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皮肤病学教学模式创新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斌 马琳 《医学教育管理》 2018年第5期404-408,共5页
目的了解儿童皮肤病学教学模式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创新模式的教学概念和教学效果。方法通过比较新旧教学模式,将以问题、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在儿童皮肤病学的基础... 目的了解儿童皮肤病学教学模式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创新模式的教学概念和教学效果。方法通过比较新旧教学模式,将以问题、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在儿童皮肤病学的基础和临床教学中。结果创新儿童皮肤病学教学模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果,提升了学生临床技能,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结论新型教学模式引入儿童皮肤病学教学活动,可切实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力地推动儿童皮肤病学教学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皮肤病学 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 互联网
下载PDF
儿童银屑病诊疗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振华 王召阳 徐子刚 《皮肤科学通报》 2022年第2期115-120,M0004,共7页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红斑或斑块伴有银白色鳞屑,发病与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相关。银屑病在儿童并不少见,诊断通常基于临床,需与特应性皮炎、苔藓样糠疹、毛发红糠疹等疾病鉴别。对于轻度银屑病应用局部外...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红斑或斑块伴有银白色鳞屑,发病与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相关。银屑病在儿童并不少见,诊断通常基于临床,需与特应性皮炎、苔藓样糠疹、毛发红糠疹等疾病鉴别。对于轻度银屑病应用局部外用药治疗即可控制病情,对于中重度的常需考虑光疗和系统治疗。近年来,国内外已批准部分生物制剂用于治疗儿童银屑病,为儿童银屑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就儿童银屑病的诊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银屑病 生物制剂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与儿童湿疹/特应性皮炎样皮损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旖梦 徐子刚 《皮肤科学通报》 2023年第1期65-70,共6页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是一类罕见且严重的单基因病,临床表型多样。PID相关皮损改变可表现为皮肤感染和脓肿、湿疹样皮炎、红皮病、血管炎等症状。特应性皮炎(AD)是儿童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然而顽固的AD样皮损、免疫球蛋白E(IgE)升...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是一类罕见且严重的单基因病,临床表型多样。PID相关皮损改变可表现为皮肤感染和脓肿、湿疹样皮炎、红皮病、血管炎等症状。特应性皮炎(AD)是儿童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然而顽固的AD样皮损、免疫球蛋白E(IgE)升高、反复感染、生长发育迟缓等特征的同时出现则是PID的危险信号。本篇综述从定义、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等方面简要介绍了湿疹/AD样皮损表现的P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原发性特应性疾病 特应性皮炎 免疫缺陷
下载PDF
儿童持久性隆起性红斑
4
作者 苗朝阳 向欣 徐子刚 《皮肤科学通报》 2022年第6期521-527,3,共8页
持久性隆起性红斑是一种罕见的嗜中性皮病,以紫罗兰色或红褐色丘疹、斑块及结节为典型临床表现。最常发生于成人,儿童少见。感染因素、血液系统疾病及肿瘤、自身炎症和免疫性疾病与该病相关;也可伴有关节痛、眼部损害、神经病变等皮肤... 持久性隆起性红斑是一种罕见的嗜中性皮病,以紫罗兰色或红褐色丘疹、斑块及结节为典型临床表现。最常发生于成人,儿童少见。感染因素、血液系统疾病及肿瘤、自身炎症和免疫性疾病与该病相关;也可伴有关节痛、眼部损害、神经病变等皮肤外症状。疾病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特征和组织病理学改变。氨苯砜是治疗疾病的一线药物,糖皮质激素、磺胺类、秋水仙碱、吗替麦考酚酯、环孢素、硫唑嘌呤、四环素等可作为二线或替代药物,对于局限的晚期皮损,可采用手术切除。本文回顾分析了既往儿童EED的病例,结果显示10岁及以下的患者占大多数,皮损表现和成人临床表现类似,氨苯砜仍是作为一线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持久性隆起性红斑 嗜中性皮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0.03%他克莫司软膏长期间歇维持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梁源 刘玲玲 +14 位作者 王珊 赵作涛 马琳 向欣 顾恒 陈崑 王华 易红 陈瑾萍 张金桃 姚志荣 郭一峰 陈戟 程颖 朱学骏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19-524,共6页
目的比较0.03%他克莫司软膏长期间歇维持治疗与传统治疗对减少儿童中重度特应性皮炎复发次数、延长复发间隔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临床试验方法,于2012年9月至2013年11月在7家医院进行试验。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 目的比较0.03%他克莫司软膏长期间歇维持治疗与传统治疗对减少儿童中重度特应性皮炎复发次数、延长复发间隔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临床试验方法,于2012年9月至2013年11月在7家医院进行试验。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全国7家医院纳入2 ~ 15岁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儿171例,均接受0.03%他克莫司软膏每日2次共2 ~ 6周的常规治疗,结束时,达到研究者总体评估(IGA)≤ 2分的患者进入第二阶段,随机分配至试验组(62例)和对照组(63例),其中试验组接受每周2次(周一和周四)0.03%他克莫司软膏的间歇维持治疗,对照组不治疗。疾病复发时,两组患儿均接受0.03%他克莫司软膏每日2次的常规治疗,整体观察期为6个月。主要疗效指标为首次复发时间(从第一阶段治疗结束至发生第1次复发的天数),次要疗效指标包括第二阶段时复发次数、复发时疾病严重程度、复发持续时间、复发时瘙痒评分、他克莫司使用总量、总有效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125例AD患儿进入第二阶段,121例完成随访,其中试验组60例中25例(41.7%)复发,对照组61例中46例(75.4%)复发,试验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 = 14.20,P < 0.001)。试验组首次复发时间(46.9 ± 37.7)d较对照组(28.8 ± 32.3)d显著延长(Z = 1 093.50,P = 0.020)。试验组总复发次数为31次,每例复发(0.52 ± 0.68)次,对照组总复发86次,每例复发(1.41 ± 1.2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4.96,P < 0.001),两组之间在复发期间的疾病严重程度(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Z = 971.50,P = 0.393)、复发持续时间(Z = 747.00,P = 0.066)和瘙痒评分(Z = 894.00,P = 0.94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全部患儿对治疗药物均耐受良好,未发生与他克莫司软膏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每周2次使用0.03%他克莫司软膏间歇维持治疗6个月,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儿童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复发,延长复发间期,并且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 特应性 儿童 随机对照试验 治疗结果 药物毒性 他克莫司
原文传递
儿童复杂脉管畸形的分子诊断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斌 何瑞 +1 位作者 宋俐 马琳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81-1488,共8页
脉管畸形是由于胚胎时期血管和(或)淋巴管异常发育所致,不伴有内皮细胞增殖。既往因对其致病机制尚未明确,多数以手术和硬化剂注射等对症治疗为主。随着分子生物学进展,脉管畸形的致病机制被认为是生殖细胞种系突变和/或体细胞突变,最... 脉管畸形是由于胚胎时期血管和(或)淋巴管异常发育所致,不伴有内皮细胞增殖。既往因对其致病机制尚未明确,多数以手术和硬化剂注射等对症治疗为主。随着分子生物学进展,脉管畸形的致病机制被认为是生殖细胞种系突变和/或体细胞突变,最终激活PI3K/ATK/mTOR、Ras/Raf/MEK/ERK通路所致,相关研究也促进了靶向抑制剂的应用。本文对目前儿童脉管畸形致病基因和靶向药物进行阐述,旨在为推动此类疾病的精确分子诊断和精准靶向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脉管畸形 基因 靶向治疗 精准医疗
原文传递
司库奇尤单抗治疗儿童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2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陈云刘 王召阳 +4 位作者 向欣 王雅辰 刘盈 徐教生 徐子刚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74-876,共3页
例1 男,12岁10个月,全身反复红斑、脓疱9年,加重3个月于2020年12月入院。9年前无明显诱因全身出现弥漫性红斑、脓疱,伴高热,结合皮损病理表现诊断为脓疱型银屑病,先后使用阿维A、环孢素、甲氨蝶呤及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 例1 男,12岁10个月,全身反复红斑、脓疱9年,加重3个月于2020年12月入院。9年前无明显诱因全身出现弥漫性红斑、脓疱,伴高热,结合皮损病理表现诊断为脓疱型银屑病,先后使用阿维A、环孢素、甲氨蝶呤及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等治疗,病情可缓解,但仍反复发作。3个月前皮损复发,2周前皮损突然加重,伴持续性高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高热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 弥漫性红斑 单抗治疗 阿维A 周前 皮损复发 环孢素
原文传递
自我改善型火棉胶鱼鳞病三家系12R-脂氧合酶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杨舟 徐哲 马琳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97-401,共5页
目的分析3个自我改善型火棉胶鱼鳞病家系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3例自我改善型火棉胶鱼鳞病患者临床资料。提取患者及父母外周血DNA,使用先天性鱼鳞病多基因芯片对患者进行高通量测序,确定致病基因位点后用Sanger测序法对患者及父母DNA... 目的分析3个自我改善型火棉胶鱼鳞病家系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3例自我改善型火棉胶鱼鳞病患者临床资料。提取患者及父母外周血DNA,使用先天性鱼鳞病多基因芯片对患者进行高通量测序,确定致病基因位点后用Sanger测序法对患者及父母DNA双向验证。结果3例出生时均为火棉胶样儿,2~4周膜脱落后,均逐渐出现相似的轻度鱼鳞病特征,皮肤干燥,局部细小鳞屑,屈侧易受累,少汗,热不耐受,面颊潮红,轻度掌跖角化或掌纹增多。3例均发现为ALOX12B基因复合杂合突变:例1存在父源c.406_408delGAG、母源c.77T>C突变;例2存在父源c.1013C>T、母源c.1286C>G突变;例3存在父源c.1232T>C、母源c.1440C>A突变。功能预测显示,4个错义突变c.77T>C、c.1286C>G、c.1013C>T、c.1232T>C和1个缺失突变c.406_408delGAG均可能致病,1个无义突变c.1440C>A产生终止密码、编码截短蛋白p.Tyr480Ter,可影响蛋白功能而致病。这6个突变位点既往均未见报道。结论3例自我改善型火棉胶鱼鳞病患儿均存在ALOX12B基因复合杂合致病突变,每例患儿的2个突变分别来自父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鳞癣 自我改善型火棉胶鱼鳞病 先天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鱼鳞病 ALOX12B基因 复合杂合突变
原文传递
合并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及Sturge-Weber综合征的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乌日嘎 何瑞 +1 位作者 张斌 马琳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40-541,共2页
患儿男,13岁,因全身弥漫红斑、青斑13年,癫痫7年,青光眼5年就诊。患儿出生时头面、右上肢、左下肢红色斑片,背部青色斑片,胸腹部白色斑片,未予治疗。随患儿生长斑片等比例扩大;左下肢生长迅速,较对侧更粗、更长。7年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 患儿男,13岁,因全身弥漫红斑、青斑13年,癫痫7年,青光眼5年就诊。患儿出生时头面、右上肢、左下肢红色斑片,背部青色斑片,胸腹部白色斑片,未予治疗。随患儿生长斑片等比例扩大;左下肢生长迅速,较对侧更粗、更长。7年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癫痫症状,约2周发作1次,连续发作3~4 d,发作时双眼侧斜、口唇青紫、肢体抽搐、意识不清。5年前,患儿因视物模糊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右眼"青光眼"。1年前,患儿头面部红斑上出现数个红色丘疹,偶有破溃出血。患儿智力发育较同龄人落后,已辍学多年。患儿系第2胎第1产,足月顺产,母孕期体健,无特殊用药。父母体健,非近亲结婚,否认家族癫痫病史及其他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近亲结婚 口唇青紫 足月顺产 红色丘疹 面部红斑 癫痫病史 红色斑 母孕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