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17细胞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建升 袁宝珠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1年第11期885-889,共5页
Th17细胞是近年来被鉴定出的一类新型CD4阳性T细胞亚群。与传统的Th1、Th2细胞不同,它以分泌IL-17为主要特征,并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慢性炎症的发病过程。最近的证据表明Th17细胞也参与肿瘤免疫,然而这些细胞究竟是促进肿瘤的发展或是... Th17细胞是近年来被鉴定出的一类新型CD4阳性T细胞亚群。与传统的Th1、Th2细胞不同,它以分泌IL-17为主要特征,并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慢性炎症的发病过程。最近的证据表明Th17细胞也参与肿瘤免疫,然而这些细胞究竟是促进肿瘤的发展或是抑制肿瘤的发展尚不清楚。本综述总结了有关Th17细胞在肿瘤中作用的最新资料,分析Th17细胞在肿瘤中的特性和作用,以利于未来设计更有效的肿瘤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17淋巴细胞 肿瘤免疫 肿瘤微环境
下载PDF
结直肠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彦斌 刘月 +5 位作者 叶颖江 张辉 黄红艳 李莎 王杉 任军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39-842,共4页
目的 筛选结直肠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方法 收集2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配对的正常结肠黏膜上皮组织,分别采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切割纯化结直肠癌细胞和正常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应用基于生物质谱的乙酸酐稳定同位素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 目的 筛选结直肠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方法 收集2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配对的正常结肠黏膜上皮组织,分别采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切割纯化结直肠癌细胞和正常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应用基于生物质谱的乙酸酐稳定同位素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鉴定结直肠癌和正常结肠黏膜之间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借助生物信息学工具对差异蛋白进行功能聚类分析.结果 共鉴定得到137个在结直肠癌和正常结肠黏膜之间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其中67个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上调,70个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下调.对差异蛋白进行功能通路分析,得到了7个高可信的功能网络,包括细胞生长增殖、氨基酸代谢、炎症反应、胚胎发育、细胞分化、分子转运及细胞骨架的构成.结论 基于生物质谱的乙酸酐稳定同位素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是筛选结直肠癌肿瘤标志物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蛋白质组学 肿瘤标记 生物学 显微切割
原文传递
白介素8基因mRNA在左右半结肠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3
作者 许开宇 李雨晨 +1 位作者 伍江平 顾晋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30期4822-4830,共9页
目的:基于右半结肠癌(right-sided colon cancer,RSCC)和左半结肠癌(left-sided colon cancer,LSCC)2个亚群,探索白介素8(interleukin 8,IL-8)基因在2组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的病理Ⅱ和Ⅲ期结肠癌患... 目的:基于右半结肠癌(right-sided colon cancer,RSCC)和左半结肠癌(left-sided colon cancer,LSCC)2个亚群,探索白介素8(interleukin 8,IL-8)基因在2组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的病理Ⅱ和Ⅲ期结肠癌患者80例,以结肠脾曲为界,分成RSCC组40例和LSCC组40例,采集每个患者的癌组织及其自身配对正常结肠黏膜组织共80对.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 RT-PCR)的方法检测IL-8基因m RNA在2组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和临床病理变量的关系及其对各自预后的影响.结果:无论RSCC还是LSCC,IL-8基因m RNA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自身正常结肠黏膜的表达(P<0.01);然而,IL-8在RSC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LSCC,经检验具有显著性.IL-8高表达患者与RSCC(65%vs 35%,P=0.007),较大肿瘤直径(5.2 cm vs 4.1 cm,P=0.014),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27.5%vs 10%,P=0.045)显著相关;L S C C患者中I L-8高表达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短于低表达者(37.0 mo vs 59.2 mo,P=0.006),而对RSCC患者的单独分析却发现IL-8高表达者的预后好于低表达者(63.8 mo vs 54.5 mo,P=0.151).多因素分析发现,T4结肠壁浸润(RR=6.514,95%CI:1.209-35.102,P=0.029)和脉管癌栓(RR=6.272,95%CI:1.352-29.092,P=0.019)是RSCC的独立预后因子;IL-8高表达(RR=3.279,95%CI:0.973-11.051,P=0.045)、T4结肠壁浸润(RR=4.546,95%CI:1.335-15.481,P=0.015)、淋巴结转移(RR=5.918,95%CI:1.439-24.334,P=0.014)和脉管癌栓(RR=3.663,95%CI:1.089-12.320,P=0.036)是LSCC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IL-8基因在RSCC的表达明显高于L S C C,且对两者具有不同的预后意义,是L S C C不良的独立预后因子.可见根据肿瘤部位的不同分析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是很有必要.RSCC和LSCC是具有复杂分子差异和不同致癌机制的两个潜在的结肠癌异质性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8 左半结肠癌 右半结肠癌 预后
下载PDF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淋巴细胞亚群对肺部病变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杜超 刘佳 +2 位作者 伍江平 黄爱本 潘磊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1年第4期554-557,595,共5页
目的比较肺部感染,肺恶性肿瘤及间质性肺病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8例患者,其中肺部感染56例,肺恶性肿瘤18例,间质性肺疾病24例,检测肺泡灌洗液... 目的比较肺部感染,肺恶性肿瘤及间质性肺病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8例患者,其中肺部感染56例,肺恶性肿瘤18例,间质性肺疾病24例,检测肺泡灌洗液计数及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肺部感染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总NK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巨噬细胞百分比显著减少,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恶性肿瘤组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显著减低,与感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质性肺病组CD8+T淋巴细胞及抑制性T淋巴细胞(CD8+CD28-)显著升高,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分类及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于鉴别肺部病变、评估免疫功能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感染 肺恶性肿瘤 间质性肺病 肺泡灌洗液 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结直肠癌肿瘤中心区和边缘区淋巴管生成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彦斌 刘月 +3 位作者 张辉 黄红艳 李莎 任军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12-615,共4页
目的 探讨肿瘤中心区和边缘区淋巴管生成与结直肠癌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120例结直肠癌肿瘤标本,以淋巴管特异性标志物podoplanin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检测肿瘤中心区淋巴管密度和边缘区淋巴管密度,以了解结直肠癌不同区域... 目的 探讨肿瘤中心区和边缘区淋巴管生成与结直肠癌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120例结直肠癌肿瘤标本,以淋巴管特异性标志物podoplanin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检测肿瘤中心区淋巴管密度和边缘区淋巴管密度,以了解结直肠癌不同区域的淋巴管生成情况,同时分析肿瘤不同区域淋巴管密度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结果 与肿瘤边缘区淋巴管相比,肿瘤中心区淋巴管通常表现为体积更小的闭塞状和不规则状.结直肠癌肿瘤中心区淋巴管密度与肿瘤大小(t=2.673,P=0.009)、组织学分级(t=-2.296,P=0.023)及患者的预后(x^2=4.386,P=0.036)均有关,而肿瘤边缘区淋巴管密度与淋巴结转移(t=-4.053,P<0.001)、肿瘤分期(t=4.740,P=0.004)及患者的预后(x^2=5.806,P=0.016)均有关.结论 肿瘤边缘区淋巴管生成在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肿瘤中心区淋巴管生成与结直肠癌肿瘤生长及分化密切相关;肿瘤边缘区和中心区淋巴管生成对于结直肠癌的发展及预后均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淋巴管生成 预后
原文传递
肾二肽酶基因mRNA在左右半结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许开宇 连正杰 +2 位作者 伍江平 丁磊 高宏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7年第2期123-128,共6页
目的研究肾二肽酶基因(Dipeptidase 1,DPEP1)mRNA在左右半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接受结肠癌切除术的腺癌患者80例,以结肠脾曲为界,分为右半结肠癌(right-sided colon cancer,RSCC)和左半结肠癌(left-sided colon can... 目的研究肾二肽酶基因(Dipeptidase 1,DPEP1)mRNA在左右半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接受结肠癌切除术的腺癌患者80例,以结肠脾曲为界,分为右半结肠癌(right-sided colon cancer,RSCC)和左半结肠癌(left-sided colon cancer,LSCC)组。收集每个患者的肿瘤和自身正常结肠组织标本80对,使用RT-q PCR技术分析DPEP1 mRNA在两组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DPEP1 mRNA在肿瘤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01);DPEP1 mRNA在LSCC中的表达显著高于RSCC(P表达指数=0.018);DPEP1 mRNA高表达病人更多见于LSCC(P=0.025);高表达者低分化病人的比例显著高于高分化病人(P=0.009);高表达病人癌相关死亡率显著高于低表达者(P=0.010);DPEP1 mRNA与肿瘤浸润深度T4临界显著相关(P=0.051)。LSCC中DPEP1 mRNA低表达者的中位生存显著优于高表达者(62.8 mo vs.42.0 mo,P=0.010),RSCC高和低表达者之间生存无显著差异(P=0.159)。多因素分析显示,T4侵犯和脉管癌栓是RSCC的独立不良预后因子,T4侵犯、淋巴结转移和脉管癌栓是LSCC的独立不良预后因子,DPEP1高表达与LSCC病人不良预后临界显著相关(P=0.052)。结论 DPEP1 mRNA在LSCC的表达显著高于RSCC,且对两者具有不同的预后意义,其高表达仅对LSCC具有不良预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EP1 MRNA 结肠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