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磷酸钙涂层多孔镁金属支架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评估 被引量:1
1
作者 叶健廷 缪铂尊 +13 位作者 熊英杰 孟昊业 单验博 孙小涵 卢雨征 武艳斌 林万程 关聪聪 刘修志 王鑫 许文静 袁广银 彭江 周成福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7-423,共7页
背景负重部位骨松质的大面积缺损修复是临床中一个待解决的难题,多孔镁金属结合磷酸钙(Ca-P)生物活性涂层有望克服这一难题,但缺乏相应力学和生物相容性评价。目的评价Ca-P涂层多孔镁金属支架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选择性激... 背景负重部位骨松质的大面积缺损修复是临床中一个待解决的难题,多孔镁金属结合磷酸钙(Ca-P)生物活性涂层有望克服这一难题,但缺乏相应力学和生物相容性评价。目的评价Ca-P涂层多孔镁金属支架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选择性激光熔化3D打印工艺制备多孔镁金属支架,通过化学转化法在多孔纯镁金属支架表面制备Ca-P生物活性涂层,与无涂层镁金属支架做对比。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X射线能谱对材料涂层的形貌、成分进行表征;通过压缩力学实验绘制应力-应变曲线,并计算支架屈服强度和弹性模量。采用CCK-8法、活死染色和细胞黏附等手段检测多孔镁金属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结果制备Ca-P涂层多孔镁金属支架;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X线能谱结果显示多孔镁金属支架内部镁颗粒呈现出融合体状;Ca-P涂层由花瓣状晶粒以一定的取向相互堆叠而成,与基体无缝隙紧密结合。力学性能测试显示,Ca-P涂层多孔镁金属支架抗压强度高于无涂层支架[(35.3±0.7)Mpa vs(31.0±1.0)Mpa,P=0.003,n=3],杨氏模量高于无涂层支架[(656.0±8.7)Mpa vs(623.0±7.0)Mpa,P=0.007,n=3];生物相容性结果显示,相比空白组,Ca-P涂层支架有显著促增殖作用,无涂层支架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相比无涂层多孔镁金属支架,Ca-P涂层多孔镁金属支架力学性能优,生物相容性好,可用于负重部位骨松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选择性激光熔化 多孔镁金属支架 磷酸钙生物涂层 力学性能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改良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姚琦 倪杰 +3 位作者 胡磊 张里程 张立海 唐佩福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3-108,共6页
目的建立中空加压螺钉固定股骨颈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3枚中空加压螺钉的受力情况及改良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时能否提供所需的力学强度。方法三维有限元模型采取三钉倒三角并与股骨干成127°的内固定方式,并模拟单腿站立... 目的建立中空加压螺钉固定股骨颈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3枚中空加压螺钉的受力情况及改良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时能否提供所需的力学强度。方法三维有限元模型采取三钉倒三角并与股骨干成127°的内固定方式,并模拟单腿站立时的受载情况;在Pauwels角分别为50°、60°、70°、80°时,计算3枚螺钉在不同位置(下面螺钉为1号,前上螺钉为2号,后上螺钉为3号)所受应力;选择受力最大的螺钉开侧孔,研究孔径大小、开孔方向对螺钉固定股骨颈骨折模型的影响。结果随着Pauwels角度的增加,每个中空加压螺钉上的应力增大;Pauwels角为80°时各个中空加压螺钉的应力达到最大值,1、2、3号螺钉所受应力分别为304、515、和154 MPa;当受力最大的2号螺钉开孔直径为1 mm,开孔方向避开150°~195°时,3枚螺钉所受应力均在安全范围内。结论从力学角度看,3枚螺钉受到不同应力,开侧孔设计的中空加压螺钉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治疗股骨颈骨折手术安全可靠,而且可以通过中空和侧孔管道向骨折端注入药物,为促进股骨颈骨折愈合创造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 应力 中空加压螺钉
下载PDF
后路动态稳定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丁立祥 陈迎春 +2 位作者 张亘瑷 姚琦 侯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2期4123-4129,共7页
背景:后路动态稳定系统可以用来保留椎体运动节段,减少椎体相邻节段的退变。目的:探讨后路动态稳定系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中期疗效和稳定性。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骨科2009年2月至2011年6月的18例退行性腰椎疾... 背景:后路动态稳定系统可以用来保留椎体运动节段,减少椎体相邻节段的退变。目的:探讨后路动态稳定系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中期疗效和稳定性。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骨科2009年2月至2011年6月的18例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在后路减压的同时行后路动态稳定系统内固定。男11例,女7例;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45岁。应用目测类比评分进行疼痛评估,以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应用过屈过伸位X射线测量后路动态稳定系统内固定后腰椎间盘和相邻间盘活动度。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随访时间20-45个月,平均随访38个月。目测类比评分后路动态稳定系统内固定治疗前7.1-9.4分,平均得分8.3分,内固定治疗后0-3.1分,平均得分1.5分,目测类比评分改善率为81.5%。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在后路动态稳定系统内固定治疗前35-81分(平均60分),内固定治疗后0-45分(平均22分),功能障碍恢复率为63.3%。后路动态稳定系统内固定治疗后1例出现松动,1例出现下肢神经症状一过性加重,3个月后逐渐缓解。腰椎间盘在内固定后平均活动度为5.3°。后路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保留固定节段的活动度和稳定性,中期临床症状恢复良好,说明该系统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可供选择的非融合性固定方法,但其对相邻节段的影响尚需要进行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学术探讨 后路动态稳定系统 非融合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退行性变植入物 椎管狭窄 滑脱 疼痛 脊柱融合 椎弓根螺钉 相邻节段退变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骨关节炎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滑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血管形态的特征 被引量:20
4
作者 赵绵松 夏蓉晖 +3 位作者 王玉华 丁立祥 关雷 黄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27-931,共5页
目的:比较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膝关节滑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滑膜血管形态的特征,分析VEGF与部分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滑... 目的:比较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膝关节滑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滑膜血管形态的特征,分析VEGF与部分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滑膜组织分为滑膜衬里层、血管周围及衬里下基质组织进行研究,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OA与RA患者膝关节滑膜组织各层VEGF mRNA及蛋白表达。将滑膜组织VEGF蛋白表达的平均光密度比值分别与患者外周血的部分实验室炎性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将VEGF表达结果进一步与关节镜下滑膜形态学所见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视觉模拟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对关节镜下滑膜形态(血管密度、血管形态、扭曲或直行血管走行方式)进行评分;滑膜增生程度也采取VAS半定量分析方法,分为几乎无滑膜增生、少有、有及滑膜肥厚。结果:在滑膜衬里层、血管周围及衬里下层基质组织,VEGF mRNA及蛋白表达在OA与RA患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A衬里下层基质组织VEGF蛋白表达与红细胞沉降率呈正相关(r=0.58,P<0.05);RA滑膜衬里层VEGF蛋白表达与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r=0.87,P<0.05),RA衬里下层基质组织VEGF蛋白表达与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56,P<0.05)。此外,OA滑膜衬里层VEGF蛋白表达与直行血管走行方式呈正相关(P<0.05),OA衬里下层基质组织VEGF蛋白表达与滑膜纤维素增生程度呈正相关(P<0.05);RA滑膜衬里层VEGF蛋白表达与血管形态、弯曲血管走行方式及血管密度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滑膜组织各层VEGF mRNA及蛋白表达在OA及RA患者之间均存在差异,VEGF表达与部分炎症指标及关节镜下滑膜血管形态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关节炎 关节炎 类风湿
下载PDF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定向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 被引量:17
5
作者 俞猛 于方 付胜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4951-4954,共4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分化为骨、软骨、肌腱、脂肪等组织的多分化潜能。目的:体外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定向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探讨体外诱导分化为软骨的方法和条件。方法:取兔股骨骨髓,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分化为骨、软骨、肌腱、脂肪等组织的多分化潜能。目的:体外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定向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探讨体外诱导分化为软骨的方法和条件。方法:取兔股骨骨髓,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体外培养后,取第3代细胞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软骨分化诱导剂,2周后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甲苯胺蓝染色,RT-PCR技术检测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可以从兔骨髓中培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能明显的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经软骨诱导分化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软骨细胞形态,甲苯胺蓝染色阳性,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的表达阳性。10μg/L的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成软骨分化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软骨分化
下载PDF
榄香烯乳注射液对血管内皮细胞株HECV功能影响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丁立祥 殷玉琨 +1 位作者 宋爱莉 孙子渊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8期1581-1584,I0002,共5页
目的:研究榄香烯注射液对血管内皮细胞株HECV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榄香烯乳作用于HECV细胞作为处理组,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结晶紫实验检测不同浓度榄香烯乳作用下的细胞生长速率,ECIS实验检测细胞黏附功能及侵袭功能,新生血管... 目的:研究榄香烯注射液对血管内皮细胞株HECV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榄香烯乳作用于HECV细胞作为处理组,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结晶紫实验检测不同浓度榄香烯乳作用下的细胞生长速率,ECIS实验检测细胞黏附功能及侵袭功能,新生血管形成实验检测血管生成能力,细胞聚集实验检测细胞聚集能力。结果:低浓度的榄香烯乳可以促进HECV细胞的生长速率(=20μg/mL时,P<0.05)、黏附能力(=10μg/mL时,P<0.05)、迁徙能力(=10μg/mL时,P<0.05)及新生血管形成能力(=20μg/mL时,P<0.05);而高浓度的榄香烯乳则抑制其生长速率(≥80μg/mL时,P<0.05)、黏附能力(≥80μg/mL时,P<0.05)、迁徙能力(≥80μg/mL时,P<0.05)、新生血管形成能力(≥80μg/mL时,P<0.05)及细胞聚集能力(=160μg/mL,90 min时,P<0.05)。结论:低浓度的榄香烯乳注射液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功能具有促进作用,而高浓度的榄香烯乳则表现为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乳注射液 血管内皮细胞 生长速率 黏附 迁徙 新生血管形成 细胞聚集
下载PDF
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与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粉碎骨折效果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姚琦 仇永辉 +2 位作者 倪杰 彭立彬 袁晓明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4年第7期489-493,共5页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和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地分析北京世纪坛医院骨科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47例锁定钢板治疗和27例半肩关节置换治疗Neer分型三、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和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地分析北京世纪坛医院骨科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47例锁定钢板治疗和27例半肩关节置换治疗Neer分型三、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末次随访的Neer评分情况。结果随访时间为23.7个月(12~43个月)。内固定组手术时间为(95.4±8.57)min,术中出血量为(277.50±31.65)ml,Neer评分优良率为82.9%;置换组手术时间为(72.60±9.45)min,术中出血量为(287.20±42.51)ml,Neer评分优良率为85.2%。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随访Nee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与半肩关节置换术都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有效方法,术后均能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对于年龄相对较轻同时可争取术中复位的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是最佳选择;而对于骨折严重粉碎无法重建的肱骨近端骨折,尤其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半肩关节置换则是最佳选择,应根据不同的骨折损伤情况进行具体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粉碎 肱骨骨折 半肩关节置换术 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下载PDF
老年外伤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及预防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国强 方秀统 俞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93-1496,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外伤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为完善老年性脊柱骨折患者预防措施及提高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对168例老年外伤性脊柱骨折患者的年龄与性别分布情况、骨折原因、损伤节段及骨质疏松等级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分... 目的探讨老年外伤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为完善老年性脊柱骨折患者预防措施及提高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对168例老年外伤性脊柱骨折患者的年龄与性别分布情况、骨折原因、损伤节段及骨质疏松等级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62~69岁,占64.3%(108/168);摔伤是导致脊柱骨折的主要原因,占51.8%(87/168),且女性比例较高(P〈0.05),而男性高处坠落伤及重物砸伤比例较高(P〈0.05)。285个损伤节段中,胸椎及腰椎占81.1%(231/285),其中胸腰段占54.7%(156/285)。男性患者颈椎骨折比例显著高于女性(P〈0.05)。女性患者胸椎及胸腰段骨折比例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小梁的级数逐渐降低(P〈0.05)。同年龄患者中,老年女性骨小梁的级数明显低于老年男性(P〈0.05)。结论老年外伤性脊柱骨折的致伤原因及骨折损伤节段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且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应根据老年人性别差异与其自身特点对其外伤性脊柱骨折进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脊柱骨折 性别差异 骨质疏松 预防
下载PDF
两种方法治疗成人肱骨远端骨折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龙安华 韩大成 +6 位作者 胡国东 葛双雷 窦越超 张学东 王雪飞 姚琦 张亚奎 《北京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193-195,共3页
成人肱骨远端骨折包括肱骨髁上、髁间及单纯累及内外髁的骨折,临床上处理起来相对棘手。随着内固定技术的进步及患者对肘关节功能要求的提高,大多数的肱骨远端骨折需要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仍是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的主要方法,但随... 成人肱骨远端骨折包括肱骨髁上、髁间及单纯累及内外髁的骨折,临床上处理起来相对棘手。随着内固定技术的进步及患者对肘关节功能要求的提高,大多数的肱骨远端骨折需要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仍是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的主要方法,但随着近年来的治疗方法及治疗理念不断更新,可活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亦可获得良好的肘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远端骨折 手术治疗 队列研究 成人 切开复位内固定 肘关节功能 内固定技术 治疗方法
下载PDF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3
10
作者 李世飞 祝孟海 姚琦 《北京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143-145,149,共4页
目的分析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科老年髋部骨折后手术治疗患者169例(年龄>60岁),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将患者分为... 目的分析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科老年髋部骨折后手术治疗患者169例(年龄>60岁),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将患者分为无血栓组157例(男43例、女114例,平均年龄78岁)和血栓组12例(男4例、女8例,平均年龄76岁)。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术前制动时间、手术时间、基础疾病,术前、术后1~5 d、术后6~10 d的血浆D-D值及FIB值。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绘制ROC曲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制动时间、术前和术后6~10 d D-D和FIB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基础疾病、术后1~5 d D-D和FIB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单独检测D-D和FIB时,术后1~5 d的D-D值和FIB曲线下最大面积分别为0.801和0.746,位于ROC曲线左上角的值为截断值,血浆D-D>1 587μg/L和FIB>4.69 g/L,D-D和FIB联合检测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835,联合检测时的敏感性和准确度较单独诊断时高。结论根据ROC曲线,髋部骨折术后1~5 d,D-D>1 587μg/L和FIB>4.69 g/L的患者发生DVT的风险较大,应尽早进行相关检查,积极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髋部骨折 深静脉血栓形成 ROC曲线
下载PDF
腰椎后路手术椎间融合器应用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13
11
作者 孟海 杨雍 +17 位作者 孙天胜 伍骥 李中实 阮狄克 王炳强 孙常太 洪毅 李淳德 李放 杜俊杰 刘波 海涌 李利 丁立祥 刘宝戈 鲁世保 唐家广 藏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79-384,共6页
椎间融合器(interbody fusion cage)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实施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如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等的常用手术方法,包括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 椎间融合器(interbody fusion cage)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实施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如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等的常用手术方法,包括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和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interbody fusion,TLIF),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融合器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滑脱症 腰椎退变性疾病 椎弓根钉棒系统 腰椎不稳 腰椎后路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可注射性骨修复材料治疗犬股骨颈骨折实验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袁晓明 倪杰 +2 位作者 彭立彬 于大昕 姚琦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20期1612-1613,1616,共3页
目的探讨可注射性骨修复材料在犬股骨颈骨折中的修复能力及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技术在此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12只,每只犬左右两侧股骨头、颈分别作为对照侧与实验侧。实验侧应用中空加压螺钉复合可注射骨形态发生蛋白(BMP... 目的探讨可注射性骨修复材料在犬股骨颈骨折中的修复能力及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技术在此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12只,每只犬左右两侧股骨头、颈分别作为对照侧与实验侧。实验侧应用中空加压螺钉复合可注射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缓释载体,对照侧单纯植入中空加压螺钉,术后4、8、12周分别通过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进行监测。结果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中感兴趣区(ROI)计数和摄取比值显示实验组随着时间的延长再血管化的数量和成骨的质量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结论可注射性骨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的修复犬股骨颈骨折的能力,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修复过程中有非常准确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骨形态发生蛋白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下载PDF
纤维蛋白胶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微球对犬骨髓基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姚琦 张立海 +2 位作者 黄鹏 崔庚 唐佩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2期7873-7876,共4页
背景:前期实验证实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纤维蛋白胶能作为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良好可注射性缓释载体。目的:观察可注射性骨形态发生蛋白缓释体系对犬骨髓基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 背景:前期实验证实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纤维蛋白胶能作为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良好可注射性缓释载体。目的:观察可注射性骨形态发生蛋白缓释体系对犬骨髓基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载药微球,然后将微球与纤维蛋白胶复合制备出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纤维蛋白胶复合材料,采用细胞培养及组织化学等方法观察微球对犬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的影响。结果与结论: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纤维蛋白胶微球对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但对细胞的分化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说明纤维蛋白胶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微球能够提高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成骨能力,可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良好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 纤维蛋白胶 骨髓基质细胞 微球 增殖
下载PDF
骨硬化蛋白单链抗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世飞 祝孟海 +1 位作者 张树东 姚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共6页
背景:拮抗骨硬化蛋白可影响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刺激成骨活动,增加骨合成代谢。目的:观察骨硬化蛋白单链抗体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得到C57BL/6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14 d后茜素... 背景:拮抗骨硬化蛋白可影响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刺激成骨活动,增加骨合成代谢。目的:观察骨硬化蛋白单链抗体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得到C57BL/6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14 d后茜素红染色,成脂诱导7 d后油红O染色,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能力;取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验组用含50μg/L骨硬化蛋白单链抗体(Scl-scFv)的α-MEM完全培养基培养,对照组用等量α-MEM完全培养基培养,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第7天Real-Time PCR检测Col1、ALP、RUNX2、OPN、OCN的mR NA表达,同时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第4,7,10天Western blot检测Col1和OPN蛋白表达,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骨钙素水平。结果与结论:(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后茜素红染色可见明显钙结节,成脂诱导后油红O染色可见橘红色油滴;(2)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实验组的吸光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实验组Col1、ALP、RUNX2、OPN、OCN的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碱性磷酸酶染色强于对照组;(4)实验组Col1、OPN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5)结果表明,骨硬化蛋白单链抗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无明显作用,可以促进其向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间质干细胞 单链抗体 细胞分化 组织工程
下载PDF
抗Sclerostin单链抗体基因的构建、表达及活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姚琦 张立才 +4 位作者 倪杰 侯宇 刘长振 郁卫东 张里程 《武警医学》 CAS 2013年第12期1047-1052,共6页
目的构建抗Sclerostin(SOST)单链抗体原核表达载体并对表达蛋白进行活性分析。方法提取抗SOST单克隆抗体5H3D1杂交瘤细胞总RNA,用RT-PCR方法扩增抗体轻链可变区基因(VL)和重链可变区基因(VH)并通过重叠延伸拼接(SOE)PCR方法,在VL和VH基... 目的构建抗Sclerostin(SOST)单链抗体原核表达载体并对表达蛋白进行活性分析。方法提取抗SOST单克隆抗体5H3D1杂交瘤细胞总RNA,用RT-PCR方法扩增抗体轻链可变区基因(VL)和重链可变区基因(VH)并通过重叠延伸拼接(SOE)PCR方法,在VL和VH基因之间引入Linker(Gly4Ser)3,连接成单链抗体SOST-scFv(VL-Linker-VH)。将scFv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2b(+)后转入HEK293细胞进行分泌表达,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鉴定表达产物,ELISA和West-blot检测表达蛋白的反应活性,茜素红结节染色法评估单链抗体对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矿化的影响。结果 VL基因序列全长为339个碱基对,VH基因序列全长330个碱基对,均符合小鼠免疫球蛋白可变区基因特征,而SOST-scFv基因全长包括4个框架区(FR)、3个抗原互补决定区(CDR)以及具有抗体特征性的2个半胱氨酸残基;本研究构建的scFv全长687个碱基对,VL-Linker-VH为连接结构,SDS-PAGE分析表明大肠杆菌表达的scFv为可溶性蛋白,ELISA和West-blot检测证实表达scFv具有与SOST特异性结合的活性,细胞实验结果证实scFv能够促进骨髓间充质细胞成骨分化及矿化结节的形成。结论成功构建抗SOST单链抗体表达载体,而且表达的scFv产物具有确切的免疫结合活性以及体外诱导成骨分化、矿化作用,为该抗体应用于骨质疏松疾病治疗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硬化素 单链抗体 骨质疏松 表达 活性
下载PDF
骨填充材料在骨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俞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4683-4686,共4页
背景:由于肿瘤造成的骨组织缺损是临床面临的难题之一,而如何修复骨缺损是骨科领域的热点问题。目的:介绍各种骨填充材料在骨肿瘤中的应用,并观察硫酸钙人工骨复合自体骨修复骨肿瘤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骨填充材料,骨肿瘤,... 背景:由于肿瘤造成的骨组织缺损是临床面临的难题之一,而如何修复骨缺损是骨科领域的热点问题。目的:介绍各种骨填充材料在骨肿瘤中的应用,并观察硫酸钙人工骨复合自体骨修复骨肿瘤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骨填充材料,骨肿瘤,骨缺损"为中文关键词;以"bone filled materials,bone tumor,bone defect"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2001-01/2011-01PubMed及CNKI数据库相关文章。共检索到文献40篇,最终纳入符合标注的文献24篇。结果与结论:用于骨肿瘤骨缺损的骨填充材料众多,主要分为自体骨、同种异体骨、人工合成材料。有学者应用复合材料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每种材料在修复骨肿瘤骨缺损中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一种理想的骨肿瘤骨缺损填充材料。通过骨组织工程技术获得所需的骨填充材料,可能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填充材料 骨肿瘤 骨缺损 硫酸钙人工骨 生物材料
下载PDF
体外循环系统下加压灌注改善模型猪下肢血运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磊 高磊 +3 位作者 王雷 左有为 刘燕玲 王江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53-557,共5页
背景:课题组前期应用体外循环系统模拟体内生理环境对离体断肢进行灌注保存,并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达到了延长体外断肢寄养时间的目的。目的:研究体外循环系统下加压灌注疗法对改善缺血下肢血运的作用。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巴马小型... 背景:课题组前期应用体外循环系统模拟体内生理环境对离体断肢进行灌注保存,并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达到了延长体外断肢寄养时间的目的。目的:研究体外循环系统下加压灌注疗法对改善缺血下肢血运的作用。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巴马小型猪18只,随机分为3组(n=6)。A组为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缺血处理;B、C两组通过结扎右后肢股动脉建立下肢缺血模型;缺血4周后,C组进行加压灌注疗法,1 h/(次·d)。1周后应用数字化X光机行右后肢股动脉造影,观察各组股动脉形态及远端侧支循环变化;取各组右后肢胫前肌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测定毛细血管密度;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相对表达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标本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结果与结论:(1)与B组相比,C组右后肢股动脉造影直径明显增加,远端侧支循环明显丰富;(2)C组毛细血管密度较B组明显增加(P<0.05),但A、C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Western blot法显示,与A组相比,B、C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量均显著升高(P<0.05),但以C组为最高(P<0.05);(4)ELISA法检测发现,与A组相比,B、C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清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且C组最高(P<0.05);(5)可见,体外循环系统下加压灌注疗法可以明显改善缺血下肢血运,可能为临床治疗下肢缺血提供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系统 下肢缺血 缺血模型 加压灌注 动物实验 血管造影 毛细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美国骨外科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简介——哈佛医学院/麻省总院纪行 被引量:4
18
作者 方秀统 于方 《继续医学教育》 2014年第9期64-66,共3页
在美国哈佛医学院麻省总院骨科参观学习期间,研究并学习骨科各年资住院医生学习和工作的制度,探讨他们的骨科专业培养方式,他们的培养方式先进有效,应该引进学习。通过介绍美国骨外科住院医师培训的申请与选拔、培训内容及要求,并与国... 在美国哈佛医学院麻省总院骨科参观学习期间,研究并学习骨科各年资住院医生学习和工作的制度,探讨他们的骨科专业培养方式,他们的培养方式先进有效,应该引进学习。通过介绍美国骨外科住院医师培训的申请与选拔、培训内容及要求,并与国内骨科住院医师培养方式和制度进行比较,发现目前国内骨科住院医师培养方式较为落后,希望能够对国内骨外科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培训 骨外科 住院医师
下载PDF
持续性护理干预对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韩京媛 《护理管理杂志》 2012年第2期131-132,共2页
目的探讨持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46例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 目的探讨持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46例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院内个别指导、家庭访视以及电话咨询等持续性护理干预措施。并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在入院后1天、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进行评价。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随访3个月疼痛未复发。干预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持续性护理干预是促进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压缩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 日常生活能力 护理干预
下载PDF
单节段和双节段椎体斜形切除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国强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5465-5467,共3页
目的探讨单节段和双节段椎体斜形切除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2例,随机分为单节段组和双节段组。单节段组行颈椎单节段椎体斜行切除减压术治疗,双节段组行颈椎双节段椎体斜行减压术治疗。利用三维运动检测系统比... 目的探讨单节段和双节段椎体斜形切除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2例,随机分为单节段组和双节段组。单节段组行颈椎单节段椎体斜行切除减压术治疗,双节段组行颈椎双节段椎体斜行减压术治疗。利用三维运动检测系统比较术前与术后运动中性区(NZ)及运动范围(ROM)的变化,比较两类术式术后颈椎生物力学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类手术术后与术前相比C3/4、C4/5、C5/6三个节段的屈曲、侧弯及旋转ROM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0.05);颈4椎体斜形切除术后,三个节段屈伸、侧弯及旋转ROM整体增加3.1%、11.1%和11.6%,NZ增加了7%、10%和9%,与术前相比,整体ROM及N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4及颈5椎体斜形切除术后,三个节段屈伸、侧弯及旋转ROM整体增加29.3%、33.5%及35.9%,NZ增加了7.9%、11.1%及10.9%,与术前相比整体ROM及N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节段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节段和双节段椎体斜形切除术均能增加颈椎各个方向的活动度,而且单节段椎体斜形切除术后椎体稳定性优于双节段椎体斜形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斜形切除术 颈椎不稳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