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实世界研究中眼科病例注册登记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烁 乔春艳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0-154,共5页
近年出现的一种新的研究理念,即真实世界研究(RWS)主要依靠注册登记研究(registration study)及大数据管理,对实际临床诊疗实践或健康体检中的真实效果、风险等进行评价。本文比较了RWS与随机对照试验的差异,并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医疗领域... 近年出现的一种新的研究理念,即真实世界研究(RWS)主要依靠注册登记研究(registration study)及大数据管理,对实际临床诊疗实践或健康体检中的真实效果、风险等进行评价。本文比较了RWS与随机对照试验的差异,并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医疗领域RWS中注册登记研究的现状,尤其近年眼科学领域病例注册登记研究的应用进展,以期在未来临床工作中,能够有更多的医疗机构和医师依托病例注册登记系统进行随访,开展多中心、大样本RW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用性临床试验(主题) 眼科学 眼疾病 登记 数据管理
原文传递
疫情防控专题: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眼科防护专家建议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宁利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53-257,共5页
本文于2020年2月16日预出版于中华眼科杂志官网。新型冠状病毒是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以及接触传播致病。已有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冠状病毒有可能通过眼部导致全身感染,提示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要重视眼部防护,切... 本文于2020年2月16日预出版于中华眼科杂志官网。新型冠状病毒是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以及接触传播致病。已有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冠状病毒有可能通过眼部导致全身感染,提示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要重视眼部防护,切断潜在的感染途径,且眼科医务人员在疫情期间肩负责任,应加强防护,避免交叉感染。鉴于目前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尚不足,本文以国内学术期刊文献、国家发布的指南性文件为基础,汇总目前个人或医疗机构的经验,从预防医学和眼科学角度,为眼科临床工作提供全面且统一的建议意见,为共同抗击疫情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眼科 防控
原文传递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与框架眼镜矫正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的对比研究
3
作者 林赛柔 焦永红 +2 位作者 成娟娟 刘立洲 胡健萍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3-351,共9页
目的比较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患儿使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和框架眼镜进行屈光矫正的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试验。连续收集2012年4月至2019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科门诊进行... 目的比较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患儿使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和框架眼镜进行屈光矫正的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试验。连续收集2012年4月至2019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科门诊进行视力矫正的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患儿, 将自主选择配戴RGPCL进行屈光矫正者纳入试验组, 其中单眼发病者为试验1组, 双眼发病者为试验2组;将术后自主选择配戴框架眼镜进行屈光矫正者纳入对照组, 其中单眼发病者为对照1组, 双眼发病者为对照2组。首诊时采集患儿地区来源、病史和家庭情况等信息。随访时记录戴镜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采用Teller视敏度卡进行视力检查获取最佳矫正视力并转换为最小分辨角的对数;根据眼球震颤振幅和频率确定眼球震颤的程度;分析治疗费用、遮盖治疗依从性;对患儿家长进行采用或不采用RGPCL原因的问卷调查。结果最终纳入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患儿203例(344只眼), 其中男性124例(210只眼), 女性79例(134只眼);年龄为3~36个月。试验组28例, 其中试验1组19例, 双眼试验2组9例;对照组175例, 其中对照1组43例, 对照2组132例。除6月龄外, 其余各月龄的试验组患儿视力均优于对照组患儿,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1组患儿各月龄视力均优于对照1组同月龄患儿视力, 其中12月龄[1.54(1.27, 1.97)、1.84(0.97, 2.12)]、18月龄[1.27(0.97, 1.84)、1.84(0.97, 2.12)]、24月龄[1.27(0.66, 1.54)、1.54(0.66, 2.12)]及30月龄[0.97(0.66, 1.27)、1.54(0.66, 2.12)]视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2组患儿各月龄视力均优于对照2组同月龄患儿视力, 其中18月龄[1.27(0.97, 1.54)、1.27(0.66, 2.12)]、24月龄[0.97(0.66, 1.27)、1.27(0.66, 2.12)]及30月龄[0.66(0.66, 1.27)、1.27(0.66, 2.12)]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眼球震颤缓解率为8/9(8例), 对照组眼球震颤缓解率为34.40%(32例), 加重率为29.03%(27例)。试验组年均费用为25 125元, 对照组年均费用为2 511元。结论对于婴幼儿患者, RGPCL是一种可耐受程度较高且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相较于框架眼镜, 佩戴RGPCL进行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屈光矫正的患儿视力及眼球震颤程度有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镜 眼镜 无晶状体 白内障后 视敏度 对比研究 婴儿
原文传递
近视眼儿童相关干眼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冰晴 张丰菊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3-199,共7页
近视眼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在我国,其患病率居高不下,并呈逐年攀升的趋势。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儿童近视眼出现了瞬目等干眼症状的频繁发生。研究发现,近视眼儿童的干眼发病率高于正视眼儿童,严重影响了患... 近视眼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在我国,其患病率居高不下,并呈逐年攀升的趋势。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儿童近视眼出现了瞬目等干眼症状的频繁发生。研究发现,近视眼儿童的干眼发病率高于正视眼儿童,严重影响了患儿的学习和生活质量。然而,眼科医师通常更注重近视眼的预防和控制,而对儿童眼表健康的关注相对不足,容易导致漏诊和误诊。因此,了解近视眼是否在儿童干眼中产生影响,以及在干眼患病率中是否有所区别,对于采取有效的临床干预和预防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近视眼儿童干眼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旨在为近视眼儿童干眼的干预预防和精准诊疗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干眼综合征 患病率 危险因素 儿童
原文传递
增强现实眼镜对人眼工作效率和视疲劳影响的研究
5
作者 许泽华 吴晋芳 +1 位作者 雷家颖 金子兵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2-358,共7页
目的探讨使用增强现实眼镜与笔记本电脑在阅读效果和视疲劳方面的差异。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于2023年11月1至15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招募长期近距离视物且高频使用笔记本电脑等数字显示设备的健康首都医科大学学生作... 目的探讨使用增强现实眼镜与笔记本电脑在阅读效果和视疲劳方面的差异。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于2023年11月1至15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招募长期近距离视物且高频使用笔记本电脑等数字显示设备的健康首都医科大学学生作为受试者, 检测视力、双眼视功能(调节、集合、融合功能等)和视疲劳评分(Likert视疲劳量表)。采用抛硬币法确定受试者笔记本电脑和增强现实眼镜的使用顺序, 分别于不同日期的相同时间段检测使用不同设备10 min的阅读效率(阅读速度和错误数字对检出率的乘积), 以及观看20 min视频后的视疲劳评分。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20名符合标准的受试者, 男性7名, 女性13名, 年龄为(25.45±2.27)岁。使用增强现实眼镜和笔记本电脑前后, 受试者双眼的远视力均未发生显著变化(均P>0.05)。使用增强现实眼镜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34.03±9.25)和(29.19±7.62)数字对/min]显著低于使用笔记本电脑[(39.43±10.36)和(35.67±9.87)数字对/min](t=4.36, P<0.001), 但错误数字对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 P=0.213)。使用2种设备观看视频前的视疲劳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1, P=0.480), 使用增强现实眼镜观看视频后的视疲劳评分[(20.55±5.04)分]显著高于使用笔记本电脑[16.50(13.00, 19.75)分](Z=-2.85, P=0.004)。使用2种设备观看视频后的视疲劳评分均较观看前显著升高(P<0.05), 其中使用增强现实眼镜的视疲劳评分升高[(6.05±3.50)分]更显著(Z=-3.41, P<0.001)。结论与使用笔记本电脑比较, 使用现有增强现实眼镜进行阅读的速度和效率较低, 使用后视疲劳程度较重, 增强现实眼镜技术尚待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疲劳 眼镜 阅读 效率 视敏度
原文传递
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豹纹状眼底自动量化及分级初步研究
6
作者 董力 周文达 +8 位作者 琚烈 赵汉卿 杨宇航 邵蕾 宋凯敏 王璘 马彤 王亚星 魏文斌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7-264,共8页
目的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实现对不同区域豹纹状眼底(FT)的自动分割、量化及分级,分析新型量化指标与FT等级和全身及眼部各参数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数据来源于“北京眼病研究”(一项以人群为基础的纵向研究),于2001年整群抽取北京市... 目的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实现对不同区域豹纹状眼底(FT)的自动分割、量化及分级,分析新型量化指标与FT等级和全身及眼部各参数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数据来源于“北京眼病研究”(一项以人群为基础的纵向研究),于2001年整群抽取北京市海淀区5个社区及大兴区3个农村社区的40岁及以上人群进行调查,并于2011年对该人群进行随访。本研究纳入2011年接受第2个5年随访的50岁以上人群,仅纳入右眼数据。将以右眼黄斑为中心的彩色眼底图像输入豹纹分割模型及黄斑检测网络,以黄斑中心凹为原点,内圈直径为1 mm,中圈直径为3 mm,外圈直径为6 mm,实现眼底的精细分割,从而得出各区域FT密度(FTD)及FT等级。进一步对各区域FTD及不同FT等级间各眼部及全身参数进行差异性分析。按照等效球镜度数(SE)将受试眼分为近视眼(SE<-0.25 D)、正视眼(-0.25 D≤SE≤0.25 D)及远视眼(SE>0.25 D)3种屈光类型。根据眼轴长度,将受试眼分为眼轴长度<24 mm、24~26 mm及>26 mm 3种眼轴类型,对不同类型的FTD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Bonferroni检验及Spearman相关分析等统计学分析方法。结果研究共纳入3369名受试者(3369只眼),年龄为(63.9±10.6)岁;其中女性1886名(56.0%)男性1483名(64.0%)。所有受试眼整体FTD为0.060(0.016,0.163);内圈FTD为0.000(0.000,0.025);中圈FTD为0.030(0.000,0.130);外圈FTD为0.055(0.009,0.171)。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各区域FTD与眼轴长度(整体:r=0.38,P<0.001;内圈:r=0.31,P<0.001;中圈:r=0.36,P<0.001;外圈:r=0.39,P<0.001)、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整体:r=-0.69,P<0.001;内圈:r=-0.57,P<0.001;中圈:r=-0.68,P<0.001;外圈:r=-0.72,P<0.001)、年龄(整体:r=0.34,P<0.001;内圈:r=0.30,P<0.001;中圈:r=0.31,P<0.001;外圈:r=0.35,P<0.001)、性别(整体:r=-0.11,P<0.001;内圈:r=-0.04,P<0.001;中圈:r=-0.07,P<0.001;外圈:r=-0.11,P<0.001)、SE(整体:r=-0.20;P<0.001;内圈:r=-0.19,P<0.001;中圈:r=-0.20,P<0.001;外圈:r=-0.20,P<0.001)、裸眼视力(整体:r=-0.18,P<0.001;内圈:r=-0.26,P<0.001;中圈:r=-0.24,P<0.001;外圈:r=-0.22,P<0.001)、体质量指数(整体:r=-0.11,P<0.001;内圈:r=-0.13,P<0.001;中圈:r=-0.14,P<0.001;外圈:r=-0.13,P<0.001)均有相关性。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区域FTD与眼轴长度(整体:β=0.020,P<0.001;内圈:β=-0.022,P<0.001;中圈:β=0.027,P<0.001;外圈:β=0.022,P<0.001)、SFCT(整体:β=-0.001,P<0.001;内圈:β=-0.001,P<0.001;中圈:β=-0.001,P<0.001;外圈:β=-0.001,P<0.001)及年龄(整体:β=0.002,P<0.001;内圈:β=0.001,P<0.001;中圈:β=0.002,P<0.001;外圈:β=0.002,P<0.001)均有相关性。不同屈光类型受试眼的整体(H=56.76,P<0.001)、内圈(H=72.22,P<0.001)、中圈(H=75.83,P<0.001)及外圈(H=70.34,P<0.001)FTD分布均有统计学差异。不同眼轴长度受试眼的整体(H=373.15,P<0.001)、内圈(H=367.67,P<0.001)、中圈(H=389.14,P<0.001)及外圈(H=386.89,P<0.001)FTD分布均有统计学差异。进一步比较各级别FT受试受试者全身及眼部参数差异,在所有参数中,眼轴长度(F=142.85,P<0.001)与SFCT(F=530.4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可实现眼底不同区域FT的自动分割及量化,并可实现FT的初步分级。不同区域FTD与眼轴长度、SFCT及年龄显著相关,年龄较大、患有近视眼及眼轴较长的人群眼底各区域FTD更重,豹纹等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脉络膜 微血管密度
原文传递
猴痘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眼部表现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畅 黎黎 孙旭光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26-328,共3页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性疾病,是天花灭绝后主要影响人类健康的正痘病毒感染性疾病。近期猴痘在多个国家出现暴发流行趋势,并呈现明显的人际传播,引起全球高度关注。猴痘病毒感染可累及眼部。本文汇总国内外相关文献,针对猴痘...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性疾病,是天花灭绝后主要影响人类健康的正痘病毒感染性疾病。近期猴痘在多个国家出现暴发流行趋势,并呈现明显的人际传播,引起全球高度关注。猴痘病毒感染可累及眼部。本文汇总国内外相关文献,针对猴痘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眼部表现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提高眼科医师对猴痘的重视程度和认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痘 猴痘病毒 眼感染 病毒性
原文传递
视神经胶质瘤的临床诊疗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任婷婷 马建民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5-419,共5页
视神经胶质瘤(ONG)是一种相对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可分为散发型和神经纤维瘤病1型(NF1)相关型。病理学类型主要为低级别的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其典型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和无痛性眼球突出,影像学主要表现为梭形膨... 视神经胶质瘤(ONG)是一种相对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可分为散发型和神经纤维瘤病1型(NF1)相关型。病理学类型主要为低级别的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其典型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和无痛性眼球突出,影像学主要表现为梭形膨大或不规则肿块。化学治疗目前仍然是ONG的一线治疗方式,其他治疗方式包括放射治疗、手术切除、分子靶向治疗等,NF1患者的筛查和监测也非常重要。ONG的预后难以预测,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和及时有效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胶质瘤 突眼 肿瘤治疗方案
原文传递
角膜缘干细胞缺乏影像学诊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乐滢 梁庆丰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73-676,共4页
角膜缘干细胞缺乏(LSCD)是由于角膜缘干细胞数量或功能异常导致的角膜上皮稳态失衡,其症状缺乏特异性,且裂隙灯检查难以与其他眼表疾病鉴别。印迹细胞学实验室检查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定性诊断。近年来,出现了新型影像学检查,为LSCD的... 角膜缘干细胞缺乏(LSCD)是由于角膜缘干细胞数量或功能异常导致的角膜上皮稳态失衡,其症状缺乏特异性,且裂隙灯检查难以与其他眼表疾病鉴别。印迹细胞学实验室检查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定性诊断。近年来,出现了新型影像学检查,为LSCD的诊断和分期带来了新的曙光。本文归纳总结了多种检查方法,包括眼前节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术观察角膜上皮厚度和角膜缘Vogt栅栏状结构、眼前节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检测角膜新生血管、角膜活体共聚焦显微镜测量角膜上皮厚度、基底细胞密度和基底膜下神经,以及全场/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术在LSCD诊断方面的应用。旨在为LSCD的临床诊疗及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缘干细胞缺乏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活体显微镜检查 显微镜检查 共焦 眼前半段 上皮 角膜
原文传递
新型微创内路三联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初步研究
10
作者 桑青 王瑾 +6 位作者 杨迪亚 裴雪婷 牟大鹏 张烨 王怀洲 辛晨 王宁利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02-708,共7页
目的比较新型微创内路三联(3T)手术与房角镜辅助的内路小梁切开术(GATT)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连续收集2022年1至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诊断为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随机数... 目的比较新型微创内路三联(3T)手术与房角镜辅助的内路小梁切开术(GATT)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连续收集2022年1至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诊断为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GATT组(行GATT)和3T组(行3T手术)。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的眼压,使用抗青光眼药物种类数量,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成功率进行比较。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5例(43只眼)患者,男性27例,女性8例;年龄为(43.0±14.3)岁,范围为20~69岁。其中GATT组23只眼,3T组20只眼。术后3个月两组分别失访5只眼。术前不使用抗青光眼药物情况下最高眼压及使用抗青光眼药物种类数量最多情况下眼压、术后3个月眼压GATT组分别为(33.5±9.1)及(22.2±6.1)、(16.0±3.1)mmHg(1 mmHg=0.133 kPa),3T组分别为(35.2±7.8)及(21.5±6.8)、(16.1±2.0)mmHg,两组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抗青光眼药物使用种类减少不少于2种的眼数GATT组为13只眼,3T组为11只眼,两组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手术完全成功率和条件成功率GATT组分别为14/18和16/18,3T组分别为12/15和13/15,两组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前房积血、睫状体脱离和浅前房的发生率GATT组分别为91%(21/23)、35%(8/23)和30%(7/23),3T组分别为55%(11/20)、5%(1/20)和0,两组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T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性与GATT相近,但3T手术的术后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更高。(本文于2023年2月28日优先出版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优秀科研成果优先出版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开角型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小梁切开术 有效性研究(主题)
原文传递
血脂异常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茹月 庞睿奇 王宁利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1期35-39,共5页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最常见的青光眼类型。近年来,血脂异常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中的作用引发了广泛关注。血脂异常可能通过眼压、血液循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脂溶性维生素水平以及肠道菌群等多种途径影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最常见的青光眼类型。近年来,血脂异常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中的作用引发了广泛关注。血脂异常可能通过眼压、血液循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脂溶性维生素水平以及肠道菌群等多种途径影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生。本文中笔者就血脂异常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眼压 脂溶性维生素 肠道菌群
原文传递
睡眠呼吸障碍与眼部疾病
12
作者 白雪晴 孙旭光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6-302,共7页
睡眠呼吸暂停表现为睡眠期间反复的呼吸停止或呼吸过浅,导致氧饱和度下降和睡眠中断,是睡眠呼吸障碍中最常见的类型。近几十年来,随着肥胖和老龄人口的增加,睡眠呼吸障碍的流行有上升的趋势并日益受到关注。睡眠呼吸暂停导致机体长期处... 睡眠呼吸暂停表现为睡眠期间反复的呼吸停止或呼吸过浅,导致氧饱和度下降和睡眠中断,是睡眠呼吸障碍中最常见的类型。近几十年来,随着肥胖和老龄人口的增加,睡眠呼吸障碍的流行有上升的趋势并日益受到关注。睡眠呼吸暂停导致机体长期处于慢性缺氧的环境中,不仅对全身多个系统造成损害,甚至出现威胁视力的情况。讨论睡眠呼吸暂停与眼部疾病的相关性以及发病机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回顾了青光眼、视神经疾病、视网膜及脉络膜疾病、眼前节疾病与睡眠呼吸暂停的现有文献,介绍了其关联性。在临床工作中,重视早期筛查并治疗睡眠呼吸暂停,有助于避免相关眼部病情的进一步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眼疾病 青光眼 视神经疾病 视网膜疾病 脉络膜疾病
原文传递
中国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神经萎缩诊疗专家共识(2024年) 被引量:1
13
作者 中国罕见病联盟/北京罕见病诊疗与保障学会眼科分会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神经眼科学组 +1 位作者 魏文斌 魏世辉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6-233,共8页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神经萎缩(ADOA)主要累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其轴突,表现为开始于儿童时期的不同程度双眼中心视力下降。鉴于ADOA在临床工作中非常罕见,目前我国眼科医师对该病的认知不足,出现诊断流程不规范以及临床诊断及基因诊断...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神经萎缩(ADOA)主要累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其轴突,表现为开始于儿童时期的不同程度双眼中心视力下降。鉴于ADOA在临床工作中非常罕见,目前我国眼科医师对该病的认知不足,出现诊断流程不规范以及临床诊断及基因诊断误诊率高等问题。中国罕见病联盟/北京罕见病诊疗与保障学会眼科分会联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神经眼科学组,组织国内相关专家,经过多轮背对背提出意见和充分讨论,历时1年,针对ADOA的诊断和治疗达成共识性意见,旨在为临床正确开展工作和研究提供指导和参考,提升我国ADOA的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萎缩 常染色体显性 诊疗准则(主题)
原文传递
活体共聚焦显微镜对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睑板腺形态检测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梁庆丰 高超 +3 位作者 梁虹 杜向红 王宁利 LabbeAntoine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49-656,共8页
目的:探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IVCM)下的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患者睑板腺腺泡形态、周围组织纤维化及炎性反应浸润的表现及意义。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就诊的20例MGD患者(20只眼... 目的:探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IVCM)下的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患者睑板腺腺泡形态、周围组织纤维化及炎性反应浸润的表现及意义。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就诊的20例MGD患者(20只眼)及15例对照组(15只眼)。对受试者分别进行眼表疾病评分指数(OSDI)问卷调查、睑缘及眼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泪膜破裂时间测定(TBUT)、角结膜荧光素染色、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检测、红外线睑板腺照相及IVCM检查。睑板腺IVCM观察指标包括睑板腺腺泡最长径、腺泡最短径(MGASD)、腺泡单元密度、腺泡单元面积、睑板腺周围炎症细胞密度及腺体纤维化程度。MGD组及对照组的各项计量指标比较,正态分布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秩和验检;两组受检者相关参数严重程度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MGD组患者OSDI评分为(31.80±22.97)分,高于对照组(7.93±6.51)分(t=-3.92,P=0.001);MGD患者睑缘评分为(3.10±0.31)分、睑板腺平均缺失率为(38.31±19.94)%、角结膜染色评分1.00(2.75)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33±0.31)分、(21.31±7.70)%及0.00(1.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54,3.12;U=-2.22;P&lt;0.05);MGD组TBUT为(3.35±2.28)s,较对照组(6.67±2.51)s明显减小(t=-4.09,P&lt;0.001),而SchirmerⅠ检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2,P=0.139)。MGD组患者睑板腺腺泡最长径为(156.80±46.10)μm、腺泡最短径为(38.75±11.72)μm、腺泡单元面积(10113.84±5531.21)μm 2、炎症细胞密度(621.90±405.63)个/mm2明显大于对照组的(67.47±9.12)μm、(22.00±2.95)μm、(3102.13±1111.97)μm 2、(188.80±72.25)个/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7,5.39,4.82,4.07;P均&lt;0.001);MGD组睑板腺腺泡单元密度为(61.10±34.97)个/mm2,较对照组(105.07±18.58)个/mm2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1,P&lt;0.001);纤维化程度为1.50(1.00)级,高于对照组0.00(0.00)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03,P=0.001)。结论 IVCM显示MGD患者睑板腺开口形状不规则、睑板腺腺泡囊样扩张或萎缩、腺泡间炎症细胞浸润及纤维化改变,对MGD的诊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中华眼科杂志,2016,52:649-6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疾病 睑板腺 显微镜检查 共焦
原文传递
角膜移植失败者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15
作者 臧云晓 彭荣梅 +2 位作者 曲艺 柳小珍 洪晶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46,共10页
目的探讨角膜移植失败者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水平及危险因素。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5月因角膜移植失败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再次行角膜移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576例(576只眼),其中男性305例,女性271例,年龄为44.0(... 目的探讨角膜移植失败者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水平及危险因素。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5月因角膜移植失败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再次行角膜移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576例(576只眼),其中男性305例,女性271例,年龄为44.0(0.7,91.0)岁。依据角膜移植手术中房水或角膜组织病毒DNA的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CMV DNA阳性的CMV组和疱疹病毒DNA均为阴性的对照组,以CMV感染率、临床特征以及危险因素为主要研究指标,运用卡方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合并全身病、眼部病变、眼部手术史和局部及全身用药等方面的差异,计算各CMV感染危险因素的比值比(OR值)及95%置信区间(CI)。结果患者总体CMV感染率为21.9%(126/576),2016至2021年历年CMV感染率为10.9%~37.7%。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有378例患者被纳入对照试验,其中CMV组126例,对照组252例。两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的主要指标为全身免疫异常相关性角膜病变[CMV组:38例(30.2%),对照组:26例(10.3%)]、局部免疫及炎性角膜病变[CMV组:46例(36.5%),对照组:40例(15.9%)]、先天性角膜混浊[CMV组:46例(36.5%),对照组:48例(19.0%)]、总角膜移植次数(CMV组:178次,对照组:276次)、跨过植片的角膜深层新生血管[CMV组:104例(82.5%),对照组:68例(27.0%)]和严重混浊[CMV组:44例(34.9%),对照组:30例(11.0%)]。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全身免疫异常相关性角膜病变(OR=4.044,95%CI:1.810~9.033,P<0.001)、局部免疫及炎性角膜病变(OR=3.554,95%CI:1.569~8.052,P<0.05)、先天性角膜混浊(OR=2.606,95%CI:1.216~5.589,P<0.05)、总角膜移植次数(OR=3.206,95%CI:1.753~5.864,P<0.001)、跨过植片的角膜深层新生血管(OR=8.347,95%CI:3.967~17.559,P<0.001)和严重混浊(OR=3.063,95%CI:1.221~7.682,P<0.05)是角膜移植后CM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超过1/5的角膜移植失败者存在CMV感染。角膜移植后的CMV感染可能与免疫排斥反应及眼部炎性反应有关。全身或局部免疫异常相关的炎性角膜病变、先天性角膜混浊和多次角膜移植可能加剧了角膜移植围手术期的炎症因子水平,增加了移植后CMV感染的风险,进而导致了角膜深层新生血管的长入和严重混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感染 角膜移植 治疗失败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角膜上皮层基底细胞及其基底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6
作者 曲景灏 孙旭光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03-707,共5页
角膜上皮细胞最底层的柱形细胞称为基底细胞,其细胞质内含有由角蛋白构成的中间丝,该结构在基底细胞分泌基底膜中起到重要作用。糖尿病及眼科手术后(如白内障、屈光手术)发生的角膜上皮功能障碍,均与基底细胞的异常密切有关。角膜... 角膜上皮细胞最底层的柱形细胞称为基底细胞,其细胞质内含有由角蛋白构成的中间丝,该结构在基底细胞分泌基底膜中起到重要作用。糖尿病及眼科手术后(如白内障、屈光手术)发生的角膜上皮功能障碍,均与基底细胞的异常密切有关。角膜上皮层基底膜是一种高度特异的细胞外基质,由透明层与致密层组成,在角膜上皮更新及损伤后修复中发挥重要的桥梁作用。临床上常见的外伤后反复性角膜上皮病变、角膜营养不良、大泡性角膜病变及圆锥角膜等的发病,均与基底膜的功能异常有关。本文对角膜上皮层基底细胞及其基底膜的研究及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16,52:703-7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 角膜 上皮细胞 基膜 角膜疾病 角膜上皮层基底细胞
原文传递
环孢素A联合维生素A棕榈酸酯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干眼的疗效观察
17
作者 郝怡然 李思源 +4 位作者 保佳玉 王静漪 李傲 田磊 接英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7-136,共10页
目的评价0.05%环孢素A联合维生素A棕榈酸酯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相关干眼的疗效。方法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试验。纳入2022年7至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确诊为MGD相关干眼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评价0.05%环孢素A联合维生素A棕榈酸酯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相关干眼的疗效。方法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试验。纳入2022年7至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确诊为MGD相关干眼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CsA+VA组(0.05%环孢素A滴眼液双眼点药,每日2次;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双眼点药,每日3次)、CsA+HA组(0.05%环孢素A滴眼液双眼点药,每日2次;0.1%玻璃酸钠滴眼液双眼点药,每日3次)、HA组(0.1%玻璃酸钠滴眼液双眼点药,每日3次)3个组治疗12周,分别记录并比较治疗前(基线)以及治疗后第4、8、12周的眼表疾病指数(OSDI)、泪河高度、荧光素泪膜破裂时间、SchirmerⅠ试验结果(无麻醉)、泪膜脂质层厚度、睑板腺形态、睑板腺分泌物排出能力和性状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Bonferroni检验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集120例(120只眼)符合标准的MGD相关干眼患者,失访10例(10只眼),最终纳入研究患者110例(110只眼),年龄为22~73岁,男性22例(22只眼),女性88例(88只眼);其中CsA+VA组38例(38只眼),CsA+HA组36例(36只眼),HA组36例(36只眼)。3个组OSDI、泪河高度、荧光素泪膜破裂时间和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其中治疗第12周,CsA+VA组[25.45±15.11,(0.30±0.13)mm,(3.72±1.40)s,(5.03±2.52)分]和CsA+HA组[26.98±16.89,(0.27±0.10)mm,(4.34±1.76)s,(5.11±2.39)分]与HA组[24.57±11.26,(0.24±0.06)mm,(3.18±1.11)s,(9.11±3.34)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sA+VA组的泪膜脂质层厚度[(72.61±23.65)nm]明显高于CsA+HA组[(68.39±26.66)nm](P<0.05)。在CsA+VA组中,睑板腺分泌物性状和排出能力重度异常者[治疗第12周,(6.28±2.59)和(5.89±2.77)分]、中度异常者[治疗第12周,(4.27±2.02)和(4.64±2.02)分]和轻度异常者[治疗第12周,(2.80±0.84)和(2.60±0.55)分]的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和排出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0.05%环孢素A联合维生素A棕榈酸酯可明显改善MGD相关干眼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尤其可明显改善泪膜脂质层厚度和重度患者的睑板腺分泌物性状和排出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睑板腺功能障碍 干眼综合征 环孢菌素 眼药水 视黄酯 二萜类 凝胶剂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改良Yamane法无缝线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的疗效观察
18
作者 陈燕云 周丹 +4 位作者 李蕾 李栋军 何雷 于洁 史翔宇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3-510,共8页
目的探讨改良Yamane法无缝线人工晶状体(IOL)巩膜层间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连续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行改良Yamane法无缝线IOL巩膜层间固定术的患者资料纳入... 目的探讨改良Yamane法无缝线人工晶状体(IOL)巩膜层间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连续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行改良Yamane法无缝线IOL巩膜层间固定术的患者资料纳入研究。患者于术前及术后1 d、3 d、7 d、1个月、3个月等时间点检查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记录为最小分辨角的对数, 检查屈光度数和眼压, 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前节、眼底检查、前节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和后节OCT。记录术中及术后眼部并发症。结果最终纳入53例(53只眼)患者的资料, 其中男性40例, 女性13例;年龄为60(49, 68)岁。伴有外伤史的患眼占比22.6%(12/53)。术中发生玻璃体出血1只眼(1.9%)。所有术眼术后1周均未发生低眼压、前房内炎性反应和瞳孔异常。术后随访时间为(8.0±3.3)个月(3~16个月), 随访中均未出现IOL瞳孔夹持、IOL再脱位、IOL襻暴露。术前和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2 236±704)和(1 964±628)个/mm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裸眼视力分别为1.53±0.75、0.18±0.17、0.15±0.14、0.14±0.13, 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其中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分别与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相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和3个月裸眼视力≤0.1的患眼分别占50.9%(27/53)和56.6%(30/53)。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BCVA分别为0.25±0.21、0.03±0.06、0.02±0.06、0.02±0.06, 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其中术后1个月BCVA分别与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相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和3个月BCVA≤0的患眼占比分别为81.1%(43/53)和83.0%(44/53)。术后1 个月IOL倾斜度为(5.18±2.60)°, 术后3个月则为(5.08±2.48)°, IOL离心度分别为(0.35±0.24)和(0.32±0.24)mm,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Yamane法为IOL提供了稳定且居中的固定, 手术简单微创, 并发症少, 视力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 人工 巩膜 无缝线外科手术 视敏度 预后
原文传递
重视病理性近视眼牵拉性黄斑病变玻璃体手术时机及术式选择
19
作者 魏文斌 邵蕾 周文达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1-214,共4页
黄斑病变是导致病理性近视眼患者不可逆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其中牵拉性黄斑病变常需要玻璃体手术治疗。牵拉性黄斑病变包括黄斑前膜、黄斑劈裂、黄斑裂孔及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等。建议对Ⅱ型黄斑前膜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术,对... 黄斑病变是导致病理性近视眼患者不可逆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其中牵拉性黄斑病变常需要玻璃体手术治疗。牵拉性黄斑病变包括黄斑前膜、黄斑劈裂、黄斑裂孔及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等。建议对Ⅱ型黄斑前膜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术,对黄斑劈裂行保留黄斑中心凹的内界膜剥离术,对黄斑裂孔行内界膜瓣填充术,对难治性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兜带术治疗。病理性近视眼牵拉性黄斑病变是一种慢性发展性疾病,术者要准确把握手术时机,选择合适的术式使患者得到的收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退行性 黄斑变性 玻璃体切除术 内界膜剥离术 手术时间
原文传递
儿童不明原因黄斑前膜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20
作者 刘敬花 王倩 +6 位作者 李松峰 邓光达 李亮 麻婧 原铭贞 焦永红 卢海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不明原因黄斑前膜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就诊、年龄14岁及以下、因无明显原因黄斑前膜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并随访12个月及以上的14例(1... 目的探讨儿童不明原因黄斑前膜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就诊、年龄14岁及以下、因无明显原因黄斑前膜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并随访12个月及以上的14例(17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和分析患者的就诊年龄和主诉、彩色眼底图像、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特征、手术前和后的视功能、解剖结构预后和并发症。结果14例(17只眼)患者中,女性5例(6只眼),男性9例(11只眼);年龄为(6.31±2.91)岁。术后随访时间为(17.3±9.5)个月。8例(8/14)患者为学校体检发现视力低下;15只眼(15/17)彩色眼底图像示黄斑前膜呈玻璃膜样外观。OCT检查黄斑区视网膜内表面,10只眼(10/17)为Taco褶皱,7只眼(7/17)为Ripple褶皱;5只眼(5/17)黄斑区卵圆体带破坏,12只眼(12/17)黄斑区卵圆体带完整。最佳矫正视力(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术前为0.532±0.302,术后末次随访为0.340±0.298。术后17只眼黄斑区解剖结构改善,其中1只眼术后随访期间发生外伤性白内障和继发视网膜脱离,再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结论儿童不明原因黄斑前膜多于学龄期因发现视力低下就诊,多数患者为玻璃膜样外观伴视网膜内表面Taco褶皱改变;玻璃体切除手术有助于恢复患者黄斑解剖结构,并改善患者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前膜 玻璃体切除术 治疗结果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