 +3 位作者 徐晓微 宋柯 张立克 杜凤和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83-84,共2页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患者血清HbA1c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非糖尿病非陈旧心梗患者,分为非冠心病组、冠心病非心梗组和冠心病急性心梗组;另外,按照HbA1c水平将冠心病患者分为A组(HbA1c水平<6%)和...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患者血清HbA1c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非糖尿病非陈旧心梗患者,分为非冠心病组、冠心病非心梗组和冠心病急性心梗组;另外,按照HbA1c水平将冠心病患者分为A组(HbA1c水平<6%)和B组(HbA1c≥6%),以形态学指标冠脉狭窄严重程度Gensini积分和功能学指标心脏射血分数衡量冠心病严重程度,分析HbA1c与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急性心梗组HbA1c水平高于冠心病非心梗组和非冠心病组,冠心病非心梗组HbA1c水平高于非冠心病组;B组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A组,心脏射血分数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HbA1c可能为冠心病存在的生化指标,高HbA1c水平预示着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和发生急性心梗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 缺血性心肌病 心肌梗死 GENSINI积分 射血分数
下载PDF
槲芪散及其君药槲寄生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生长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刘树红 吕喆 +4 位作者 李霞 丰平 孔庆利 孙海梅 王学江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2-65,共4页
目的:研究槲芪散及其君药槲寄生对人肝癌细胞生长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槲芪散及其君药槲寄生提取物作用于人肝癌细胞(SMMC-7721)后,用四甲基偶氮唑比色法(MTT)检测SMMC-7721细胞增殖。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MMC-772... 目的:研究槲芪散及其君药槲寄生对人肝癌细胞生长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槲芪散及其君药槲寄生提取物作用于人肝癌细胞(SMMC-7721)后,用四甲基偶氮唑比色法(MTT)检测SMMC-7721细胞增殖。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MMC-7721的端粒酶活性。结果:(1)MTT结果显示槲芪散、槲寄生多糖和总碱能抑制SMMC-7721细胞,随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作用增强。(2)槲芪散、槲寄生多糖和槲寄生总碱能明显降低SMMC-7721端粒酶的活性。结论:槲芪散及槲寄生多糖和总碱均能抑制SMMC-7721增殖,降低SMMC-7721端粒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芪散 槲寄生 端粒酶 MTT 实时PCR SMMC-7721
下载PDF
细胞外信号调节的蛋白激酶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预处理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马彩云 张立克 +5 位作者 杜凤和 芦灵巧 王红霞 曾翔俊 傅平 满青青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IPC)对糖尿病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和心功能的影响以及与心肌细胞外信号调节的蛋白激酶1/2(ERK1/2)的关系。方法利用四氧嘧啶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8周后,采用冠脉结扎及放松的方法复制心肌IPC及缺血再灌注模...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IPC)对糖尿病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和心功能的影响以及与心肌细胞外信号调节的蛋白激酶1/2(ERK1/2)的关系。方法利用四氧嘧啶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8周后,采用冠脉结扎及放松的方法复制心肌IPC及缺血再灌注模型。动物分为非糖尿病IPC组(A组)、非糖尿病非IPC组(B组)、糖尿病IPC(C组)及糖尿病非IPC组(D组)。观察标准肢体导联(Ⅱ)心电图、左心室发展压(LVDP)、收缩期和舒张期左心室内压的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及心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的蛋白激酶1/2(ERK1/2)表达。结果(1)A组心律失常评分显著低于B组和C组(均P<001),而其余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2)A组LVDP值和+dp/dtmax%明显高于B组和C组(均P<001),而其余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dp/dtmax%A组显著高于B组(P<001),而其余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3)A组心肌ERK1/2磷酸化表达明显高于B组和C组,而C组与D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结论IPC可以减轻非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改善心功能,而在糖尿病大鼠中,这种保护作用并不明显。ERK1/2激活可能是IPC心肌保护作用的产生机制之一;糖尿病大鼠IPC保护作用减弱可能与其不能明显激活ERK1/2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缺血预处理 有丝分裂素激活蛋白激酶类
下载PDF
硫化氢拮抗乳鼠心肌缺氧/复氧损伤机制初探 被引量:6
10
作者 曾翔俊 王红霞 +4 位作者 王艳霞 陈玉涵 芦玲巧 唐朝枢 郝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39-843,共5页
目的:观察乳鼠心肌细胞内源性CSE/H2S通路的改变以及给予H2S供体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的影响,探讨该通路与心肌缺氧/复氧损伤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出生48h以内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缺氧(2%O2、5%CO2)3h/复氧(21%O2、5%CO2)2h造成缺氧... 目的:观察乳鼠心肌细胞内源性CSE/H2S通路的改变以及给予H2S供体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的影响,探讨该通路与心肌缺氧/复氧损伤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出生48h以内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缺氧(2%O2、5%CO2)3h/复氧(21%O2、5%CO2)2h造成缺氧/复氧损伤,采用比色法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心肌细胞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采用RT-PCR方法测定心肌细胞CSEmRNA表达。结果:与缺氧/复氧组相比,NaHS+IR组及IR+NaHS组心肌细胞存活率明显提高,培养液中LDH漏出量降低,心肌细胞中SOD产生增加,MDA生成减少,加入CSE的抑制剂PPG后各项观察指标无明显变化,同时RT-PCR结果显示IR损伤可以下调心肌细胞中CSEmRNA的表达。结论:缺氧前后加入NaHS可以明显减轻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此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自由基和保护细胞膜完整性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缺氧 心肌细胞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内皮祖细胞凋亡 被引量:13
11
作者 侯丹丹 甄攀攀 王雯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8-160,共3页
内皮祖细胞在内皮损伤后的修复中起重要作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可影响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导致内皮功能障碍。在其引起内皮祖细胞损伤的机制中,凋亡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就高同型半胱... 内皮祖细胞在内皮损伤后的修复中起重要作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可影响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导致内皮功能障碍。在其引起内皮祖细胞损伤的机制中,凋亡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就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内皮祖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内皮祖细胞 凋亡
下载PDF
槲芪散对肝癌前病变端粒酶活性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孟霞 刘树红 +3 位作者 李霞 丰平 卢静 王学江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6-42,共7页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肝癌前病变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及方剂槲芪散(HQS)、君药槲寄生对其活性的调控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模型组、HQS大剂量组[8 g/(kg·d)]、小剂量组[4 g/(kg·d)]、槲寄生碱组[8 mg/(kg·d)]及正常组。运用经...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肝癌前病变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及方剂槲芪散(HQS)、君药槲寄生对其活性的调控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模型组、HQS大剂量组[8 g/(kg·d)]、小剂量组[4 g/(kg·d)]、槲寄生碱组[8 mg/(kg·d)]及正常组。运用经典的Solt-Farber二步法复制大鼠肝癌前病变的模型,采用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γ-谷氨酰转肽酶活性的表达;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AFP的表达;采用Quantitative Telomerase Detection Kit(QTD Kit)测定肝脏组织中端粒酶的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NF-κB P65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的方法测定IκB-α在胞浆蛋白中的含量。结果 HQS和槲寄生总碱治疗后,肝脏中γ-GT阳性灶面积、AFP的阳性细胞数均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同时显示治疗组大鼠肝脏中NF-κB P65的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IκB-α在胞浆中的蛋白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有所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HQS和槲寄生总碱能够抑制肝癌前病变组织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其作用是通过抑制凋亡相关基因NF-κB的过表达,增加IκB-α的表达,进而降低端粒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芪散 端粒酶 肝癌前病变 NF-ΚB P65 IΚB-Α 大鼠
下载PDF
抗β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自身抗体长期存在对大鼠心肌组织钙调蛋白激酶Ⅱδ亚型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左琳 王可 +5 位作者 田珏 包海军 熊海燕 贺忠梅 程牛亮 刘慧荣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8期604-608,共5页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观察抗β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抗体(抗β1AR-ECⅡ抗体)长期持续存在对心肌组织钙调蛋白激酶Ⅱδ亚型(CaMK Ⅱδ)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筛选血清抗β1AR-ECⅡ抗体阴性的健康成年雄性Wi...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观察抗β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抗体(抗β1AR-ECⅡ抗体)长期持续存在对心肌组织钙调蛋白激酶Ⅱδ亚型(CaMK Ⅱδ)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筛选血清抗β1AR-ECⅡ抗体阴性的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通过背部皮下定期给人免疫佐剂和针对β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β1AR-ECⅡ)抗原多肽的混合物建立主动免疫模型,定期采用ELISA法检测免疫过程中大鼠血清中抗β1-AR-ECⅡ抗体水平及大鼠心功能的变化情况;利用荧光法检测心肌组织caspase-3活性;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CaMK Ⅱδ的表达情况.结果 用β1AR-ECⅡ抗原肽段长期主动免疫大鼠可导致心功能下降及心肌组织凋亡的增加,同时伴随有大鼠心肌组织中CaMKⅡδ表达增加,并具有时间依赖性.结论 抗β1AR-ECⅡ抗体长期存在可导致大鼠心肌组织CaMKⅡδ表达的增加,CaMKⅡδ可能是抗β1AR-ECⅡ抗体诱发心肌细胞凋亡,进而导致心功能障碍过程中的关键信号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Β1-肾上腺素能受体 自身抗体 钙调蛋白激酶Ⅱδ
下载PDF
瘦素对大鼠肝纤维化的信号转导调控及槲寄生碱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孟霞 王学丛 +2 位作者 丰平 卢静 王学江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I0001,I0002,F0002,共9页
目的探讨瘦素调控大鼠肝纤维化的信号转导机制及槲寄生碱的干预作用。方法以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45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药物干预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自由饮食、饮水;模型组和槲寄生碱治疗... 目的探讨瘦素调控大鼠肝纤维化的信号转导机制及槲寄生碱的干预作用。方法以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45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药物干预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自由饮食、饮水;模型组和槲寄生碱治疗组分别腹腔注射40%CCl4-植物油溶液2 m L/kg,每周2次,共8周。实验第9周,治疗组经灌胃给予大鼠槲寄生碱8g/(kg·d),模型组灌胃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共8周。实验第17周颈椎脱臼法处死所有动物,取出肝脏左前叶。采用HE染色、MASSON染色方法观察槲寄生碱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形态学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槲寄生碱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瘦素及瘦素受体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JAK2、STAT3蛋白水平以及JAK2、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肝脏大体、HE染色以及Masson胶原染色结果提示: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复制成功,槲寄生碱具有阻断逆转肝纤维化的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槲寄生碱明显抑制模型大鼠肝组织瘦素、瘦素受体的表达。Western Blot显示,正常对照组JAK2、STAT3蛋白表达量最少;模型组JAK2、STAT3蛋白高表达;而药物处理组的JAK2、STAT3蛋白表达明显下调。结论槲寄生碱可有效逆转大鼠肝脏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大鼠肝组织瘦素、瘦素受体的表达,进而影响JAK2/STAT3信号通路来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寄生碱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瘦素 瘦素受体 JAK2/STAT3信号通路
下载PDF
心肺复苏大鼠心肌组织超微结构变化及乌司他丁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妍 秦俭 +5 位作者 路毅 王晶 邢绣荣 曾翔俊 芦灵巧 孙异临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20-922,共3页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大鼠心肌组织超微结构变化以及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的影响,探讨心肺复苏大鼠心肌损伤的机制及乌司他丁的治疗机制。方法利用窒息导致大鼠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的动物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假手术组...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大鼠心肌组织超微结构变化以及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的影响,探讨心肺复苏大鼠心肌损伤的机制及乌司他丁的治疗机制。方法利用窒息导致大鼠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的动物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假手术组)、常规复苏组、乌司他丁组,每组8只。于自主循环恢复(ROSC)2h取动脉血,采用酶生化法测定血清中CK-MB的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TNF-α的含量,采用透射电镜(TEM)观察心肌细胞的损伤情况。结果与常规复苏组比较,乌司他丁组血清中TNF-α的含量显著降低,心功能改善,心肌组织病变减轻。结论大鼠心肺复苏后,血清TNF-α升高参与心肌损伤过程,乌司他丁对复苏后早期的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心肌超微结构 乌司他丁
下载PDF
抗心脏AT_1受体抗体对大鼠心室肌细胞离子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忠保 杨晓丽 +2 位作者 张苏丽 刘慧荣 赵荣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18-2123,共6页
目的:探讨AT1受体抗体在心脏疾患发病中的作用,观察AT1受体抗体对大鼠心室肌细胞几种主要离子电流的影响。方法:按照人AT1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合成AT1受体抗原肽段,以此肽段对大鼠进行主动免疫,获取抗AT1受体抗体;应用全细胞膜片... 目的:探讨AT1受体抗体在心脏疾患发病中的作用,观察AT1受体抗体对大鼠心室肌细胞几种主要离子电流的影响。方法:按照人AT1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合成AT1受体抗原肽段,以此肽段对大鼠进行主动免疫,获取抗AT1受体抗体;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定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Ca2+通道电流(ICa-L)、钠-钙交换电流(INa/Ca)、瞬时外向钾电流(Ito)与内向整流钾电流(IK1)。结果:抗AT1受体抗体IgG可剂量依赖性地增加ICa-L和INa/Ca,而减小Ito和IK1。以上各项指标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差异。上述效应与AT1受体激动剂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这些电流的作用是一致的,并且可被AT1受体选择性拮抗剂氯沙坦所阻断。结论:心脏AT1受体抗体对心肌细胞离子电流具有显著的激动剂样效应,可以促进心肌细胞钙离子内流,而影响心脏的活动。这可能是该抗体参与心脏疾患发病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受体 血管紧张素Ⅱ1型 抗体 血管紧张素Ⅱ 离子电流
下载PDF
环氧二十碳三烯酸与冠心病心力衰竭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静 付研 +2 位作者 张立克 曾翔俊 秦明照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84-588,共5页
目的 比较观察冠心病心力衰竭(HF)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清环氧二十碳三烯酸(EETs)水平,评价EETs水平与HF的相关性。方法80例病例包括HF组(60例)和正常对照组(20例)两组,根据患者病程及本次发病情况将HF组分为慢性心力衰竭组(CH... 目的 比较观察冠心病心力衰竭(HF)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清环氧二十碳三烯酸(EETs)水平,评价EETs水平与HF的相关性。方法80例病例包括HF组(60例)和正常对照组(20例)两组,根据患者病程及本次发病情况将HF组分为慢性心力衰竭组(CHF组)、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组(CHFAD组)和急性心力衰竭组(AHF组),每组20例。采血离心取血清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EETs曲线下面积,并计算血清EETs水平。同时检测血压、心率、血细胞计数、空腹血糖、血脂及超声心动图等指标。结果①心率:CHFAD组、AHF组明显高于CHF组、正常对照组(P〈0.05);②白细胞计数:AHF组明显高于CHF组、CHFAD组、正常对照组(P〈0.05):③EETs水平:AHF组明显高于CHF组、CHFAD组(P〈0.05),CHF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④相关性:CHF组EETs水平与心率呈负相关(r=-0.661,P=0.019)。结论急性心力衰竭时血清EETs水平升高,应与EETs的心血管保护作用有关;慢性心力衰竭时EETs水平下降,可能与内源性EETs生成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环氧二十碳三烯酸(EETs) 心率
下载PDF
缺血预适应对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功能的近期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彩云 杜凤和 +4 位作者 张立克 于东明 杨红莲 田俊萍 张桂红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75-576,共2页
关键词 缺血预适应 糖尿病 急性心肌梗死 左室功能 近期 影响
下载PDF
11,12-EET对缺氧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穆晶 王红霞 +3 位作者 邱笑违 王艳霞 芦玲巧 张立克 《微循环学杂志》 2008年第3期25-27,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11,12-环-二十碳三烯酸(11,12-EET)对缺氧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块法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VSMC,将细胞分为常氧对照组(Con组),缺氧模型组(H组),EET组(EET组)和EET-缺氧组(EET-H组),以MTT法测定V... 目的:探讨11,12-环-二十碳三烯酸(11,12-EET)对缺氧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块法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VSMC,将细胞分为常氧对照组(Con组),缺氧模型组(H组),EET组(EET组)和EET-缺氧组(EET-H组),以MTT法测定VSMC的增殖率,以流式细胞术观察VSMC细胞周期及凋亡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Bax的表达。结果:与Con组比较,H组VSMC增殖率升高(P<0.01),EET组VSMC存活率降低(P<0.01);EET-H组细胞增殖率低于H组(P<0.01)。与Con组相比,H组G0/G1期VSMC细胞比例减少(P<0.05),S期细胞比例增加(P<0.05);EET组较Con组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P<0.05);与H组相比,EET-H组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P<0.05),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减少(P<0.05)。EET-H组VSMC凋亡率高于H组(P<0.05)、Con组(P<0.05)及EET组(P<0.05)。EET组Bax的表达高于Con组(P<0.05);与H组比较,EET组及EET-H组Bax的表达均升高(P<0.01)。结论:外源性给予11,12-EET有抑制缺氧VSMC增殖和促进缺氧VSMC凋亡双重作用。11,12-EET可能通过对VSMC增殖和凋亡的调控,影响血管损伤后血管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细胞色素P450 CYP450 凋亡 缺氧 血管内皮细胞 花生四烯酸 三烯酸
下载PDF
线粒体解偶联蛋白UCP2与恶性肿瘤 被引量:4
20
作者 安建多 江瑛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3-236,共4页
解偶联蛋白2(UCP2)属于线粒体内膜阴离子转运体蛋白超家族成员。UCP2作为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种质子转运蛋白,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能量代谢、活性氧的产生、细胞凋亡和增殖及耐药性等方面,参与肿瘤的进程,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和进展中发挥重要... 解偶联蛋白2(UCP2)属于线粒体内膜阴离子转运体蛋白超家族成员。UCP2作为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种质子转运蛋白,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能量代谢、活性氧的产生、细胞凋亡和增殖及耐药性等方面,参与肿瘤的进程,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UCP2与恶性肿瘤的深入研究有望为恶性肿瘤的防治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偶联蛋白2 恶性肿瘤 糖酵解 活性氧 耐药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