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源性眼内炎的诊断与高危因素 被引量:2
1
作者 范媛媛 魏文斌 《中国医刊》 CAS 2018年第8期843-846,共4页
眼内炎是严重的眼部感染性疾病,可以造成眼组织的毁灭性损害。致病微生物由远距离病灶播散穿过血眼屏障进入眼组织,进行性发展并引起以玻璃体炎为特征的眼内感染被称之为内源性眼内炎[1]。不同于外源性眼内炎病原微生物来源于外伤、内... 眼内炎是严重的眼部感染性疾病,可以造成眼组织的毁灭性损害。致病微生物由远距离病灶播散穿过血眼屏障进入眼组织,进行性发展并引起以玻璃体炎为特征的眼内感染被称之为内源性眼内炎[1]。不同于外源性眼内炎病原微生物来源于外伤、内眼手术等,内源性眼内炎的致病微生物与全身疾病密切相关。由于原发病导致内源性眼内炎患者多辗转多个临床科室诊治,且眼部发病时缺乏特征性体征,造成诊断延迟、误诊率高,从而导致预后不良。所以应加强对该眼科急症的认识,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性眼内炎 诊断延迟 高危因素 眼部感染性疾病 致病微生物 外源性眼内炎 微生物来源 血眼屏障
下载PDF
透过眼睛看健康——眼与全身病 被引量:5
2
作者 周楠 魏文斌 《中国医刊》 CAS 2018年第8期837-842,共6页
视网膜血管是人体血管系统中唯一可以被直接观察的血管,其形态或功能的变化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一些全身疾病的情况。同样,一些全身疾病也会在视网膜血管上有特征性的表现,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帮助。1视网膜血管的解剖和生理特... 视网膜血管是人体血管系统中唯一可以被直接观察的血管,其形态或功能的变化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一些全身疾病的情况。同样,一些全身疾病也会在视网膜血管上有特征性的表现,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帮助。1视网膜血管的解剖和生理特点及临床检查方法1.1视网膜血管的解剖和生理视网膜的血管独立于脉络膜的血管系统。视网膜中央动脉与中央静脉伴行,出筛板后先分成上、下两支,然后进一步分成鼻上、鼻下、颞上、颞下4个分支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病 视网膜血管 视网膜中央动脉 血管系统 健康 眼睛 全身疾病 生理特点
下载PDF
折叠式人工玻璃体治疗严重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伴早期眼球萎缩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延艳妮 田蓓 +1 位作者 刘倩 魏文斌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59-266,共8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折叠式人工玻璃体植入术治疗严重视网膜脱离伴早期眼球萎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多中心、单臂Ⅱ期临床试验。选择2011年4月至2012年7月就诊于北京同仁眼科中心门诊的严重视网膜脱离、有早期眼球萎缩特...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折叠式人工玻璃体植入术治疗严重视网膜脱离伴早期眼球萎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多中心、单臂Ⅱ期临床试验。选择2011年4月至2012年7月就诊于北京同仁眼科中心门诊的严重视网膜脱离、有早期眼球萎缩特征的患者。进行常规三通道玻璃体切除术,将折叠式人工玻璃体折叠并植入玻璃体腔,囊袋内硅油填充。术后定期随访,检查视力、眼压、角膜内皮计数、彩色眼底像、相干光层析成像术、眼部B超等检查,观察视网膜复位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基线和末次随访视力、眼压、角膜内皮计数、眼轴长度等结果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结果共纳入患者26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3例,年龄(37.5±11.5)岁,平均随访33个月。均单眼纳入研究,左右眼各13只。24只眼视网膜复位,眼球萎缩得以控制,4例(15.4%)患者术后视力高于术前,5例(19.2%)患者较术前无改变。术后末次随访平均眼压(14.4±3.9)mmHg(1 mmHg=0.133 kPa),高于基线眼压(12.0±6.5)mmHg,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59,P=0.063),16例眼球萎缩患者患眼末次平均眼压(14.6±3.9)mmHg,显著高于患眼术前的(8.5±2.4)mmHg(t=-5.326,P<0.001),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折叠式人工玻璃体植入是治疗严重视网膜脱离、早期眼球萎缩的安全有效途径,可以复位视网膜,控制眼球萎缩,维持眼球外形和眼压,但术后视力无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视网膜脱离 早期眼球萎缩 折叠式人工玻璃体 治疗
原文传递
后部脉络膜平滑肌瘤一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周凌霄 魏文斌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61-862,共2页
平滑肌瘤是一种起源于平滑肌细胞的良性肿瘤,好发于胃肠道及子宫.眼内平滑肌瘤少见,其中以发生于睫状体及前部脉络膜为主,发生于后部脉络膜则极为罕见,且与脉络膜黑色素瘤及脉络膜转移癌难以鉴别,现将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收治的一例后部脉... 平滑肌瘤是一种起源于平滑肌细胞的良性肿瘤,好发于胃肠道及子宫.眼内平滑肌瘤少见,其中以发生于睫状体及前部脉络膜为主,发生于后部脉络膜则极为罕见,且与脉络膜黑色素瘤及脉络膜转移癌难以鉴别,现将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收治的一例后部脉络膜平滑肌瘤病例报道如下:患者男性,20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转移癌 眼内平滑肌瘤 脉络膜黑色素瘤 同仁眼科中心 平滑肌细胞 良性肿瘤 病例报道 胃肠道
原文传递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眼底疾病临床应用中的不足及前景 被引量:16
5
作者 魏文斌 周楠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7-322,共6页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是在光相干断层扫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眼病诊断新技术,也是目前眼科影像学检查中发展最快速的检查方法之一。OCTA的检测过程是基于眼部组织的解剖结构,自应用于临床以来已对多种眼底疾病的诊疗起到了重...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是在光相干断层扫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眼病诊断新技术,也是目前眼科影像学检查中发展最快速的检查方法之一。OCTA的检测过程是基于眼部组织的解剖结构,自应用于临床以来已对多种眼底疾病的诊疗起到了重要作用。与经典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相比,OCTA除了具备无创、快速、高分辨率的特点外,对血流显影的能力不受血管渗漏和视网膜出血的影响,能够提供三维测量的病变图像,并能实现病变的定量检测和分层检测,目前已用于多种眼科疾病的诊断和病情监测。OCTA技术的临床应用加深了眼科影像学对疾病的诊疗信息及发病机制的探索。但与此同时,OCTA存在着因扫描范围较小致其在周边视网膜血流观察的临床应用方面受到限制,投射伪影存在而对脉络膜新生血管等病灶的观察产生一定影响等局限和不足。相信随着OCTA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其有望取代相关的有创检查方法,成为眼科影像检查的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视网膜疾病胗断 脉络膜疾病胗断 述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