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动力障碍型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孔令彪 陈阳 +3 位作者 李颖 葛楠 高伟 危北海 《北京中医》 2007年第11期713-714,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动力障碍型属中医脾胃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中药组、西药组、中西医结合组3组。中药组29例,服香砂六君子汤,每日1剂;西药组26例,口服促胃肠动力剂多潘立酮,每次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动力障碍型属中医脾胃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中药组、西药组、中西医结合组3组。中药组29例,服香砂六君子汤,每日1剂;西药组26例,口服促胃肠动力剂多潘立酮,每次10~20mg,每日3~4次;中西医结合组同时服用中药组及西药组药物,服药方法与两组相同。三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在改善临床主要症状方面,中西医结合组、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77%,中药组为93.10%,两组分别与西药组(84.61%)比较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动力障碍型属中医脾胃气虚证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动力障碍型 脾胃气虚证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有关脾胃学说的理论探讨及临床诊治经验 被引量:38
2
作者 危北海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7期1189-1194,共6页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阐明机体的生理机能、病理机制和临床辨证论治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1)认真钻研中医理论,探求脾胃学说的渊源。在系统的整理和发掘中医文献...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阐明机体的生理机能、病理机制和临床辨证论治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1)认真钻研中医理论,探求脾胃学说的渊源。在系统的整理和发掘中医文献中,笔者对历代浩瀚的中医经典著作中有关脾胃救灾说的理论阐述和经验诊治等进行了比较全面而系统的整理归纳,共分为4点:①《内经》为脾胃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②《伤寒杂病论》奠定了脾胃学说的临床证治基础;③唐宋金元时期,脾胃学说得以全面的发展;④明清时期,脾胃学说进一步充实完善。(2)脾胃学说的理论贡献。脾胃学说的理论内涵精辟丰富,对整个中医药学理论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创立了独树一帜的学术流派。脾胃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元气之根;是人体气机升降运化之枢纽;是内伤病发生的根本内因。(3)系统整理脾胃疾病证治规律。依据脾胃学说的理论,对脾胃疾病的证治进行系统整理和归纳分析,脾胃病的辨证主要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辨虚实,辨别邪正盛哀的偏胜;辨寒热,分析脾胃寒热之盛衰;辨气血津液;辨脏腑兼证。(4)探索证治规律,提高临床疗效。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很多疾病在病程的不同阶段可以出现脾胃证候,或为主症,或为兼症。而且只要一旦出现脾胃证候,就可以应用相应调理脾胃的方法治疗而取得明显的疗效。说明在多数疾病,特别是消化系统疾病,调理脾胃确是临床治疗的极其重要法则,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常见的证治如下:脾胃升降之证治;健脾固卫之证治;肝木克土之证治;培土生金之证治。中医对与胃肠功能障碍疾病的认识,主要是根据脾胃,大、小肠功能失常而导致疾病发生发展的一系列变化,主要包括脾胃,大、小肠和肝肾等脏器的本身功能或其相互关系的失调。其病机有:①气机阻滞;②脾虚胃弱;③湿热蕴结;④气滞血瘀。中医对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治疗主要是依据辨证论治的原则,随证型的不同,而遣方用药,本文列举了笔者常用治法与代表方剂,与读者共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学说 理论探讨 临床经验
下载PDF
凉血活血胶囊中茜草素和芍药苷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小婷 李萍 赵丽纯 《北京中医药》 2011年第9期700-702,共3页
目的建立RP-HPLC法测定凉血活血胶囊中茜草素、芍药苷的含量。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法。色谱条件:茜草素:Kromasil 100-5C18色谱柱;流动相:甲醇-乙腈-0.2%磷酸水溶液(25∶50∶25),检测波长为250nm,流速1.0mL/min。芍药苷:Kromasil 100-5... 目的建立RP-HPLC法测定凉血活血胶囊中茜草素、芍药苷的含量。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法。色谱条件:茜草素:Kromasil 100-5C18色谱柱;流动相:甲醇-乙腈-0.2%磷酸水溶液(25∶50∶25),检测波长为250nm,流速1.0mL/min。芍药苷:Kromasil 100-5C18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14∶86),检测波长为230nm,流速:1.0mL/min。结果茜草素、芍药苷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分离效果理想。茜草素在0.084~1.05μg范围内、芍药苷在0.28~7.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结论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凉血活血胶囊的含量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血活血胶囊 RP-HPLC 茜草素 芍药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