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性脊髓病1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晶滢 勾春燕 +4 位作者 李秀惠 杨华升 张纯 靳华 钱英 《北京医学》 CAS 2016年第12期1298-1300,共3页
目的探讨肝性脊髓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3年北京佑安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18例肝性脊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多为中年男性,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病,18例表现为双下肢肌力下降,14例肌张力升高。在... 目的探讨肝性脊髓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3年北京佑安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18例肝性脊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多为中年男性,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病,18例表现为双下肢肌力下降,14例肌张力升高。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联合中药治疗1个月,18例肌力降低的患者中,11例肌力得到1个级别以上改善;14例肌张力增高的患者中,8例治疗后肌张力得到1个级别以上改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性脊髓病有一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脊髓病 肝硬化
下载PDF
146例慢性重型肝炎综合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汪晓军 李秀惠 田一梅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131-134,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重型肝炎临床综合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观察综合治疗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共146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肝肾功能、生化指标、凝血功能、生存质量量表等指标并比较两组疗效。结... 目的:观察慢性重型肝炎临床综合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观察综合治疗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共146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肝肾功能、生化指标、凝血功能、生存质量量表等指标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TBil(总胆红素)降低显著(P<0.05),TP(总蛋白)、CHE(胆碱酯酶)、TG(甘油三酯)、NH3(血氨)、FIB(纤维蛋白原)、PT(凝血酶原时间)和PTA(凝血酶原活动度)等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的症状和生存质量改善、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总体疗效优于一般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炎 慢性 中西医结合 疗效
下载PDF
肝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中临床路径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罗晓岚 李秀惠 +4 位作者 杨华升 田一梅 许文君 邱金鹏 于飞 《北京医学》 CAS 2012年第6期456-458,共3页
目的研究临床路径在肝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价值。方法将急性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各30例、慢性肝炎患者20例分为临床路径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天数、费用及疗效。结果路径组平均治疗天数和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23.6±3.2)dv... 目的研究临床路径在肝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价值。方法将急性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各30例、慢性肝炎患者20例分为临床路径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天数、费用及疗效。结果路径组平均治疗天数和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23.6±3.2)dvs.(31.1±5.3)d,(3756.52±1093.1)元vs.(5063.54±1690.1)元,P均<0.05]。路径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87.5%,路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肝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构建合理的临床路径,制定最佳的诊疗方案,可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治疗费用、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 临床路径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85例艾滋病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秀惠 胡建华 +2 位作者 刘翠娥 王月珍 柏国仙 《北京中医》 2007年第1期11-12,共2页
目的观察中医药改善艾滋病患者血CD4细胞水平变化。方法根据患者的治疗需求将85例患者分为中药组、中西药组和西药组三组,比较用药前和用药半年后患者血CD4细胞变化。结果CD4细胞在中药组治疗前为(203.3±223.8)个/mm3,治疗后为(263... 目的观察中医药改善艾滋病患者血CD4细胞水平变化。方法根据患者的治疗需求将85例患者分为中药组、中西药组和西药组三组,比较用药前和用药半年后患者血CD4细胞变化。结果CD4细胞在中药组治疗前为(203.3±223.8)个/mm3,治疗后为(263.3±261.3)个/mm3;中西药组治疗前为(233.4±180.0)个/mm3,治疗后为(330.4±223.4)个/mm3;西药组治疗前为(116.0±183.3)个/mm3,治疗后(140.1±177.3)个/mm3。结论中药组和中西药组都能明显提高患者CD4细胞水平,与西药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提示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能有效提高机体CD4细胞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中医药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 CD4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防治胃切除术后胆石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光勋 李秀惠 杨煜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防治胃切除术后胆石症的可行性。方法 :将杂种雄犬随机分为 :对照组 (行剖腹探查术 )、手术组 (行胃大部切除加Billroth Ⅱ式胃肠重建术 )、实验组 (行胃大部切除术加Billroth Ⅱ式胃肠重建加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 )...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防治胃切除术后胆石症的可行性。方法 :将杂种雄犬随机分为 :对照组 (行剖腹探查术 )、手术组 (行胃大部切除加Billroth Ⅱ式胃肠重建术 )、实验组 (行胃大部切除术加Billroth Ⅱ式胃肠重建加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 )。应用美国BIO RAD公司生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 ,检测并观察 3组动物胆汁成分的变化 ,并用ABR ID 2 2及ABR ID 10系统进行胆汁的需氧菌及厌氧菌鉴定。结果 :手术组有需氧菌及厌氧菌的混合感染 ,并可见胆色素类结石形成。实验组较手术组总胆汁酸显著增加 (P <0 0 1)、初级胆汁酸及次级胆汁酸显著增高 (P <0 0 1) ,未形成结石。结论 :中西医结合用药可抑制胃切除术后胆石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防治 胃切除术 胆石症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重症60例临床体会 被引量:9
6
作者 张显彬 李秀惠 +3 位作者 杨华升 谢玉兰 田一梅 张佳莹 《环球中医药》 CAS 2010年第6期401-404,共4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按是否应用中医治疗,将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后对其相关临床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在发热持续时间、神经系统受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治愈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按是否应用中医治疗,将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后对其相关临床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在发热持续时间、神经系统受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治愈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手足口病 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2010-2012年北京佑安医院344例麻疹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刘丹 李秀惠 梁连春 《北京医学》 CAS 2014年第3期187-189,共3页
目的:总结2010-2012年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麻疹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佑安医院2010-2012年收治的344例麻疹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3岁以下婴幼儿及青壮年麻疹患者的构成比较高,分别为71.0%和14.2%;麻疹发病... 目的:总结2010-2012年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麻疹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佑安医院2010-2012年收治的344例麻疹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3岁以下婴幼儿及青壮年麻疹患者的构成比较高,分别为71.0%和14.2%;麻疹发病高峰集中于3~5月份;患者均有皮疹,中高度发热者占92.7%,最常见并发症为肝损伤(87.0%),其次为肺炎(82.6%),整体预后较好。结论加强麻疹疫苗的接种管理、注意特殊人群的免疫保护是消除麻疹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流行病学特征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多学科会诊缩窄性心包炎致肝淤化1例并文献复习
8
作者 刘洋 李丽 勾春燕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82-183,共2页
缩窄性心包炎(CP)误诊率高,肝硬化与CP临床表现均可出现腹水、肝淤血等表现,既往合并病毒性肝炎病史的病历更容易出现误诊。多学科会诊可提高诊断效率,缩短诊断时间,降低误诊率。我科既往开展多学科会诊诊断CP致肝淤血1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缩窄性心包炎 肝硬化 文献复习 肝淤血 误诊
下载PDF
粪便微生物移植在急性肝衰竭中的治疗现状
9
作者 刘淑慧 胡建华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829-832,共4页
急性肝衰竭是肝脏疾病中最为凶险的类型之一,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在临床治疗中主要以肝脏移植为主,缺乏其他有效的治疗手段。而肠道微生物是人体内十分独特的组成部分,它通过“肝-肠轴”对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发挥作用。在肝衰竭... 急性肝衰竭是肝脏疾病中最为凶险的类型之一,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在临床治疗中主要以肝脏移植为主,缺乏其他有效的治疗手段。而肠道微生物是人体内十分独特的组成部分,它通过“肝-肠轴”对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发挥作用。在肝衰竭的治疗中对肠道菌群研究获得了广泛的关注,通过肠道内微生物移植缓解急性肝衰竭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将针对微生物移植在急性肝衰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微生物移植 急性肝衰竭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黄芩甙对ConA致肝损伤小鼠肝组织MDA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汪晓军 马赟 +3 位作者 张奉学 朱宇同 郭兴伯 李秀惠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53-1155,共3页
目的:观察黄芩甙对模型小鼠血清ALT、AST和肝组织MDA含量的影响.方法:除正常组灌服及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小鼠分别于首日上、下午和次日下午各灌胃给药1次0.2mL/只,联苯双酯为150g/L,大、中、小及注射剂组分别为200、100、50... 目的:观察黄芩甙对模型小鼠血清ALT、AST和肝组织MDA含量的影响.方法:除正常组灌服及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小鼠分别于首日上、下午和次日下午各灌胃给药1次0.2mL/只,联苯双酯为150g/L,大、中、小及注射剂组分别为200、100、50、50g/L.末次给药后4-6h各组动物一次性尾静脉注射ConA20mg/kg,观察血清ALT、AST和肝组织MDA含量的变化.结果:除空白组外的各组小鼠血清ALT、AST值黄芩甙大(2321.3±406.2;1638.5±353.4)、中(1890.2±467.3;1550.3±437.3)、小剂量组(1584.7±399.6;1302.9±353.1)以及注射剂组(2570.0±406.7;2186.4±443.9)较模型组(4499.9±334.2;3967.6±392.7)均显著降低(P<0.01),说明各治疗组均有降低转氨酶的作用.在降低ALT作用方面,黄芩甙大剂量与注射剂组的ALT降低不及联苯双酯组(P<0.05),黄芩甙中、小剂量降低ALT的作用与联苯双酯组(1612.8±309.2)较为接近(P>0.05).在降低AST作用方面,黄芩甙大、中、小剂量的作用无明显差异并与联苯双酯较为接近(P>0.05),同时可以肯定的是,黄芩甙注射剂也有明显的降低AST的作用,但效果不如黄芩甙大、中、小剂量和联苯双酯组(P<0.05,P<0.05,P<0.05).肝组织匀浆中的MDA含量,以黄芩甙大(2.61±0.3)、中(2.11±0.4)、小剂量组(2.60±0.5)及注射剂(2.66±0.5)和联苯双酯组(2.81±0.3)均较模型组(4.66±0.5)显著降低(P<0.01),黄芩甙中剂量组的肝匀浆MDA含量最低,而黄芩甙大、小剂量组及注射剂组的肝匀浆MDA含量低于联苯双酯组,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黄芩甙可降低血清ALT、AST和肝组织MDA含量且优于联苯双酯,这可能是其抗ConA肝损伤机理的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A含量 CONA 黄芩甙 肝组织 肝损伤 血清ALT 联苯双酯 尾静脉注射 0.05 注射剂 小剂量 AST 模型小鼠 生理盐水 灌胃给药 联笨双酯 组织匀浆 损伤机理 肝匀浆 正常组 一次性 转氨酶 治疗组 大剂量 中剂量 下午
下载PDF
槲芪散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6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杨薇 杨华升 +2 位作者 何秀娟 李秀惠 钱英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槲芪散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对患者生存时间、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槲芪散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槐耳颗粒,均治疗24周。比较2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槲芪散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对患者生存时间、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槲芪散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槐耳颗粒,均治疗24周。比较2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生活质量(KPS评分)变化、生存时间及临床总证候疗效。结果槲芪散治疗组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生活质量(KPS评分)变化、生存时间及临床总证候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槲芪散联合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明显提高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对肝癌的介入治疗可发挥增效减毒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槲芪散 经动脉化疗栓塞 免疫功能 槐耳颗粒
下载PDF
260例乙型重型肝炎症候学前瞻性调查分析 被引量:24
12
作者 李秀惠 胡建华 +3 位作者 勾春燕 钱英 张秋云 来要良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36-238,共3页
目的:观察乙型重型肝炎(以下简称重型肝炎)患者症候学特点,探讨重型肝炎患者的病因病机、病性、病名及辨证分型。方法:观察260例重型肝炎患者的症状体征、脉象,采用数码相机拍摄患者舌象,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重型肝炎患者的症... 目的:观察乙型重型肝炎(以下简称重型肝炎)患者症候学特点,探讨重型肝炎患者的病因病机、病性、病名及辨证分型。方法:观察260例重型肝炎患者的症状体征、脉象,采用数码相机拍摄患者舌象,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重型肝炎患者的症候学特点。结果:①常见症状体征为:身目发黄、尿黄、倦怠乏力、面色晦暗、食欲减退、食少、腹胀、性欲减退、口干口渴、肝掌、腰膝酸软、恶心、烦燥、两目干涩、下肢水肿、大便粘滞不爽、头昏、口粘不爽等;②舌象特征:舌质暗或暗紫、舌红、苔厚或/和腻、苔色黄或白、舌下静脉增宽或曲张,部分患者出现舌体胖或偏瘦;③最常见脉象依次为滑、沉、弦、数、濡、细、弱、实、涩;④辨证分型:常见邪实证型为肝脾血瘀、水浊内停、阴毒内结、阳毒内盛、湿热中阻;本虚证型为肾阴虚、肝阴虚、脾气虚、肾气虚、肝阳虚、肝气虚、脾阳虚、肾阳虚。结论:①病因病机:内因肝肾阴虚、阴血不足、脾肾阳虚、阴阳两虚;外因主要为:湿浊(热)毒、瘀毒。病机较为复杂,可概括为:病情迁延日久,气血阴阳亏损,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而生湿浊,或湿浊之邪乘虚而入,阻碍气血,郁久生热,泛溢肌肤。属本虚标实。②中医病名首选“黄疸”,当出现明显并发症时,可参照臌胀、积聚、血证、厥证等病名。③主要证型:肝肾阴虚、阴血不足、脾肾阳虚、湿浊困阻、湿热并重、肝脾血瘀、疫毒(阴毒/阳毒)内盛蒙蔽神窍。辨证分型较为复杂,单一证型极为少见,多合并2~3个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乙型 慢性重型肝炎 症候学 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下载PDF
加味真武汤对肝肾综合征模型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杨东旭 成亮 +8 位作者 徐平湘 胡小敏 李伯楠 刘磊 杨华升 李秀惠 勾春燕 李雁 何秀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3期573-574,共2页
目的:研究加味真武汤对硫代乙酰胺所致肝肾综合征模型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给大鼠腹腔注射硫代乙酰胺300mg/(kg.d),共2天,制造肝肾综合征模型。测定大鼠血中ALT/GPT、CRE、UREA、TBL、NO、内毒素、ET及ATⅡ的量。同时测定16h尿量,... 目的:研究加味真武汤对硫代乙酰胺所致肝肾综合征模型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给大鼠腹腔注射硫代乙酰胺300mg/(kg.d),共2天,制造肝肾综合征模型。测定大鼠血中ALT/GPT、CRE、UREA、TBL、NO、内毒素、ET及ATⅡ的量。同时测定16h尿量,并计算肌酐清除率。结果:加味真武汤45、22.7、15g/kg可改善硫代乙酰胺所致肝肾综合征模型大鼠的肝肾功能:血中ALT/GPT、CRE、UREA、TBL降低,尿量增加,肌酐清除率增加,同时血清内毒素水平及NO含量也降低。结论:加味真武汤对肝肾综合征动物模型有一定保护作用,与降低模型动物血清内毒素水平及NO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真武汤 硫代乙酰胺 肝肾综合征 内毒素 NO
下载PDF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Meta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丁剑波 张佳莹 +2 位作者 田一梅 刘丹 李秀惠 《环球中医药》 CAS 2013年第8期585-588,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用Jadad评分表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用RevMan 5.0软... 目的系统评价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用Jadad评分表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用RevMan 5.0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共11篇,共计病例数124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喜炎平注射液加基础治疗与利巴韦林注射液加基础治疗相比,退热时间缩短1.85天,退疹时间缩短1.51天,总病程时间缩短2.55天,并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尚未见报道喜炎平注射液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明确,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但尚需设计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炎平注射液 手足口病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7
15
作者 胡建华 钱英 +6 位作者 姚乃礼 聂广 吴其凯 李晓东 勾春燕 杨华升 李秀惠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00-203,共4页
目的:观察"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方案的有效性。方法:前瞻性随机将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55例,对照组56例,分别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单纯西药治疗4周,随访8周,观察有效率、症状及主要化验指标的改善情况... 目的:观察"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方案的有效性。方法:前瞻性随机将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55例,对照组56例,分别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单纯西药治疗4周,随访8周,观察有效率、症状及主要化验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证候积分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40例,72.73%)高于对照组(30例,53.5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功能:①胆红素:两组患者治疗两周后TBil明显下降,其中治疗组两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凝血功能:治疗组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明显升高,治疗1周后PTA(43.6%)与治疗前(35.0%)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PTA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综合疗效:治疗组有效率(37例,67.27%)高于对照组(30例,53.5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病死率(5例,9.09%)低于对照组(13例,23.2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在降低病死率,改善症状、改善肝功能(退黄、提高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方面均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验证了"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断逆挽法 重型肝炎 乙型 慢性 辨证论治 疗效评价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无创性疗效评定标准的探讨 被引量:12
16
作者 胡建华 李晓东 +2 位作者 李秀惠 聂广 杨大国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08-210,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疗效评定标准。方法:结合中医辨证论治规律及现代医学检测指标,制定一套积分值疗效评定标准。结果:①探讨中医证候积分值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有效、无效);②探讨血清学及特殊检查积分值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有... 目的:探讨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疗效评定标准。方法:结合中医辨证论治规律及现代医学检测指标,制定一套积分值疗效评定标准。结果:①探讨中医证候积分值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有效、无效);②探讨血清学及特殊检查积分值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有效、无效);③探讨抗肝纤维化综合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有效、无效),对中医证候疗效、血清学及特殊检查疗效进行综合评价。结论:该疗效评定标准采用积分值法,将中医症状、体征,肝纤维化检测指标分值化,较为全面、客观、简明、科学,可操作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肝纤维化 慢性肝炎 疗效评定标准
下载PDF
Abernethy畸形误诊为肝硬化1例报告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丽 勾春燕 +1 位作者 李晶滢 李秀惠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932-934,共3页
Abernethy畸形属先天性肝外门腔静脉分流,1793年John Abernethy在对1例10月女婴尸体解剖时首次发现,1997年该类疾病被命名为Abernethy畸形。本病罕见,国内外报道不足百例,且主要见于儿童,成人病例更为少见,如合并其他肝病,则极易误诊。... Abernethy畸形属先天性肝外门腔静脉分流,1793年John Abernethy在对1例10月女婴尸体解剖时首次发现,1997年该类疾病被命名为Abernethy畸形。本病罕见,国内外报道不足百例,且主要见于儿童,成人病例更为少见,如合并其他肝病,则极易误诊。本文报道1例Abernethy畸形误诊为肝硬化的成年患者,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畸形 肝硬化 误诊 病例报告
下载PDF
新型甲型H1N1流感重症17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秀惠 夏章 +1 位作者 田一梅 胡建华 《环球中医药》 CAS 2010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甲型H1N1流感重症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09年11月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确诊的17例甲流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结果17例患者既往没有流感疫苗接种史,... 目的探讨新型甲型H1N1流感重症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09年11月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确诊的17例甲流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结果17例患者既往没有流感疫苗接种史,有流感患者接触史者有4例,占23.5%,既往健康者有14例,占82.35%。甲型H1N1流感重症年龄多发生于2岁到12岁少年儿童,占本组病例64.71%。临床症状高热有16例,占94.11%,首发症状高热为主体温39℃以上10例,占本组病例58.82%,其中高热和咳嗽同时出现5例(29.4%),其次咳嗽有7例(49.4%)。合并症主要是肺炎,有15例(88.2%),多脏器功能不全4例(23.5%),有基础性疾病4例(23.5%)。动态血生化检测及其他检查中肝功能异常者9例(52.9%),心肌酶谱异常者7例(41.2%),心电图异常者9例(52.9%)。在出现症状到病毒阴转时间上,多数在2到7天,平均(4.2±1.67)天;在给予治疗到病毒阴转时间上,多数在1到4天,平均(1.88±1.78)天。治疗方面使用中药加奥司他韦7例(49.4%),中药治疗5例(29.4%),未用中药或奥司他韦3例,奥司他韦治疗2例(11.8%)。治疗痊愈出院16例(94.1%),死亡1例。结论新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发病年龄少年儿童多见,首发症状高热、咳嗽,肺炎是主要合并症。及时给予治疗,绝大多数均能获得痊愈,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流感重症患者 临床病例 临床特征
下载PDF
手足口病的中医学病因特点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华升 杨薇 +3 位作者 李娜 田一梅 张佳莹 李秀惠 《环球中医药》 CAS 2010年第6期413-415,共3页
通过总结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病原学等研究结果,结合中医病因学、瘟疫学理论,对手足口病的疾病归属及病因属性进行探讨。提出手足口病应属瘟疫中的湿温病范畴,其病原为湿热性质的杂气,并和机体的内因有很大关系,临床治疗可参照湿温病... 通过总结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病原学等研究结果,结合中医病因学、瘟疫学理论,对手足口病的疾病归属及病因属性进行探讨。提出手足口病应属瘟疫中的湿温病范畴,其病原为湿热性质的杂气,并和机体的内因有很大关系,临床治疗可参照湿温病的规律进行辨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杂气 湿温 病因
下载PDF
体质从化理论在诊治手足口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华升 杨薇 +2 位作者 李娜 田一梅 李秀惠 《环球中医药》 CAS 2012年第4期247-249,共3页
体质从化理论肇始于《内经》等经典著作,对临床治疗急性热病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手足口病的临床转归与感染者体质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感染者体质决定患者是否发病,以及是否能发展为危重症。手足口病的病邪兼具有热、湿的某些特点,其传变... 体质从化理论肇始于《内经》等经典著作,对临床治疗急性热病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手足口病的临床转归与感染者体质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感染者体质决定患者是否发病,以及是否能发展为危重症。手足口病的病邪兼具有热、湿的某些特点,其传变符合"实则阳明、虚则太阴"的规律。基于体质从化理论,应根据其病机转变趋势,采用早期截断病势的治疗原则。应深入临床研究,从中医体质从化理论以及现代医学疾病易感性方面深入研究,寻找客观的物质基础,更加科学有效地指导手足口病的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从化理论 宿主因素 病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