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冠肺炎疫情下消化内镜中心管理策略 被引量:7
1
作者 韦键 张澍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7期687-690,共4页
目的探讨新冠肺炎疫情下消化内镜中心管理策略,使内镜中心能够根据疫情控制要求结合内镜操作的特殊性、人员的复杂性、内镜本身感控的高要求性,落实可行性的人、机、料、法、环等不同环节的管理,确保内镜感控安全,人员安全。方法2020年1... 目的探讨新冠肺炎疫情下消化内镜中心管理策略,使内镜中心能够根据疫情控制要求结合内镜操作的特殊性、人员的复杂性、内镜本身感控的高要求性,落实可行性的人、机、料、法、环等不同环节的管理,确保内镜感控安全,人员安全。方法2020年1月24日至3月27日某综合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根据新冠肺炎疫情下总体防控要求,结合消化内镜中心人、机、料、法、环等不同环节管理特点进行分析与总结,找出适合内镜中心管理的策略。结果完成内镜检查治疗共510例,其中非急诊普通胃镜59例,非急诊普通肠镜40例,非急诊无痛胃镜44例,非急诊无痛肠镜43例,急诊普通胃镜72例,急诊普通肠镜25例,非急诊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54例,急诊ERCP 60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内镜黏膜切除术(EMR)3例,超声或放大内镜52例,其他内镜下治疗操作58例。无新冠肺炎感染病例发生,无内镜治疗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所有内镜检查及内镜下治疗手术未发现医源性感染和交叉感染,无医护人员感染事件发生。结论消化内镜中心的管理策略正确,既保证了新冠肺炎疫情下内镜中心的工作任务,又保障了所有人员的安全,管理措施得当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消化内镜中心 管理 策略
下载PDF
上消化道嵌顿异物内镜治疗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杨克利 王拥军 +2 位作者 丁岩军 李鹏 张澍田 《中国医刊》 CAS 2016年第7期84-87,共4页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异物嵌顿后并发症发生以及术后治疗时间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内镜中心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嵌顿异物患者173例,统计异物的种类、数量、嵌顿部位、滞留时间、相关上消...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异物嵌顿后并发症发生以及术后治疗时间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内镜中心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嵌顿异物患者173例,统计异物的种类、数量、嵌顿部位、滞留时间、相关上消化道病变、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治疗时间,并对影响并发症发生及术后治疗时间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食管上段最易发生嵌顿,比例为59.54%(103/173)。嵌顿异物以枣核、鱼刺为主。63例异物滞留时间超过24小时,其中27例超过72小时。并发症常见为黏膜损伤,比例为62.43%(108/173),可疑穿孔为10.98%(19/173),但术后均未证实存在穿孔。167例经内镜成功取出,5例转胸外科或普外科,1例因内镜及外科治疗均存在风险家属主动放弃治疗。术后未行治疗者占37.57%(65/173),术后药物治疗者占62.43%(108/173),其中61.11%(66/108)的患者药物治疗超过3天。异物嵌顿后是否出现并发症与嵌顿位置、异物种类、异物形状、异物大小(长径)、滞留时间及异物是否刺入消化道黏膜有关(P<0.05),而与年龄无关(P>0.05);异物取出术后治疗时间与年龄、嵌顿位置及滞留时间有关(P<0.05),而与其他因素无关(P>0.05)。结论异物在上消化道嵌顿,特别是食管上段,应尽可能在24小时取出;异物取出术后积极给予抗感染、保护消化道黏膜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物 内镜治疗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内镜表现及病理特点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冯轶 牛应林 +2 位作者 李鹏 吕富靖 冀明 《中国内镜杂志》 2019年第1期79-84,共6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内镜形态、病理特点及治疗安全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6月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105例LS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完整、整块切除的病理特点(即非浸润性的低度异型性肿瘤... 目的探讨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内镜形态、病理特点及治疗安全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6月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105例LS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完整、整块切除的病理特点(即非浸润性的低度异型性肿瘤、非浸润性的高度异型性肿瘤、管状腺瘤、绒毛状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锯齿状腺瘤、混合型腺瘤和浸润癌)与患者的年龄、病变部位、大小、内镜形态的相关性及内镜治疗安全性。结果结直肠LST男女发病比例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岁及以下发病率31.43%(33/105),60岁以上发病率68.57%(7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ST直肠好发,发病率为46.67%(49/105),其次升结肠,发病率为28.57%(30/105),直肠与降乙结肠、横结肠、升结肠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与降乙结肠、横结肠、升结肠发生非浸润性的高度异型性肿瘤和浸润癌概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颗粒型侧向发育型肿瘤(LST-G)浸润癌发病率3.61%(3/83);非颗粒型侧向发育型肿瘤(LST-NG)浸润癌发病率22.73%(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变最大直径>20 mm浸润癌发病率5.66%(3/53),病变最大直径≤20mm浸润癌发病率9.62%(5/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类型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发病率39.05%(41/10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及以上(HGIN、包含浸润癌),发病率60.95%(64/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ST-G与LST-NG发生LGIN、HGIN、管状腺瘤、绒毛状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锯齿状腺瘤和混合型腺瘤概率相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下ESD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2.86%(3/105)、迟发性穿孔发生率0.95%(1/105),经内镜下止血、荷包缝合穿孔部位痊愈,未中转外科手术治疗。非浸润性肿瘤ESD术后病理提示:2例水平切缘可见低级别管状腺瘤,1例水平切缘不肯定,6个月~1年复查内镜3例均复发。浸润癌8例,侵犯黏膜下层,水平切缘、基底切缘均干净5例,未追加外科手术;侵犯黏膜下层,脉管可见癌栓,水平切缘、基底切缘均干净2例,1例追加外科手术病理未见明确癌残留,脉管内未见癌栓,肠系膜淋巴结未见癌转移,1例放弃外科手术。结论 LST发病率与年龄和部位有关,浸润癌的发生与生长形态特征有关;60岁以上患者非浸润性的高度异型性肿瘤及浸润癌发病率高,尤其内镜表现为LST-NG的发生浸润癌概率高。内镜下治疗LST创伤小、安全、有效,术后病理能提供预后及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的可靠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发育型肿瘤 内镜形态 病理学 安全性
下载PDF
消化道肿物内镜下切除后两种缝合方法封闭创面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冯轶 牛应林 +3 位作者 李鹏 吕富靖 俞力 冀明 《中国内镜杂志》 2018年第7期78-83,共6页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物经内镜切除后创面采用尼龙绳联合金属夹荷包缝合技术及单用金属夹缝合的临床应用,了解两种缝合方法在术后预防发热、腹痛、出血和穿孔的临床疗效,旨在探索内镜下切除消化道肿物后创面的简单、有效、经济的闭合方法。...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物经内镜切除后创面采用尼龙绳联合金属夹荷包缝合技术及单用金属夹缝合的临床应用,了解两种缝合方法在术后预防发热、腹痛、出血和穿孔的临床疗效,旨在探索内镜下切除消化道肿物后创面的简单、有效、经济的闭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除肿瘤性病变的84例患者,单用金属夹(金属夹组)缝合创面42例,金属夹联合尼龙绳荷包缝合(荷包缝合组)创面42例,比较两组金属夹数目、耗用时间、操作成功率、术后并发发热、腹痛、出血、穿孔及金属夹滞留情况。结果荷包缝合组创面大于金属夹缝合组,而使用金属夹数目、操作时间两组无明显差异,金属夹缝合操作成功率88.10%(37/42),荷包缝合组为100.00%,术后一过性发热(发热时间≤24 h)金属夹组3例,荷包缝合组2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性发热(>24 h)金属夹组7例,荷包缝合组1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属夹组术后腹痛7例,迟发性出血5例,迟发性穿孔4例,荷包缝合组腹痛1例,无迟发性出血、穿孔发生,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属夹组中1例并发迟发性出血、穿孔经内镜下荷包缝合、禁食水、卧床休息、抗感染和止血等治疗痊愈,3例迟发性穿孔转外科手术治疗,4例迟发性出血经内镜下止血成功。住院时间荷包缝合组明显低于金属夹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属夹组中有6例金属夹未完全脱落,荷包缝合组全部脱落。结论尼龙绳联合金属夹荷包缝合技术能有效闭合内镜下消化道肿瘤切除后创面,操作技术简单,住院时间短,能减少或者防止腹痛、迟发性穿孔、出血的发生,无金属夹滞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包缝合 金属夹 尼龙绳 内镜 消化道肿物切除
下载PDF
直乙结肠巨大异物嵌顿的内镜诊治分析(附7例报告) 被引量:2
5
作者 冯轶 牛应林 +2 位作者 李鹏 吕富靖 冀明 《中国内镜杂志》 2018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讨直乙结肠巨大异物嵌顿的内镜诊治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3年4月-2017年6月收治直径≥1.5 cm,长度≥6.0 cm的7例直乙结肠异物嵌顿的患者所使用的器械、方法、技巧,总结异物取出成功与... 目的探讨直乙结肠巨大异物嵌顿的内镜诊治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3年4月-2017年6月收治直径≥1.5 cm,长度≥6.0 cm的7例直乙结肠异物嵌顿的患者所使用的器械、方法、技巧,总结异物取出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结果经口不慎咽下的镶嵌假牙随胃肠蠕动至直乙结肠嵌顿1例,予以圈套器取出,大小约2.0 cm×6.0 cm;经肛门塞入6例,其中带尾叉状铁钉1例,予以圈套器取出,大小约2.5 cm×6.0 cm;塑料条形物1例,予以异物钳取出,大小约1.5 cm×16.0 cm;玻璃试管1例,予以圈套器配合手指取出,大小约2.0 cm×20.0 cm;塑料瓶3例,腹部按压配合胃石碎石器及手指取出2例,大小分别为4.0 cm×16.0 cm和3.5 cm×16.0 cm,失败1例,大小约5.0 cm×23.1 cm,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内镜头端配戴透明帽,注入润滑剂及清水,牢固套住异物末端,拖拉异物过程中反复旋转镜身、变换患者体位使异物走向与肠腔方向一致,配合腹部按压,拖拉异物至直肠时,食指中指伸入肛内夹住异物,此方法异物取出成功率高,创伤小,费用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乙结肠 巨大异物嵌顿 内镜诊治
下载PDF
消化道肿瘤性病变内镜切除后创面改良荷包缝合的护理
6
作者 刘应欢 张洪艳 +4 位作者 李珊 徐霞 冯轶 犹云德 牛应林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第22期3910-3913,共4页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性病变内镜切除后创面荷包缝合的护理方法,旨在解决消化道肿瘤性病变内镜切除后创面使用荷包缝合护理配合所存在的不足。方法收集遵义市播州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018年3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消化道肿瘤性病变内镜下切...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性病变内镜切除后创面荷包缝合的护理方法,旨在解决消化道肿瘤性病变内镜切除后创面使用荷包缝合护理配合所存在的不足。方法收集遵义市播州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018年3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消化道肿瘤性病变内镜下切除后创面荷包缝合患者47例的病例资料,其中未采用圈套器辅助、释放器手柄固定荷包缝合21例(对照组),采用圈套器辅助、释放器手柄固定荷包缝合26例(研究组)。对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中发生释放器外鞘管打折10例(47.62%),尼龙绳脱钩7例(33.33%),组织夹倒伏荷包内13例(61.90%);研究组患者中发生释放器外鞘管打折、尼龙绳脱钩、组织夹倒伏荷包内均为0例。研究组患者发生外鞘管打折、尼龙绳脱钩、组织夹倒伏荷包内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肿瘤性病变内镜切除后创面改良荷包缝合能避免释放器外鞘管打折、尼龙绳脱钩、组织夹倒伏荷包内,既缩短了缝合时间,又降低了麻醉风险,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性病变 内镜 圈套器 释放器手柄固定 荷包缝合 护理
下载PDF
三通联合三明治注射法在超声内镜引导下弹簧圈联合组织胶栓塞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应用研究
7
作者 陈琨 李纯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1-404,共4页
为研究超声内镜引导下三通联合三明治注射法在弹簧圈栓塞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中的应用效果,纳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23年9月至11月因肝硬化门脉高压发生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需超声内镜引导下行组织胶栓塞治疗的患者48例... 为研究超声内镜引导下三通联合三明治注射法在弹簧圈栓塞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中的应用效果,纳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23年9月至11月因肝硬化门脉高压发生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需超声内镜引导下行组织胶栓塞治疗的患者48例,按组织胶注射方案不同分为试验组(n=25,三通联合三明治组织胶注射法)和对照组(n=23,传统三明治组织胶注射法)。主要评价指标为组织胶注射堵针情况,次要指标为胃静脉曲张的改善程度、治疗时间、操作医师满意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显示试验组(通畅/部分堵塞/完全堵塞:20/4/1)与对照组(通畅/部分堵塞/完全堵塞:10/8/5)堵针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胃静脉曲张缓解情况试验组(显效/有效/无效:21/3/1)明显优于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1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试验组治疗时间为(43.6±2.8)min,对照组为(63.0±3.5)min,试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t=-20.997,P<0.001);操作医师满意度治疗组为92.0%(23/25),对照组为65.2%(1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术后发生低热的患者试验组有4例(16.0%),对照组有11例(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48,P=0.029)。在超声引导下采用优化组织胶注射法进行弹簧圈栓塞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可以降低穿刺针注射堵塞率,提高手术成功率,节省治疗时间并提高医师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内镜超声 栓塞
原文传递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胰胆管合流异常的价值 被引量:11
8
作者 靳二虎 马大庆 +3 位作者 张澍田 冀明 张忠涛 王强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33-837,共5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诊断胰胆管合流异常(APBDU)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分析11例患者的MRCP、轴面T2WI及T1WI。测量共通管长度和胆总管宽度,观察APBDU的形式,以及胆管内有无结石和肿瘤等相关疾病。将观察结果与B超及内...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诊断胰胆管合流异常(APBDU)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分析11例患者的MRCP、轴面T2WI及T1WI。测量共通管长度和胆总管宽度,观察APBDU的形式,以及胆管内有无结石和肿瘤等相关疾病。将观察结果与B超及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和/或外科手术所见对照。结果 10例胆总管囊肿型APBDU包括胆管囊状扩张7例,梭形扩张3例;1例非囊肿型APBDU表现为胆总管轻度扩张。胆总管最大直径范围是12~90mm,平均34mm。APBDU的合流形式包括A型7例,B型4例,在MRCP图像测量的共通管长度范围是18~30mm,平均23mm。轴面T2WI显示胆总管或胰管突然蝌蚪或逗点样增粗5例。APBDU相关疾病包括胆囊/胆管结石6例,胆管肿瘤1例,胰腺炎5例。对7例切除的病变胆管和胆囊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有慢性炎症改变。结论 MRCP检查有助于发现和诊断APBDU,轴面T2WI和B超检查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本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囊肿 胆管癌 胰腺炎 胰胆管合流异常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荷包缝合技术在早期消化道肿瘤ESD术后创面中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李化旭 冯轶 +5 位作者 何爱红 刘应欢 徐霞 饶正伟 庹必光 牛应林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第19期3252-3256,共5页
目的探讨荷包缝合技术在早期消化道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该院行ESD治疗的72例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根据创面处理方式分为金属夹组(36例)和荷包缝合组(36例)。比较2组创面大小... 目的探讨荷包缝合技术在早期消化道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该院行ESD治疗的72例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根据创面处理方式分为金属夹组(36例)和荷包缝合组(36例)。比较2组创面大小、操作成功率、耗材费用、操作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金属夹滞留情况。结果2组创面长径、创面短径、操作成功率、耗材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属夹组操作时间长于荷包缝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金属夹组发热、腹痛、迟发性穿孔发生率高于荷包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属夹组住院时间为(7.25±2.47)d,长于荷包缝合组的(6.28±1.9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金属夹脱落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采用金属夹联合尼龙绳荷包缝合技术闭合ESD术后创面,具有操作成功率高、耗材费用低、创面缝合牢固、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内镜切除 荷包缝合 金属夹
下载PDF
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 被引量:4
10
作者 于中麟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0-221,共2页
关键词 消化内镜 二级以上医院 高发区 辅助检查 清洗消毒 普查 国内 中国 发展 世界
原文传递
内镜下胃间质瘤检出情况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改芹 李鹏 张澍田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191-193,共3页
目的探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胃间质瘤内镜下的检出率。方法对2004年5月~2010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而进行超声检查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胃间... 目的探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胃间质瘤内镜下的检出率。方法对2004年5月~2010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而进行超声检查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胃间质瘤检出的阳性率。结果6年间胃镜检查共计52368例,胃黏膜下隆起病变461例。其中240例行超声内镜检查,怀疑胃间质瘤161例,其中切除治疗36例,术后病理证实33例。估计胃间质瘤的内镜下检出率约为0.5%。结论消化内镜及超声内镜是胃间质瘤重要的诊断方法,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间质瘤 内镜 超声内镜
原文传递
全身麻醉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5
12
作者 陶金冉 翟惠虹 +2 位作者 邢洁 冀明 韦键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31-933,共3页
体温是人体重要的生理指标之一,恒定的体温是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保证。低体温为全身麻醉常见并发症,临床定义为核心体温小于36℃。Yi等[2]对北京地区全身麻醉下低体温发生率进行了研究,认为随着麻醉时间的延长,低体温的发生率会增... 体温是人体重要的生理指标之一,恒定的体温是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保证。低体温为全身麻醉常见并发症,临床定义为核心体温小于36℃。Yi等[2]对北京地区全身麻醉下低体温发生率进行了研究,认为随着麻醉时间的延长,低体温的发生率会增加。而目前广泛开展的全身麻醉下ESD,因病变部位、病变大小、病变是否有粘连、术中出血情况等而存在操作时间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低体温 机体生理功能 病变部位 常见并发症 生理指标 北京地区
原文传递
中国消化内镜护士角色职能及专业实践能力调查 被引量:15
13
作者 黄婵 张媛媛 +2 位作者 席惠君 韦键 陆虹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71-279,共9页
目的了解我国消化内镜护士的角色职能及专业实践能力现状及发展方向,为明确内镜专科护士培养方向、制定培养方案、推进内镜专科护士岗位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参考国外相关文件,经过跨文化调适,充分咨询国内专家意见,编制《中国消化内镜护... 目的了解我国消化内镜护士的角色职能及专业实践能力现状及发展方向,为明确内镜专科护士培养方向、制定培养方案、推进内镜专科护士岗位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参考国外相关文件,经过跨文化调适,充分咨询国内专家意见,编制《中国消化内镜护士角色职能及专业实践能力调查问卷》,向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2所内镜医疗机构的内镜护士、内镜医师及内镜护理管理者匿名发放及回收调查问卷。结果调查对象来自我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7所内镜医疗机构,调查对象252人,其中内镜护士144人,年龄(35.87±7.43)岁,53.5%为初级职称,68.8%为本科学历;内镜医师65人,年龄(39.66±5.62)岁,46.2%为中级职称,40.0%为博士研究生学历;内镜护理管理者43人,年龄(43.12±5.78)岁,46.5%为高级职称,90.7%为本科学历。整体252名调查对象对消化内镜护士12项角色职能及10项专业实践能力与现状符合程度的评分均>3.5分。与现状的符合程度评分最高的角色职能为"协助内镜诊疗的技术操作"(4.58±0.57)分、"卫生及感染控制"(4.54±0.62)分和"内镜设备处理、维护、储存"(4.47±0.65)分;对未来消化内镜护士承担角色职能认同程度最高的3项则为"卫生及感染控制"(4.58±0.55)分、"协助内镜诊疗的技术操作"(4.52±0.62)分、"医疗安全"(4.52±0.58)分。内镜护士、内镜医师及内镜护理管理者对目前内镜护士12项角色职能符合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现状符合程度评分最高的两项专业实践能力为"合作的能力"(4.32±0.61)分与"交流的能力"(4.25±0.63)分,同样也是未来发展认同程度最高的两项专业实践能力(4.48±0.58分,4.46±0.58分)。对现状符合程度与对未来发展的认同程度评分差距最大的一项为"循征护理实践与研究的能力"(3.80±0.77比4.20±0.73,P<0.001)。内镜护士、内镜医师及护理管理者对消化内镜护士将来发展10项专业实践能力的认同程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护士、内镜医师及内镜护理管理者对于消化内镜护士角色职能及专业实践能力的现状认识基本一致,对于未来发展专业实践能力的观点一致;均高度认可目前消化内镜护士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且期待在将来发展这两项能力,而"循证护理实践与研究"的能力则是所有调查对象都认为内镜护士未来需要发展的专业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卫生调查 专科护士 角色 实践能力
原文传递
标准化体位宣教图在清醒状态下胃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琨 李纯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2023年第1期65-67,共3页
为探讨标准化体位宣教图在清醒状态下胃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前瞻性选取北京友谊医院2022年4—5月门诊择期行普通胃镜检查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胃镜检查前指导准备方法,试... 为探讨标准化体位宣教图在清醒状态下胃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前瞻性选取北京友谊医院2022年4—5月门诊择期行普通胃镜检查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胃镜检查前指导准备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标准化体位宣教图给予患者检查前指导。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体位摆放时间、胃镜检查时间、患者胃镜检查满意度、操作医师满意度以及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体位摆放时间试验组为(38.70±3.09)s,对照组为(50.25±3.1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37,P<0.001)。胃镜检查时间试验组为(11.63±1.51)min,对照组为(15.53±1.6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56,P<0.001)。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分别是92.5%(37/40)和65.0%(26/40),操作医师满意度分别是90.0%(36/40)和67.5%(27/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27)。术后发生恶心的患者试验组1例,对照组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清醒状态下胃镜检查前通过标准化体位宣教图对患者进行宣教,有利于缩短体位摆放时间和胃镜操作时间,提高患者及操作医师满意度的同时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检查 标准化体位 宣教图 满意度
原文传递
Peutz—Jeghers综合征息肉癌变及转移一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海一 冀明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44-445,共2页
患者女,42岁,因“反复腹部疼痛不适14年,加重10d”入院。患者1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上腹部疼痛,偶反酸、嗳气,胃镜检查提示胃息肉病,未予特殊处理,此后10年未复查胃镜,期间偶有上腹部疼痛,口唇黏膜及指、趾皮肤见褐色色... 患者女,42岁,因“反复腹部疼痛不适14年,加重10d”入院。患者1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上腹部疼痛,偶反酸、嗳气,胃镜检查提示胃息肉病,未予特殊处理,此后10年未复查胃镜,期间偶有上腹部疼痛,口唇黏膜及指、趾皮肤见褐色色素沉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综合征 息肉癌变 上腹部疼痛 转移 胃镜检查 疼痛不适 胃息肉病 色素沉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