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斜肌肌腹转位术治疗小角度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6个月疗效观察
1
作者 刘秀平 张诚玥 +3 位作者 王凤仙 刘冬悦 王争 韩柠泽 《眼科》 CAS 2024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研究下斜肌肌腹转位术治疗合并代偿头位的小角度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临床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9年4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眼科就诊的合并代偿头位的单眼小角度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18例(18眼)。方法... 目的研究下斜肌肌腹转位术治疗合并代偿头位的小角度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临床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9年4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眼科就诊的合并代偿头位的单眼小角度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18例(18眼)。方法对18例患者均行下斜肌肌腹转位术,即将距离下斜肌止端约10~11 mm处肌腹固定于下直肌颞侧止端后5 mm处。术前与术后6个月用三棱镜测量第一眼位患眼垂直斜视度,根据Hunter分级法评价患眼下斜肌亢进程度,观察代偿头位变化,采用Photoshop 7.0软件测量患者眼底照片黄斑中心凹-视盘中心夹角度数(FDA)。主要指标垂直斜视度、下斜肌亢进程度、代偿头位、FDA。结果术后6个月第一眼位平均垂直斜视度为(0.51±0.60)棱镜度(PD),较术前的(5.03±0.84)PD显著降低(t=14.241,P<0.001)。18眼中术前10眼下斜肌功能亢进程度为2+,术后6眼消失、4眼为1+;术前8眼下斜肌功能亢进程度为1+,术后均消失。术前18例患儿代偿头位均表现为头向健眼侧倾斜,术后12例消失,6例患儿歪头症状明显改善,且未出现反向歪头。术后FDA(4.81±2.53)°较术前的(9.82±5.17)°减少(3.02±0.91)°。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下斜肌肌腹转位术治疗小角度先天性上斜肌麻痹,尤其是合并代偿头位的患者是安全有效的。(眼科,2024,33:61-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斜肌肌腹转位术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