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协同网络建设初探
1
作者 刘茉 郭水龙 +3 位作者 孔媛媛 邢洁 尤红 张澍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19期1875-1877,共3页
为促进我国临床医学研究创新发展,提升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技术水平,加快我国医药卫生成果转化进程,科技部会同原卫生部、原总后勤部卫生部于2013年起先后分3批次布局建设了32所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消化系统疾病 临床医学研究 协同创新网络
下载PDF
干扰素治疗B、C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效果差异的Meta分析
2
作者 李敏 单姗 +4 位作者 吴晓宁 孔媛媛 欧晓娟 尤红 贾继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56-1261,共6页
目的综合评价干扰素治疗B、C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和VIP数据库截止到2018年11月发表的关于干扰素治疗B、C基因型CHB患者疗效差异的文献。2... 目的综合评价干扰素治疗B、C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和VIP数据库截止到2018年11月发表的关于干扰素治疗B、C基因型CHB患者疗效差异的文献。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所纳入文献的质量,然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篇研究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扰素治疗B基因型CHB患者的HBV DNA阴转率、HBeAg清除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Ag清除率,以及ALT复常率均明显高于C基因型CHB患者(比值比分别为2.95、3.16、1.83、2.59、2.31,95%可信区间分别为2.22~3.91、2.38~4.20、1.44~2.33、1.05~6.38、1.69~3.16,P值均<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干扰素在B、C基因型CHB患者中的疗效差异不受干扰素种类的影响。结论干扰素的抗病毒效果受到HBV基因型的影响,B基因型抗病毒效果优于C基因型,因此,HBV基因型是预测干扰素疗效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基因型 干扰素类 治疗结果 META分析
下载PDF
ALT水平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硬度值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周家玲 吴晓宁 +11 位作者 孙亚朦 孟彤彤 关秋爽 武珊珊 王冰琼 施漪雯 陈姝延 何志颖 马红 贾继东 欧晓娟 尤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74-1677,共4页
目的探讨ALT水平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肝脏硬度值(LSM)分布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5月在北京友谊医院及各分中心经肝穿刺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初治患者,收集入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血常规、生化、HBV DNA、AFP、LSM、腹部超声... 目的探讨ALT水平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肝脏硬度值(LSM)分布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5月在北京友谊医院及各分中心经肝穿刺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初治患者,收集入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血常规、生化、HBV DNA、AFP、LSM、腹部超声和肝穿刺资料。比较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不同ALT水平的LSM分布特征。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和偏相关。结果共入组104例患者,根据ALT水平分成3组[≤2倍正常值上限(ULN)、2~5 ULN和≥5 ULN],3组在性别构成比、BMI、HBeAg状态、HBV DNA水平、Alb水平、PLT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患者的LSM中位值分别为15.4、18.8及29.9 k Pa,LSM随着ALT升高而升高,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7,P<0.05)。校正年龄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LSM与ALT仍呈正相关(r=0.220,95%可信区间:0.101~0.468,P<0.05)。结论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LSM随着ALT升高而升高,患者年龄在不同ALT水平组间有差异,而校正年龄因素后,LSM与ALT之间仍存在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炎 乙型 慢性 丙氨酸转氨酶 肝脏硬度值
下载PDF
熊去氧胆酸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预防作用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李莉 刘揆亮 +5 位作者 刘红 郭春梅 宿慧 林琳 王沧海 吴静 《北京医学》 CAS 2021年第1期23-25,29,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乳头切开取石术后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 UDCA)预防胆总管结石复发的作用以及结石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首...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乳头切开取石术后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 UDCA)预防胆总管结石复发的作用以及结石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UDCA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ERCP取石术,UDCA组在ERCP取石术后加用UDCA口服,剂量为10 mg/kg。以2年或结石复发为随访终点,比较两组结石复发率及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UDCA组胆总管结石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5%比27.5%,P=0.037)。胆总管探查术史是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为8.583(1.495~49.282),P=0.016],而与性别、是否行乳头扩张术、胆囊状态、壶腹部憩室等因素无关。结论 ERCP取石术后给予UDCA治疗可有效降低胆总管结石复发率,UDCA有望成为新型的预防胆总管结石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复发 熊去氧胆酸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