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6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化内镜机器人模拟训练系统在传染病专科医院内镜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李磊 丁惠国 《北京医学》 CAS 2015年第12期1205-1206,共2页
出现计算机辅助的内镜模拟训练系统后,内镜教学进入了新的阶段。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设有全国肝病消化内镜培训中心,承担各省市肝病或传染病专业消化内镜医师的培训任务。传染病专科医院的学员具有消化内科专业背景者少见,加... 出现计算机辅助的内镜模拟训练系统后,内镜教学进入了新的阶段。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设有全国肝病消化内镜培训中心,承担各省市肝病或传染病专业消化内镜医师的培训任务。传染病专科医院的学员具有消化内科专业背景者少见,加之内镜操作难度大、风险高等特点,因此对消化内镜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将消化内镜机器人模拟训练系统应用于消化内镜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训练系统 消化内镜 传染病专科 模拟系统 内科专业 消化道内镜检查 培训中心 结肠镜检查 培训质量 力反馈
下载PDF
传染病专科医院消化内镜专业医师的培训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磊 丁惠国 《传染病信息》 2012年第5期298-300,共3页
传染病医院消化内镜操作对象与综合性医院不同,对专业人员的培训有着自身的特点。我们根据在传染病医院进行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患者的特点,并从传染病防治的角度制定了一套符合传染病医院要求的消化内镜从业人员的培训方法和制度。
关键词 传染病 内窥镜检查 消化系统 医院 专科
下载PDF
双重染色内镜在消化道早癌诊断中的重要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殷桂香 王贞彪 +2 位作者 乔进朋 鲁力峰 王晓燕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3期186-188,共3页
目的:探讨双重染色内镜在消化道早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间在丰台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进行胃肠镜检查的患者1 880例,分为观察组(406例)和对照组(1 474例),其中观察组进行内镜下醋酸-卢戈碘液、醋酸-美兰的... 目的:探讨双重染色内镜在消化道早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间在丰台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进行胃肠镜检查的患者1 880例,分为观察组(406例)和对照组(1 474例),其中观察组进行内镜下醋酸-卢戈碘液、醋酸-美兰的双重染色,并行病理检查;对照组采取经验性活检取材病理检查,观察两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中,食管黏膜染色213例,总检出率为15.5%,早癌4例,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及食管早癌检出率为8.0%;对照组588例,总检出率3.1%,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及食管早癌检出率为1.2%,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胃黏膜染色109例,总检出率66.1%,早癌7例,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及早期胃癌检出率为24.8%,对照组548例,总检出率8.6%,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及早期胃癌检出率为1.6%,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肠黏膜染色84例,总检出率79.8%,早癌1例,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及结直肠早癌检出率为10.7%,对照组338例,总检出率19.8%,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及结直肠早癌检出率为0.6%,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内镜下醋酸-卢戈碘液、醋酸-美兰的双重染色法可提高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内镜 早癌 消化道
下载PDF
获得性免役缺陷综合征患者上消化道黏膜病变特点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斌 金瑞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60-862,F0003,共4页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综合征 胃炎 胃黏膜 胃镜检查
下载PDF
艾滋病患者上消化道黏膜病变特点及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金瑞 张斌 +6 位作者 刘素贞 吕富靖 李冰 王贞彪 赵景民 孙玉临 吴昊 《中国消化内镜》 2007年第3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食管及胃黏膜损害的病变特点。方法研究对象共240例,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包括133例有消化道症状的艾滋病患者,对照组为107例HIV抗体阴性者。实验组所有患者行胃镜检查,并取黏膜组织做光镜及电镜观察,另外使用W...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食管及胃黏膜损害的病变特点。方法研究对象共240例,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包括133例有消化道症状的艾滋病患者,对照组为107例HIV抗体阴性者。实验组所有患者行胃镜检查,并取黏膜组织做光镜及电镜观察,另外使用Warthin-Starry染色判断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同时对镜下可疑病变的食管黏膜进行刷检以检测真菌孢子或者菌丝。对照组病例作以上的相同处理。结果两组间慢性胃炎的发生率未发现差异;实验组133例中有21例检出念珠菌性食管炎。实验组中消化性溃疡(PU)及Hp的检出率(分别为2.26%和19.55%)较对照组为低(分别为21.49%和54.21%),(P<0.005)。胃镜或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组黏膜损害严重。结论艾滋病患者易出现念珠菌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但显微镜下及电镜观察到的慢性胃炎黏膜细胞损伤均较对照组严重。原因可能与艾滋病患者一般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胃黏膜 慢性胃炎 念珠菌性食管炎 幽门螺旋杆菌
下载PDF
北京地区乙肝病毒S基因序列多态性及其分布 被引量:7
6
作者 王继荣 周莉 +3 位作者 赵洪斌 季芬 丁惠国 曾长青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2496-2502,共7页
目的:探讨HBV的S基因序列多态性、基因型/血清型在北京地区的分布特征以及基因型/血清型与临床症状的可能相关性方法:对69例样品进行S区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测序,通过标准序列使用MEGA3.1和DnaSP软件分析核苷酸差异度,比较基因型、血清亚... 目的:探讨HBV的S基因序列多态性、基因型/血清型在北京地区的分布特征以及基因型/血清型与临床症状的可能相关性方法:对69例样品进行S区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测序,通过标准序列使用MEGA3.1和DnaSP软件分析核苷酸差异度,比较基因型、血清亚型的核酸及蛋白质差异.结果:在69例北京地区样品中检测出C基因型55例(79.7%),B基因型14例(20.3%);adrq^+和adw2分别为52和14例,2例血清亚型未见报道.S基因核苷酸差异度分布不均匀,在C型中较高.非同义突变类型多分布在疏水区中,亲水区多为同义突变.临床症状在B,C基因型中有显著性差异.结论:S基因的序列差异在C型中高于B型;DNA序列突变在S基因中呈非随机分布,疏水区突变率高而两个亲水区比较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S基因 多态性 基因型 血清型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气囊辅助内镜联合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在消化道改道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继恒 何玉琦 +1 位作者 高革 李磊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44-547,共4页
目的分析消化道改道患者通过气囊辅助内镜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4月-2017年10月陆军总医院收治的消化道改道术后行气囊辅助内镜ERCP患者12例(4例胆肠吻合术后,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4例患者采... 目的分析消化道改道患者通过气囊辅助内镜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4月-2017年10月陆军总医院收治的消化道改道术后行气囊辅助内镜ERCP患者12例(4例胆肠吻合术后,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4例患者采用双气囊小肠镜,8例患者采用单气囊小肠镜。回顾性分析治疗结果及并发症和术后转归情况。结果 10例患者完成气囊辅助内镜ERCP,总体成功率为83.3%,2例患者系单纯性吻合口狭窄,8例在狭窄的基础上合并肝内胆管结石。2例未完成的患者中1例因胆肠吻合口极度狭窄,导丝未能进入胆管内;1例因R-Y肠肠吻合口角度太小,镜身和套管无法进入输入袢。术后发生黄疸1例,消化道穿孔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均经内科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气囊辅助内镜ERCP安全性良好,疗效确切,与传统ERCP相比,成功率较低,有独特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气囊辅助内镜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下载PDF
传染病专科医院普通病区患者疫情防控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晓慧 吴冬霞 《北京医学》 CAS 2020年第6期580-581,共2页
目的了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病区外普通病区患者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心理状况。方法选取2020年2~3月我院除COVID-19病区外普通病区患者200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 目的了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病区外普通病区患者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心理状况。方法选取2020年2~3月我院除COVID-19病区外普通病区患者200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利用问卷星通过微信群及责任护士分享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普通病区患者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有效问卷2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200例患者对COVID-19的认知程度:不了解0例(0.0%),部分了解112例(56.0%),了解66例(33.0%),非常了解22例(11.0%)。获取相关信息的主要途径:网络搜索112例(56.0%),电视新闻56例(28.0%),亲朋同事或其他人的分享19例(9.5%),其他13例(6.5%)。73例(36.5%)存在焦虑情绪,63例(31.5%)存在抑郁情绪。结论在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我院除COVID-19病区外普通病区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少数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状态,护士要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做好心理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传染病专科医院 患者 心理健康
下载PDF
HBsAg和HBsAb共存的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学特征和S区突变位点
9
作者 刘辉 郄恒宇 +1 位作者 刘新 娄金丽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3期393-398,共6页
目的探讨HBsAg/HBsAb双阳患者和HBsAg单阳性患者的血清学差异,并对两组患者的HBV S区突变位点进行比较分析,探寻HBsAg/HBsAb共阳性患者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的284例HBsAg/HBsAb双... 目的探讨HBsAg/HBsAb双阳患者和HBsAg单阳性患者的血清学差异,并对两组患者的HBV S区突变位点进行比较分析,探寻HBsAg/HBsAb共阳性患者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的284例HBsAg/HBsAb双阳患者和519例HBsAg单阳患者,统计Age、ALT、AST、AST/ALT、TBiL、ALb、r-GT、HBsAg和HBsAg滴度、HBsAb、HBeAg、HBeAb、HBcAb、WBC,对两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对HBV S区扩增成功的19例HBsAg/HBsAb双阳患者和19例HBsAg单阳患者进行测序分析,统计高频突变位点,分析HBV S区突变特征,探寻HBsAg/HBsAb双阳患者可能发生的分子机制。结果HBsAg/HBsAb双阳患者和HBsAg单阳患者在性别、HBeAg、ALT、AST、TBiL、r-G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Age、HBeAb、HBcAb、AST/ALT、Alb、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HBsAb双阳组患者C基因型占78.95%(15/19),其中A113D/T、A317C/S、A45T、A86G、A87T、A96V、A97P等突变频率较高,HBsAg单阳组C基因型占84.21%(16/19),V159A、M47T、I213L、A317S、E44G、Q267L突变频率较高,两组患者的高频突变位点明显不同。结论双阳和单阳CHB患者血清学和基因突变位点存在显著差异。建议针对HBV S区不同的突变位点进一步研究HBsAg和HBsAb共存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SAG 跨膜结构域 主要亲水区 S区
下载PDF
肝星状细胞通过胱硫醚γ-裂解酶/硫化氢(CSE/H2S)调控肝细胞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
10
作者 尚宏伟 马亚楠 +2 位作者 路欣 吕翎娜 丁惠国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38-2245,共8页
目的肝星状细胞(HSC)和硫化氢(H2S)信号分子作为肝细胞癌(HCC)微环境中重要的组分,参与调控HCC的发生发展等多种生物学进程。本研究通过HSC与肝癌细胞系共培养,探讨HSC通过分泌H2S参与调控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HSC细胞系(... 目的肝星状细胞(HSC)和硫化氢(H2S)信号分子作为肝细胞癌(HCC)微环境中重要的组分,参与调控HCC的发生发展等多种生物学进程。本研究通过HSC与肝癌细胞系共培养,探讨HSC通过分泌H2S参与调控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HSC细胞系(LX-2)及肝癌细胞系(Hep G2、PLC/PRF/5)为研究对象。RT-q PCR和Western Blot(WB)法检测LX-2中H2S关键合成酶——胱硫醚γ-裂解酶(CSE)m RNA及表达水平;ELISA测定上清液LX-2产生的H2S浓度;二代测序、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质免疫沉淀(Ch IP)及WB检测H2S(内源性和外源性)作用Hep G2和PLC/PRF/5细胞后,JNK/Jun B-TNFSF14信号通路基因、结合位点及相关蛋白。Transwell小室将LX-2分别与Hep G2和PLC/PRF/5共培养,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细胞的细胞活力、凋亡,WB测定H2S-TNFSF14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所有细胞实验均重复3次。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t检验。结果LX-2主要通过CSE合成H2S,LX-2培养上清液中H2S浓度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增加[(22.89±0.08)pg/m L vs(28.29±0.15)pg/m L vs(36.19±1.90)pg/m L,F=79.63,P<0.05]。LX-2中CSE m RNA水平显著高于CBS m RNA和MPST m RNA(1.008±0.13 vs 0.320±0.014 vs 0.05±0.02,F=80.84,P<0.05)。当CSE被炔丙基甘氨酸(PPG)抑制之后,随着PPG浓度增加,H2S浓度下降(P<0.05)。LX-2分别与Hep G2、PLC/PRF/5共培养,随着培养时间延长,Hep G2(87.48%±0.82%vs70.48%±0.641%vs 52.89%±0.57%vs 45.20%±0.69%,F=1517.13,P<0.001)和PLC/PRF/5(92.41%±0.48%vs 74.10%±0.73%vs 53.70%±0.60%vs 44.00%±0.27%,F=2626.21,P<0.001)细胞活力降低;凋亡增加(Hep G2:12.88%±0.64%vs15.5%±0.16%vs 18.43%±0.37%vs 13.01%±0.58%,F=142.15,P<0.001;PLC/PRF/5:8.51±0.05 vs 12.80±0.33 vs 15.59±0.21 vs 10.72±0.30,F=676.40,P<0.001),第3天最显著。二代测序显示,内源性H2S(LX-2产生)和Na HS(外源性H2S供体)参与调控Hep G2中多种基因表达。Na HS和LX-2通过释放H2S,激活肝癌细胞中JNK/Jun B信号通路、上调凋亡基因TNFSF14表达,且p-Jun B与TNFSF14基因转录调控区域结合增加。结论在肝癌微环境中,HSC通过信号分子CSE/H2S,激活了肝癌细胞中JNK/Jun B信号通路,TNFSF14表达增加,从而促进了肝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星状细胞 硫化氢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病毒学特征的分层分析
11
作者 吕翎娜 李琦 +2 位作者 马文霞 丁惠国 刘晖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43-1348,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分层的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患者的病毒学特征。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行经皮肝穿刺活检、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或接受治疗后停药6个月以上的CH... 目的分析不同分层的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患者的病毒学特征。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行经皮肝穿刺活检、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或接受治疗后停药6个月以上的CHB合并MAFLD患者131例和单纯CHB患者16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生化指标、病毒学指标;根据肝脏病理的炎症活动度(G)及肝纤维化分期(S)对两组患者进行分层,并依据肝脂肪变性程度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炎症活动度评分(NAS)对CHB合并MAFLD患者进一步分析,比较各组病毒学(血清HBV DNA和HBsAg水平)特征差异。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多组间比较及进一步两两比较均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CHB合并MAFLD患者中男性、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的比例,血生化指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ALT、GGT、尿酸和空腹血糖均明显高于单纯CHB患者(P值均<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和HBV DNA水平均显著低于单纯CHB患者(P值均<0.05)。肝纤维化分期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单纯CHB组和CHB合并MAFLD组显著肝纤维化患者(S2~4)的HBV DNA水平均低于非显著肝纤维化患者(S0~1)(P值均<0.05);单纯CHB组显著肝纤维化患者(S2~4)的HBsAg水平明显低于非显著肝纤维化患者(S0~1)(P<0.05)。炎症活动度分层分析结果显示,CHB合并MAFLD组高炎症活动度患者(G3)的HBV DNA水平高于低炎症活动度患者(G1~2)(P<0.05);CHB合并MAFLD组低炎症活动度患者(G1~2)的HBsAg水平明显低于单纯CHB组低炎症活动度患者(P<0.05)。肝脂肪变性程度分层分析结果显示,HBV DNA水平随脂肪变性程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其中脂肪变性重度组HBV DNA水平明显低于轻度组(P<0.05),而HBsAg水平在不同肝脂肪变性程度组间无明显变化(P>0.05)。NAS分层分析结果显示,NAS≥4分组的HBV DNA和HBsAg水平均明显高于NAS<4分组(P值均<0.05)。结论CHB合并MAFLD患者具有明显的代谢指标和转氨酶水平异常,而病毒学指标在不同分层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病毒学
下载PDF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监测及抗凝管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靳珂珂 丁惠国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6,共4页
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指形成于门静脉主干、肝内门静脉分支、肠系膜静脉或脾静脉的血栓[1]。PVT是肝硬化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PVT患病率高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9.36%对5.24%,P=0.04),并... 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指形成于门静脉主干、肝内门静脉分支、肠系膜静脉或脾静脉的血栓[1]。PVT是肝硬化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PVT患病率高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9.36%对5.24%,P=0.04),并发PVT者发生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比例显著高于无PVT者(47.33%对19.63%,P<0.001)[2]。当肝移植患者并发血栓延伸至肠系膜上静脉(superior mesenteric vein,SMV)时,术后病死率增加[3]。PVT形成会影响肝脏血流,增加门静脉压力,进而可能增加EVB、腹水、肠缺血坏死等临床并发症的风险。但是,关于肝硬化并发PVT形成的危险因素、对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肝病进展和病死率的影响仍未完全阐明,肝硬化并发PVT患者的风险监测及抗凝治疗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抗凝治疗
下载PDF
肝硬化腹水相关实验室检查:从指南到临床实践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宇文 丁惠国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4期1985-1990,1995,共7页
腹水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早期选择合适的腹水检查指标是临床医生作出最合适的个体化诊疗决策的依据,也是提高肝硬化腹水诊疗效果的重要基础。基于2023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修订的《肝硬化腹水诊疗指南(... 腹水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早期选择合适的腹水检查指标是临床医生作出最合适的个体化诊疗决策的依据,也是提高肝硬化腹水诊疗效果的重要基础。基于2023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修订的《肝硬化腹水诊疗指南(2023年版)》对肝硬化腹水、自发性腹膜炎、急性肾损伤-肝肾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提出的推荐性意见,该文对腹水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详细解读,重点叙述了及时腹腔穿刺进行腹水细胞学分析、总蛋白及清蛋白(血清-腹水清蛋白梯度)测定、腹水细菌与真菌培养、肾功能(血清肌酐、估计肾小球滤过率等)实验室检查的重要临床意义,总结了近年来有关腹水检查主要的新技术,如微滴式数字PCR方法、宏基因组二代测序,以及肾损伤新的标志物,如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肾损伤分子1等在肝硬化腹水及相关并发症诊疗中的应用前景。在未来,简便的随机尿Na^(+)/K^(+)测定或联合新的生物标志物在腹水临床管理中的意义值得重视。在临床工作中,仍需要临床医生充分理解与应用该指南推荐的意见,从实际出发:一方面,选择合理的腹水检查指标,为最合适的个体化诊疗决策提供证据;另一方面,也需要临床医生探索及验证新的生物标志物,不断提高对肝硬化腹水的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腹水 自发性腹膜炎 急性肾损伤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膜囊泡RNA表达谱分析及功能研究
14
作者 吕翎娜 刘秋月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3,I0002,共7页
目的 描绘结核分枝杆菌膜囊泡(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embrane vesicles,MVs)的RNA特征表达谱,分析其主要的生物功能,初步探索其诱导巨噬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分离结核分枝杆菌MVs,提取总RNA,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SE50平台... 目的 描绘结核分枝杆菌膜囊泡(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embrane vesicles,MVs)的RNA特征表达谱,分析其主要的生物功能,初步探索其诱导巨噬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分离结核分枝杆菌MVs,提取总RNA,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SE50平台进行双端测序。使用BWA软件进行序列比对,通过COG数据库对基因进行功能注释。通过MTT试验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Annexin-V联合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本研究通过RNA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描绘了结核分枝杆菌MVs中RNA的种类及含量,COG数据库功能注释结果显示这些RNA主要富集的生物学功能包括脂质转运代谢、氨基酸转运代谢、能量产生与转化、次级代谢物合成转运与代谢和转录等。生物分析显示富集的主要功能包括脂质转运代谢、氨基酸转运代谢、能量产生与转化、次级代谢物合成转运与代谢和转录等。功能实验表明,结核分枝杆菌MVs可以降低THP-1源巨噬细胞的存活率,促进细胞凋亡。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MVs中含有丰富的短片段RNA,具有诱发细胞凋亡的作用。然而其具体作用机制仍需要更深入细致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膜囊泡 核糖核酸测序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丙酚替诺福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应答不佳/低病毒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曾阿娟 李磊 丁惠国 《肝脏》 2024年第5期504-507,541,共5页
目的评估丙酚替诺福韦(tenofovir alafenamide,TAF)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应答不佳/低病毒血症(LLV)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纳入经治应答不佳/LLV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6例,转换为TAF单药治疗,每12周进行1次随访。根... 目的评估丙酚替诺福韦(tenofovir alafenamide,TAF)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应答不佳/低病毒血症(LLV)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纳入经治应答不佳/LLV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6例,转换为TAF单药治疗,每12周进行1次随访。根据基线HBV DNA水平,分为LLV组(HBV DNA<2000 IU/mL)和应答不佳组(HBV DNA≥2000 IU/mL),比较两组的病毒学应答率。统计分析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转换为TAF治疗48周的完全病毒学应答率显著高于12周,分别为80.00%(16/20)和32.14%(18/56)(P<0.05)。LLV组和应答不佳组12周的完全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61.54%(16/26)和6.67%(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4周、36周及48周的完全病毒学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周的血清HBsAg定量和HBV DNA水平较基线分别下降0.44和3.38 lg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周时ALT复常率为95.00%(19/20),高于基线水平的66.07%(37/56)(P<0.05)。治疗48周时Child-pugh评分为5.45±0.76,低于基线的8.66±2.30;而48周时Child A级比例较基线显著增高,分别为85%(17/20)和21.43%(12/56)(P<0.05)。在48周治疗期间,肌酐、eGFR均无明显变化,尿β2微球蛋白较基线下降,中位数分别为1.14和0.98(P>0.05)。结论经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因应答不佳/LLV转换为TAF单药治疗后,病毒学抑制率及ALT复常率显著提高,肝功能得到改善,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病毒血症 抗病毒治疗 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 丙酚替诺福韦 肾功能
下载PDF
通过RNA-seq探究外源性硫化氢对肝癌细胞系HepG2的影响
16
作者 孙睿 马佳艺 +1 位作者 王珊珊 李磊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625-1630,1635,共7页
目的探究外源性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 2S)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为HCC诊疗提供理论实验支持。方法从GEO数据库中获取HCC的基因表达数据,并筛选外源性H 2S处理HepG2细胞的RNA-seq数据,... 目的探究外源性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 2S)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为HCC诊疗提供理论实验支持。方法从GEO数据库中获取HCC的基因表达数据,并筛选外源性H 2S处理HepG2细胞的RNA-seq数据,通过差异基因筛选、GO和KEGG通路分析,确定H 2S调控的主要生物学功能和信号通路。结果数据分析表明,与正常组织相比,肝癌组织中硫化氢合成关键酶胱硫醚γ裂解酶(cystathionine γ-lyase,CSE)和胱硫醚合成酶(cystathionine β-synthase,CBS)的表达显著下降。筛选出3640个差异基因,其中317个与细胞衰老、580个与细胞增殖、43个与凋亡相关。通过蛋白互作网络分析,Jun、MAPK1和MAPK3等关键基因被识别,提示H 2S可能通过调控Jun/MAPK信号通路影响HCC的发生发展。结论H 2S在HCC中可能通过Jun/MAPK通路发挥的调控作用,为H 2S在HCC中的分子机制研究和潜在治疗应用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肝细胞癌 转录组学
下载PDF
血栓性非硬化门脉高压症的遗传易感性研究进展
17
作者 马文霞 贺子龙 +1 位作者 丁惠国 吕翎娜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9期2305-2310,共6页
肝外型非硬化门脉高压症(NH-PH)是以肝外非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和Budd-Chiari综合征(布加综合征)为代表的门脉高压疾病,二者的病因都归于内脏静脉血栓,具有多种共同的遗传易感因素。该文综述了血栓性NH-PH的遗传易感性研究进展,并对已报... 肝外型非硬化门脉高压症(NH-PH)是以肝外非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和Budd-Chiari综合征(布加综合征)为代表的门脉高压疾病,二者的病因都归于内脏静脉血栓,具有多种共同的遗传易感因素。该文综述了血栓性NH-PH的遗传易感性研究进展,并对已报道的遗传易感基因及其突变位点进行整理分析,同时提示其他潜在的遗传易感基因靶点,以期为后续临床大样本验证提供筛选靶标,为NH-PH的早期诊断和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硬化门脉高压症 血栓 布加综合征 遗传易感性
下载PDF
DMAIC管理模式在传染病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18
作者 刘晓丽 王晓兰 +3 位作者 吴冬霞 王瑞峰 崔梅雪 吕源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894-897,共4页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DMAIC)管理模式在传染病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1月和2023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传染病专科护士学员57名,其中2021年31例学员为对照组,2023年26例学员为观察组。两组管...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DMAIC)管理模式在传染病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1月和2023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传染病专科护士学员57名,其中2021年31例学员为对照组,2023年26例学员为观察组。两组管理体系、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培训内容一致。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模式,观察组采用DMAIC管理模式,DMAIC管理模式包括由专项管理小组成员通过质量改进目标的界定(D)、基线数据及评价指标的测量(M)、分析(A)培训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针对问题制定改进措施(I)及学员对基地管理、带教老师和带教内容的评价控制(C)。比较两组专科护士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及综合能力。结果57名护士中,男2名,女55名,年龄25~47岁,平均(34.4±4.6)岁。培训后,两组学员基地理论考核得分均高于培训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咽拭子采集、痰标本采集、小讲课、综述撰写得分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MAIC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传染病专科护士理论知识及综合能力,能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传染病专科护士培训的临床实践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AIC管理模式 传染病 专科护士 培训
下载PDF
马来酸阿伐曲泊帕治疗肝硬化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19
作者 武永乐 易银 +4 位作者 张金赫 张世斌 李鹏 丁惠国 董培玲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 探讨马来酸阿伐曲泊帕治疗肝硬化合并血小板减少症(thrombocytopenia,TC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硬化伴重度TCP(PLT<50×10~9/L)患者151例,患者均接受马来酸阿伐曲泊帕治疗... 目的 探讨马来酸阿伐曲泊帕治疗肝硬化合并血小板减少症(thrombocytopenia,TC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硬化伴重度TCP(PLT<50×10~9/L)患者151例,患者均接受马来酸阿伐曲泊帕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后30 d内PLT。根据治疗后30 d内PLT结果分为PLT达标组(n=117,PLT≥50×10~9/L)和未达标组(n=34,PLT <50×10~9/L),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马来酸阿伐曲泊帕治疗肝硬化合并TCP患者PLT达标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151例患者中男112例(74.2%)、女39例(25.8%),平均年龄(57.2±19.3)岁,PLT达标率为77.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3.432,95%CI:1.464~8.044)、肝功能Child-Pugh分级C级(OR=9.416,95%CI:2.416~36.695)的患者,应用马来酸阿伐曲泊帕治疗后的PLT达标率较低。达标组23例患者治疗后的PLT增长曲线结果显示,17例(73.9%)患者的PLT在治疗第15天内达峰值。结论 马来酸阿伐曲泊帕治疗肝硬化TCP的临床疗效较好。高龄、肝功能差是马来酸阿伐曲泊帕治疗肝硬化合并TCP患者PLT达标率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阿伐曲泊帕 肝硬化 血小板减少症
下载PDF
保健不成反伤身,小心药物性肝损伤
20
作者 吕翎娜 《保健医苑》 2024年第7期42-43,共2页
肝脏是我们身体中最大的内脏器官,具有代谢、排毒等重要功能,而药物性肝损伤则是指人体摄人特定药物后引起的肝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病理过程。但您知道吗?保健品,作为一类常用的健康补充品,也有潜在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风险。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病理过程 内脏器官 保健品 肝脏 结构和功能 小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