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在头晕/眩晕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佳 姜睿璇 +2 位作者 白雪松 鞠奕 赵性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4期1-5,I0001,共6页
头晕/眩晕是一大类常见症状,其病因复杂,涉及多个学科,容易误诊。单一学科诊治模式在头晕/眩晕疾病的评估、诊断和处理等方面具有局限性。近年来提出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将机械割裂的学科和专业知识有机结合,更有利于头晕/眩晕疾病的... 头晕/眩晕是一大类常见症状,其病因复杂,涉及多个学科,容易误诊。单一学科诊治模式在头晕/眩晕疾病的评估、诊断和处理等方面具有局限性。近年来提出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将机械割裂的学科和专业知识有机结合,更有利于头晕/眩晕疾病的诊治、管理和科学研究,推动诊疗规范化并减轻患者负担。本文对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在头晕/眩晕疾病的研究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晕 眩晕 多学科协作
下载PDF
伴前庭症状的急性轻型卒中患者6个月焦虑抑郁状态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王琰 李佳树 +2 位作者 方瑞乐 刘改芬 鞠奕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7期787-792,共6页
目的探索性研究伴前庭症状的急性轻型卒中患者卒中后6个月焦虑抑郁状态的危险因素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20年9月—2022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伴发前庭症状的急性轻型卒中患者的人口... 目的探索性研究伴前庭症状的急性轻型卒中患者卒中后6个月焦虑抑郁状态的危险因素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20年9月—2022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伴发前庭症状的急性轻型卒中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卒中危险因素、发病前m RS评分、入院时NIHSS评分、卒中类型和部位。评估住院期间及卒中后6个月HAMA和HAMD评分。根据卒中后6个月HAMA和HAMD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焦虑抑郁组和非焦虑抑郁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卒中后6个月焦虑抑郁状态的危险因素,同时随访m RS以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共纳入患者230例,平均年龄(56.2±11.9)岁,全部患者发病6个月均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卒中后6个月时30例患者(13.0%)存在焦虑和(或)抑郁状态。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期存在焦虑和(或)抑郁状态(OR 3.734,95%CI 1.659~8.400,P=0.001)是卒中后6个月存在焦虑和(或)抑郁状态的危险因素。结论伴前庭症状的急性轻型卒中患者整体神经功能预后良好,住院期间存在焦虑和(或)抑郁状态的患者更易在卒中后6个月继发焦虑和(或)抑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症状 卒中 眩晕 头晕
下载PDF
青年与中老年椎动脉夹层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影像表现比较
3
作者 方瑞乐 冷琦 鞠奕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6期670-676,共7页
目的比较青年与中老年椎动脉夹层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3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住院,诊断为急性缺血性卒中且病因诊断为椎动脉夹层的患... 目的比较青年与中老年椎动脉夹层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3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住院,诊断为急性缺血性卒中且病因诊断为椎动脉夹层的患者。将患者分为青年组(<45岁)和中老年组(≥45岁),比较两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的差异。结果共纳入74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青年组45例,中老年组29例。青年组有头晕/眩晕症状的患者比例高于老年组(97.8%vs.79.3%,P=0.008)。青年组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病史、动脉粥样硬化的比例低于中老年组。青年组发生颅内椎动脉夹层的比例低于中老年组(26.7%vs.69.0%),颅外椎动脉夹层的比例高于中老年组(73.3%vs.31.0%)。结论在椎动脉夹层所致缺血性卒中人群中,与中老年患者相比,青年患者伴有血管危险因素的比例低,颅内椎动脉夹层的发生率低,颅外椎动脉夹层的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椎动脉夹层 动脉夹层 青年 中老年
下载PDF
述评:浅谈慢性头晕的诊疗思路与方法
4
作者 鞠奕 赵性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963-966,F0002,F0003,共6页
慢性头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病因复杂。随着头晕眩晕疾病诊疗领域理念的更新和技术发展,对慢性头晕疾病的认识也不断深入、常见疾病的诊断标准陆续发表,基于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本文从慢性头晕的概念做为切入点,... 慢性头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病因复杂。随着头晕眩晕疾病诊疗领域理念的更新和技术发展,对慢性头晕疾病的认识也不断深入、常见疾病的诊断标准陆续发表,基于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本文从慢性头晕的概念做为切入点,梳理其潜在病理生理机制、常见病因,尝试建立一套诊疗慢性头晕的有效思路和方法,为提高头晕疾病的诊疗水平做初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头晕 眩晕 诊断
下载PDF
慢性脑缺血病理生理机制与临床表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5
作者 穆浩月 鞠奕 赵性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4期21-25,I0001,共6页
慢性脑缺血,又称慢性脑低灌注,是一组由脑灌注降低导致的慢性脑功能障碍综合征。引起慢性脑缺血的原因复杂,本文仅讨论存在血管危险因素和脑动脉硬化血管结构性改变引起的慢性脑缺血,概述慢性脑缺血引起的血脑屏障破坏、脑白质病变、神... 慢性脑缺血,又称慢性脑低灌注,是一组由脑灌注降低导致的慢性脑功能障碍综合征。引起慢性脑缺血的原因复杂,本文仅讨论存在血管危险因素和脑动脉硬化血管结构性改变引起的慢性脑缺血,概述慢性脑缺血引起的血脑屏障破坏、脑白质病变、神经元丢失等脑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相关机制及一系列临床症状。慢性脑缺血作为一种功能可逆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重视和干预解除脑低灌注状态对于预防缺血性脑卒中、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等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外动脉狭窄 慢性脑缺血 脑供血不足
下载PDF
短期进展为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突发感音神经性聋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红艳 王琰 +4 位作者 鞠奕 刘改芬 仝延萍 张继业 夏寅 《北京医学》 CAS 2022年第8期689-693,698,共6页
目的探讨短期进展为急性后循环脑梗死(posterior circu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PCI)的突发感音神经性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NHL)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 目的探讨短期进展为急性后循环脑梗死(posterior circu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PCI)的突发感音神经性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NHL)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以突发性聋首诊住院,且以短期进展为急性PCI患者21例为病例组,按照1∶4匹配性别相同、年龄±3岁、听力损失类型相同的无急性PCI患者8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短期进展为PCI的SSNHL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21例,男17例,女4例,平均年龄(54.3±12.8)岁;对照组84例,男68例,女16例,平均年龄(53.8±12.2)岁。两组患者听力均为平坦下降型及全聋型。病例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史、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既往有突发性聋病史、发病时伴头晕或眩晕、平均听力、双侧突发性聋、进行性听力下降、双耳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以及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闭塞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90.5%比45.2%,47.6%比19.0%,85.7%比17.9%,57.1%比15.5%,33.3%比10.7%,42.9%比9.5%,28.6%比1.2%,85.7%比33.3%,(89.35±22.40)d B HL比(77.12±21.88)dB HL,33.3%比2.4%,23.8%比0.0%,28.6%比1.2%,66.7%比2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发病时伴头晕或眩晕(OR=24.888,95%CI:3.761~164.671,P=0.001)、合并≥3个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OR=21.228,95%CI:4.459~101.072,P=0.000)及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OR=11.960,95%CI:2.356~60.708,P=0.003)的患者在短期更有可能进展为急性PCI。结论突发性聋患者合并多个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发病时伴头晕或眩晕,尤其是双侧或进行性听力下降时,应尽快完善影像学评估,以便早期识别可能进展为急性PCI的高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后循环脑梗死 危险因素 MRI
下载PDF
急性轻型卒中相关前庭症状的临床特征及其持续存在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佳树 方瑞乐 +2 位作者 刘改芬 赵性泉 鞠奕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7期780-785,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轻型卒中患者出现卒中相关前庭症状的临床特征、演变规律,分析其持续存在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0年9月-2021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发病7 d内,存在前庭症状的急性轻型(NIHSS<6分)卒... 目的探讨急性轻型卒中患者出现卒中相关前庭症状的临床特征、演变规律,分析其持续存在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0年9月-2021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发病7 d内,存在前庭症状的急性轻型(NIHSS<6分)卒中(包括缺血性卒中和脑出血)住院患者,收集基线人口学信息、症状、既往史、影像学信息、入院NIHSS、最终诊断等资料。入院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患者有无焦虑和(或)抑郁状态。在住院期间不同时间点和发病后3个月连续随访患者的前庭症状演变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卒中后3个月前庭症状持续存在的危险因素。结果最终纳入完成3个月随访的153例患者,平均年龄55.3±11.6岁,男性占85.0%(130/153)。发病时前庭症状以头晕最常见(137/153,89.5%),其次为姿势性症状(107/153,69.9%)和眩晕(67/153,43.8%),前庭-视觉症状最少见(15/153,9.8%),74.5%(114/153)合并有2种或以上前庭症状。卒中后2周50.3%(77/153)的患者前庭症状缓解。卒中后3个月随访时,43例(28.1%)仍存在前庭症状,110例(71.9%)前庭症状已缓解。有前庭症状的患者仍以头晕(38/43,88.4%)和姿势性症状(29/43,67.4%)为主,仅4.6%(2/43)的患者存在眩晕,所有患者均无前庭-视觉症状。单因素分析显示,卒中后3个月前庭症状持续组后循环近段卒中比例高于无前庭症状组(58.1%vs.32.7%,P=0.00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后循环近段卒中(OR 3.75,95%CI 1.71~8.25,P=0.001)和入院时NIHSS高(OR 1.35,95%CI 1.06~1.73,P=0.017)是患者发病后3个月前庭症状持续存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轻型卒中患者存在的卒中相关前庭症状以头晕和姿势性症状为主,常为多种症状共存。前庭症状短期恢复情况较好,后循环近段卒中和入院时NIHSS高是卒中后3个月前庭症状持续存在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症状 卒中 脑血管病 眩晕 头晕
下载PDF
基于磁共振影像学的前庭性偏头痛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朱翠婷 鞠奕 赵性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4期16-20,I0001,共6页
近几年关于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的流行病学研究一般依据第3版国际头痛疾病分类(β测试版)的诊断标准,偏头痛患者中VM的患病率为10.3%。目前关于偏头痛的功能研究已十分成熟,多项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证明偏头痛患者多处... 近几年关于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的流行病学研究一般依据第3版国际头痛疾病分类(β测试版)的诊断标准,偏头痛患者中VM的患病率为10.3%。目前关于偏头痛的功能研究已十分成熟,多项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证明偏头痛患者多处大脑皮质存在结构和功能改变,但关于VM的发病机制和可能涉及的脑区研究有限。基于此,本文对VM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研究进展及其可能涉及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性偏头痛 发病机制 影像学 功能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佳树 鞠奕 赵性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4期12-15,I0001,共5页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是常见的慢性功能性头晕,既往被冠以多种名称,包括恐惧性姿势性眩晕、空间运动不适、视觉性眩晕和慢性主观性头晕,这代表了神经科、耳鼻喉科和精神科对其在不同阶段的认识。这些疾病既有共同特点,也各有独特之处,...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是常见的慢性功能性头晕,既往被冠以多种名称,包括恐惧性姿势性眩晕、空间运动不适、视觉性眩晕和慢性主观性头晕,这代表了神经科、耳鼻喉科和精神科对其在不同阶段的认识。这些疾病既有共同特点,也各有独特之处,目前它们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为进一步探索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及其相关疾病患者的神经影像学表现和相关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提供了帮助,有利于这些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本文将对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及其相关疾病的脑部结构和功能影像学特点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 慢性功能性头晕 功能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小脑卒中后非运动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穆浩月 姜睿璇 +2 位作者 王琰 鞠奕 赵性泉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8期905-910,共6页
目前对小脑非运动功能的新认识是基于神经解剖学、神经影像学和临床研究的综合证据,临床上对其认识不足,因此小脑卒中患者的非运动功能损害症状常常被忽视。目前研究认为小脑的非运动功能主要包括认知、语言及情绪、情感等方面。本文主... 目前对小脑非运动功能的新认识是基于神经解剖学、神经影像学和临床研究的综合证据,临床上对其认识不足,因此小脑卒中患者的非运动功能损害症状常常被忽视。目前研究认为小脑的非运动功能主要包括认知、语言及情绪、情感等方面。本文主要从解剖、小脑非运动功能的神经调控模式和临床表现等方面对小脑卒中后非运动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卒中 认知 情感 语言
下载PDF
老年与青中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临床症状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方瑞乐 冷琦 +4 位作者 王琰 陈梅梅 崔宇 吴孝檩 鞠奕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02-807,共6页
目的比较老年与青中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在结构化头晕病史问诊中临床症状和确诊所需时间的差异。方法横断面研究。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眩晕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眩晕数据库中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确诊为... 目的比较老年与青中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在结构化头晕病史问诊中临床症状和确诊所需时间的差异。方法横断面研究。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眩晕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眩晕数据库中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确诊为BPPV的6807例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基线信息和结构化病史问卷中临床症状及首次症状至就诊的时间间隔,将患者分为老年组(≥65岁)和青中年组(<65岁),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确诊时间的差异。计数资料采用例(%)来表示,计数资料分析采用χ2检验或者Fisher精确概率检验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ˉ±s表示,两组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老年组年龄65~92(71±5)岁,青中年组18~64(49±12)岁。老年组患者眩晕(42.5%比49.1%;χ2=23.69,P<0.001)、头位或体位改变诱发的眩晕(52.4%比58.7%;χ2=22.31,P<0.001)、植物神经症状(10.1%比12.4%;χ2=7.09,P=0.008)发生率低于青中年组,而听力下降(11.8%比7.8%;χ2=27.36,P<0.001)、入睡困难(18.5%比15.2%;χ2=11.13,P=0.001)等伴随症状发生率高于青中年组,首次出现头晕症状至确诊时间长于青中年组(55.0%比38.5%;χ2=55.95,P<0.001)。结论与青中年患者相比,老年组患者的眩晕症状更不典型,伴随症状更复杂,对以头晕为主诉的老年患者,即使临床症状不典型也需完善位置试验,以明确有无BPPV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头晕 老年人 体征和症状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原文传递
老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12
作者 方瑞乐 冷琦 +4 位作者 王琰 陈梅梅 崔宇 吴孝檩 鞠奕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3年第8期790-795,共6页
目的:分析老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北京天坛医院眩晕诊疗中心的老年BPPV患者,根据年龄分为年轻老年组(60~74岁)和老老年组(≥75岁)。收集相关数据库... 目的:分析老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北京天坛医院眩晕诊疗中心的老年BPPV患者,根据年龄分为年轻老年组(60~74岁)和老老年组(≥75岁)。收集相关数据库中BPPV诊断明确、结构性问诊信息完整的BPPV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首次出现头晕/眩晕症状至确诊时间、头晕/眩晕性质、伴随症状、头晕/眩晕诱因和既往史等,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共纳入老年BPPV患者3019例,其中老老年组415例,年龄(79.54±3.62)岁,年轻老年组2604例,年龄(65.59±3.88)岁。老老年组患者主诉眩晕和诱因为头位或体位变化者的比例均低于年轻老年组(P值分别为0.001和0.003)。而老老年组患者头晕/眩晕的性质为其他(无法判断头晕/眩晕的性质,或无眩晕、平衡障碍或不稳等典型症状)者的比例高于年轻老年组(P=0.002)。老老年组患者头位或体位变化时可诱发眩晕患者的比例亦低于年轻老年组(P=0.001)。与年轻老年组比较,老老年组患者有头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的比例较低(均P<0.05),双侧听力下降者的比例较高(P=0.003)。纳入的患者中共1137例可明确首次出现头晕/眩晕症状至确诊时间,其中年轻老年组1004例,老老年组133例,老老年组患者首次出现头晕/眩晕症状至确诊时间>7 d者的比例高于年轻老年组(P<0.05)。结论:相较于年轻老年患者,老老年BPPV患者的临床特征更为不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位置性眩晕 老年人 症状 诊断
原文传递
更新头晕/眩晕理念,厘清诊疗思路 被引量:6
13
作者 鞠奕 赵性泉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0年第3期198-200,共3页
头晕/眩晕病因复杂,诊疗涉及多个学科。《头晕/眩晕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依据近年来国内外头晕/眩晕疾病的最新诊疗指南、专家共识及临床进展编制,以帮助基层医生更新头晕/眩晕理念,澄清既往一些病因诊断及相关疾病认识方面的误区,形... 头晕/眩晕病因复杂,诊疗涉及多个学科。《头晕/眩晕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依据近年来国内外头晕/眩晕疾病的最新诊疗指南、专家共识及临床进展编制,以帮助基层医生更新头晕/眩晕理念,澄清既往一些病因诊断及相关疾病认识方面的误区,形成规范的头晕/眩晕疾病的诊疗思维,拓展常见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头晕/眩晕诊断的问诊和查体方法,力求满足基层医生对头晕/眩晕疾病的初级诊疗需要,提高基层医生对头晕/眩晕疾病的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南 头晕 眩晕
原文传递
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伴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14
作者 李红艳 王琰 +3 位作者 仝延萍 张明宇 鞠奕 夏寅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21-1125,共5页
目的分析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为早期识别此类疾病提供依据。方法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天坛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以突发性聋(SHL)收入院,住院期间经头磁共振成像(MRI)... 目的分析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为早期识别此类疾病提供依据。方法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天坛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以突发性聋(SHL)收入院,住院期间经头磁共振成像(MRI)扩散加权成像(DWI)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29例患者,收集其一般资料、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听力及颅脑结构与血管影像学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患者中男性占82.8%(24/29),年龄31~71(56±12)岁,合并3个及以上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者占82.8%(24/29),既往突聋史24.1%(7/29),听力分型均为平坦型及全聋型,重度以上聋占86.2%(25/29),双侧SHL占27.6%(8/29),住院期间听力进一步下降者占17.2%(5/29),发病时伴头晕或眩晕者占82.8%(24/29),后续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体征主要有言语不利、复视、吞咽困难、中枢性面瘫、面部和肢体感觉减退、共济失调、肌力下降。经影像学评估,其中位于后循环供血区21例,前循环供血区8例,患者中82.8%(24/29)有椎基底动脉狭窄,58.6%(17/29)为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结论在本研究中进展为脑梗死的SHL患者常合并多个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及SHL病史,患者多为中老年男性,常主诉头晕或眩晕且伴有重度以上平坦型及全聋型单侧或双侧SHL。影像学提示多为后循环供血区梗死,常合并椎基底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危险因素 磁共振成像 突发性聋 后循环
原文传递
老年人头晕/眩晕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21) 被引量:21
15
作者 中国卒中学会卒中与眩晕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眩晕专业委员会 +6 位作者 鞠奕 庄建华 韩军良 马鑫 张甦林 赵性泉 刘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13-1225,共13页
头晕/眩晕和平衡障碍是老年人的常见症状,可能限制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影响生活质量。引起老年人头晕/眩晕的病因很复杂,常多因素参与。随着前庭功能检查和影像技术的发展以及治疗手段的进步,老年人头晕/眩晕和平衡障碍的病因可以通过多... 头晕/眩晕和平衡障碍是老年人的常见症状,可能限制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影响生活质量。引起老年人头晕/眩晕的病因很复杂,常多因素参与。随着前庭功能检查和影像技术的发展以及治疗手段的进步,老年人头晕/眩晕和平衡障碍的病因可以通过多种检查方法识别,进行综合治疗。本共识旨在综合国内外老年人头晕/眩晕的病因、临床特征、诊断评估及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成果,结合国内多学科专家的临床经验,在多学科专家交流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形成,为进行更加精准与规范的老年头晕/眩晕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晕 眩晕 病因诊断 评估 治疗
原文传递
卒中相关前庭症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佳树 王琰 +6 位作者 李菁晶 李娜 方瑞乐 熊云云 刘改芬 赵性泉 鞠奕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9期954-959,共6页
头晕和眩晕等前庭症状是社区人群和急诊科患者就诊的常见主诉,卒中是引起前庭症状的重要原因,而前庭症状的持续存在可能延缓或加重卒中患者其他功能的恢复。此外,患者既往长期存在的或卒中前新发的前庭症状可能影响患者卒中后的神经功... 头晕和眩晕等前庭症状是社区人群和急诊科患者就诊的常见主诉,卒中是引起前庭症状的重要原因,而前庭症状的持续存在可能延缓或加重卒中患者其他功能的恢复。此外,患者既往长期存在的或卒中前新发的前庭症状可能影响患者卒中后的神经功能恢复。目前卒中相关前庭症状的临床特点、演变形式和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明了,患者的预后,尤其是卒中后持续存在的前庭症状与情绪情感障碍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首次提出“卒中相关前庭症状”这一概念,围绕卒中事件发生前、中、后三个时期,对其临床特点、演变规律和相应的辅助检查方法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症状 卒中 脑血管病 眩晕 头晕
下载PDF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治疗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曹振汤 鞠奕 赵性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4期6-11,I0001,共7页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功能性头晕,核心临床症状为持续性的头晕、不稳或非旋转性眩晕,并且在直立姿势、主动/被动运动、视觉刺激下加重,潜在的病理生理机制涉及前庭、姿势、认知和情感等多个因素,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包...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功能性头晕,核心临床症状为持续性的头晕、不稳或非旋转性眩晕,并且在直立姿势、主动/被动运动、视觉刺激下加重,潜在的病理生理机制涉及前庭、姿势、认知和情感等多个因素,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患者教育、前庭康复治疗、认知-行为治疗、药物治疗、电刺激及联合治疗。本文将对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晕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 认知-行为治疗 前庭康复 电刺激
下载PDF
头晕/眩晕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 被引量:11
18
作者 赵性泉 +1 位作者 鞠奕 庄建华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0年第3期201-211,共11页
一、概述(一)定义一直以来,国内外存在多种头晕或眩晕的定义或分类方式。在2009年前庭症状国际分类发表之前,国内一直沿用美国1972年提出的头晕分类及定义,将dizziness作为所有头晕/眩晕症状的总称,具体分为4类,包括头晕、眩晕、失衡和... 一、概述(一)定义一直以来,国内外存在多种头晕或眩晕的定义或分类方式。在2009年前庭症状国际分类发表之前,国内一直沿用美国1972年提出的头晕分类及定义,将dizziness作为所有头晕/眩晕症状的总称,具体分为4类,包括头晕、眩晕、失衡和晕厥前(状态),其相关概念是基于当时基础研究尚未成熟的背景下形成的,仅仅是根据症状进行可能的病因诊断,目的是为了帮助医生更好地分诊和转诊患者。随着头晕/眩晕基础研究的发展,2009年Barany协会首次提出了前庭症状的共识性分类,该分类中提出前庭症状的定义内容较为广泛,涵盖了典型的由前庭疾病(大多数头晕/眩晕类疾病)所导致的临床症状谱,对头晕、眩晕症状界定清晰,每一类症状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较1972年和既往国内的概念有明显进步,便于临床统一界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南 头晕 眩晕
原文传递
头晕/眩晕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性泉 +1 位作者 鞠奕 庄建华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0年第3期212-212,213-221,共10页
一、概述(一)定义一直以来,国内外存在多种头晕或眩晕的定义或分类方式,随着头晕/眩晕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发展,头晕、眩晕的概念有了很大的更新,二者内容界定清晰,每一种症状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便于临床统一界定标准。头晕(dizziness):(非... 一、概述(一)定义一直以来,国内外存在多种头晕或眩晕的定义或分类方式,随着头晕/眩晕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发展,头晕、眩晕的概念有了很大的更新,二者内容界定清晰,每一种症状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便于临床统一界定标准。头晕(dizziness):(非眩晕性)头晕,是指空间定向能力受损或障碍的感觉,没有运动的虚假或扭曲的感觉,即无或非旋转性的感觉。眩晕(vertigo):(内在的)眩晕,是指在没有自身运动时的自身运动感觉或在正常头部运动时扭曲的自身运动感觉。涵盖了虚假的旋转感觉(旋转性眩晕)及其他虚假感觉,如摇摆、倾倒、浮动、弹跳或滑动(非旋转性眩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南 头晕 眩晕
原文传递
血管性危险因素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季节性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姜睿璇 曹振汤 +3 位作者 陈梅梅 王琰 鞠奕 赵性泉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9期2310-2315,共6页
目的研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发病的季节性特点,同时探讨血管性危险因素与BPPV季节性规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前庭功能检查室数据库中诊断为BPPV、并... 目的研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发病的季节性特点,同时探讨血管性危险因素与BPPV季节性规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前庭功能检查室数据库中诊断为BPPV、并进行手法或仪器复位的3886例患者信息,记录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和病史等内容。获取北京市四年来全年气温数据并计算每月平均值。采用χ2检验、非参数检验、Spearman相关系数和logistic回归研究BPPV发病与温度、季节的关系,同时探讨血管性危险因素对BPPV季节性规律的影响。结果BPPV患者中女性更多见(2667例,68.6%),男女比约为1∶2。患者年龄为18~90(55±13)岁。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和冬季(12月至次年2月)BPPV的发病例数依次为1000例(25.7%)、911例(23.4%)、808例(20.8%)和1167例(30.0%)(P=0.027)。BPPV发病高峰在12月份(n=491),9月发病例数最低(n=251)。月度诊断的BPPV例数和平均气温呈负相关(R2=0.317,P<0.001)。相比于无血管性危险因素的患者,合并≥2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在春冬季的发病比例更高(OR=1.32,95%CI:1.13~1.53,P<0.001)。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多,春冬季节BPPV发病比例增加(趋势P<0.001)。结论BPPV好发于寒冷季节(春冬季),发病例数与气温呈负相关。相比于无血管性危险因素者,血管性危险因素越多者在春冬季节发病的比例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晕 眩晕 前庭疾病 季节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