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合解剖教学的实际手术操作在小儿眼睑整形手术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1
作者 王媛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7期9-12,共4页
比较结合解剖教学的实际手术操作与单纯手术视频在小儿眼睑整形手术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在北京儿童医院眼科实习的30例临床实习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15例。实验组临床实习生... 比较结合解剖教学的实际手术操作与单纯手术视频在小儿眼睑整形手术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在北京儿童医院眼科实习的30例临床实习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15例。实验组临床实习生接受结合解剖教学的实际手术操作教学,对照组实习生接受单纯手术视频教学。比较两组实习生教学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组实习生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实习生各项综合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实习生的教学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发现,结合解剖教学的实际手术操作在小儿眼睑整形手术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较高,有助于提高实习生的手术操作技能,增强实习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综合评价能力,且实习生满意度较高,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眼睑整形 临床实习教学 解剖教学 实际手术操作 手术视频
下载PDF
恶性婴儿型石骨症相关眼部病变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曹文红 吴倩 +4 位作者 于刚 崔燕辉 樊云葳 张诚玥 崔洁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34-738,共5页
背景恶性婴儿型石骨症患者临床上非常少见,合并眼部症状的病例罕见。由于该病延误治疗时预后差,因此受到临床医师的高度关注,而恶性婴儿型石骨症合并眼部症状的患儿治疗后眼部症状是否改善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目的分析恶性婴儿型石... 背景恶性婴儿型石骨症患者临床上非常少见,合并眼部症状的病例罕见。由于该病延误治疗时预后差,因此受到临床医师的高度关注,而恶性婴儿型石骨症合并眼部症状的患儿治疗后眼部症状是否改善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目的分析恶性婴儿型石骨症合并眼部症状患者的发病特点、眼部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确诊的恶性婴儿型石骨症合并眼部症状的患儿2例,对患儿进行全身临床检查和眼部检查,包括一般体格检查、实验室血液学检查、腹部B型超声检查、全身骨骼x线摄片、外眼检查、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检查和眼部CT检查。对患儿行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并进行5年的随访,观察患儿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患儿白细胞总数增加、血小板数量减少,进行性贫血,腹部B型超声检查提示肝脏、脾脏肿大,全身骨骼系统均有密度增高、增厚等特征性改变。治疗前1例女性患儿同时存在视神经管狭窄、视盘苍白、右侧面部肌肉麻痹和麻痹性内斜视;而另1例男性患儿存在视神经管狭窄和交替性外斜视,2例患儿均存在F—VEPP,波潜伏期延长和振幅下降。2例患儿均成功进行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术后全身症状均明显改善,女性患儿F-VEP结果稍有改善,术后1年视神经管直径为1.9mm,随访至5年视神经管直径增宽到3.2mm,但斜视和视神经萎缩症状无改善;而男性患儿除视神经管增宽外,双眼共转性斜视症状消失。结论斜视和眼部症状是恶性婴儿型石骨症重要临床表现的一部分,是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反映,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应该引起重视。恶性婴儿型石骨症的早期治疗可有效改善全身症状和部分眼部症状,挽救患者的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骨症 并发症 X线体层摄影 放射线照相术 斜视 视神经萎缩 儿童 骨髓疾病 治疗
下载PDF
Retcam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引导下激光治疗低龄儿童Coats病的临床体会
3
作者 李程 梁天蔚 +3 位作者 张诚玥 赵军阳 李莉 崔燕辉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51-54,59,60,共6页
Coats病又称外层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于1908年由George Coats首先报道,至今其病因未明。其特征是视网膜毛细血管和小动脉的异常扩张,伴有广泛的视网膜下渗出,好发于婴幼儿或青少年男性,12岁以下占97.2%,自婴儿期至老年期均有发病,80... Coats病又称外层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于1908年由George Coats首先报道,至今其病因未明。其特征是视网膜毛细血管和小动脉的异常扩张,伴有广泛的视网膜下渗出,好发于婴幼儿或青少年男性,12岁以下占97.2%,自婴儿期至老年期均有发病,80%以上为单眼发病,偶有双眼发病[1]。本病发病率较低,自然病程中视力预后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TS病 低龄儿童 单眼发病 小动脉 未明 自然病程 视力预后 婴儿期
原文传递
以问题为导向结合显微手术视频系统的教学模式在诊治儿童眼睑缺损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曹文红 李莉 +2 位作者 樊云葳 王媛 吴倩 《眼科》 CAS 2022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评估以问题为导向学习(PBL)结合显微手术视频系统在诊治儿童眼睑缺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设计回顾性比较性教学研究。研究对象北京儿童医院眼整形专业组内轮转的各类住院医师25人。方法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住院医师12人,接受改革教学... 目的评估以问题为导向学习(PBL)结合显微手术视频系统在诊治儿童眼睑缺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设计回顾性比较性教学研究。研究对象北京儿童医院眼整形专业组内轮转的各类住院医师25人。方法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住院医师12人,接受改革教学模式(即PBL结合显微手术视频系统观摩手术操作的教学模式)的住院医师13人,比较组间教学效果的差异。主要指标疾病诊断准确率、重要手术步骤的正确识别率和基本眼整形显微技术的掌握率。结果改革教学组的疾病诊断准确率为100%(13/13)、重要手术步骤的正确识别率为92.3%(12/13)、基本眼整形显微技术的掌握率为92.3%(12/13),分别高于传统教学组的58.3%(8/12)(P=0.039)、50.0%(6/12)(P=0.030)和41.7%(5/12)(P=0.011)。结论手术显微镜视频系统联合PBL模式可改善眼睑缺损修复手术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整形 手术视频 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
原文传递
年龄因素对儿童泪道插管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曹文红 吴倩 +2 位作者 樊云葳 王媛 于刚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7年第9期869-873,共5页
目的探讨年龄因素对Ritleng泪道插管治疗先天性泪道阻塞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收集2011年至2015年在北京儿童医院就诊并曾行泪道探通失败的先天性鼻泪道阻塞患儿175例287只眼,年龄范围6~72个月(平均22.5个月)。按... 目的探讨年龄因素对Ritleng泪道插管治疗先天性泪道阻塞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收集2011年至2015年在北京儿童医院就诊并曾行泪道探通失败的先天性鼻泪道阻塞患儿175例287只眼,年龄范围6~72个月(平均22.5个月)。按年龄分为两组,≤24个月龄组121例214只眼,〉24个月龄组54例73只眼。所有患儿均于全麻下行Ritleng泪道插管术,治疗成功定义为泪道冲洗通畅;结膜囊无分泌物、无流泪等症状,荧光染料消失试验(FDDT试验)0级或1级。统计分析两组泪道探通次数和阻塞类型的差异,两组泪道插管手术治愈率、复发率的差异,以及两组拔管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在≤24个月龄组,复杂性阻塞类型为22.0%(47/214);在〉24个月龄组,复杂性阻塞类型为47。9%(35/73),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愈率≤24个月龄组为89-3%(191/214),〉24个月龄组为78.1%(57/7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复发率≤24个月龄组为1.6%(3/191),〉24个月龄组为8.8%(5/5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术后2个月拔管,≤24个月龄组为76.2%(163/214),〉24个月龄组为46.6%(34/7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并发症方面,≤24个月龄组硅胶管脱出和缝线脱落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24个月龄组(P〈0.05);鼻翼肉芽肿形成与鼻腔出血的发生率则均显著低于〉24个月龄组(.P〈0.05)。结论2岁以上的先天性泪道阻塞患儿多数存在多次泪道探通失败的病史,复杂性泪道阻塞类型增多,行Ritleng泪道插管术治愈率显著下降,复发率升高,且术后拔管时间延长,鼻翼肉芽肿形成和术中术后鼻腔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泪管阻塞 插管手术 年龄 手术效果
原文传递
儿童眼球突出继发下睑退缩的手术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曹文红 樊云葳 +4 位作者 王媛 刘雯 李程 李莉 吴倩 《眼科》 CAS 2021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眼球突出继发下睑退缩的手术方式和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北京儿童医院不同原因所致眼球突出合并下睑退缩、内翻倒睫患儿8例(14眼),年龄1岁3个月~8岁4个月。方法所有病例采用下睑缩肌后徙联合睑板内固定术。... 目的探讨儿童眼球突出继发下睑退缩的手术方式和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北京儿童医院不同原因所致眼球突出合并下睑退缩、内翻倒睫患儿8例(14眼),年龄1岁3个月~8岁4个月。方法所有病例采用下睑缩肌后徙联合睑板内固定术。术后随访6~12个月。主要指标术前术后下睑缘中央至瞳孔反光点距离(MRD2)、下睑内翻倒睫及角膜上皮损伤情况的变化。结果术后所有8例患者羞明流泪症状缓解,眼睑闭合良好,下睑缘弧度良好无明显内外翻及倒睫,角膜上皮基本完整。下睑位置MRD2术前为(6.3±0.5)mm,术后最后随访时为(4.3±0.8)mm(t=7.772,P<0.01)。下睑退缩复发1例。结论本小样本量的回顾性研究显示,下睑缩肌减弱联合下睑板内固定治疗儿童眼球突出所致下睑退缩,有利于解决眼球突出引起的眼睑紧张度增加、下睑后退、内翻倒睫等问题,手术效果满意,下睑退缩复发率低。(眼科,2021,30:47-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突出 下睑退缩 内翻倒睫 手术治疗 儿童
原文传递
儿童外斜视术后继发性内斜视的手术效果短期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丽丽 于刚 +3 位作者 吴倩 曹文红 樊云葳 崔燕辉 《眼科》 CAS 2013年第5期327-331,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外斜视术后继发性内斜视的特点及原因,评价手术治疗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17例外斜视术后继发性内斜视并再次手术的患儿。方法总结17例患者既往外斜视手术方法和特点,外斜视术后出现内斜视时间、术后处理、... 目的探讨儿童外斜视术后继发性内斜视的特点及原因,评价手术治疗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17例外斜视术后继发性内斜视并再次手术的患儿。方法总结17例患者既往外斜视手术方法和特点,外斜视术后出现内斜视时间、术后处理、继发性内斜视手术方式以及手术中探查发现。选择间歇性外斜视50例作为对照组,以探讨继发性内斜视的原因。主要指标第一次手术外斜视的类型、手术方法、术后处理,继发性内斜视出现的时间。第二次手术探查发现、是否合并其他类型的斜视、手术方式以及手术后眼位。结果17例患者合并垂直斜视9例(52.9%),其合并中v征2例,合并DVD4例;而对照组合并垂直斜视者9例(18.O%),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3,P=0.01)。继发性内斜视出现时间为术后1。12个月,平均2个月。继发性内斜视患者16例为恒定性内斜视,1例为不典型周期性内斜视;17例中外展受限10例,手术探查发现肌肉滑脱2例,粘连综合征3例,3例术后进行缝线调整。17例患者治愈14例(82.3%),2例过矫,1例欠矫。结论继发性内斜视平均在外斜视术后2个月出现,外展受限、粘连综合征、肌肉滑脱以及合并垂直斜视为继发性内斜视可能的病因,合并垂直斜视的复合斜视在手术后更容易出现继发性内斜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斜视 并发症 内斜视 外科学
原文传递
儿童动眼神经麻痹所致上睑下垂膨体聚四氟乙烯额肌悬吊术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3
8
作者 曹文红 吴倩 +2 位作者 樊云葳 王媛 于刚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7年第9期653-657,共5页
目的 探讨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材料额肌悬吊术治疗儿童动眼神经麻痹所致上睑下垂的效果.方法 儿童动眼神经麻痹所致上睑下垂5例(5只眼),年龄2岁6个月~7岁9个月,均为重度上睑下垂、眼球运动受限、弱视及Bell现象阴性.2例伴有外... 目的 探讨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材料额肌悬吊术治疗儿童动眼神经麻痹所致上睑下垂的效果.方法 儿童动眼神经麻痹所致上睑下垂5例(5只眼),年龄2岁6个月~7岁9个月,均为重度上睑下垂、眼球运动受限、弱视及Bell现象阴性.2例伴有外下斜视,先行垂直斜视矫正术,术后6~12个月二期行上睑下垂矫正术,3例伴有外斜视,一期即行上睑下垂矫正术.结果 5例(5只眼)术后1周上睑缘平齐角膜上缘,术后6~18个月,3例上睑缘与角膜光反射间距离(MRD)为2.5 mm,属于优秀,2例MRD为1.5~2 mm,属于良好.睑缘弧度满意,无眼睑内外翻或暴露性角膜炎等并发症.结论 使用e-PTFE材料行额肌悬吊术治疗儿童动眼神经麻痹所致上睑下垂取得初步满意的手术效果,该术式具有并发症少、局部反应轻及恢复快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睑下垂 动眼神经麻痹性 儿童 悬吊术 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
原文传递
儿童外斜视术后继发性内斜视伴外转受限的原因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丽丽 于刚 +4 位作者 吴倩 赵军阳 刘雪 蒋晶晶 李莉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7年第9期673-677,共5页
目的 探讨儿童外斜视术后继发性内斜视伴外转受限的发生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17眼)儿童外斜视术后继发性内斜视伴外转受限的临床资料,观察第一次外斜视手术方法、这次内斜视手术前后外转受限程度及水平侧方非共同性程度等.结果 1... 目的 探讨儿童外斜视术后继发性内斜视伴外转受限的发生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17眼)儿童外斜视术后继发性内斜视伴外转受限的临床资料,观察第一次外斜视手术方法、这次内斜视手术前后外转受限程度及水平侧方非共同性程度等.结果 15例(17眼)继发性内斜视术前外转受限程度为欠1~4 mm,平均(2.70±0.84)mm.水平非共同性程度平均为(15.64±7.03)PD.这次手术中发现:上次外斜视手术肌肉过量后退、不同程度的粘连、外直肌力量薄弱及内直肌挛缩等问题.术后1周外转受限程度平均(1.23±0.87)mm,术后6个月外转受限程度平均(1.03±0.56)mm.水平非共同性程度术后1周平均为(4.17±2.42)PD,术后6个月平均为(3.94±1.85)PD.术前术后外展受限的程度和水平非共同性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眼术中有粘连者术后仍存在外转受限.结论 儿童外斜视术后继发性内斜视外转受限的原因包括外直肌止点后移、不同程度的粘连(包括外直肌和周围巩膜粘连,外直肌和下斜肌粘连)、外直肌肌肉力量薄弱及内直肌的粘连挛缩.其他因素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斜视 继发性 外斜视术 外转受限 手术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儿童连续性内斜视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探讨
10
作者 曹文红 吴倩 +2 位作者 于刚 樊云葳 崔燕辉 《眼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连续性内斜视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手术疗效。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北京儿童医院22例连续性内斜视患者,均有外斜视手术矫正病史,术后继发内斜视持续6个月以上保守治疗无效。平均年龄(7.2±2.1)岁(4~11岁)。方法依... 目的探讨儿童连续性内斜视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手术疗效。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北京儿童医院22例连续性内斜视患者,均有外斜视手术矫正病史,术后继发内斜视持续6个月以上保守治疗无效。平均年龄(7.2±2.1)岁(4~11岁)。方法依据眼球外转有无受限、远近斜视角的差别和牵拉试验选择术式。所有术式均联合调整缝线技术。临床治愈标准为末次复诊眼位在+10^-10三棱镜度(PD),眼球运动无受限,代偿头位消失。术后随访平均(16.1±5.3)个月。主要指标术前、术后的远近斜视角、眼球运动、代偿头位、双眼立体视功能。结果手术前8例患者斜视角在+30 PD以内、外转有受限,行单纯外直肌复位术;3例斜视角+30^+40 PD、外转有受限,行外直肌前徙或部分截除联合复位术,5例斜视角>+40 PD、外转受限,行外直肌复位联合内直肌后徙术;6例斜视角在+30 PD以内、外转无受限,行单纯内直肌后徙术。术后第2天行缝线调整5例(22.7%)。最后随访时眼位平均(-3.5±-6.4)PD,所有病例眼球运动无受限,术后远期斜视度在±10 PD之内者19例(86.4%)。双眼融合功能、远近立体视觉均较术前显著改善。结论连续性内斜视手术治疗有效。眼球外转受限首选外直肌复位术。术后眼位改善显著,双眼融合立体视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调整缝线技术可降低再次手术的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内斜视 外科学 双眼视觉
原文传递
儿童连续性内斜视外直肌加强手术量效关系的研究
11
作者 刘丽丽 于刚 +4 位作者 吴倩 赵军阳 崔燕辉 梁天蔚 李莉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6年第4期304-306,共3页
目的评价儿童连续性内斜视(consectiveesotropia)外直肌加强手术效果与手术量之间的量效关系。方法儿童连续性内斜视进行外直肌加强手术¨例14只眼,均为外直肌复位或缩短后复位手术。男7例,女4例,年龄4—14岁。应用三棱镜遮盖... 目的评价儿童连续性内斜视(consectiveesotropia)外直肌加强手术效果与手术量之间的量效关系。方法儿童连续性内斜视进行外直肌加强手术¨例14只眼,均为外直肌复位或缩短后复位手术。男7例,女4例,年龄4—14岁。应用三棱镜遮盖试验分别检查术前的斜视度和术后1周的斜视度,同时计算外直肌复位和缩短的手术量。应用SPSS11.5统计分析计算出外直肌加强手术治疗连续性内斜视的“量效”关系。结果11例连续性内斜视,单眼外直肌加强手术8例,双眼外直肌加强手术3例,所有患儿均伴有外转受限,术前平均斜视度三棱镜度为(31.00±10.53)PD,术后1周的平均斜视度为(-3.00±7.97)PD,平均的矫正率为(3.97±1.33)PD/mm。6例外直肌单纯复位和5例缩短后复位者“量效”关系两组之间的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0)。术前斜视度与量效关系的相关系数r=5.74,相关性P=0.655。结论连续性内斜视行外直肌的加强(缩短和复位)手术:“量效”关系为:(3.97±1.33)PD/mm,“量效”关系与术前的内斜视程度无关,单纯复位组与缩短后复位组量效关系尚未发现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斜视 连续性 儿童 外直肌加强术 量效关系
原文传递
泪道插管术与球囊管扩张术治疗探通无效的先天性鼻泪道阻塞患者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胡曼 吴倩 +3 位作者 樊云葳 曹文红 蔺琪 于刚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3-128,共6页
目的 比较泪道插管术与球囊管扩张术治疗探通无效的先天性鼻泪道阻塞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性研究.对189例(245只眼)在北京儿童医院眼科就诊的泪道探通无效的先天性鼻泪道阻塞的患儿,用随机数表发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泪道插管术(... 目的 比较泪道插管术与球囊管扩张术治疗探通无效的先天性鼻泪道阻塞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性研究.对189例(245只眼)在北京儿童医院眼科就诊的泪道探通无效的先天性鼻泪道阻塞的患儿,用随机数表发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泪道插管术(121只眼)及球囊管扩张术(124只眼).患儿年龄范围是6~48个月(平均年龄18个月),随访11个月,治疗成功定义为泪道冲洗通畅;结膜囊无分泌物、无流泪等症状,荧光染料消失试验(FDDT试验)0级或1级.根据年龄(<24个月,≥24个月)、泪道阻塞类型等因素分别进行分组观察与分析,同时统计手术并发症. 计算泪道插管术与球囊管扩张术手术治愈率之比,并估计其置信区间;同时计算根据年龄及泪道阻塞类型分组后的两手术治愈率之比,并估计其置信区间.结果 121只眼行泪道插管术组,治愈率为87.6%(106/121),124只眼行球囊管扩张术,治愈率为90.3% (112/124),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值为0.971;95%CI为0.879~1.071);在<24个月患儿组中97只眼行泪道插管术,治愈率为89.7%(87/97),99只眼行球囊管扩张术,治愈率为91.9%(91/99),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值为0.976;95%CI为0.590~0.956);在≥24个月患儿组中24只眼行泪道插管术,治愈率为79.1%(19/24),25只眼行球囊管扩张术,治愈率为84.0%(21/2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值为0.942;95%CI为0.813~1.387);在单纯性泪道阻塞组中,87只眼行泪道插管术,治愈率为96.5%(84/87),88只眼行球囊管扩张术,治愈率为93.1%(82/88),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值为1.036;95%CI为0.967~1.105);在复杂性泪道阻塞中34只眼行泪道插管术,治愈率为64.7%(22/34),36只眼行球囊管扩张术,治愈率为86.1%(31/3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值为0.751;95%CI为0.590~0.956).泪道插管术后有59只眼出现并发症,球囊扩张术后2只眼出现并发症.结论 泪道插管术与球囊管扩张术治疗探通无效的先天性鼻泪道阻塞患者,疗效无明显差异,对于复杂性鼻泪道阻塞,球囊管扩张术比洲道插管术效果更好;在手术安全性以及操作便利性方面,球囊管扩张术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器阻塞 鼻泪管 插管法 球囊扩张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压贴三棱镜观察眼位法及可调整缝线用于先天性外斜视手术治疗的一年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丽丽 于刚 +4 位作者 吴倩 曹文红 樊云葳 崔燕辉 张燕 《眼科》 CAS 2014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观察压贴三棱镜观察眼位法及可调整缝线用于先天性外斜视手术治疗的一年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8年2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手术治疗的平均年龄(28.84±16.01)个月(10—67个月)的先天性外斜视患儿25... 目的观察压贴三棱镜观察眼位法及可调整缝线用于先天性外斜视手术治疗的一年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8年2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手术治疗的平均年龄(28.84±16.01)个月(10—67个月)的先天性外斜视患儿25例。其中间歇性外斜视1例,恒定性外斜视24例。伴有v征者4例,伴有DVD者4例,伴有V征及DVD者1例,伴有眼球震颤者1例。方法对于不配合检查的患儿术前应用压贴三棱镜试镜观察眼位并测量斜视度。所有患者行外斜视矫正术,后退肌肉均采用调整缝线技术。术后2周,1、6、12个月随访。主要指标手术前后眼位情况及调线前后斜视度变化。结果不配合检查的患儿术前应用压贴三棱镜试镜观察眼位的方法测量斜视度依从性好。25例患儿术后第1天检查正位20例(80%),4例过矫,1例欠矫;经过缝线调整,25例均在正位;术后2周正位率100%(P〈0.05)。术后半年斜视度变化不明显,术后1年平均斜视度-7.12n±3.24n,手术成功率88%。结论压贴三棱镜试镜观察眼位的方法适用于先天性外斜视患儿的术前斜视度检查;应用可调整缝线明显提高了先天性外斜视的近期正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外斜视 夕h科学 压贴三棱镜 可调整缝线
原文传递
合并垂直头位的先天性眼球震颤手术治疗的短期效果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媛 于刚 +5 位作者 曹文红 白大勇 胡守龙 刘雯 樊云葳 吴倩 《眼科》 CAS 2014年第2期115-120,共6页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合并垂直头位的先天性眼球震颤的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0年7月至2012年3月在北京儿童医院确诊为伴垂直头位的先天性眼球震颤的患儿17例,年龄4~12岁,平均(7.8±2.3)岁。方法以上患者中合并下...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合并垂直头位的先天性眼球震颤的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0年7月至2012年3月在北京儿童医院确诊为伴垂直头位的先天性眼球震颤的患儿17例,年龄4~12岁,平均(7.8±2.3)岁。方法以上患者中合并下颌上抬者(7例)采取双眼下直肌减弱+双眼上斜肌减弱术,合并下颌内收者(10例)采取双眼上直肌减弱+双眼下斜肌减弱术,合并水平斜视者(4例)同时行水平斜视矫正术,合并集合阻滞现象者(2例)同时行双眼内直肌减弱术。手术量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进行设计。术后随访6~23个月,平均(11.2±2.9)个月。观察手术前后代偿头位,双眼中间带最佳矫正视力的变化,使用眼震仪测量手术前后眼球震颤的频率、振幅及强度的变化。主要指标代偿头位、双眼中间带最佳矫正视力,眼球震颤频率、振幅及强度的变化。结果术前垂直头位〈15。者4例,15°~30°者7例,〉30。者6例;随访终末垂直头位〈15。者13例,15°-30°者3例,〉30。者1例,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36,P=0.007)。术后最佳矫正双眼视力(O.26±0.13)比术前(0.22±0.12)有所提高(t=2.66,P=0.017)。术后随访终末眼震频率(2.27Hz)较术前(3.19Hz)明显下降(t=6.77,P=0.000)。术后随访终末眼震振幅(16.6度)较术前(22.9度)明显下降(t=4.132P=0.001)。术后随访终末眼震强度(37.1Hz*度)较术前(75.1Hz*度)明显下降(t=6.275,P=0.000)。结论对合并垂直头位的先天性眼球震颤进行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代偿头位,提高视力,减轻眼球震颤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眼球震颤 外科学 异常头位 眼肌手术
原文传递
1型糖尿病患儿全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反应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白雪晴 余继锋 +4 位作者 施维 崔燕辉 刘雯 田利荣 李莉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7-290,共4页
目的 观察1型糖尿病(T1D)患儿全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FF-ERG)反应特征。方法 回顾性临床病例研究。T1D患儿41例(T1D组)及轻度屈光不正儿童25名(对照组)纳入研究。所有T1D患儿经视力、屈光度、眼压、裂隙灯显微镜、眼底彩色照相... 目的 观察1型糖尿病(T1D)患儿全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FF-ERG)反应特征。方法 回顾性临床病例研究。T1D患儿41例(T1D组)及轻度屈光不正儿童25名(对照组)纳入研究。所有T1D患儿经视力、屈光度、眼压、裂隙灯显微镜、眼底彩色照相、间接检眼镜及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排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有受检儿均由同一位有经验的技师进行FF-ERG检查。包括暗适应视杆细胞反应0.01(r-b 0.01)、 暗适应最大混合反应3.0(mix-a 3.0、mix-b 3.0)、暗适应最大混合反应10.0(mix-a 10.0、mix-b 10.0)、暗适应3.0振荡电位2(OP2)、明适应视锥细胞反应3.0(c-a 3.0、c-b 3.0)及30 Hz闪烁光反应(30 Hz FP)的振幅、潜伏期。对比分析两组受检儿FF-ERG各反应振幅及潜伏期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1D组患儿各反应振幅降低,潜伏期延长。两组受检儿各反应振幅比较,除r-b 0.01振幅(t=-0.228,P>0.05)之外,其余各反应振幅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64、-3.645、-4.324、-6.123、-5.846、-12.900、-14.400、-5.230,P<0.05)。两组受检儿各反应潜伏期比较,mix-b 3.0、mix-b 10.0、c-b 3.0及OP2潜伏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2、2.879、5.378、3.506,P<0.05);r-b 0.01、mix-a 3.0、mix-a 10.0、c-a 3.0、30 Hz FP潜伏期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31、1.677、0.557、0.840、0.064,P>0.05)。结论 T1D组患儿较正常儿童FF-ERG反应振幅降低,潜伏期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1型 儿童 视网膜电描记术
原文传递
先天性鼻泪管阻塞伴泪小管阻塞的泪道探通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丽丽 王媛 +5 位作者 于刚 吴倩 张诚玥 曹文红 樊云葳 崔燕辉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4年第4期298-301,共4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鼻泪管阻塞合并泪小管阻塞的患儿泪道探通术的效果。方法此病患儿27例(29眼)作为研究组,单纯鼻泪管阻塞23例(30眼)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的泪道探通术,应用荧光染料消失试验(FDDT)及泪道冲洗方法,观察治疗效... 目的探讨先天性鼻泪管阻塞合并泪小管阻塞的患儿泪道探通术的效果。方法此病患儿27例(29眼)作为研究组,单纯鼻泪管阻塞23例(30眼)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的泪道探通术,应用荧光染料消失试验(FDDT)及泪道冲洗方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中合并下泪小管阻塞13例(14眼),合并上泪小管阻塞者14例(15眼),成功疏通鼻泪管阻塞26眼,治愈率89.7%;对照组30眼治愈27眼,(治愈率90.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P=0.965。成功疏通泪小管者在29眼中仅有11眼,占37.9%。术后FDDT比较,伴有泪小管阻塞组FD—DT0级小于对照组,FDDT1-2级大于对照组,χ2=7.096,P=0.029。鼻泪管探通成功但泪小管探通失败,仅存单个正常泪小管的17眼,仅存的上或下泪小管一部分能够起到有效的引流泪液的功能(上泪小管阻塞FDDT0级4眼,FDDT1级6眼,FDDT2级1眼,下泪小管阻塞FDDT0级1眼,FDDT1级3眼,FDDT2级2眼)。结论先天性鼻泪管阻塞伴泪小管阻塞的患儿,只要存在一个正常泪小管,应用泪道探通术解除鼻泪管阻塞的前提下,患儿溢泪症状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单纯鼻泪管阻塞患儿术后泪液引流作用要好于合并泪小管阻塞者,上或下泪小管均可能起到有效的引流泪液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通术 泪道 鼻泪管阻塞 先天性 泪小管阻塞
原文传递
伴有黄斑樱桃红点的Tay—sachs病一例
17
作者 刘丽丽 赵军阳 +5 位作者 崔燕辉 梁天蔚 张诚玥 张燕 李程 李莉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82-382,共1页
患者男性,1岁4个月。因发育倒退8个月,于2015年4月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出生后前6个月发育无异常,后逐渐出现发育落后.14个月会爬,声音刺激后易惊,进食易呛咳,双手笨拙,四肢逐渐伸直状态,不能站立,... 患者男性,1岁4个月。因发育倒退8个月,于2015年4月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出生后前6个月发育无异常,后逐渐出现发育落后.14个月会爬,声音刺激后易惊,进食易呛咳,双手笨拙,四肢逐渐伸直状态,不能站立,独坐不稳,追物差。该患儿为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检查:神清,胆怯,喉鸣,双下肢肌张力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 黄斑 北京儿童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 发育落后 神经内科 声音刺激 肌张力高
原文传递
眼皮肤白化病患儿眼球震颤的手术疗效
18
作者 王媛 吴倩 +3 位作者 白大勇 施维 胡曼 李莉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眼皮肤白化病患儿眼球震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自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间在北京儿童医院确诊为眼皮肤白化病合并眼球震颤9例患儿临床资料,年龄为4~10岁,随访时间为6~24个月,根据患儿不同临床表...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眼皮肤白化病患儿眼球震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自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间在北京儿童医院确诊为眼皮肤白化病合并眼球震颤9例患儿临床资料,年龄为4~10岁,随访时间为6~24个月,根据患儿不同临床表现采取个体化手术方式,分析手术前后双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变化,使用眼震仪测量手术前后眼球震颤的频率、振幅及强度的变化。对手术前后logMAR视力、眼震频率、振幅及强度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术前平均BCVA(10gMAR)为1.1±0.1,随访终末为1.0±0.1,随访终末视力较术前视力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65,P〈0.05)。术前眼震频率为(313±0.5)Hz,随访终末为(2.0±0.3)Hz,随访终末眼震频率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77,P〈0.05)。术前眼震振幅为(20.9±4.1)度,随访终末为(18.5±4.6)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49,P〉0.05)。术前眼震强度为(69.2±18.5)Hzx度,随访终末为(37.5±9.8)Hzx度,随访终末眼震强度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22,P〈0.05)。结论个体化的眼球震颤手术可减轻眼皮肤白化病患儿眼震的频率及强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化病 眼皮肤 眼震 病理性 眼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37例伴有全身异常的婴幼儿眼底观察
19
作者 刘丽丽 李莉 +4 位作者 齐宇洁 王亚娟 崔燕辉 张燕 赵军阳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0-311,共2页
婴幼儿部分全身疾病通常伴有眼部异常,并且部分全身疾病的诊断需要眼底检查结果支持。既往眼底检查主要依靠检眼镜.但这种检查要求检查者具有丰富经验,且结果不易准确、直观记录。第三代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Ⅲ)可观察并... 婴幼儿部分全身疾病通常伴有眼部异常,并且部分全身疾病的诊断需要眼底检查结果支持。既往眼底检查主要依靠检眼镜.但这种检查要求检查者具有丰富经验,且结果不易准确、直观记录。第三代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Ⅲ)可观察并记录病变。为此.我们采用RetCamⅢ对一组伴有全身异常的婴幼儿眼底进行了检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学龄前(2-5) 视网膜疾病/诊断
原文传递
婴儿先天性角膜混浊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20
作者 苗森 蔺琪 +3 位作者 孙亚杰 宋耀文 李旭 潘志强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26-432,共7页
目的探讨婴儿先天性角膜混浊(CCO)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后角膜植片的透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诊断为CCO并行PK的0~1岁患儿... 目的探讨婴儿先天性角膜混浊(CCO)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后角膜植片的透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诊断为CCO并行PK的0~1岁患儿(42例,51只眼)资料。其中男性23例,女性19例;手术时年龄(5.7±2.2)个月;随访时间为(28.6±2.6)个月。记录患儿的基本信息、相关角膜疾病类型及角膜混浊形态。所有患儿均进行了PK术,术后定期随访角膜植片透明情况及出现的并发症,记录术后角膜植片存活情况。分类诊断、手术年龄以及联合手术等不同影响因素与植片生存之间采用Kaplan-Meier存活曲线及Log-rank检验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与透明角膜植片率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术后6个月时透明角膜植片率为84.3%(43/51),12个月时下降至78.4%(40/51),至末次随访则进一步下降至60.8%(31/51)。A-R综合征及先天性小眼球术后透明角膜植片率(0)低于Peters异常(62.2%,23/37)和角膜巩膜化(8/11)(P<0.01),联合白内障摘除手术后透明角膜植片率(3/9)也低于单纯行PK者(66.7%,28/42)(P=0.039)。混浊角膜组织中有新生血管者术后透明角膜植片率低(43.5%,1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4,P=0.022)。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眼压升高(7只眼,13.7%)和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7只眼,13.7%),其次为并发性白内障(4只眼,7.8%)和后发性白内障(2只眼,3.9%)。结论1岁及以下的CCO患儿在行PK治疗后,随随访时间延长透明角膜植片率有下降趋势,但术后2年透明角膜植片率尚好。影响PK术后透明角膜植片率的因素主要包括角膜混浊组织中有新生血管、疾病类型及是否联合白内障摘除手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混浊 角膜移植术 穿透性 移植物存活 治疗结果 婴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