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安松林 丁磊 +1 位作者 高宏 吴健雄 《癌症进展》 2016年第7期613-615,619,共4页
肝脏转移是导致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手术切除是结直肠癌肝脏转移患者有效且可能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治疗方法。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患者可从外科手术中获益。化学药物的发展和靶向药物的应用,使不可切除的结直... 肝脏转移是导致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手术切除是结直肠癌肝脏转移患者有效且可能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治疗方法。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患者可从外科手术中获益。化学药物的发展和靶向药物的应用,使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脏转移转化为可切除,从而使更多患者获得治愈机会。多学科合作团队诊治模式(MDT)的广泛应用,使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更加精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外科手术
下载PDF
结直肠癌肝转移外科治疗的共识与争议
2
作者 安松林 丁磊 +1 位作者 高宏 吴健雄 《传染病信息》 2016年第4期198-202,共5页
结直肠癌肝转移是导致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循证医学证据表明手术切除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有效且可能获得长期生存的惟一治疗方式。随着外科技术尤其是微创外科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患者可从外科手术中获益。化学药物的... 结直肠癌肝转移是导致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循证医学证据表明手术切除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有效且可能获得长期生存的惟一治疗方式。随着外科技术尤其是微创外科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患者可从外科手术中获益。化学药物的发展以及贝伐单抗和西妥昔单抗等靶向药物的应用,使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转化为可切除,从而使更多患者获得治愈的机会。对于无法根治性切除的患者,外科手术联合射频治疗的方法可延长生存期。多学科合作团队诊治模式的广泛应用,使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更加精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肝肿瘤 肝切除术
下载PDF
集束化干预措施在结肠直肠癌术后肠造口预防缺血性坏死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淑娇 杨彬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0期1514-1517,共4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措施在结肠直肠癌术后肠造口预防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该院行结肠直肠癌根治术的156例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包括入院...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措施在结肠直肠癌术后肠造口预防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该院行结肠直肠癌根治术的156例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包括入院指导、饮食护理、规律排便护理、造口护理、出院指导等;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集束化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的抑郁、焦虑评估、自我效能评估,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造口坏死1例(1.28%),对照组4例(5.13%),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干预措施在结肠直肠癌患者行肠造口术后,能减少并发症,改变不良情绪,可提高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结肠直肠癌 肠造口
下载PDF
凝血四项、血浆D-D、NT-proBNP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DVT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卢晓华 田红梅 +1 位作者 王冲 王孟娇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3期495-498,502,共5页
目的研究凝血四项、血浆D-二聚体(D-D)、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关系。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7年9月至2021年2月诊治的106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是否发生DVT分为DVT... 目的研究凝血四项、血浆D-二聚体(D-D)、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关系。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7年9月至2021年2月诊治的106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n=24)和非DVT组(n=82),均于术前检测凝血四项、血浆D-D和NT-proBNP水平,分析上述指标对术后DVT的预测效能,并评估影响术后DVT发生的因素。结果DVT组患者APTT、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非DVT组,TT、D-D水平显著低于非DV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T、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四项、血浆D-D、NT-proBNP水平联合预测术后DVT的AUC值以及敏感度最高(P<0.05)。两组患者年龄、术中失血、术后化疗、卧床时间、凝血四项以及血浆D-D、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卧床时间>3 d、凝血四项存在两项及以上异常、D-D≤1.51μg/mL、NT-proBNP>94.79 pg/mL是影响术后DVT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凝血四项、血浆D-D以及NT-proBNP水平的异常变化均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DVT发生相关,监测上述指标变化对于预测患者DVT发生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四项 D-二聚体 N末端脑钠肽前体 结直肠癌 腹腔镜术 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术前LSR、NLR及PLR检测评估结直肠癌预后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5
作者 赵贺 王冲 +1 位作者 张文静 邵思论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2期228-231,236,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比值(LSR)、中性粒细胞(NEU)/淋巴细胞计数(LYM)比值(NLR)及血小板计数(PLT)与LYM比值(PLR)检测在评估结直肠癌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 目的探讨术前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比值(LSR)、中性粒细胞(NEU)/淋巴细胞计数(LYM)比值(NLR)及血小板计数(PLT)与LYM比值(PLR)检测在评估结直肠癌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92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本院9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LSR、NLR、PLR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三项指标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判断的最佳截断值,分析三者与结直肠癌患者病理参数、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LSR、NLR、PL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总生存时间(OS)为终点,通过ROC曲线计算LSR、NLR、PLR cut-off值分别为2.49、3.31、139.22;灵敏度分别为0.815、0.855、0.797;特异度分别为0.787、0.823、0.785;AUC分别为0.791、0.865、0.745。LSR≥2.49、NLR≥3.31、PLR≥139.22的患者中-低分化、Ⅲ~Ⅵ期、肿瘤直径>3 cm的占比高于LSR<2.49、NLR<3.31、PLR<139.22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2例结直肠癌患者随访期间内死亡38例,生存率为58.70%(54/92)。LSR≥2.49、NLR≥3.31、PLR≥139.22的患者死亡率均高于LSR<2.49、NLR<3.31、PLR<139.22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SR、NLR、PLR是评估结直肠癌患预后的有效参考指标,临床可通过联合三者检测辅助临床诊断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SR NLR PLR 结直肠癌
下载PDF
CK19、CRP、ALB检测对结直肠癌术后疗效和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赵贺 王冲 +1 位作者 张文静 卢晓华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3期451-454,共4页
目的 研究角蛋白19(CK19)、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检测对结直肠癌术后疗效、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112例经临床及手术活检确诊为结直肠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 目的 研究角蛋白19(CK19)、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检测对结直肠癌术后疗效、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112例经临床及手术活检确诊为结直肠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治疗前后和不同疗效、不同预后患者的CK19、CRP、ALB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CK19、CRP、ALB检测对结直肠癌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CK19、CRP、ALB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R 57例、PR 33例、SD 13例、PD 9例,总有效率为80.36%。CR+PR组的CK19、CRP水平低于SD+PD组,ALB水平高于SD+P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后,生存患者88例(78.57%)。生存组CK19、CRP低于死亡组,ALB高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K19、CRP、ALB三者联合检测预测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预后的下曲线面积(AUC)为0.807、敏感度为0.917、特异度为0.925,均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 CK19、CRP、ALB联合检测能够准确地预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化疗的疗效及评估患者预后,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CK19 CRP ALB 术后化疗
下载PDF
腹膜后脂肪肉瘤外科治疗及其术后复发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郝玉娟 罗成华 +1 位作者 郑伟 宋少柏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3期275-280,共6页
目的:探讨腹膜后脂肪肉瘤(RPLS)的诊疗经验,并寻找影响RPLS术后复发的因素。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84例RPLS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外科处理方法及影响术后复发的因素。结果:84例病人共行手术110例次,肿瘤完全切除72例次(65.5%),联合周围脏... 目的:探讨腹膜后脂肪肉瘤(RPLS)的诊疗经验,并寻找影响RPLS术后复发的因素。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84例RPLS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外科处理方法及影响术后复发的因素。结果:84例病人共行手术110例次,肿瘤完全切除72例次(65.5%),联合周围脏器切除66例次(60.0%)。术后总复发率64.3%,中位复发时间10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RPLS分化程度和肉眼完全切除是影响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联合脏器切除组与单纯肿瘤切除组的肉眼完全切除率分别为72.7%、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PLS术后复发率高,肿瘤分化程度和肉眼完全切除是影响RPLS术后复发时间的独立因素。联合周围脏器的肿瘤切除可明显提高肿瘤的完全切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 脂肪肉瘤 外科治疗 复发 多因素分析
下载PDF
PBL教学模式在肿瘤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安松林 丁磊 高宏 《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5期8-9,共2页
目的评价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肿瘤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4年1月~2015年12月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结直肠外科参加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为研... 目的评价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肿瘤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4年1月~2015年12月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结直肠外科参加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分为采用PBL教学模式的研究组(n=32)和接受传统临床教学方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的对照组(n=32)。结果采用PBL教学模式的研究组的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均优于采用LBL教学法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PBL教学模式的研究组更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教学满意度较高。结论不论是对临床专业知识的理论掌握还是临床实践操作考核,PBL教学模式都优于LBL传统的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肿瘤外科 实习
下载PDF
混合型便秘外科治疗亟需标准化
9
作者 罗成华 《腹部外科》 2011年第3期134-135,共2页
便秘是最常见的胃肠道疾病症候群,包括排便次数减少、硬块状大便、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阻塞感、排便费力以及需手法辅助才能成功排便等症状,达到一定程度并持续存在相当时期。美国统计便秘发病率占人群的29/5,女性及老年人好发。
关键词 外科治疗 便秘 标准化 混合型 排便次数 胃肠道疾病 直肠阻塞 症候群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BRAF V600E基因突变对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姬巍 董健 +8 位作者 昌红 杜雪梅 彭洪 谢洪 赵爱民 闫巍 白娟 彭振兴 尹金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95-1002,共8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原发灶临床病理特征和BRAFV600E基因突变的关联性,阐明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因PTC在本院手术治疗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灶部位...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原发灶临床病理特征和BRAFV600E基因突变的关联性,阐明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因PTC在本院手术治疗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灶部位和数量,淋巴结转移数量和位置;病理学资料,包括肿瘤的位置、大小、数目和包膜侵犯,瘤周纤维包裹,检出砂粒体,脉管和神经受累。检测PTC组织中BRAF V600E基因突变情况,分析颈部淋巴结转移与PTC患者临床特征、病理学特点和BRAF V600E基因突变的关联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共选择PTC患者321例,其中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者129例(40.2%)。279例(86.9%)患者伴有BRAF V600E基因突变,但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PTC淋巴结转移无关联(P>0.05)。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与患者发病年龄、肿瘤最大径、甲状腺双侧叶多原发灶、检出砂粒体和脉管受侵有关联(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TC患者年龄(OR=0.729,95%CI:0.600~0.885)、肿瘤最大径(OR=1.796,95%CI:1.326~2.433)、原发灶数量(OR=1.947,95%CI:1.225~3.096)、检出砂粒体(OR=2.578,95%CI:1.037~6.409)和脉管受侵(OR=8.856,95%CI:1.929~40.656)是PT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论:PTC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与患者年龄、肿瘤最大径、原发灶数量、检出砂粒体和脉管受侵有关联,与BRAF V600E基因突变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BRAFV600E基因 淋巴结 转移
下载PDF
NLR、PLR对结肠癌根治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文静 田红梅 +1 位作者 王冲 马玲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2期245-248,共4页
目的观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结肠癌根治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96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将术后发生SSI的19例患者纳... 目的观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结肠癌根治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96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将术后发生SSI的19例患者纳入感染组,余77例纳入未感染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基线实验室检查资料,比较两组患者NLR、PLR水平,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发生SSI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术前NLR、PLR对结肠癌根治术后SSI的预测价值。结果感染组患者NLR、PLR水平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淋巴细胞计数(TL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NLR、PLR水平均是影响结肠癌术后SSI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NLR、PLR水平用于评估结肠癌根治术后SSI患者诊断价值的AUC分别为0.722、0.681。结论NLR、PLR水平与结肠癌根治术后SSI发生密切相关,术前重视其水平对结肠癌根治术后SSI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根治术 手术部位感染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崔力方 罗成华 +6 位作者 张继新 昌红 高颖 沈兵 张建英 郭洋 钟定荣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620-623,共4页
目的探讨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de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DD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光学显微镜形态和免疫学表型,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6例中为复发再次手术者10... 目的探讨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de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DD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光学显微镜形态和免疫学表型,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6例中为复发再次手术者10例。所有患者肿瘤均发生于腹膜后。CT能够清楚地显示肿瘤的生长范围及对周围脏器的推挤、浸润,影像学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镜下观察显示去分化脂肪肉瘤含有分化性成分和去分化成分,去分化成分可表现为纤维肉瘤样、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样、恶性外周神经鞘瘤样、平滑肌肉瘤样、横纹肌肉瘤样、血管肉瘤样、血管外皮瘤样等。肿瘤可以以一种成分为主,也可以几种成分同时存在,免疫表型表达各异。16例患者均通过手术治疗,其中9例为单纯肿物切除,7例同时切除了肿物及周围粘连的脏器。随访至2012年1月(随访3-24月)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去分化脂肪肉瘤中的去分化成分表现各异,低级别和高级别区域可在同一肿瘤内并存。对于复发病例仍然应该争取再次手术切除,以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肉瘤 病理学 腹膜后肿瘤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回顾性研究 随访研究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慢性阑尾炎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2
13
作者 张展志 于军辉 罗成华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2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慢性阑尾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施行42例慢性阑尾炎手术的临床资料,25例行开腹手术,17例行腹腔镜手术,对比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合并处理其...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慢性阑尾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施行42例慢性阑尾炎手术的临床资料,25例行开腹手术,17例行腹腔镜手术,对比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合并处理其他疾病、总费用、切口感染率,并随访术后慢性腹痛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开腹组显著长于腹腔镜组(P〈0.05):术中出血量开腹组多于腹腔镜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开腹组显著长于腹腔镜组(P〈0.05)。开腹手术25例中同时处理其他疾病2例,腹腔镜手术17例中同时处理其他疾病8例(P〈0.05):开腹手术者平均费用明显小于腹腔镜手术者平均费用(P〈0.05)。2组切口感染率及术后慢性腹痛比率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虽然平均费用较高,腹腔镜对慢性阑尾炎的诊治仍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阑尾炎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总费用
下载PDF
腹膜后脂肪肉瘤的诊治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10
14
作者 郝玉娟 罗成华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4期398-401,共4页
脂肪肉瘤(liposarcolna.LS)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以下,但原发腹膜后LS(retmperitoneal liposarcoma.RPLS)在原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中则是最常见的类型.占其中的41%。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 脂肪肉瘤 外科治疗 放疗 化疗
下载PDF
腹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安松林 荣维淇 +4 位作者 王黎明 吴凡 冯莉 田斐 吴健雄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96-399,共4页
目的分析腹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临床病理特点、诊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13例腹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女8例、男5例,中位年龄24岁(15~57岁)。临床表现为腹部肿物、腹部... 目的分析腹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临床病理特点、诊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13例腹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女8例、男5例,中位年龄24岁(15~57岁)。临床表现为腹部肿物、腹部不适隐痛、发热、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症状,影像学检查无明显特异性。SMA、MSA、Vim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均为阳性。本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1~76月(中位44月),1例术后13月复发,再次手术后无复发,其余12例无复发和转移。结论腹腔IMT缺乏典型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明确诊断依靠病理检查,SMA、MSA、Vim多为阳性,有助于IMT的诊断,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预防医学专业临床肿瘤学课程体系的开发与探索
16
作者 丁磊 李稳霞 +3 位作者 孙林青 朱斌 李文斌 钟晓松 《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12期28-29,共2页
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攀升,在人们中进行预防及健康宣教尤为重要。对承载着该项任务的预防医学专业临床肿瘤学教学课程进行开发性设置,确定所需的知识结构,探讨课程组合形式和教学方式。打破常规临床教学模式,突出预防医学专业特... 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攀升,在人们中进行预防及健康宣教尤为重要。对承载着该项任务的预防医学专业临床肿瘤学教学课程进行开发性设置,确定所需的知识结构,探讨课程组合形式和教学方式。打破常规临床教学模式,突出预防医学专业特点,建立有预防医学专业特色的临床肿瘤学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为培养合格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医学专业 临床肿瘤学 课程体系
下载PDF
居家肿瘤患者PICC风险预警自评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俐惠 李温荣 +4 位作者 李玉 田红梅 颜欣 杨彬 顾怡蓉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33-1637,共5页
目的:构建居家肿瘤患者PICC风险预警自评指标体系,帮助居家肿瘤患者识别PICC风险并及早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为下一步实现患者居家自评、风险等级自动分类和中高风险患者自动预警的互联网平台建设奠定基础。方法:血管通路研究小组通过文献... 目的:构建居家肿瘤患者PICC风险预警自评指标体系,帮助居家肿瘤患者识别PICC风险并及早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为下一步实现患者居家自评、风险等级自动分类和中高风险患者自动预警的互联网平台建设奠定基础。方法:血管通路研究小组通过文献研究法初步拟定PICC风险预警自评指标体系的条目内容,采用德尔菲法对15名血管通路相关临床护理专家进行咨询,根据专家对条目内容的评分并结合专家意见确定了居家肿瘤患者PICC风险预警自评体系。结果:最终拟定的居家肿瘤患者PICC风险预警自评指标体系共包括9项高风险预警指标、6项中风险预警指标、4项低风险预警指标。德尔菲咨询专家积极系数为10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6,专家协调系数为0.181,专家咨询后变异系数为0〜0.304。结论:居家肿瘤患者PICC风险预警自评指标体系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适用性,能够为肿瘤患者居家护理提供科学的预警自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尔菲法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肿瘤 居家护理 预警
下载PDF
主体双元一体化干预模式对大肠癌患者术后疾病认知、情感寄托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英 杨金娜 +1 位作者 绳雪娇 丁磊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8期161-164,192,共5页
目的探讨主体双元一体化干预模式在大肠癌患者术后中的应用,同时观察其对疾病认知、情感寄托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大肠癌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 目的探讨主体双元一体化干预模式在大肠癌患者术后中的应用,同时观察其对疾病认知、情感寄托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大肠癌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主体双元一体化干预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后疾病认知、情感寄托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各项目认知程度的疾病认知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希望患者比例高于干预前,观察组个人信念患者比例高于干预前,观察组干预后希望、个人信念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无情感寄托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疲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体双元一体化干预模式在大肠癌患者中应用后能够明显提高其对疾病正确认知的态度,并树立了更高的情感寄托,从而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双元一体化干预模式 大肠癌 疾病认知 情感寄托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腹膜恶性间皮瘤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和Ki-67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8
19
作者 杜雪梅 李鑫宝 +3 位作者 马玲 高颖 孙萍萍 李雁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20-923,928,共5页
目的分析腹膜恶性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MPM)中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和Ki-67增殖指数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探讨TILs和Ki-67对MPM预后的影响。方法光镜下观察并计数MPM中T... 目的分析腹膜恶性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MPM)中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和Ki-67增殖指数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探讨TILs和Ki-67对MPM预后的影响。方法光镜下观察并计数MPM中TILs数量,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28例MPM中Ki-67增殖指数。Kaplan-Meier法构建生存曲线,Cox回归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MPM的预后因素。结果TILs和Ki-67增殖指数与MPM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学亚型均无关(P>0.05)。Log-rank生存分析显示,TILs中密度、高密度患者的总生存期高于低密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4个月vs 11.1个月,P=0.012);肿瘤细胞Ki-67高增殖指数患者总生存期低于Ki-67低增殖指数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2个月vs 11.1个月,P=0.049)。多因素分析显示,TILs是MPM的独立预后因素(OR=3.666,95%CI=1.1~11.8,P=0.024)。结论MPM中Ki-67增殖指数水平和TILs密度与患者总生存期显著相关。TILs是MPM的独立预后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恶性间皮瘤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KI-67 预后
下载PDF
腹腔镜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并发缺血性睾丸炎风险预测列线图的建立及验证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桐生 丁磊 +2 位作者 李稳霞 马玲 高宏 《中国医刊》 CAS 2021年第11期1229-1233,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并发缺血性睾丸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行腹腔镜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患者180例,其中术后并发缺血性睾丸炎的90例患...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并发缺血性睾丸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行腹腔镜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患者180例,其中术后并发缺血性睾丸炎的9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未发生缺血性睾丸炎的9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后缺血性睾丸炎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风险模型,并对该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评价。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中年龄<18岁、腹股沟疝病程≥24个月、嵌顿性疝、疝内容物进入阴囊、复发性疝及采用前入路手术方式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18岁(OR=2.941,95%CI 1.465~5.903)、腹股沟疝病程≥24个月(OR=3.302,95%CI 1.648~6.614)、嵌顿性疝(OR=3.601,95%CI 1.619~8.010)、复发性疝(OR=2.295,95%CI 1.065~4.944)及前入路手术方式(OR=3.479,95%CI 1.519~7.967)是术后发生缺血性睾丸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以上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风险模型,验证结果显示,初始模型一致性指数为0.869,与内部验证的一致性指数0.872较为接近,校正曲线显示该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及一致性。结论年龄<18岁、腹股沟疝病程≥24个月、嵌顿性疝、复发性疝及前入路手术是腹腔镜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发生缺血性睾丸炎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可为临床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无张力疝修补术 缺血性睾丸炎 列线图模型 腹腔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