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方案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5
1
作者 李磊 刘伟 +7 位作者 陈玉涵 李鹏 魏飞力 范春蕾 董培玲 李冰 陈德喜 丁惠国 《北京医学》 CAS 2014年第12期1017-1021,共5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初始联合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1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抗病毒方案分为恩替卡韦(ETV)组(n=38),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A...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初始联合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1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抗病毒方案分为恩替卡韦(ETV)组(n=38),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ADV)组(n=23),替比夫定(LDT)+ADV组(n=16),未抗病毒治疗者作为对照组(n=39)。患者每3个月随访并收集其临床数据,分析各组Child-Pugh评分、病毒学指标、肝癌发生率、生存率及安全性。结果各抗病毒治疗组在1年、2年时Child-Pugh评分较基线均显著下降(P<0.05);LDT+ADV组在2年时e抗原(HBe Ag)阴转率(72.7%)高于ETV组(30.4%,P<0.05);ETV组(0.0%)、LAM+ADV组(8.7%)、LDT+ADV组(0.0%)的2年累积肝衰竭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8.2%);各抗病毒治疗组、对照组的2年累积耐药率、肝癌发生率、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抗病毒治疗组在2年随访中均未出现严重肌病和肾功能损害。结论 LAM+ADV及LDT+ADV可改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LAM+ADV及LDT+ADV的2年疗效和安全性与ETV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失代偿期肝硬化 核苷(酸)类似物 肝癌 耐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