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引导肝癌介入中患者有效辐射剂量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房达 崔雄伟 +3 位作者 李京华 赵隶嬴 郑加生 崔石昌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7-101,共5页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在5种CT引导介入操作中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肿瘤介入治疗中心进行CT引导介入诊断和治疗的390次肝癌患者的检查资料。介入操作包括肝穿刺、化学消融...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在5种CT引导介入操作中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肿瘤介入治疗中心进行CT引导介入诊断和治疗的390次肝癌患者的检查资料。介入操作包括肝穿刺、化学消融、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5种方法。记录患者所接受的介入操作方式、扫描时间、照射量、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有效辐射剂量根据转换公式进行计算。结果肝穿刺、化学消融、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平均扫描时间分别为(49.7±23.4)s、(88.9±21.3)s、(89.5±40.6)s、(106.0±43.5)s和(87.7±27.6)s;平均有效辐射剂量分别(19.5±14.9)m Sv、(30.0±10.2)m Sv、(34.2±17.6)m Sv、(38.1±19.9)m Sv和(33.1±13.1)m Sv。肝穿刺组患者的有效剂量明显低于消融治疗组。有效剂量与管电流、扫描时间、照射量、容积CT剂量指数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结论 CT引导下单次介入操作有效辐射剂量相对较小,引起辐射损伤及后续合并症的危险小,是相对安全的;但多次介入治疗累积的有效辐射剂量可能会较大,需要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摄影 介入治疗 辐射剂量 有效剂量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2个家系的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钱智玲 扈彩霞 +3 位作者 朱桐 崔雄伟 郑加生 崔石昌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63-665,共3页
肝豆状核变性也称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是ATP7B基因突变导致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基因诊断可用于早期发现不典型患者。本文应用基因测序诊断了2例不典型WD病例,并对其父母进行了基因突变分析。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基因突变分析 先证者 基因测序 基因诊断 非近亲结婚 ALANINE 复合杂合子 山西人 核苷酸序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