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辅助感觉运动区癫痫的临床分析
1
作者 孙利 李放 +2 位作者 王晓梅 王静 刘兴洲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468-472,共5页
目的 探讨辅助感觉运动区(SSMA)癫痫的临床表现。方法 分析SSMA癫痫患者3例,均进行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和头颅磁共振(MRI)检查,1例(例1)颅内电极脑电图证实SSMA起始发作,2例(例2、例3)头颅MRI显示SSMA病灶。结果 患者均出现非对称性强... 目的 探讨辅助感觉运动区(SSMA)癫痫的临床表现。方法 分析SSMA癫痫患者3例,均进行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和头颅磁共振(MRI)检查,1例(例1)颅内电极脑电图证实SSMA起始发作,2例(例2、例3)头颅MRI显示SSMA病灶。结果 患者均出现非对称性强直发作,时间持续在10~20s,发作期脑电图(EEG)通常不能定位。结论 SSMA负责语言、感觉及运动功能,SMA综合征可以部分或完全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性强直 致痫区 辅助感觉运动区
下载PDF
癫痫术前评估中相关脑成像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田小霖 王静 +5 位作者 王雄飞 周健 王梦阳 关宇光 李天富 栾国明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13-116,125,共5页
癫痫是最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大约30%~40%的癫痫为药物难治性癫痫,需进一步评估后行手术治疗。癫痫手术的目的是通过切除致痫组织来控制癫痫发作,同时通过保留重要的大脑区域来避免神经心理和其他神经功能缺损。神经影像学技术... 癫痫是最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大约30%~40%的癫痫为药物难治性癫痫,需进一步评估后行手术治疗。癫痫手术的目的是通过切除致痫组织来控制癫痫发作,同时通过保留重要的大脑区域来避免神经心理和其他神经功能缺损。神经影像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包括7T结构磁共振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同步脑电图功能磁共振成像及图像后处理与匹配融合技术等都显著提高了对微小病灶和可疑异常脑区的检出率,在癫痫患者的术前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癫痫术前评估中相关成像技术的最新进展、应用及其优缺点,以期在临床中为癫痫手术提供更可靠的支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术前评估 神经影像学 核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
下载PDF
颅咽管瘤分型 被引量:1
3
作者 斯良楠 陈金桃 林志雄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14-923,共10页
颅咽管瘤与周围神经血管粘连紧密,手术难度较大,围手术期并发症较多,患者多预后不良。基于肿瘤组织学或解剖学分型用于指导手术原则及手术入路,以及药物治疗或联合治疗方案研究较多,但尚未形成共识。本文综述颅咽管瘤的组织学、解剖学... 颅咽管瘤与周围神经血管粘连紧密,手术难度较大,围手术期并发症较多,患者多预后不良。基于肿瘤组织学或解剖学分型用于指导手术原则及手术入路,以及药物治疗或联合治疗方案研究较多,但尚未形成共识。本文综述颅咽管瘤的组织学、解剖学和分子分型,为今后实现颅咽管瘤的融合分型指导精准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咽管瘤 解剖学 外科手术 综述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及电针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及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35
4
作者 安立新 陈雪 +2 位作者 李锦 刘蕴宁 王保国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6-70,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及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七氟烷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对麻醉恢复期以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择期进行幕上肿瘤切除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电针+七氟烷全麻组(A组)、经皮穴位电刺激+七氟烷全麻组(T组)和七氟烷吸入... 目的:观察电针及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七氟烷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对麻醉恢复期以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择期进行幕上肿瘤切除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电针+七氟烷全麻组(A组)、经皮穴位电刺激+七氟烷全麻组(T组)和七氟烷吸入全麻组(S组)。在麻醉诱导开始前,对A组患者进行针刺;与开颅侧同侧,合谷连外关,金门连太冲,足三里连丘墟;频率2/100 Hz,刺激强度以患者最大耐受程度为宜。电刺激时间为麻醉诱导开始前直至手术结束。对T组患者,穴位选择、频率、强度调整等各个参数均等同A组。只是在相应穴位贴上皮肤自粘电极(直径3 cm),用两根导线分别连接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S组患者在上述相应穴位上贴上导线,不进行刺激。3组患者在异丙酚2 mg/kg、舒芬太尼0.3μg/kg、维库溴铵0.1 mg/kg诱导下行气管插管,吸入2%七氟烷维持麻醉,术毕停止吸入七氟烷,连接术后镇痛泵。记录麻醉恢复期情况及术后48 h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麻醉恢复期情况表明,A组和T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随意运动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均显著小于S组(P<0.01)。A组和T组患者术后4 h内VAS评分和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显著小于S组(P<0.01)。术后6 h直至术后48 h,3组间镇痛效果差别不大。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和电针一样,在复合七氟烷麻醉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能够显著缩短麻醉后恢复时间,辅助术后早期的镇痛,提高患者麻醉后恢复质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电针 七氟烷 术后镇痛
下载PDF
穴位特异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国艳 李霞 +3 位作者 李淑琴 孙立智 韩文勇 王保国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4期383-387,共5页
关于穴位特异性的存在目前尚有争议,有许多研究表明刺激穴位与假穴位有相似的临床效果。例如,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来评价疼痛时发现不存在穴位特异性,然而,血流动力学与神经影像学研究却表明穴位特异性是存在的。文章综述总结了支持与不支... 关于穴位特异性的存在目前尚有争议,有许多研究表明刺激穴位与假穴位有相似的临床效果。例如,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来评价疼痛时发现不存在穴位特异性,然而,血流动力学与神经影像学研究却表明穴位特异性是存在的。文章综述总结了支持与不支持穴位特异性的相关临床与基础研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明穴位特异性是否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特异性 疼痛 血流动力学 神经影像学 综述
下载PDF
股骨肿瘤1504例性别、年龄和部位分布的回顾性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赵海涛 杜向一 +2 位作者 孙涛 张国川 吴文娟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2期1372-1375,共4页
目的通过对股骨肿瘤患者的回顾性调查,分析其性别、年龄、部位分布特点。方法通过病案查询系统,收集1980年1月-2012年12月资料完整经过手术治疗且有明确病理结果的股骨肿瘤病例,对其性别、年龄、部位分布及类型构成比进行统计学分析,并... 目的通过对股骨肿瘤患者的回顾性调查,分析其性别、年龄、部位分布特点。方法通过病案查询系统,收集1980年1月-2012年12月资料完整经过手术治疗且有明确病理结果的股骨肿瘤病例,对其性别、年龄、部位分布及类型构成比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得出原发性股骨肿瘤性质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采集股骨肿瘤1 504例,其中原发性股骨肿瘤1 385例,转移瘤119例,原发性股骨肿瘤高发类型为良性肿瘤,高发部位为股骨远端,高发年龄段为>10~20岁。良性、恶性高发年龄段均为>10~20岁,中间型高发年龄段为>20~30岁。原发股骨恶性肿瘤和转移瘤部位、年龄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26.976,P<0.01;x^2=215.204,P<0.01)。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部位均是原发性股骨肿瘤性质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原发性股骨肿瘤男性多于女性,多见>10~20岁,骨肉瘤是最常见的恶性股骨肿瘤,原发性恶性股骨肿瘤主要发生在股骨远端,转移瘤主要发生在股骨近端,性别、年龄、部位均为原发股骨肿瘤性质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45岁以上的女性股骨远端的占位病变临床医生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肿瘤 回顾性研究 分类法
下载PDF
IL-17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孟景红 杜向一 +5 位作者 陈海英 王俊祥 谢建丽 王倩倩 姚林虎 魏平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患儿血清中IL-17的水平,了解其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确诊JIA患儿54例,其中17例全身型定为病例1组,20例多关节型定为病例2组,17例少关节型定为病例3组,将同时期在健康查体儿... 目的通过检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患儿血清中IL-17的水平,了解其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确诊JIA患儿54例,其中17例全身型定为病例1组,20例多关节型定为病例2组,17例少关节型定为病例3组,将同时期在健康查体儿童32例定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记录各组血清IL-17水平和病例组患儿ESR、CRP及肿痛关节数。分析4组间IL-17水平差异和JIA患儿IL-17水平与ESR、CRP及肿痛关节数的相关性。结果病例1组、病例2组、病例3组、健康对照组各组间IL-17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680,P<0.01),JIA患儿血清IL-17水平与ESR及CRP无明显相关性(r=0.050,P=0.721;r=0.263,P=0.055),而与肿痛关节数呈正相关(r=0.433,P=0.001)。结论 JIA患儿血清中IL-17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与常用的临床炎性指标ESR、CRP无显著相关,而与肿痛关节数呈正相关,提示IL-17在关节局部炎症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关节炎 幼年 白细胞介素-17 ELISA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脑磁图成像的针刺足三里穴镇痛特异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程灏 王保国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55-560,共6页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穴是否在中枢神经存在相对功能特异性的生理表征。方法:采集28名健康被试针刺足三里及旁开假穴的脑磁图成像数据,引入基于小波变换时频分析方法,将大脑分为额叶、颞叶、中央区、顶叶和枕叶五大区域,观测不同频段的...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穴是否在中枢神经存在相对功能特异性的生理表征。方法:采集28名健康被试针刺足三里及旁开假穴的脑磁图成像数据,引入基于小波变换时频分析方法,将大脑分为额叶、颞叶、中央区、顶叶和枕叶五大区域,观测不同频段的响应变化,对比针刺足三里及旁开假穴时频差别反应。结果:针刺足三里穴位和旁开假穴可引发大脑振荡信号活动的不同变化模式。针刺足三里后,位于大脑对侧半球的颞叶部位的MEG传感器显示delta频段能量的持续增强,而在大脑同侧半球响应部位则表现为能量降低,在其他频段则没有引起显著的变化。这一模式与旁开假穴显著不同。结论:针刺足三里穴具有调节对侧颞叶能量增强,同侧区域能量降低的功能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小波时频分析 脑磁图成像 足三里穴
下载PDF
强直关节运动在局灶相关性癫痫患者双侧强直发作中的定侧意义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孙利 刘兴洲 黄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85-988,共4页
目的分析局灶相关性癫痫患者双侧肢体强直的非对称性特点及其侧向性定位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三博脑科医院癫痫中心住院并经过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及综合评估的癫痫患者,分析其双侧肢体强直发作演变... 目的分析局灶相关性癫痫患者双侧肢体强直的非对称性特点及其侧向性定位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三博脑科医院癫痫中心住院并经过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及综合评估的癫痫患者,分析其双侧肢体强直发作演变特点及时间相关性。将上肢分为远段(指/腕关节)、中段(肘关节)、近段(肩关节),依据强直关节运动的不同方向分为伸展运动和屈收运动,分别观察双侧肢体[致痫区(EZ)对侧、同侧]各节段强直关节运动—伸展和屈收,并依次记录双侧强直肢体不同节段出现的关节运动时间。结果 22例患者最终共74次双侧肢体强直发作。63次(85.1%)起始强直关节运动(ITMJ)位于EZ对侧,6次(8.1%)ITMJ位于EZ同侧,5次(6.8%)ITMJ不能判断起始侧别。59次(79.7%)ITMJ表现为伸展运动,10次(13.5%)表现为屈收运动,5次(6.8%)同时出现不同节段的伸展和屈收运动。EZ对侧肢体各节段强直发作中,中段(肘)强直关节运动时间为(14.2±13.1)s。结论局灶性癫痫双侧肢体强直发作的演变具有非对称性。首先出现关节运动的肢体常位于致痫区(EZ)对侧,具有较好的定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非对称性强直 致痫区 起始强直关节运动 辅助感觉运动区
下载PDF
帕瑞昔布围术期超前镇痛应用的新进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徐瑾 王保国 《医学综述》 2011年第7期1079-1081,共3页
帕瑞昔布是一种新型的特异性高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既往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低、耐受性好、安全性高。最新研究表明,围术期超前应用帕瑞昔布可有效降低术后中重度急慢性疼痛的程度,延长镇痛作用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率,并可减少... 帕瑞昔布是一种新型的特异性高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既往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低、耐受性好、安全性高。最新研究表明,围术期超前应用帕瑞昔布可有效降低术后中重度急慢性疼痛的程度,延长镇痛作用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率,并可减少术后其他麻醉性镇痛药的需求。通过查阅近年来对帕瑞昔布研究的文献资料,对其药理作用、安全性以及围术期超前镇痛的应用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瑞昔布 超前镇痛 安全性
下载PDF
局灶性癫痫继发性强直-阵挛阶段中非对称性强直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利 黄光 +2 位作者 王晓梅 张颖 刘兴洲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12期780-785,共6页
目的分析局灶性癫痫继发强直-阵挛阶段非对称性强直的临床症状学特点。方法 28例患者54次非对称性强直发作,观察两种非对称性强直姿势—M2e和(或)"4"字征,分析其定侧意义、时间相关性及演变特点。结果 (1)100%(33/33)M2e出现... 目的分析局灶性癫痫继发强直-阵挛阶段非对称性强直的临床症状学特点。方法 28例患者54次非对称性强直发作,观察两种非对称性强直姿势—M2e和(或)"4"字征,分析其定侧意义、时间相关性及演变特点。结果 (1)100%(33/33)M2e出现在致痫区对侧,56%(19/34)"4"字征伸直侧位于致痫灶对侧;(2)定侧正确与错误的"4"字征出现时间及持续时间比较(30.3s vs 50.6s,4.6s vs 15.7s),后者差异具有显著性;(3)M2e转变为定侧正确与定侧错误"4"字征的时间分别为7.5s和15.4s,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局灶性癫痫中M2e具有定侧意义,而"4"字征在颞叶癫痫中具有较好的定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性强直 致痫区 M2e “4”字征 辅助感觉运动区
下载PDF
微创手术治疗骨样骨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海涛 杜向一 +2 位作者 张国川 吴文娟 孙涛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2期223-225,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自制远端自动切割骨芯提取装置微创治疗骨样骨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就诊的四肢骨样骨瘤22例,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和瘤体位置将其随机分为传统手术组和微创手术组,每组11例。收集手术... 目的探讨应用自制远端自动切割骨芯提取装置微创治疗骨样骨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就诊的四肢骨样骨瘤22例,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和瘤体位置将其随机分为传统手术组和微创手术组,每组11例。收集手术相关指标如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复发率等,疼痛视觉类比评分法(VAS)作为临床疗效评定方法 ,将2组手术前后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微创手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比传统组减少,切口长度明显减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患者VAS评分手术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与术后各随访时间VAS评分改善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无术后严重并发症,均获术后2年随访,均无复发。结论应用自制远端自动切割骨芯提取装置微创治疗骨样骨瘤具有操作简单、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等优点,适用于所有肢体长骨骨样骨瘤,应广泛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骨瘤 骨样 治疗 四肢
下载PDF
丘脑在经皮穴位电刺激镇痛效果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磊 罗芳 +2 位作者 李欢冬 王保国 刘晓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11期1039-1043,共5页
目的探讨丘脑在经皮穴位电刺激镇痛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健康受试者14例(男7例,女7例),依次在基础阶段和经皮穴位电刺激30 min后行功能磁共振(fMRI)扫描。选取丘脑为感兴趣脑区,应用SPM软件对所有试验数据进行处理。结果经皮穴位电刺激后... 目的探讨丘脑在经皮穴位电刺激镇痛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健康受试者14例(男7例,女7例),依次在基础阶段和经皮穴位电刺激30 min后行功能磁共振(fMRI)扫描。选取丘脑为感兴趣脑区,应用SPM软件对所有试验数据进行处理。结果经皮穴位电刺激后,与丘脑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包括双侧楔前叶、双侧顶上小叶、左侧颞下回、右侧颞中回、右侧额中回;与丘脑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包括双侧小脑、双侧岛叶、基底神经节、双侧额下回、左侧额叶眶回、左侧颞上回(P<0.005,cluster>10mm3)。结论丘脑在经皮穴位电刺激镇痛的中枢镇痛机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小脑、楔前叶、岛叶、基底神经节、顶上小叶、额叶眶回、额中回、额下回、颞叶等脑区与丘脑间功能连接的改变是丘脑镇痛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丘脑 功能磁共振 功能连接
下载PDF
丘脑在舒芬太尼中枢镇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晓媛 李欢冬 +2 位作者 张磊 罗芳 王保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11期1035-1038,共4页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的中枢镇痛机制。方法选择健康受试者17例(男8例,女9例),依次在基础阶段和靶控输注舒芬太尼(0.2 ng/ml)后行功能磁共振(fMRI)扫描。选取丘脑为感兴趣脑区,应用SPM软件对所有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结果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后,...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的中枢镇痛机制。方法选择健康受试者17例(男8例,女9例),依次在基础阶段和靶控输注舒芬太尼(0.2 ng/ml)后行功能磁共振(fMRI)扫描。选取丘脑为感兴趣脑区,应用SPM软件对所有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结果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后,与丘脑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包括双侧额叶直回、左侧额叶眶后回;与丘脑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包括双侧小脑、右侧扣带回及左侧颞中回(P<0.001,cluster>13 mm3)。结论丘脑是舒芬太尼中枢镇痛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脑区。额叶直回、左侧额叶眶后回、右侧扣带回、小脑及左侧颞中回与丘脑间功能连接的变化可能是舒芬太尼中枢镇痛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功能磁共振成像 功能连接 丘脑
下载PDF
原发耐药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的建立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文斌 石蕊 +2 位作者 康勋 李守巍 陈静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224-227,共4页
目的通过原代培养胶质母细胞瘤(GBM)和体外替莫唑胺敏感性实验,建立原发耐药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模型。方法对术后病理确诊为GBM的3例脑组织通过酶消化法行原代培养,分别为GBM1、GBM2和GBM3;并与U87细胞进行对比。绘制4株细胞生长曲线,流... 目的通过原代培养胶质母细胞瘤(GBM)和体外替莫唑胺敏感性实验,建立原发耐药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模型。方法对术后病理确诊为GBM的3例脑组织通过酶消化法行原代培养,分别为GBM1、GBM2和GBM3;并与U87细胞进行对比。绘制4株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分析4株细胞的增殖周期。MTS法检测8个浓度替莫唑胺对4株细胞生长的抑制率,Annexin-V-FITC/PI(磷脂结合蛋白)检测替莫唑胺作用后细胞凋亡率。结果 4株细胞均具备肿瘤细胞的典型特点。不同浓度替莫唑胺对GBM3细胞抑制率明显低于其他3株细胞。GBM3细胞株的凋亡率明显低于其他3株细胞。结论本研究成功培育3株原代胶质瘤细胞株并成功建立替莫唑胺原发耐药细胞株1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替莫唑胺 耐药 细胞培养 体外
下载PDF
神经外科术后应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姜陆洋 金海龙 +1 位作者 张利勇 王保国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第3期451-455,共5页
目的神经外科患者术后会出现凝血功能亢进,本研究拟使用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200/0.5)来进行干预,观察其对凝血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患者40例,分为实验组(n=20)、对照组(n=20)。对照组术后输注晶体液,实验组术后输... 目的神经外科患者术后会出现凝血功能亢进,本研究拟使用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200/0.5)来进行干预,观察其对凝血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患者40例,分为实验组(n=20)、对照组(n=20)。对照组术后输注晶体液,实验组术后输注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10ml/kg,余输液同对照组。观察病人的血常规、常规凝血功能、Sonoclot凝血功能、无创胸阻抗心功能监测。结果两组病人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对照组PT术后2、3日与术后1日比较明显缩短,Sonoclot凝血斜率和血小板功能较术前都有升高,实验组变化不显著;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心功能状态,尿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凝血机能亢进,有生成血栓的倾向;术后输注羟乙基淀粉可以改善患者术后的凝血功能亢进状态,不加重患者的心功能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凝血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
下载PDF
shRNA靶向干扰Notch2对胶质瘤细胞株U87生长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学真 何心 王建祯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7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稳定转染Notch2基因的短发卡RNA对胶质瘤细胞体外和体内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Notch2shRNA质粒及相同载体的无意义序列转入U87细胞,建立稳定转染细胞株,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速度,Westen blot检测增殖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 目的探讨稳定转染Notch2基因的短发卡RNA对胶质瘤细胞体外和体内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Notch2shRNA质粒及相同载体的无意义序列转入U87细胞,建立稳定转染细胞株,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速度,Westen blot检测增殖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未转染组和转染无意义序列组相比,干扰组Notch2的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抑制;干扰组细胞体外增殖明显减慢,S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G1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MCM2蛋白、CyclinD1蛋白表达降低,p21蛋白水平增高。结论在胶质瘤细胞株U87中Notch2表达被长效抑制后,瘤细胞增殖均发生显著抑制,细胞周期及相关蛋白显著改变,Notch2在胶质瘤细胞株U87的增殖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细胞 U87细胞株 NOTCH2 RNAi SHRNA 体外增值 体内增值
下载PDF
脑血管搭桥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
18
作者 石祥恩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403-407,共5页
自1969年YASARGIL成功实施第1例颅内外直接搭桥术(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1]及1976年报道第1例颅内外后循环搭桥术(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搭桥术)[2]以来,脑血管搭桥方法和技术广泛开展,这标志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兴起。然而,经历... 自1969年YASARGIL成功实施第1例颅内外直接搭桥术(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1]及1976年报道第1例颅内外后循环搭桥术(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搭桥术)[2]以来,脑血管搭桥方法和技术广泛开展,这标志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兴起。然而,经历近20年的经验总结,1985年,颅内外搭桥研究组经国际随机对照研究报告,颅内外搭桥病人没有降低缺血性卒中风险率[3-4],遭遇脑血管搭桥应用锐减的第一次跌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搭桥术 颌内动脉 颅内动脉瘤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颅内动脉硬化
下载PDF
双侧强直发作的局灶相关性癫痫的电-临床症状学分析
19
作者 孙利 刘兴洲 +2 位作者 薛迎红 陈述花 王静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5期312-318,共7页
目的分析具有双侧强直发作的局灶相关性癫痫的电-临床症状学特点。方法分析发作期脑电图(EEG)、双侧肢体强直发作特点及可靠的伴随症状(正确预测率>80%)-偏转、单侧面肌强直、单侧阵挛、单侧肢体感觉异常、M2e、"4"字征。... 目的分析具有双侧强直发作的局灶相关性癫痫的电-临床症状学特点。方法分析发作期脑电图(EEG)、双侧肢体强直发作特点及可靠的伴随症状(正确预测率>80%)-偏转、单侧面肌强直、单侧阵挛、单侧肢体感觉异常、M2e、"4"字征。结果 24例患者81次发作,依据致痫区部位分为旁矢状面皮质癫痫组和外侧面皮质癫痫组。(1)81次发作中48次(59.3%)发作期头皮EEG具有侧向性征象,其中20次(24.7%)具有定位征象;(2)旁矢状面皮质癫痫组双侧强直出现时间为6.8s,外侧面皮质癫痫组为13s(P=0.031),双侧强直持续时间分别为13.1s和16.5s(P=0.078),前者差异具有显著性;(3)依据可靠的伴随症状,外侧面皮质癫痫组正确定侧率高于旁矢状面皮质癫痫组(72.5%vs 43.3%P=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局灶相关性癫痫双侧强直出现早、持续时间短特点,提示致痫区(EZ)位于或近辅助感觉运动区(SS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强直发作 致痫区 旁矢状面皮质癫痫 外侧面皮质癫痫 辅助感觉运动区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的现代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
20
作者 邵刘佳子 王保国 《麻醉与监护论坛》 2012年第5期338-340,共3页
星状神经节阻滞作为偏头痛非药物治疗的首选.在临床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具体的治疗机制也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针对目前偏头痛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可能的作用机制.发现星状神经节阻滞可能是通过改善颅内外... 星状神经节阻滞作为偏头痛非药物治疗的首选.在临床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具体的治疗机制也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针对目前偏头痛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可能的作用机制.发现星状神经节阻滞可能是通过改善颅内外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抑制皮层扩散性抑制及减少痛觉介质的产生等发挥治疗作用。这些发现为临床止使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阻滞 偏头痛 皮层扩散性抑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