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大脑静脉血栓诊断:3D Brainview T1W黑血序列与3D CE-MRV序列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吕艳秋 陶晓娟 +5 位作者 程华 尹光恒 胡迪 洪天予 徐慧娟 彭芸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5-78,共4页
目的回顾性评价3D Brainview T1W黑血序列对儿童大脑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5名临床症状提示大脑静脉血栓或已被诊断大脑静脉血栓的儿童病例,25名儿童均在3.0 T磁共振仪上扫描3D Brainview T1W黑血序列和三维磁共振... 目的回顾性评价3D Brainview T1W黑血序列对儿童大脑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5名临床症状提示大脑静脉血栓或已被诊断大脑静脉血栓的儿童病例,25名儿童均在3.0 T磁共振仪上扫描3D Brainview T1W黑血序列和三维磁共振增强静脉血管成像序列(3D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3D CE-MRV),其中10名儿童还扫描了颅脑常规MRI和相位对比法三维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3D 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3D MRV)序列。两名高年资神经放射医生独立双盲阅读3D Brainview T1W和3D CE-MRV图像进行大脑静脉血栓诊断,诊断参考标准基于最后的临床诊断。采用Kappa一致性分析评价3D Brainview T1W序列的观察者间一致性。将3D Brainview T1W和3D CE-MRV获得的最终诊断结果与参考标准对比,分别计算3D Brainview T1W和3D CE-MRV序列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95%CI。结果3D Brainview T1W序列具有非常高的观察者间一致性(k=0.95);3D Brainview T1W序列和3D CE-MRV序列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7.1%/99.6%和91.4%/9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3D Brainview T1W可直接观察血栓,提供的血栓细节及诊断信息更多。结论3D Brainview T1W能够直接观察到血栓,在儿童大脑静脉血栓诊断中具有很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静脉窦血栓 大脑静脉血栓 卒中 儿童
下载PDF
正常成人脑部结构、静息态功能和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的可重复性分析
2
作者 吕艳秋 郑丹丹 +3 位作者 胡迪 程华 胡格丽 彭芸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1-255,共5页
目的:评价正常成人脑部结构、静息态功能和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采用同台扫描仪和不同扫描仪的可重复性。方法:6名健康志愿者纳入研究,分别在2台不同扫描仪上进行同天检查以及间隔1周的重复一次检查,扫描图像为3D T1W结构像、静息态功能像... 目的:评价正常成人脑部结构、静息态功能和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采用同台扫描仪和不同扫描仪的可重复性。方法:6名健康志愿者纳入研究,分别在2台不同扫描仪上进行同天检查以及间隔1周的重复一次检查,扫描图像为3D T1W结构像、静息态功能像(rs⁃fMRI)和弥散张量像(DTI)。对于3D T1W结构像,定量分析7个感兴趣区的体积。对于rs⁃fMRI,分析5个功能网络中的时间信噪比(tSNR)变化。对于DTI,分析胼胝体膝部、胼胝体体部、胼胝体压部及全脑在不同条件下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不同条件下扫描结果的可重复性。结果:对于3D T1W结构像,同台扫描仪在各个脑区测量体积中均具有较好至非常好的可重复性,除右侧杏仁核外(ICC=0.73),两不同扫描仪在各个脑区测量体积的机器间的可重复性均非常好。对于rs⁃fMRI,同台扫描仪在感觉运动网络中的tSNR均表现出最高的可重复性(扫描仪1:ICC=0.85;扫描仪2:ICC=0.87);两不同扫描仪间的tSNR可重复性处于中等至好。对于DTI,同台扫描仪均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除胼胝体膝部(GCC)的FA值外(ICC=0.45),两不同扫描仪间均具有非常好的可重复性。结论:在同台扫描仪上,3D T1W结构像、rs⁃fMRI及DTI具有较好至非常好的可重复性,然而,进行rs⁃fMRI网络分析及DTI脑区定量分析时,需要考虑不同扫描仪间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性 弥散张量成像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结构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用于幼儿白质纤维束分析的快速密度聚类算法
3
作者 段煜茁 樊鑫 +2 位作者 程世超 张宇夕 程华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9年第2期134-144,共11页
目的从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中聚类白质(white matter,WM)纤维束对于定量分析幼儿大脑发育是非常重要的中间步骤。经典的基于图谱的分析方法通常是针对经过配准算法转化到通用模板空间之后的空间平均弥散张量做分... 目的从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中聚类白质(white matter,WM)纤维束对于定量分析幼儿大脑发育是非常重要的中间步骤。经典的基于图谱的分析方法通常是针对经过配准算法转化到通用模板空间之后的空间平均弥散张量做分析,其中配准算法不可避免地平滑了纤维束的局部特性而带来误差。更为直观可行的方法是首先将交织的白质纤维分离成单一类型的纤维束,然后在本地空间对来自不同主体的同一类型的纤维束进行统计分析,以避免来自配准算法的平滑误差。最近发表的密度峰值聚类(density peaks clustering,DP)算法,在没有任何现有模板的情况下聚类结构复杂的白质纤维依然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尽管如此,密度的计算是DP的核心步骤,特别是当纤维数量巨大时,计算非常耗时。方法首先本文提出一个快速密度峰值聚类算法(fast density peaks clustering,FDP),将过程中的密度和关键参数的全局计算转换成局部计算,并利用一种二叉树结构来有序地存储这些用于局部计算的近邻,从而约50倍地加速了密度计算步骤。然后通过在基准数据集上的实验和与经典聚类算法的纤维聚类效果对比验证了FDP的加速效果和精确度。最后,证明了本算法在幼儿纤维发育分析中应用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结果密度计算基于上述结构的直接访问,因此显著降低了计算量;基于该算法的纤维数据统计结果也与基于图谱分析方法的一般结论一致。结论本文提出的快速密度聚类算法具备快速、准确和鲁棒的优势,其在幼儿白质纤维发育分析中的应用合理地降低了传统方法中繁杂的人工和计算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聚类 白质纤维束 弥散张量成像 二叉树 幼儿纤维发育
下载PDF
小儿双食管重复畸形一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宋蕾 孙国强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6-336,共1页
关键词 小儿 双食管重复畸形 病例报告 钡餐造影 胃黏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